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195节

  假设这部电影是在AI小镜的支持下制作出来的,其制片成本是280万美元,若票房成绩还是23.16亿美元,那就意味着制片方赚取的利润直接暴涨到了10亿美元以上,而不是9亿美元,因为其它综合成本也会跟着降,降掉的成本就是利润。

  真拿下23.16亿美元的票房,制片方的最终利润是绝对能够超过10亿美元的。

  未来的电影工业生态,一部电影最大的支出项将不再是制片成本,很可能是广告宣发成本。

  而且很有可能连带着广告宣发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制片方来说,280万美元制作出了一部电影拿1.75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去做广告宣传,这是极不明智甚至是很愚蠢的操作,因为风险太大了。

  制片方很可能会选择大规模量产更多部的电影,比如产出20部电影,1.75亿美元的广告宣发费用分摊在20部电影身上,等于每部电影的广告宣发就是875万美元。

  显然,这样的风险是最低的,总不可能20部电影全都血亏吧?

  一部电影最多亏个几百万美元,要是1.75亿美元砸在一部电影上,万一这部电影票房惨案,那就是血亏得麻麻都不认识了。

  制片方只要不傻,肯定不会这么干。

  当下的电影广告宣发支出巨大,比如《阿凡达2:水之道》宣发成本1.75亿美元,那是因为这部电影投入太大,是绝对不能因为广告宣发这个环节省钱而掉链子,否则很可能就是因为宣发没到位导致整个项目亏损甚至血亏。

  但随着AI技术的入局,改写了影视工业内容生产的游戏规则,整个行业的模式和格局都要被颠覆和重塑。

  现在的一部顶级大制作,电影制片方都会拉很多投资方出资来分摊风险,就算是好莱坞迪士尼也不会轻易独自承担一部超级大片的全部制片成本,因为那样的风险太大了。

  但以后随着制片成本指数级的骤降,这种多个制片方联合出品投资一部电影的模式大概率是要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一部电影就是一家制片方全部出资,亏也亏得起,赚了自己一家通吃麻麻香。

  即便是堪比《阿凡达2:水之道》这种电影的顶级视效水准,制片成本也不过2000万元人民币,正常的片子一般就700万到1000万左右的成本就够了。

  显然,有实力的制片公司完全不虚,绝对敢独家承担制片成本。

  联合制片出品必然在未来不会成为主流,独立制片会逐步取代之,并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主流。

  除了这一可预见的变化之外,影视行业另一个可预见的变化,那就是以后恐怕很难再出现10亿票房级别的电影。

  像今年贺岁档《哪吒2》这种150亿级别的现象级票房怪兽,以后再想出现类似的案例更是难如登天。

  原因也很简单,AI小镜的这一生产力工具的支持下,生产成本骤降,生产效率骤增,必然将使得影视作品的产出量迎来恐怖的指数级暴增。

  这就意味着观众的选择面多了,可观众总数还是那么多,观影市场的规模还是那么大,总票房也依然是那么多,那么票房必然会更加分散到更多部的电影身上。

  而且由于电影数量多了,也意味着电影院选择多了,电影院也要吃饭,可选择的多了的时候,院线的议价权也会水涨船高。

  只要一部电影的上座率不行,立马就减少排片换别的电影上。

  这也意味着未来每一部电影作品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整个行业都会得到充分竞争,未来的电影行业很可能会出现首映决生死的格局。

  像今年《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票房怪兽,以后不说绝对没有,就算有也必定是要集天时地利与人和才能做到。

  即便是今年的《哪吒2》票房大爆,那也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果,其本身就已经是难以被复制的孤本案例。

  ……

第378章 【只有演员艺人被迎头暴击的世界达成了共识】

  就在当天晚上,美股的流媒体视频网站巨头奈飞Netflix的股价暴涨+16.28%,该公司的股价在当天历史性的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了1011美元,总市值达到了43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折合人民币约3万亿之巨。

  奈飞Netflix公司股价暴涨的直接原因,赫然便是受到了灵镜科技发布AI视频生产力工具这一事件驱动的。

  而且在美股上市的爱骑艺也迎来暴涨,当天大涨了+32.63%。

  该说不说,资本市场的反应速度就是快。

  那些反应迅速且敏锐的投资者,他们显然已经意识到灵镜科技发布的AI视频生产力工具,非常利好Netflix这样的在线流媒体平台公司。

  未来的影视内容作品的产出必然会迎来指数级的爆炸式增长,但这么多的电影不可能每一部都会上电影院,能上院线的必定竞争激烈到难以想象。

  真正能上电影院的可能连产出的1%占比都不到,因为一部电影再怎么说,确定要登陆大荧幕,怎么着也得要给一天的首映时间吧?

  但未来的产出量那么大,就算每一部产出的电影只在院线放一次都不够排片的,一次也得两个小时,最少也得90分钟或1个半小时吧?

  那么问题来了,剩下的99%的电影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肯定是直接放弃院线,直接首映就登陆在线流媒体平台,这就不需要排片了,用户想看哪部电影直接搜索名字观影就是了。

  甚至未来不排除“倒反天罡”的场面,出现一部电影在线上流媒体大火了之后,再登陆院线放映,这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视效大片在大荧幕上的观影效果、影院的视听体验是不一样的。

  而且由于制作成本大幅降低,对于制片方来说,拿更低的票房分账收入比例也能接受,对于院线来说,能拿更高的票房分账,加上流媒体大火进行引流,收益比新片首映要有保障得多。

  以后影片数量暴增上来了,对于院线来说也不全是好事,时间就成了最宝贵的资源。

  电影在进行首映之前谁也不知道哪部电影会火,而且数量那么多,要是上座率不行,大多都是首映一日游,院线即便频繁换片,那也亏时间,亏时间就是亏钱。

  由此可见,上映的电影数量暴增了,对于电影院而言也不是说就可以躺着数钱了。

  随之而来的新挑战,就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电影作品里,慧眼识金的选出能大卖,观众愿意买账、爱看、有高上座率的电影作品。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先在线上流媒体首映大爆的电影,等于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可以趁着热度还在的时候赶紧上院线走一波。

  显然,搁在院线电影院老板的眼里,已经大火了,趁着热度赶紧排片走一波,哪怕是上映个一周就结束,上座率相对更有保障。

  这比那些还没上映开盲盒的海量电影要稳妥的多,加上制片方愿意让出一定比例的票房分账,院线老板肯定更愿意给排片了。

  这可不就“倒反天罡”了嘛。

  现在的行业格局是电影在院线公映,等公映结束了才能在线上流媒体平台播放。

  毫无疑问的是,当影视行业在未来出现99%电影无法登陆线下电影院的局面,必定只能选择上在线流媒体平台,这对流媒体平台而言是百分之百的利好。

  所以奈飞Netflix的股价暴涨了,其它在线流媒体视频播放平台,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都在走强。

  次日东半球天一亮,A股市场开盘之后,文化传媒板块各大影视股都暴涨,掀起了涨停潮。

  在H股上市的鹅厂,藤子的股价也迎来大涨,国内三大流媒体在线视频网站“优爱腾”,鹅厂不但是三大之一,而且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猛,并且背靠鹅厂不差钱。

  影视行业掀起的这一轮技术浪潮,只有影视演员这个职业被迎头暴击,就算不被这股浪潮拍死也得拍个半死,基本丧失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没有什么议价能力。

  以后的演员再想张口就要千万级乃至上亿的片酬,那就是白日做梦了,片酬的天花板上限就是百万级顶了天。

  其它职业,诸如编剧、导演、特效制作这些职业反而不会被此次技术浪潮给拍死,还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产出量。

  因为AI视频生成的本质是大幅提高影视内容生产效率的一种生产力工具,而工具是给人用的。

  抗拒这一工具并为此焦虑万分的编剧也好、导演也好,之所以会抗拒一定是他们不会使用这种工具,或者干脆不愿用、不不肯、不求变,这样的人是一定会被大浪潮拍死的。

  因为别人会使用这一工具辅助他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大幅产出内容,他的竞争优势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别的不说,他能一年产出二三十部电影作品,你憋个两三年甚至五六年才产出一部电影作品,还有可能票房惨败,你拿头跟人家竞争呢?

  所以,就在当下这一工具推出之后,有些编剧、导演、特效制作者已经光速学习,甚至都直接开始部署了。

  他们知道有这一工具的辅助,他们的工作效率会大幅飙升,产能也会大幅飙升。

  这一工具不会消灭他们的职业,但一定会加剧竞争,行业也将迎来大洗牌,会使用这一工具的人也许不会比现在更好,但不会使用的一定会被淘汰掉。

  只有演员被迎头暴击的世界达成了共识。

  这个是真没办法,就算灵镜科技没有推出这一生产力工具,很多制片公司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研究讨论用流光星语人形机器人来当群演,甚至还讨论干脆用流光星语机器人来领衔主演的可能性。

  实在是技术到这个节点了,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的面部微表情非常的丰富,仿生皮肤也做到以假乱真,堪称是除了不是人,哪哪都跟人类没区别。

  价格还那么便宜,刚刚开始丽康科技还没被约谈的时候,一些制片公司看到1万多块一个,甚至打算要采购几千上万个用来当群演工具。

  搞一万个也就1个多亿的开支而已,而且还可以反复使用,又不是只拍一部戏就完了。

  算一下账实在太划算了,以后公司立项拍戏的时候,搞大场面也能拿得出手了,而且还是实拍,不用昂贵的特效制作,成本还非常低,流光星语机器人还不用吃盒饭。

  关键是还好管理,组织协调几千上万的人容易出乱子,几千上万的机器人的组织协调,在电脑上就能搞定了,这都是机器人群演的优势。

  包括采用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担任一部戏的主要演员阵容,好多制片公司是真的在认真研究过其中的可能性,专门定制一个人物形象,找丽康科技进行高级定制,打造机器人演员IP品牌、人设等等。

  还是那句话,这样的机器人演员,你不用心它会作妖塌房,你不用担心人设崩塌,你也不用为其支付几千位乃至上亿的片酬,连带着机器人演员的一切都是你制片公司的资产。

  这么多的优点,制片公司作为企业资本,又怎么可能不去研究机器人演员替代人类演员的可能性呢?

  现在灵镜科技又推出这么重磅的AI视频生成工具,再跟流光星语仿真机器人,一个在软件层面解决问题,一个硬件层面解决问题。

  相辅相成,人类演员的优势进一步被打击,制片方那就更要研究了。

  ……

第379章 【上手易,精通难】

  以后的演员即便想继续活跃在大荧幕,在酬劳方面也基本跟幕后团队差不多的待遇了,包括当下的导演、特效制作等诸多当下在一部电影作品中占支出比重很大的这些岗位,未来的待遇都得下降。

  原因很简单,技术发展到这个节点迎来了“影视工业的科技平权时代”,说白话就是,技术的发展让这一行的准入门槛骤然大幅下降。

  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人进入这一行分一杯羹,进而导致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但市场的蛋糕还是那么大,看电影的人还是那么多,一部电影轰出十亿级的票房成绩几乎难以做到,总的票房市场会分摊到海量的电影身上,分母扩大了,分子当然就小了。

  同理,电影的数量激增,自然也意味着导演的数量倍增。

  这种情况你导演还敢张口要5000万的片酬外加票房分成,制片方听了看都不带多看你一眼的,人家转手就把项目给到另一个导演,因为另一个导演只要100万的酬劳,而你要5000万还加票房分成,拿头跟人家竞争?

  所以想继续在这个圈子发展,那就必须要降低报酬,不然就退圈,因为你接不到片约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技术的进步对影视行业的大洗牌,让部分职业过分集中财富的现象被遏制了,分散到了更多的群体身上,减少这个行业收入不平衡的格局,国家早些年就在影视圈搞了限薪令,显然是乐意见到这种局面的。

  现在一个大咖级的导演给的导演片酬是5000万,那以后这5000万就可能会被分散到一百多个导演手里,5000万的财富由一个人分散到了一百多个人。

  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收入分配结构化调整的效果,这也是“技术平权”的正面意义。

  同样的,灵镜科技发布这一生产力工具,利好小型工作室、独立工作室、小团队甚至是个人。

  就比如导演这个职业,以前的门槛很高,不是谁都能导演一部电影,因为一个电影项目动辄几千位上亿的成本。

  但如今不一样了,“技术平权”使得制作影视内容的门槛降低,成本大大降低,独立工作、个人工作室也能独立制片。

  过去一些拉不到资源的导演,需要卖房子抵押才能筹集到制作经费,现在AI小镜能让他以极低的成本实现电影级的效果,这就彻底打破了资本对影视创作的垄断。

  新技术的出现,无数的小团队、独立工作室、十八线小导演都狂欢了。

  显而易见,这就是灵镜科技要以“重构影视工业的新纪元,小镜让普通人也能成为大导演”作为宣传口号的原因。

  ……

  国内某二线城市。

  一位年轻的视频创作者石鸿泰正坐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前,这台电脑是五天前刚买的,花费了3万多元,他不是为了畅玩3A级游戏大作,搞这么高的配置主要是为了生产力需要。

  石鸿泰一直就有一个导演梦,但也只能是一个梦,他知道自己一没资源,二没人脉,三没家底,梦想不可能实现,只能晚上睡觉的时候才能实现,梦里啥都有了嘛。

  但今时今日,他的心中熄灭已久的导演梦又重新燃起来。

  此刻,石鸿泰下载了AI小镜的PC客户端,小镜的问答搜索咨询是免费的,不过一些生产力工具就要收费了,比如这次最新发布的AI视频生成工具就是收费工具。

首节 上一节 195/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