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0节

  那架轰6AIT的电子设备改装,就有不少电科工程师的参与,大概就是郭林所说的这些人。

  “算是吧。”

  常浩南点了点头:

  “这次也算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咱们眼下估计也就航空气象安全一个领域能做到领先世界,结果JAA那边刚刚好就因为这方面的事情被搞得焦头烂额,所以这协议才能签得这么顺利。”

  如今已经不是二百年前的密约外交时代,谈判这种事情在进行的过程中才需要格外保密,现在协议都已经签完了,只要不涉及具体的技术细节,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这个总装中心……又是选在沪市?”

  郭林对于航空方面的事情也算有些了解,在波音宣布并购麦道之后,MD90这个型号肉眼可见地不可能再有什么发展前景,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这是想要给沪飞那边的制造厂找个下家,不至于因为找不到订单而分崩离析。

  “不会,具体在哪里目前还没定,但总之为了避免一些人欺上瞒下,影响到咱们国内自己的航空产业发展,肯定是要选择一个此前没有太多航空产业布局的地方建新厂。”

  常浩南前些天在三座门开会的时候就得知,他跟丁高恒说过的这个选址原则已经被更高级别的领导拍板确定了下来。

  “完全重起炉灶?那这个工程量可不小啊。”

  徐洋坐餐桌对面,只能通过一个有些别扭的姿势看到电视屏幕,好在那条新闻已经结束,所以她也就转回了身子:

  “我在伯克利上学的时候,跟导师去过麦道在长滩的工厂,要想从头建立一个那样的生产基地,我觉得没有5到10年时间很难做到。”

  伯克利和长滩都在加州,徐洋作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博士,有机会参观也很正常。

  “没办法,麦道项目的教训太惨重,当时因为一些人觉得有这个项目就够了,所以把过去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全都扔掉,去建立对接美国标准的新体系,结果搞到现在一地鸡毛。”

  手中正在摆弄筷子的常浩南叹了口气回答道:

  “沪飞作为目前划定的大飞机自主产业基地,绝对不能再被那样折腾一次了,设备、工人、管理层都受不了,与其再去费心思跟那些‘自己人’斗智斗勇,不如干脆釜底抽薪,彻底绝了他们引导外资搞鸠占鹊巢的念想。”

  “竟然还有这种人?”

  跟长期混迹在项目一线的常浩南以及郭林不同,徐洋的工作经历堪称单纯,从伯克利毕业之后就回到科学院,在遇到常浩南之前做的都是偏向基础的研究,连机房大门都不太需要出的那种,对于这些行业内幕自然了解不多。

  “这才哪到哪……”

  常浩南摆了摆手:

  “不过先不说这个了,总之,咱们这次本来也没想着一步到位搞一个长滩那种体量的工厂,先把飞机组装的业务留在手里,只要空客那边体验过咱们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后面肯定会慢慢把更多的零部件生产转移过来,到那时候再慢慢扩大规模不迟。”

  听到这样的回答之后,一边的郭林突出一个不可思议:

  “常工你觉得咱们的生产效率能比欧洲那边还高?”

  这件事情搁在常浩南重生之前已经基本成为共识,君不见一度濒临破产的某斯拉汽车,在上沪的超级工厂建成之后一路逆袭,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不过搁在1997年,还不太有人敢相信这种事情。

  思索片刻之后,他还是给出了个比较保守的判断:

  “刚开始肯定不能,但过几年就说不准了,欧洲那边现在去工业化搞得势头很猛,这种东西的影响几乎不可逆,而且会很快体现出来……”

  “那要是欧洲人中途变卦怎么办,就像麦道那样,毕竟夜长梦多,这个总装中心预计3年后才动工……”

  自从那次在三道门的晚宴上听常浩南说到底线思维的概念之后,徐洋在这个方面的警惕性几乎是指数级提升,甚至有点白切黑那感觉。

  “可能性不大,这次跟麦道,还有和平典范那时候都不一样,既不是市场换技术,也不是单纯花钱买技术。”

  常浩南对这个问题倒是早有考虑:

  “就像徐博士你说的,这两种路子其实都靠不住,人家想不跟你玩就不跟你玩了,但咱们现在是技术换技术,不是单方面有求于人,他空客想要搞事也得掂量一下,那个航空气象研究中心可是要建在国内的,真要是协议作废,投资可就全打水漂了……”

252.第252章 搞预警机也要有备无患

  252.

  2023-11-06

  “技术换技术……”

  郭林重复了一遍常浩南说的这个概念。

  在过去,这当然是华夏方面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现在却做到了。

  而且竟然还是跟空中客车这样一个与波音齐名的庞然大物。

  ……

  三人的谈话是在14所内部的机关灶进行的,能进这里吃饭的人保密级别都不会低,加上话题本来就是新闻里面已经播过的内容,因此也没有特地避开其他人。

  于是,就在他们准备收拾餐具离开的时候,有两个一直坐在不远处角落里的人起身走了过来。

  其中一个稍微年长一些的率先开口问道: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请问这位是常浩南同志么?”

  三个人的目光几乎同时被吸引了过去。

  “没错,我是常浩南,请问您是……”

  “王院士?”

  常浩南话音未落,旁边的郭林直接站起身,同时惊几乎是语无伦次地叫出了对方的身份:

  “我怎么完全不知道……您怎么突然……”

  尽管常浩南和徐洋两个人还是有些懵逼,但听到郭林的称呼,二人为表尊重还是站起身来。

  “王院士这次是来咱们14所是考察一下几种新型雷达的预研情况,一切从简,就没有通知到不涉及项目的人。”

  跟在后面的那位是14所的副所长罗群,这段时间出现过几次,主要是慰问和发福利,所以常浩南印象比较深。

  “你们坐着就好,我过来是想要和小常同志聊一聊。”

  被称为王院士的人话音刚落,罗群便从旁边搬来两张椅子,于是五个人又重新坐回了桌边。

  也就是在这个功夫,常浩南总算反应过来了对方的身份。

  电科集团出身的工程院院士王晓模。

  日后华夏三型预警机:空警200、空警500、ZDK03的总设计师和总顾问。

  目前应该是担任电子科学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正好能和郭林刚刚的称呼对上。

  14所在电科集团内部的地位类似601所/112厂在航空工业内部,很多兄弟单位都是三线建设时期从它这里分出去的,所以尽管王晓模算是38所出身,但其实年轻时也在14所工作过。

  这个名字对于常浩南而言自然是如雷贯耳的,只不过这是他第一次看见不到60岁、还算是年富力强状态下的真人,所以一时间没认出来。

  “您是……王晓模院士?”

  尽管已经基本确定自己的猜测,但出于礼貌,常浩南还是询问了一下。

  “你认识我?”

  王晓模有些好奇,他自问自己的名声应该还没传到电科系统以外才对。

  “本来是认不出来的,但郭工刚才的称呼让我猜出来了,以前听过383雷达研制过程中的故事,所以知道您的名字。”

  常浩南的语气不卑不亢,但三两句话就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

  383型三坐标雷达是王晓模在黔省大山里的得意之作,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就算他现在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但听到有年轻人提起这个型号,心情还是会好上不少。

  这就跟一个父亲听别人夸自己孩子一样,不高兴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说这番话的人。

  换个14所普通工程师在这里,就不可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我是前些天跟南郑182厂梁绍修总师开会的时候,从他那了解到小常同志你的名字,还有一些事情。”

  王晓模首先解释了自己为何能认出常浩南来,然后又继续道:

  “刚刚听你们聊天,好像说起了技术换技术的事情?”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用最快的速度盘算了一下华夏预警机发展的时间线。

  显然,王晓模正是被有关技术引进的话题所吸引的。

  或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被常浩南那句“花钱买技术和市场换技术都不靠谱”所吸引的。

  现在是1997年3月,刚好是圆环工程,也就是用伊尔76机体和大卫国“费尔康”系统结合搞预警机的项目正式立项后不久。

  目前大概处在总体方案确定之后、雷达设计生产阶段。

  根据前世的解密资料来看,王晓模本人对于这次合作没有那么乐观,多次提出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外方。

  后来的事情证明他是对的。

  2000年,大卫国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了研发项目。

  尽管他们全额退还了华夏提前支付的经费,但即便不考虑1992年到2000年之间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这一来一回耽误的多年时间也是难以弥补的。

  而现在,王晓模就坐在常浩南面前,并且已经表现出了他的担忧。

  天赐良机,总得做点什么才行。

  “是啊,用我们的技术去换对面的技术,这样手里就相当于有一张底牌,让对面不敢随便掀桌子。”

  常浩南没有机遇转移话题,而是顺着对方的问题回答道。

  “听小常同志的意思,是不太信任欧洲方面?”

  王晓模的语气中听不出太多情绪,如果坐在这里和他说话的是另一个人,恐怕就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判断出他的立场倾向。

  但对于知道历史走向的常浩南来说却不用。

  他明确知道对方此时已经开始计划同步研制的事情了,因此和自己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

  “本来就是利益合作关系,倒也谈不上信任不信任,有备无患吧,毕竟我们航空工业之前在这方面吃过亏了。”

  常浩南当然不可能直接跳大神说大卫国三年后不靠谱,只能从侧面入手:

  “从当年的和平典范,再到组装MD82飞机,花钱买和用市场换这两条路,我们算是都试过一遍,结果简直撞得头破血流,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现在我们也算是痛定思痛,虽然国内的航空工业水平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但有和没有之间就是质的变化,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没问题,只是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不能丢,必须得保证独立自主的路线和型号不受影响。”

  年届六十的王晓模自然不可能跟个年轻人一样喜怒形于色,但是在听到跟自己几乎完全思路相通的回答之后,还是免不了感到心情舒畅,整个人的神情和姿态也放松了不少。

  当然,二人都知道,这个话题也就言尽于此了。

  圆环工程的基调是90年代初就定下来的,而且连钱都已经给出去了,别说常浩南,就算是总师王晓模本人也不可能在这时候说要终止合作。

首节 上一节 190/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