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67节

  “官府威严何在?”

  “威严?”

  “前明官府威严,结果呢?李闯王打到州府的时候,百姓都看不下去了。”

  “真正的威严,在百姓心里,农会便是传声的喇叭,官府行事正,农会敲锣颂德,官府耍歪心。”

  “农会的鼓槌,就是监察部的铡刀。”

  熟知税律的启蒙师颤声开口。

  “若农会挟众抗税......”

  “抗税?”

  魏昶君抓起算盘。

  “去年河南水灾,官府强征修河税,逼反三县,若有农会核验税账、监督钱粮去向。”

  “百姓自愿多缴三成,为何?因他们亲眼见银子变石堤,这道理,比《论语》实在。”

  年迈的启蒙师赵诚无奈的叹息。

  “贩夫走卒,岂懂议政?”

  一时间,众人都看向里长。

  他们知晓里长善待百姓,可放权给百姓,实是动摇红袍军之根基,自古未有......

第574章 新的尝试

  这一刻,魏昶君忽从怀中掏出油纸包,虎口村的桃脯甜香漫开。

  “王老五,虎口村老农,大字不识。”

  他掰块桃脯塞赵诚手里。

  “可他懂杏脯含沙不能卖,懂压价三成要断供,懂麻袋泼水是捂霉,百姓的智,在指头上的茧,在脚底板的泥,在饿出来的狠劲,农会要做的,是把这些土智慧,用到公正上。”

  炭盆渐暗,魏昶君添上新炭。

  火星飞舞中,他看着一众启蒙师,缓缓开口。

  “我拟定扎根三策,一、聘老吏教农会议价核验,年拨二十两会费。”

  “二、红袍银号开农贷,农会作保,赤贫户可贷十两。”

  “三、监察使巡乡必赴农会,板凳坐热了,耳朵才灵。”

  周正掐指算,倒是和周愈才一般,第一时间就思考到了银子。

  “二十万村落,四百万雪花银......”

  魏昶君早有预料,第一时间开口。

  “这些经济发展起来,到时候你们会看到,银子比那些大商人,多得多!”

  会议结束,京师魏府书房。

  炭盆残火奄奄一息,青白灰烬覆着暗红火星。

  烛泪在青铜台上凝成血色琥珀,魏昶君枯坐案前,半本《大明事感录》摊在膝头,纸页被窗隙钻入的寒风吹得簌簌作响。

  他忽以火钳捅穿灰堆,嗤啦一声,残焰腾起。

  片刻后,魏昶君才开口,提笔蘸开冻硬的墨块,字迹如刀劈斧凿。

  “我拟定农会发展,并设三权,议价核验权,非为争利,乃止奸商吸髓,冤情上告权,非为犯上,乃断贪吏黑手,官府监政权,非为夺印,乃正红袍初心。”

  虽然和当代的思考不同,但魏昶君依旧会和他们商议。

  现代。

  西安历史研究所恒温库房,扫描仪蓝光森冷如冰。

  陈科盯着屏幕上官府监政权五字,深吸了一口气。

  “激进,他太急躁了。”

  “十七世纪是什么世道?若是早几年,红袍军还没打天下的时候,河南饥民易子而食,江南士绅圈地虐奴,他就敢让赤脚农夫监政?”

  雷请议指尖飞点控制台。

  “模拟推演,农会监政权每提升百分之十,地方豪强纠纷率增百分之二十三,若遇蝗旱天灾......”

  雷请议叹了口气。

  自己这位好友太激进了。

  权力和资源下放到百姓身上,这是数百年后文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的构架。

  在那个时代,前明封建王朝的落幕也才过去两年多,许多人的意识还没有转变。

  唯顾成枯指抚过红袍初心四字。

  “这是......民主的雏形?”

  此刻,雷请议奋笔疾书,面色复杂。

  “岳豹戍北海,王旗赴西域......今放权于未历血火之民,功臣只怕多生异心,若边将生怨,塞防崩毁,则胡马南下矣......”

  京师,魏府,随着文字渐渐浮现,烛火爆出刺眼火星,魏昶君眼前闪过岳豹单脚踩在冻原上嘶吼督工的画面,耳边响起王旗在撒马尔罕炉火前咳血的嘶喘。

  他冷冷看着,漠然提笔。

  “红袍起兵非为封侯拜将,乃为天下无冻死骨,今民掌秤,方不负将士断骨流血,若功臣不解此心。”

  墨透纸背,力贯毫尖。

  “便放逐至北海看农奴铁链,赴西域抚牧奴鞭痕,待其读懂百姓眼中血泪!”

  当代也在继续看着回复。

  陈科指着放逐二字面色难看。

  “他要把那些功臣继续流放苦寒之地?”

  顾成缓缓摇头。

  “做这件事,必须有魄力。”

  放权于民,原本是四百年后的事,但穿越者已经在做了。

  红袍天下初定,若等根基腐朽,形成陈例,反倒不容易改。

  雷请议闭目良久,抓过笔,笔尖在仿古笺刮出深沟。

  “放权易,收权难,若生民乱,红袍十年基业崩于一旦,则天下复陷血海,三思,三思。”

  墨迹未干,屏幕已浮现魏昶君的朱批。

  “宁要带泥的秤砣,不要镀金的枷锁,民若乱,乃官逼民反,官若乱。”

  血字淋漓,力透纸背。

  “红袍刀自斩人头。”

  “当代能做到,如今红袍军万象更新,也可以着手,生产力正在飞速发展,不能拖。”

  研究室内,顾成突然大笑。

  “好个自斩,秦皇舍不得的冠冕,汉武抛不下的权杖,他竟视如粪土。”

  五更梆响,魏昶君掷笔。

  烛火火光映亮墙上《坤舆全图》。

  漠北冰原岳豹筑的港、西域戈壁王旗开的矿、南洋群岛张献忠劈的浪......皆在焰影中翻腾如活物。

  这些都是用得上银子的地方。

  他走的这一步,是民生的复苏,更是向周边扩展的基础!

  雨水扑打窗纸。

  炭灰如黑蝶飞舞,落满案头《农会律》草案。

  扉页一行小字在晨曦中浮现金边。

  “1638年,红袍军初次尝试部分放权于民,此夜寒极,然星火已燃,天下万民之春,将至矣。”

  谈话结束。

  当代,研究所那半本大明事感录再也没有浮现新的内容。

  顾成抚着屏幕上的自斩二字,忽从保险柜取出一卷泛黄图卷。

  “历史记载。”

  他枯指点着崇祯年的河南饥荒记载。

  “易子而食的惨状,与农会监政的风险,孰轻孰重?”

  “那是小冰河时代。”

  雷请议凝视屏幕上滚动的民变数据,又看向记载描画中啃食树皮的灾民,喉结滚动。

  “或许......他赌的是长痛不如短痛。”

  陈科抓起数据愣住,良久,终于摇头。

  “拿江山赌,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

  惟独老教授顾成轻抚魏昶君朱批的字迹,呢喃如叹。

  “四百年后的民主,还不是血浇出来的,他不过把血,泼在了四百年前的土地上。”

  风雪呼啸,两个时空的炭火与蓝光,在历史裂缝中灼灼对望。

  魏府书房炭灰,露出未燃尽的《农会律》残角。

  “农会监察使遴选制,由各村识文断字老农抓阄轮值,两月一换。”

  “官商勾结举证细则,凡提供铁证者,赏所涉赃银三成。”

  “监政议事规,每月朔望日,农会堂公开辩政,许百姓持户籍旁听。”

首节 上一节 467/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