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1节

  这也是后者一直苦恼的事情——

  国内配套研制虽然在持续推进,但这并不是圆环工程的既定部分,没有项目就意味着没有钱。

  但是在听到常浩南关于大飞机两条腿走路的说法之后,王晓模突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第253章 预警机的高低搭配

  “我之前听梁工程师讲,去年年末的时候,小常同志你负责过改进运8J和运8F400两个型号飞机的防除冰设计?”

  在周围其它人看来,王晓模似乎突然把话题调转到了一个完全不相干的方向上。

  但对于常浩南来说,他几乎能猜到对方在想什么。

  既然是两条腿走路,那就必定要同步搞一个完全自主的型号。

  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单给圆环工程做同步配套研制确实有重复工作之嫌,即便有科工委给王晓模提供支持,也很难在原项目的框架内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但我换个名义,说伊尔76平台的大型预警机成本太高,而且飞机还没办法国产,所以生产数量必定有限,现在要依托现有技术设计一种高性价比的中型预警机以铺开装备,你总没话说了吧?

  在眼下这个年头,高性价比这四个字对于军队来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魔力。

  “是的,过去老运8平台的防除冰设计存在缺陷,在低温高湿度条件下,飞行过程中很容易结冰,一旦再打开襟翼,就有可能导致下洗气流对平尾产生干扰,导致瞬间掉高度发生事故……”

  常浩南用两只手在半空中简单比划了一下,不过显然几位并没有学过飞机设计的电子工程师难以马上理解其中的具体原理。

  不过至少结论是听懂了的——

  现在经过改进之后的运8比之前安全性提高了很多。

  “之前我和梁绍修同志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说,即便在安装了雷达模组之后,运8J还是能够保证足够的操纵性,不知道小常同志能否估计出来,运8这个平台的稳定性,尤其是航向稳定性的……呃,冗余度大概有多少?”

  王晓模的问题中涉及到了一个电路术语。

  当然,常浩南能够理解他是想问飞机最多能够承受多少破坏气动设计的外形修改。

  但隔行如隔山,航空领域确实没有一个指标能量化这个概念。

  因此他也直接询问道:

  “您是想要在运8平台的基础上改造预警机?”

  “没错。”

  王晓模点了点头:

  “咱们国家现在能完全自己生产的大型飞机只有运8、轰6和水轰5,但是后两种么……轰6的弹仓太小,不可能在里面布置设备和人员,水轰5又早就停产了,再说性能也实在是不入流,所以唯一有可能的也就剩下一个运8了。”

  ……

  尽管食堂里面已经只剩下了他们五个人,但有关预警机的话题在这里聊就有些不合适了。

  所以几人在罗群的带领下来到了行政楼顶层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

  “不知道小常同志有没有听说过咱们国家和大卫国合作的圆环工程?”

  坐定之后,王晓模首先问道。

  “来了……”

  常浩南心想总算是让对方自己把话题扯到了这里。

  尽管刚才已经进行了好几轮预判,但那都是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的,在外人看来他并不一定知道太多关于预警机的事情。

  所以这种时候还是得装一下:

  “只是有所耳闻,您请讲。”

  此时郭林环顾四周,发现会议室里除了自己以外,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客人,只好自己起身去倒了几杯茶水,分别递到其余几人手中。

  “嗯……这件事情算是从92年开始的,当时受到海湾战争的影响,上面批了总共10个亿美金的预算,想要找大卫国引进他们的费尔康相控阵雷达技术,搞几架我们自己的预警机出来……”

  随后,王晓模用十几分钟时间,把整个预警机合作项目的来龙去脉介绍给了不知情(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的常浩南和徐洋。

  “10亿美元?改4架飞机?”

  饶是见过些世面的徐洋也被这个数字惊呆了。

  包括常浩南,现在听到这个数字也是有些咋舌。

  前世他倒是听说过1.6亿美元预付款和违约金的事情,但其实没有太直观的概念。

  如今在90年代做了这么多项目之后,才知道这是多么恐怖的一笔钱。

  单价2.5亿美元的飞机。

  这可是90年代中期。

  去年从俄罗斯购买的那两艘现代级驱逐舰,排水量将近8000吨,还带着不少技术资料,每艘才4亿美元。

  歼7F,整个项目的研发经费折算下来还不到1000万美元。

  国家的外汇储备虽然已经不像80年代时候那样捉襟见肘,但也绝对谈不上宽裕,一次拨出这么大一笔款子,确实足以见得91年的战争给华夏这边带来了多么大的震撼。

  “这个价格确实比较高,但没办法,当时咱们的技术底子比现在还差,全世界能卖我们预警机技术的也就只有大卫国和俄罗斯,但是老毛子的A50U毕竟是机扫雷达,又没那么先进,再加上当年上面的一些倾向,最后还是选了大卫国。”

  王晓模端起杯子喝了口茶:

  “而且要是真能把这4架飞机给换回来,那10亿也就10亿了,大型预警机毕竟是战略级别的装备,这钱花的不冤枉,我担心的是别人跟咱们玩花样,利用这个项目破坏咱们自主发展的路线啊,到时候人家直接来个违约,就算赔给咱们一笔钱,那耽误的时间可也回不来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简直想要起身鼓掌。

  全猜中了。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的雷达产业能在21世纪初就进入爆发,跟这位老前辈敏锐的预见力是绝对脱不开关系的。

  他排除万难,还是把国内配套研制的路子磕磕绊绊地坚持了下来。

  甚至在1998年,还通过一些渠道低价搞到了另一架伊尔76飞机,在国内同步开始了预警机平台改装的先期验证研究。

  这才有了2000年大卫国违约,拒绝交付已经几乎完成改造的第一架预警机,当年年末空警2000就完成立项,不到7年便交付部队正式服役的神奇效率。

  事后美国方面评估,圆环工程大概让华夏预警机项目滞后了3-4年。

  在没有一个人开挂帮忙的情况下,这已经算是把损失降低到最小了。

  只不过这一世,常浩南有把握让这几年的损失也不复存在,甚至提前让领先世界的空警系列型号问世!

  “从我们航空工业过去的经验来看,您的担心恐怕不无道理。”

  常浩南小小地恭维了一下对方。

  “所以我们电科集团才想着,利用国内现有的技术力量,结合这些年跟人家偷师学到的东西,平行搞一个档次稍低的中型预警机出来。”

  “这样一来,如果大卫国那边不搞什么幺蛾子,那自然是最好,咱们这个预警机就当做圆环工程的补充,要是真出了什么岔子,好歹也有个自己的型号能挑起大梁来,不至于一点准备都没有。”

  直到这里,一切的发展都仍然处在常浩南的预料之内。

  然而,随后王晓模话锋一转,用两根手指轻轻点了点桌面:

  “所以我之前才去找了梁绍修同志,看看运8有没有这方面的潜力,而他向我推荐了你,说国内应该只有一位叫常浩南的同志,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出确定的结论。”

  “本来我是准备从14所离开之后就去京城的,结果今天碰巧在这遇见了。”

254.第254章 空警200,楔尾天线

  254.

  2023-11-07

  虽然梁绍修说的也不算错,但这个剧情展开是常浩南万万没想到的。

  似乎在航空工业内部人士的口口相传之下,自己名声扩散的速度和范围都有些超出想象。

  这也算是好事,他的声望越高,就越容易达成重生之初定下的目标。

  况且,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做出这样的评价之后,常浩南的心情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好了不少。

  至于王晓模的问题么……

  对于他来说,这甚至不算是个问题。

  毕竟前世的空警200就是在运8三类平台的基础上设计的。

  而如今经过一轮额外改进之后的运8F-400在各方面性能,尤其是安全性和低速操纵性上还要远远超出前者,自然更合适作为包括预警机在内的特种机平台。

  当然,如果常浩南之前在丁高恒那边设计出来的规划能正常完成的话,那么进入新世纪之后,华夏应该就能完成对图204/214客机的设计改进和国产化,到那时候也就不需要运8这位老兵继续挑大梁了。

  所以最终使用三类平台的型号应该不会有前世那么多。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目前还是只能考虑在运8这个螺蛳壳里面做道场。

  以马后炮的角度看,空警200的设计并不算完美,还有不少可以完善的地方。

  而这也正好给不满足于单纯复刻前世设计方案的常浩南留出了发挥空间。

  他唯一需要确定的事情是,眼下华夏的雷达技术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

  电子产业这东西发展速度本来就快,2002年的电科14所能造出预警机雷达,不代表1997年的电科14所也一定可以。

  因此,短暂的犹豫过后,常浩南还是没有大包大揽,选择了相对谨慎的应对方式:

  “虽然我很感谢梁工和王院士您对我的信任,但这种事情我肯定需要一些更详细的信息才能下判断。”

  “搞预警机的核心终究还是搞雷达,运8平台从结构和气动角度上确实有不小的改装潜力,但具体能否成行,还要取决于电科集团方面能否拿出足够紧凑的雷达。”

  说到这里,他先是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一个例子:

  “比如像您刚刚说的圆环工程那种十几米直径的圆盘型天线罩,肯定就没办法装在运8上面,太大了。”

  尽管并没有直接获得什么保证,但王晓模还是从常浩南的语气和态度上察觉到了十分积极的意味。

  说明改预警机的事情在后者心中的可行性其实很高。

  只不过出于工程人员本能的严谨才没有直接给出结论。

  这让常浩南在王晓模心中的评价又增高了不少——

  毕竟是电科集团的院士,并没有像杜义山等人那样直观地感受过对方的能耐。

  虽然有着梁绍修的背书,但是今天真正见面之后,眼前之人的年轻还是让老院士心里有些犯嘀咕。

首节 上一节 191/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