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14节

  过去的老飞机,甚至也包括一些早期的三代机,发动机转速变化是完全跟着节流阀的动作走。

  如果是在一辆车上面,这或许可以被称之为所谓“驾驶乐趣”,但对于飞机来说绝对不是。

  开飞机只需要安全,不需要乐趣。

  过于生猛或者频繁地变化油门位置很可能导致发动机出现故障,因此这要求飞行员哪怕在最激烈的空战中,也要分出心思来时刻关注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显然是一项巨大的额外负担。

  但是在这架飞机上,转速表指针转动的速度只是均匀地变快了不少,却并没有因为动作的生涩而出现半点不稳定。

  显然,飞控程序里面的发动机稳定性控制系统正在发挥作用。

  “真是完美……”

  雷强在心里想到。

  转速提升变快,是忠实反应飞行员突然推杆,也就是剧烈加速的操作意图。

  而均匀变快,则是在帮助飞行员保障飞机的工作状态稳定。

  对于他这样飞过上万小时,二十多个机型的老试飞员来说,这个功能或许不太重要。

  但对于更广大的普通飞行员来说,简直就是从手动挡进入自动挡的飞跃。

  而且这自动挡还是换挡逻辑顺畅、调校极其完美的AT变速箱。

  当发动机转速提升到30%时,他松开了刹车手柄。

  飞机开始在滑行道上轻盈地加速,很快到达了预定的起飞位置。

  借着眼角的余光,雷强通过座舱里的后视镜注意到,跑道尽头和管理台上,都有不少人在抹眼泪。

  不远处的另外一条跑道上,一架从兄弟单位借调过来的教练8也同样在加速。

  那上面坐着的是首席伴飞试飞员李勇,以及一名摄影师。

  蓉飞试飞站原本只安排了一架歼教5做伴飞飞行,但在常浩南的坚持下,还是换了座舱条件和视野条件更好的型号。

  之前做过伴飞的常浩南清楚,以歼教5那个比歼教7还糟糕的座舱视野,几乎不可能拍出什么好的照片。

  一方面是首飞结束后,还需要这些照片来确认一些情况。

  另一方面则是常浩南的一点私心——

  军宣这个业务,还是得提前抓起来……

  雷强再次推动节流阀,让发动机转速逐渐提升到最大。

  1001号原型机只用了大约300米的跑道就达到了离地速度,甚至比跟在旁边的教练机更快。

  雷强右手轻轻向后带杆,鸭翼立即轻盈转动,将抬头力矩忠实地反馈到飞机上面。

  只是这一个动作,就把歼10这个气动设计的敏捷性原原本本地展现了出来。

  因为几乎就在他拉杆的同一时间,随着一阵超重感传来,1001号原型机,正式首飞!

  下午还有,先跪求一波月票~

404.第404章 首飞,成功!(加更,继续求月票)

  404.

  另外一边,在雷强驾驶飞机进入滑行阶段之后,包括常浩南在内不直接参与飞行指挥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都转移到了管理台上。

  当1001号机在跑道前半段就抬起机轮时,现场的众人甚至爆发出了一阵疑惑的声音。

  毕竟一般情况下,执行首飞任务的飞机,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都会选择在跑道上多滑行一段,把速度提高到比较保险的水平再选择起飞。

  况且华夏空军眼下比较常见的型号,歼7、强5、歼8这老几位都是起飞速度相当高的选手,因此很多平日里没有特别关注过航空技术领域的人会下意识以为大几百上千米的滑行距离才是正常情况。

  与之相比,歼10这不到400米就抬轮确实是太早了一些。

  飞机甚至还没到观礼台正前方呢。

  实际上,驾驶飞机的雷强最开始也想压一下机头,让飞机在尽量接近跑道正中间的位置拉起来。

  一是留出一些冗余度,二也是视觉效果会比较震撼。

  但鸭翼加大三角翼布局的设计在升力这方面确实过于优秀(鸭翼飞机在抬头时是靠抬升前翼获取力矩,而常规布局则是靠下压尾翼,会损失一定的总升力),加上他为了测试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状况还故意推杆猛烈一些,导致飞机的加速情况也比想象中快了不少。

  总之当飞机滑到300米出头位置上的时候,离地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再强行下压反而可能导致一定风险,因此雷强干脆也就顺势拉杆,展示了一下十号工程卓越的起降能力。

  与第二代飞机片面追求高空高速不同,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理论中的取舍会更加重视中低速度段下的真实机动性和敏捷性。

  而起降能力虽然并不能直接反应机动性,但也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体现。

  尤其是对于不太懂航空,也不太懂空军的外行人来说。

  在刚刚的滑跑过程中,歼10的发动机控制系统给雷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极强的信心,因此他最终选择执行航前准备会上指定的B方案。

  也就是动作相对激进的方案。

  在确认飞机安全离地之后,雷强并没有让飞机继续维持小角度爬升,而是迅速推动节流阀并持续拉杆,让原型机以一个70°左右的角度直冲向上。

  这也是辛啸文给他设定的极限。

  尽管歼10在轻载轻油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维持在垂直向上飞行的过程中加速,但毕竟是首飞,还是得悠着点来。

  当然,所谓“悠着点来”是相对于飞机的极限而言。

  由于观礼台所在的角度问题,在现场的观众看来,1001号机几乎就是在起飞之后马上进行了一个垂直爬升。

  刚刚观礼台上的疑惑瞬间转为惊呼,紧接着的是热烈的掌声。

  短暂而迅速的爬升之后,1001号机来到了预定的2100高度和490速度。

  天公作美,现场的天气条件极佳,哪怕只靠普通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两架飞机在空中的姿态。

  按照之前的试飞计划,接下来是绕场两周的盘旋。

  B方案中的盘旋角也更大,接近90°,并且还有两次滚转飞行。

  尽管都不是什么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动动作,但对于现场这些观众来说,能看到第一架完全由我国研发的三代机起飞升空,就已经是被巨大的幸福感包围了。

  上辈子已经看过很多次歼10首飞录像的常浩南并没有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空中,在绕场第一圈结束,基本确定飞行状况没有问题之后,他便通过对讲机跟试飞站那边实时了解起试飞员所反馈的情况来。

  以及顺便指导坐在教练8上面的摄影师拍照片。

  实际上,他一开始甚至想故技重施,再由自己上去负责摄影。

  只不过想了想还是没提。

  现在的常浩南跟一年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

  当时他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算是展露过些许头角,但本身的价值终究没超出一个正常人的水平,上去飞也就上去飞了。

  如今他怎么说也算是获得了一点小成就,恐怕就算提出来也不太可能被允许了。

  为了保证足够的飞行性能,战术飞机,包括教练机在内的事故容限都比客机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看,滚转了,滚转了!”

  常浩南放下对讲机,就听到周围又响起一阵兴奋的声音。

  他也重新举起手中的望远镜向天空望去。

  毕竟这是上一世没有的试飞内容。

  作为一架主打敏捷性的飞机,歼10的滚转率放在三代机里面也能名列前茅,连续的两个360°滚转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节目效果拉满。

  显然,飞机的性能相当出色。

  并且在这第一次升空飞行的过程中,就已经给予了飞行员足够的信心。

  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

  很多即便后来非常成功的型号,在最初的试飞过程中都并不顺利。

  苏27、F15、F16莫不如是。

  甚至就连原来时间线上的歼10也一样。

  虽然没出过什么大问题,但小毛病不算少。

  然而现在,这架没有经历过那两次损伤修复的1001号机,显然要完美的多。

  试飞员甚至在无线电中表示,他觉得这根本不像是一架处在首飞阶段的飞机。

  放下望远镜的一瞬间,常浩南注意到位于前排的大领导摘掉黑框眼镜,并借着这个动作轻轻抹了一把眼角。

  就在这个时候,放在常浩南旁边的对讲机再次响起:

  “飞行员报告说,飞机状态非常良好,剩余燃油充足,请求进行一次触地复飞,再多飞两圈。”

  薛炽夀和另外几个人对视了几眼,互相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相同的答案。

  “批准请求。”

  杨韦拿起对讲机回复道。

  很快,飞完了第二个绕场圈的原型机重新出现在跑道末端的远处,并缓缓下降高度。

  试飞过程一切顺利,甚至观礼台上已经有人准备起身,前往停机坪处迎接飞行员下机了。

  然而飞机只是用主机轮轻轻擦了一下地面,紧接着就再次加速爬升,重新回到了空中。

  几乎是整整一秒钟的寂静过后,众人才意识到这原来是首飞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这下,哪怕是再不懂航空的人,也知道飞机的状态应该是相当良好,否则不会玩这么多的花活。

  欢呼和掌声重新响了起来。

  5分钟过后,随着一朵红白相间的减速伞绽开在飞机后方,十号工程的首飞任务,终于顺利完成!

  蓉飞这边本来安排了一辆摆渡车,用来把观礼台上的人送到停机坪那里迎接飞行员,但由于到场观看的人数远超一开始的预期,因此还有不少人都没有座位。

  不少已经四五十岁,甚至年纪更大些的观众也等不及坐下一班车,直接跟在车后面一路飞奔过去。

  好在二者之间的距离并不远,否则常浩南还有点担心——

  要是飞机和试飞员安然无恙,反而观众出了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话,那恐怕在国际航空史上都能留下一笔……

  当潮水般的人流赶到停机坪时,已经抛掉了减速伞的歼10也恰好跟随引导停在了预先设计好的停机位上。

  座舱盖打开的一瞬间,欢呼声几乎响彻天际。

首节 上一节 314/9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