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194节

  换言之,有了室温超导这一新材料的支持,立体堆叠式芯片可以大展拳脚了。

  同样的芯片单位面积,加一层厚度,晶体管的数量就能翻一倍,加十层就直接增加一个数量级。

  现在的半导体制程工艺已经精进到6纳米以下,为的就是在有限的单位面积下容纳数量更多的晶体管数量。

  立体堆叠型芯片在室温超导材料的支持下,哪怕是28纳米制成工艺,也照样能完爆6纳米以下制程工艺,多加几层就解决了。

  而同等级别的制程工艺,可以纵向加层铺晶体管,也是完爆现在最先进的芯片。

  蓝星世界的智能全息手环能在那么小的空间里集成堪比超级计算机的算力,其中一个关键技术,就是它的芯片是堆叠型。

  不能叫芯片,而是叫“芯块”更贴切。

  其样式构造是一种块状型的长方体或立方体,能够制作成这个样式,就是因为蓝星世界有室温超导材料的支持,怎么堆叠都不用担心散热问题。

  当年中航临飞重磅宣布室温超导材料横空出世后,好多芯片厂商其实就已经意识到堆叠式芯片的前景了,厂商们也不傻,立刻就意识到这一新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重要性。

  只不过中航临飞对外称,室温超导材料成本过于高昂,且量产化遥遥无期,绝大部分芯片产商都没有在堆叠式芯片上下注,认为十年内都无法商用。

  但有一家技术大厂在当时就展开布局,赫然便是桦为。

  桦子的战略眼光是一方面,财大气粗也是另一方面的重要因素,桦为积极展开布局,做技术储备,哪怕短时间内用不上,先把技术搞出来储备起来再说,该公司也能承受得起长时间的沉没成本。

  然后一边推进技术研发,一边等待中航临飞的室温超导材料降本增效。

  只要等到以后能够量产、成本降低,桦为毫无疑问就能抢占先机得到先发优势。

  早在两年前,桦为就从中航临飞公司这里高价买走了一部分室温超导材料用于立体堆叠型芯片的研究,这也是得到国家批准的。

  国家对室温超导材料的去向管控的极为严格,可以说每一克的去向都有完整的链路可以追溯,就算是中航临飞公司也不能随便想卖给谁就卖给谁。

  ……

  刚刚进入2月份不到两天,灵镜科技再次重磅发布了一项超重磅的生产力工具,即AI视频生成工具,萧宇也在他的微博上面更新一条动态消息宣传。

  【小镜的能力再次得到史诗级加强,我们上线了史上最强的视频生成工具,2O25年将是重新定义影视工业的新纪元,普通人也能成为大导演,简单到只需要三个步骤就能圆了你的导演梦。】

  这次灵镜科技上线的AI视频生成工具,打出了“重构影视工业的新纪元,小镜让普通人也能成为大导演”的宣传口号。

  在上线这一工具的同时,灵镜科技在同一天又公布了一个开源代码库。

  阿镁立卡的科技公司:MMP你们这群活爹还有完没完?就不能消停两天吗?

  灵镜科技在当天还公布了一段28分钟的科幻短片及其幕后制作信息,这段视频是由AI小镜辅助生成制作出来的作品,包含了星际战舰爆炸、时空坍缩、恒星爆炸等三重震撼场景的展示。

  科幻短片完全由小镜独立完成了剧本设计、分镜设计、建模、渲染等全流程。

  视频中展示的场景,如星际舰队在太空中交错,光粒子束划破星空,能量护盾绽放出瑰丽的光焰等等,其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完全不输《星际穿越》、《阿凡达2:水之道》等好莱坞A级特效大片的巅峰水准。

  当天科技圈、影视圈和特效制作圈的各路从业人士,看到灵镜科技公布的这段半小时左右的科幻短片,无不震撼的目瞪口呆,圈子里的人毫无意外的集体炸开了锅。

  ……

第376章 【各大影视公司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讨】

  通过AI文生图片、视频,早两年就有了,但生成出来的内容都十分拉胯,而且时长就几秒十几秒,一分钟都够呛,生成出来的视频也非常不自然,甚至是抽象至极,就比如生成出的人物吃东西的视频就诡异抽象的一笔。

  灵镜科技公布的这段视频居然长达半个小时左右,光是这时长就让人震惊不已了,更令人震撼的是,其视效水准更是完全不输好莱坞顶级特效大片。

  “这不可能,半个小时的连续叙事,需要多线程的情感逻辑处理,AI怎么可能做到?”一位影视圈的导演看完了这段科幻短片,他不仅震撼于短片那顶尖的特效场面,更是震惊于其叙事逻辑的连贯性。

  灵镜科技发布的这套视频生产力工具,展示了其颠覆性系统的核心架构,将文本语义解析、3D动态建模、物理引擎模拟、情感渲染算法四大模块深度融合。

  多模态融合能力让文本、图像、音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作。

  AI小镜搭载了灵镜科技独创的“动态记忆缓存”技术,能够在生成的过程中实时优化光影效果,使得每一帧画面的细节都达到了传统渲染的三倍以上。

  根据灵镜科技公布的数据,该工具训练了超过500万小时的全球顶尖特效片段,构建了包含50000种材质参数,8000种摄像机运动轨迹的知识库。

  其生成流程完全颠覆传统,用户只需要输入文本描述,系统会自动完成从剧本生成到最终渲染的全流程。

  灵镜科技公布的这段时长半小时左右的科幻短片,仅耗时65个小时。

  而传统制作团队想完成这样的同等规模的特效镜头,至少需要50人团队耗时3个多月才能做到,而且特效制作成本得上亿资金。

  最让业内人士惊叹的,是短片中那些由暗物质构成的生物在时空褶皱中穿梭时,其半透明身体的粒子流动、光线折射、能量波动等细节,这些都是由AI通过量子物理模型实时计算生成的。

  工业光魔的一位资深级视效总监在观看短片后直言:“这种级别的流体动力学模拟,我们团队至少需要1000小时的渲染时间,但AI小镜在3小时内就完成了。”

  当天,国内外的电影制作公司、特效制作公司都紧急召开会议,议题就是灵镜科技发布的这个强大的AI视频生产力工具。

  有一家顶级特效制作团队初步评估认为,如果接入这一AI生产力工具,他们现有的特效制作团队哪怕裁掉80%的员工,不但能维持现有业务运转,而且效率会提高三倍以上。

  与此同时,在阿镁好莱坞那边,一个著名编剧看完相关消息和那段科幻短片之后,该编剧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

  【当AI能在三分钟内生成三个不同结局的剧本时,人类的创造力还有价值吗?】

  不但编剧们开始感到巨大的焦虑,明星演员们也不例外,甚至更焦虑,AI已经迅猛发展到这个程度,意味着演员已经可以被替代了,甚至演员们的焦虑更甚。

  因为对于制片方来说,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集,支付给演员的片酬占比是很高的。

  国内的影视圈就更不用说了,甚至给演员支付的片酬能占一部剧的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

  就在数个小时后,国内某著名影视制片公司连夜加急召开技术研讨会。

  与会的一位资深制片人说道:“我认为演员这个职业,在影视行业不说退出历史舞台,至少对一部剧的重要性可有可无了,在新的业态下,演员这个职业在来为基本上会被边缘化。”

  “我建议我们尽快部署接入AI小镜,同时特效部门和技术部门尽快建模一批虚拟演员的人物形象模型出来,然后IP化运作打造出一批虚拟偶像,通过大数据分析观众到底喜欢哪位虚拟人物,我们再重点倾斜资源运作。”

  他环视一种与会者继续道:“虚拟演员的好处太多了,精细化建模完成可以重复使用,而且知识产权完全归公司所有和支配,不再需要给人类演员支付巨额的片酬,制片成本大幅下降。”

  “此外一个关键点就是,虚拟演员你永远都不用担心会塌房,不会出现主演塌房导致整部电影都被拖累,这一点今年贺岁档的《封神》系列口碑崩盘是活生生的例子。”

  与会的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电影或电视剧在播出前夕,因为演员个人问题导致票房或收视率崩盘,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简直不胜枚举,国内国外的影视圈都有太多这样的案例。

  而且这种事情,往往是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发生的时候基本上是突发,来的让人猝不及防。

  片刻后,与会的一位高级总监道:“固然有这些优势,但虚拟演员终究无法替代人类演员在线下的一系列活动。”

  听到这话,那位制片人立即应道:“怎么不能进行线下活动?”

  众人疑惑的望着他,他笑着说道:“诸位是不是忘记了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了?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不是十年前能比的了,我们如果要打造一个虚拟演员IP,当然也需要根据虚拟形象一比一还原打造出来,就用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与粉丝线下互动问题不就解决了?”

  此话让在场的人都是一愣,但很快反应了过来,差点忘记了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这茬。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么先进的程度,完全可以让虚拟演员走出荧幕来到“线下”与粉丝互动。

  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不是千人千面么?完全可以根据打造出来的人气IP虚拟演员形象模型定制出来,这不就可以走出荧幕打破所谓的“第四面墙”跟线下的粉丝影迷互动了?

  这等于连人类演员在线下的优势也没有了,人类演员能干的事情,虚拟演员都能胜任,而且还完全不用担心会出现人设崩塌、演员塌房这种闹心的意外事故。

  “可现在有个最大的问题,丽康科技被八部门约谈还没落地,这会儿还在责令整改,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未必能让我们用得上啊。”一位与会者说起了这个事情,顿时让大家颇为振奋的心情浇了盆冷水。

  与会的公司总裁想了想沉声说道:“这个事情我也有所跟进了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可能不会被一刀切。”

  他转而环视众人补充道:“打造核心IP虚拟演员不会有太大的需求量,丽康科技被约谈的最大原因是因为流光星语机器人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失业冲击,而核心主演的艺人群体才多大的体量?”

  紧接着他笑道:“而且演员这个群体因为高收入普遍被大众诟病已久,核心主演出演一部剧的片酬就是一个大众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数目,因此,演员失业大概率是不会被大众同情的。”

  “这说明什么?推动此事的阻力就小了,要是我们在舆情层面继续围绕演员高片酬方面带节奏,大众肯定支持AI平替演员。”

  不只是大众对演员高片酬收入不满已久,制片公司也许才是最乐意压低演员片酬的一方。

  现在的影视工业生态,演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事关一部电影的成败,制片公司也得认。

  尤其是一些重量级的演员大咖,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要请动这些大咖演员,人家张口就是要5000万的片酬,不给就不接这个戏。

  但如果能有平替取代的方案,制片公司绝对会是毫不犹豫的。

  试想一部2亿预算成本的电影,给主要演员支付的片酬就要1个亿甚至1.5个亿,有了一个替代方案就能省下这笔开支,制片公司作为资本方,怎么取舍一点都不难,绝对是会用脚投票。

  ……

第377章 【改写影视工业内容生产的游戏规则】

  不只是这个影视制片公司在开会讨论打造虚拟演员IP的可能性,很多同行也都想到了这一点,也不难想到这一点。

  甚至有人觉得,这是灵镜科技精心策划下的一盘大棋。

  发布这个超级强大的AI视频生成工具,结合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能颠覆现有的影视行业运行的传统商业逻辑。

  其实吧,这是他们自己脑补的戏码,萧宇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这一盘大旗布局,他也没有想过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与AI小镜的融合去取代影视演员这一行职业。

  只不过是技术发展到这个节点,自然会被人们挖掘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必然。

  灵镜科技发布这一强大的视频生产力工具,当天就在全球影视工业引起了行业巨震,媒体报道将之描述为“改写影视工业内容生产的游戏规则”的强力AI工具。

  当此时刻,在国外的好莱坞、奈飞、华纳兄弟等行业巨头连夜召开会议,在国内的各大影视公司也在紧急开会,都出奇一致的研究讨论部署接入AI小镜,组建AI研发团队等事宜。

  行业数据显示,在灵镜科技发布该视频生产力工具的24小时内,全球AI视频生成工具的搜索量暴增+1870%,相关企业的股票也迎来大涨。

  业内人士都不得不承认,灵镜科技这一手操作已经在影视工业领域掀起一轮AI革命浪潮,正在迅速重塑影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剧本创造方面,小镜内置的叙事引擎已经分析了150万部影片的结构,并且这个数量还在持续激增。

  影视诞生至今已经有105年的历史,各类电影、电视剧、动画、短片等等,剧集量超过了千万部级别,AI小镜正在持续分析这些剧集,由此自动生成包含三幕式结构、人物弧光、情感转折点的剧本等。

  虚拟制片方面,通过实时渲染技术,AI小镜能够在虚拟制片大棚中生成动态场景。迪士尼动画部门连夜测试后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使用AI小镜的这一辅助工具可以减少60%的场景搭建成本,拍摄周期可缩短45%左右。

  特效制作方面,灵镜科技发布的科幻短片完全不输于好莱坞顶级特效大片。

  这种级别的特效如果是传统制作模式,成本需要达到2000万美元才能实现,但小镜生成的这段科幻短片的综合成本,灵镜科技也公布了,只用了25万元人民币,不计汇率变动折合美元大约3.5万美元左右。

  总成本25万元人民币主要支出是在算力成本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半小时短片市场的成本25万元,并不是说制作一部标准时长2小时左右的电影就是乘以4倍等于100万元。

  如果真的要制作一部时长2小时的电影大片,成本肯定不止100万元。

  因为一部2小时的电影正片,制作团队可能要生成200个小时的样片内容,可能用不上200个小时也可能超过200个小时。

  制作团队会根据需要生产不同的视频片段,再通过后期剪辑处理,最终制作成2小时左右的正片电影。

  灵镜科技发布的这段半小时的科幻短片生成了42个多小时的样片,经过后期剪辑处理,半小时的成片发布了出来,但每一帧确实都是实打实的AI生成的内容。

  不管怎么说,一部2小时电影大片,对标好莱坞A级大制作水准的特效大片,其成本再贵只是在千万级,并且天花板上限不会超过2000万的成本,货币单位还是人民币。

  有目标对比参考更为明显,AI小镜生成的视效水准可以对标《阿凡达2:水之道》,让AI小镜辅助制作一部与《阿凡达2:水之道》同等规格的视效大片,总成本大约在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折合美元就是280万美元。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阿凡达2:水之道》的全球总票房为23.16亿美元,制作成本4亿美元,广告宣发成本1.75亿美元,参股成本3亿美元,总成本10.87亿美元。

  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方面,全球票房分账收入12.687亿美元,全球家庭影音收入1.5亿美元,全球电视网和流媒体收入2亿美元,总收入16.187亿美元。

  《阿凡达2:水之道》最终为制片方赚取了5.317亿美元的利润,成为2022年最赚钱的好莱坞电影。

首节 上一节 194/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