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00节

  “里长既然说了,这国是咱们自己的国。”

  李鹊儿深吸一口气。

  “那这世上的海,也得有咱们落石村的船!”

  人群里爆出一阵喝彩。

  几个年轻后生挤上前,嚷嚷着要跟他一起走。

  崇祯站在人群边缘,看着李鹊儿被围在中间,那双粗糙的大手比划着,仿佛已经握住了舵轮。

  与此同时。

  落石村的教书先生站了出来。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还沾着几点墨痕,瘦削的脸上带着几分书卷气,可那双眼睛却比村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亮。

  村民们安静下来,连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也停下了脚步,仰头望着他。

  “我学的本是前明的东西。”

  书生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空气。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读了几十年,背了几十年。”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最后落在远处崇祯的身上。

  “可直到几年前,我才明白。”

  “里长的红袍思想,不是要我们守着这些字眼过活,而是要我们把这些字眼,变成活生生的世道。”

  他的声音渐渐提高,像是压抑多年的火终于找到了出口。

  “我们走出去,不是为了一口饭,不是为了几亩田,而是因为。”

  “这个国,是我们的。”

  人群里,一个小姑娘仰着脸,拍着手笑。

  “先生要是回来,就有田地啦!”

  书生低头看着她,目光温柔得像春日的溪水。

  “我不回来了。”

  他说得很轻,却像一块石头,重重砸在每个人心上。

  “我会用这一生,把红袍的思想,带到海外能踏足的每一片土地。”

  “红袍的旗帜,当插遍世界!”

  风掠过村口的老槐树,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千百年来的沉默终于被打破。

  崇祯站在人群边缘,煤灰还沾在脸上,可他的眼睛却死死盯着那个书生。

  这个读书人,学的本是忠君爱国,可现在,他的忠,他的爱,全给了那个叫红袍的东西。

第606章 但未来全是太阳

  书生继续说着,声音平静却坚定。

  “海外或许有风浪,有险阻,甚至有刀剑相向。”

  “但红袍的思想,不是靠刀剑传的。”

  “是靠学堂,靠医馆,靠田里的稻穗,靠船上的风帆。”

  “是靠我们这些人,一步一步,走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

  “这世上,还有一种活法。”

  人群寂静,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

  那个九岁的孩子突然挤到前面,拽了拽书生的袖子。

  “先生,我们去哪?”

  “算我一个!”

  “还有我!”

  “我也去!”

  呼喊声此起彼伏,落石村的村民们,一个个站了出来。

  崇祯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发闷。

  他想起自己坐在龙椅上时,那些跪伏在地的臣子,那些山呼万岁的百姓,他们跪着,却从未真正信过他。

  而眼前这些人,站着,却把命都押给了那个叫魏昶君的人。

  夕阳西下,书生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像一柄出鞘的剑,指向远方的海平线。

  村民们在红袍军的册子上留下名字,这才一个一个回了家。

  李鹊儿蹲在自家院子里,手里攥着一把土。他的婆娘站在灶台前,背对着他,肩膀微微发抖。

  “……真要走?”

  婆娘的声音哑得厉害。

  “走。”

  李鹊儿把土撒回墙角,拍了拍手。

  “咱得出点力,这世道不是里长一个人抗的。”

  婆娘猛地转身,眼眶通红。

  “那南洋多远?你要是......”

  “要是回不来。”

  李鹊儿打断她,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牌。

  “红袍军发了保民牌,我若死了,你和娃儿领抚恤银,儿子能进红袍学堂。”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

  “比咱们当年饿得啃树皮强。”

  婆娘不说话了,低头用围裙擦了擦眼角。

  李鹊儿起身,从梁上取下那包晒干的辣椒,她最爱吃的。

  塞进包袱时,手指有点抖。

  另一边,最初开口的孩子也回了家。

  “娘,我鞋呢?”

  男孩光着脚在屋里转圈,他娘蹲在炕边,正往包袱里塞最后一双袜子。

  “南洋热,不用穿鞋。”

  他爹蹲在门槛上抽烟,突然开口。

  “咱到了那边,你可得听里长派去的先生话。”

  男孩用力点头。

  “嗯!我要学造船!”

  他娘手一颤,针扎破了手指。

  血珠冒出来,她赶紧用衣角擦掉,低头继续缝补丁。

  “娘。”

  男孩突然凑过来,笑的惫懒,故意让母亲放松。

  “我挣了钱,给你买南洋的花布!”

  他娘终于忍不住,一把搂住他,眼泪砸在他后颈上。

  男孩愣住了,慢慢抬手,摸了摸他娘的背。

  “……娘,里长说,好男儿志在四方。”

  他爹的烟锅,在门槛上磕出一声闷响。

  彼时,落石村的书院。

  书生站在祠堂里,对着祖宗牌位上了三炷香。

  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坐在藤椅上,闭着眼睛。

  “儿啊。”

  老太太突然开口。

  “前朝考秀才那年,你也是这么跪着,说光宗耀祖。”

  书生的额头抵着青砖。

  “娘,这次不一样。”

  “哪不一样?”

  “这次。”

  他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

  “儿为国效力。”

  老太太睁开眼,看了他很久,最后摆了摆手。

  “去吧。”

  书生重重磕了三个头,眼泪早就悄悄浸透了衣袖。

  娘年纪大了,跟自己走不远,可他回不来了。

  起身时,书生把珍藏的《论语》塞进了弟弟手里。

  “教娃们识字……用红袍新编的课本。”

首节 上一节 500/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