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206节

  现在中航临飞接下这个活儿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就不是PPT方案了,直接立项开搞,原本放在抽屉柜里的那套保守方案直接在里面吃灰了。

  ……

  大约三天过后,萧宇专门写了一封材料提交上去,建议国家启动一个新的大型军工项目工程。

  军方不少的人本以为提出的“运-50”运输机项目的设想已经够大胆的了,但万万没想到还是自己的格局小了,因为萧宇提交的材料建议要搞的工程更加夸张。

  上边很快就对此重视了起来,因为萧宇在报告中写明,这个项目具备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可行性。

  仅仅过去了两天时间,上边就直接派人到中航临飞公司跟萧宇进一步面谈确认此事。

  “萧宇同志,你这个设想可比我们军方内部曾经讨论搞的空天母舰还要夸张,简直匪夷所思啊。”赵贺阳对坐在一旁的萧宇如是说道,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惊叹。

  萧宇所提出来的这个军事工程,也就是打造一体化的空中军事基地。

  其最大的特点,也是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地方,就在于萧宇提出的这个一体化空中军事基地,它是可移动的!

  没错,就是可以移动。

  不像当下的军事基地,选址之后,就只能永远在一个地方。

  萧宇提出的一体化空中军事基地,比空天母舰的夸张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就是移动的空中超级堡垒。

  过了一会儿,只见萧宇有条不紊地说:“我提出搞这么一个空中基地,实在是看到了它有多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在经济层面,这样的超级工程有利于刺激经济,为我国的工业产能过剩提供纾困作用。”

  “其次,在镁霸权瓦解后迎来真正的多极化时代,咱们是当仁不让的要登顶,我个人认为咱们接管老镁曾经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军事基地不妥,毕竟咱们也不会再走老镁的霸权路子。”

  “但咱们以后作为地球新的话事人,管理这颗星球的基本秩序和稳定,就要让‘真理’辐射全球,那么海外军事基地就不能没有。”

  萧宇与赵贺阳对视着并进一步说道:“传统路子在海外建设军事基有一个弊端,建造完成就成了不动资产,我们带不走,于当地建造军事基地还会给当地带来工业能力,有些国家只要掌握了工业能力就容易膨胀,这是不便于多极化时代的管理的,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显然,萧宇这话已经说的很直白了,以后其它国家就不要想着工业化了,老老实实做点轻工业、输出自然资源和原材料就可以了。

  没有现代化的工业能力,再大的国家也是没有牙齿的老虎,不足为虑。

  萧宇接着说道:“所以,当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地方需要军事基地,我们不在当地建造,我们在自己家里造好了直接飞过去。当地要是犯了错,或者遇到的是白眼狼,我们直接把基地飞走他就得惶惶不可终日。”

  “基地是在我们自己家里造的,首先就保障‘现代工业能力’这张牌我们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遏制别人拥有这张王牌;其次给我们自家的国民提供巨大的就业和提振经济,缓解过剩的工业产能压力。”

  显然,如果是走传统的路子,在海外建设军事基地,很多东西就得在海外进行,比如把部分工厂或者配套的生产线外迁到当地,在当地招人,给当地提供了就业等等。

  将来要是有一天关系闹掰了,基地也好、工厂也好,都是带不走的,只能留在那,或者炸了。

  但如果是空中基地,而且是可移动的,那可就大不一样了,直接打包飞走就行,省心省力省事,关键是损失降到最小,性价比就体现出来了。

  哪个小老弟不听话膨胀了,把基地一飞走,当地就能一夜归零直接倒退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而东方大国几乎没什么损失,在当地投入的资产都反应在空中基地上。

  空中基地一飞走,就等于把投入到当地的相关资产打包收回来。

  ……

第400章 【一体化空中基地的造价预估】

  当军事基地本身有了机动性之后,也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加灵活的战略布局和调整。

  从这个小老弟家撤出的空中基地,正好另一个小老弟那里已经谈妥,那就直接把基地飞过去就行了,这样的部署效率能不快?

  要是按照传统路子,还得从无到有的在这个地方整出一个基地来,效率再快也得好几年。

  东方大国正面临工业产能过剩,现在做的很多海外布局和博弈,包括打通一璐一带盘活沿线经济带就是为了把过剩的工业产能输出到那些地方,当地也恰恰需要工业品,可以说有着很强的互补属性。

  同时也意味着东方大国以后在海外的资产将会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肯定需要军事力量为其提供保障,所以海外军事基地在将来肯定是有很大的需求。

  “可移动的一体化空中基地,好处自然不言而喻……”赵贺阳沉声说道,旋即看向萧宇:“可问题是,这能搞得出来?”

  闻言,萧宇微笑着说道:“现在肯定搞不出来,但二十年后就是另当别论了,而二十年后能搞的前提,就是告诉我们当下就得要做规划布局,功在当下,二十年后是结果。”

  赵贺阳顿时追问:“此话怎讲?”

  萧宇展开了说道:“打造如此巨大的一体化空中基地,能源肯定是要用核能,最理想的能源就是聚变能源,现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迎来了一系列进展喜人好消息,我预估二十年后是很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应用突破。”

  闻言,赵贺阳反问道:“可万一没突破呢?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宇点点头笑道:“没错,没突破也当然是有可能的,要是可控核聚变没突破,我们完全可以用现在的裂变核能技术嘛,航母都能上核动力,空中基地也照样能上。”

  赵贺阳听到这话不由得点了点头,现有的核能技术就等于是一种在动力能源层面的兜底手段,二十年后如果可控核聚变的应用得以顺利落地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以直接上可控核聚变。

  如果没有突破,现在的核裂变技术完全可以充当替补过渡,解决空中基地的能源问题,就把空中基地视为更大的航空母舰即可,区别是前者浮空飞行,后者在海里航行。

  萧宇如是说道:“在拥有充足的能源支撑下,空中基地大量应用室温超导材料,就足以把偌大的空中基地浮空起来脱离地面,从而实现可移动的能力。”

  这个赵贺阳倒是一点都不怀疑了,J-36战斗机都已经交付一架到空军部队的手里,垂直起降的能力就是得益于超导浮空的能力。

  除了J-36战斗机之外,临州市的空中铁路项目,空铁列车能够浮空行驶,也是得益于室温超导的支持。

  片刻后,赵贺阳寻思着道:“室温超导材料的确是个好东西,可这玩意那么贵,要打造空中基地,室温超导的用料规模必然是以‘万吨’级别为单位计量,经济上肯定吃不消的。”

  闻听此言,萧宇再次笑着说道:“按照当下的材料成本那肯定是吃不消的,但二十年后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大体计算过,以室温超导材料目前的降本周期来算,到本世纪中叶,每吨的价格可以降到30万元人民币,保守估计也是50万元人民币。”

  “什么?”

  赵贺阳一听这个数字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在心中盘算了一下。

  萧宇笑容依旧,缓缓地说道:“假定打造一个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

  这话刚刚一说出来,正在心里估算着的赵贺阳听到200万吨级这个数字,当场一阵呆愕的看向萧宇,不知何言以对,而萧宇继续说道:“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大约需要用到35万吨左右的室温超导材料即可获得浮空移动的能力。”

  “按照30万每吨的价格来推算,35万吨室温超导材料所需的资金量是1050个亿左右,整个基地的预算规模1500亿左右是能够下得来的。”

  数字很大,但作为一个军事基地,整体预算其实真不贵,传统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基地,成本都是要超过百亿美元的。

  而一些超大型的战略基地,比如位于克啰地亚和波撕泥亚边界的乌龟空军基地,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成正式投用时,其成本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是殴洲最为昂贵的军事建设项目之一。

  这成本放在当下都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光是这个数字,就已经相当于2010年赛尔唯亚和克啰地亚两国的年度军费预算加起来的三倍多了。

  如果算上半个多世纪的通货膨胀以及各种汇率的调整,放到现在大约是4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180亿元左右。

  这都能顶得上两个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的总预算了,最重要的是空中基地属于“移动型资产”,不是说砸1500亿进去,这些钱就永远的在海外当地留下,成为沉没成本带不走了,而是随时都可以带走的。

  那这笔账显然就不能按照传统的军事基地那样去算了,别说1500亿,就算是2000亿甚至3000亿都是划算的。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空中基地可移动的独特特性,这样的大家伙是在国内建造完成的,等于投资的钱都是留在国内,就算有沉默成本也都留在了内地。

  光是建造一个这种200万吨级规格的空中基地,那得带动多大的产业链、多大的经济。

  轻轻松松就能带来十几万的就业缺口,这还是在大量使用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情况下。

  而带动经济和就业,给过剩的工业产能纾困,技术储备等等,这些账可都不会直接体现出来。

  这么大的空中基地不可能都是金属或合金打造,肯定不可能整个都铁疙瘩,除了主体核心承重,其它模块包括基地表面的建筑物,都是要大量用到混凝土的。

  而且用到的各种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其总的重量肯定是占基地总吨位的过半比重,也就是超过了100万吨。

  所以其成本并不会像航空母舰那样10万吨级的排水量,造价就达到五六百亿之巨。

  毕竟是空中基地,不是空中航母。

  这时,萧宇不急不缓地说:“这种一体化可移动的空中基地,我初步定了4个标准吨级。”

  “小型吨位最低标准也要达到60万吨级以上,因为低于这个吨位性价比就不高了,该花的预算有个硬性标准,搞30万吨级还是搞50万吨级,该花那么多钱不会因为吨位下降就少到哪里去,弄太小反而不划算。”

  萧宇补充道:“中型吨位的标准应当在200万吨级左右,大型吨位的标准在500万吨级左右,超大型吨位标准在1000万吨级以上。”

  ……

第401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萧宇在念出这些数字的时候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淡定模样,可旁边的赵贺阳听到这些数字根本无从淡定,当场就惊了个呆。

  赵贺阳听得一阵懵,好家伙,合着200万吨级在萧宇的眼里的标准就只能是中型吨位?

  反应过来后,他忍不住感叹道:“你的这个划分标准实在过于惊人,你敢这么说我都不敢那么想,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闻言,萧宇微笑道:“基地嘛,肯定不能小。”

  该说不说,反正萧宇是觉得即便1000万吨级也是一般一般,实在是他在蓝星世界开过了眼,见过了真正的大场面。

  殊不知蓝星世界的天国都城“天都市”,那么大的超级大都会建造在“天山”之上,而这座山整体上直接悬空在几千米海拔的高度之上。

  整个天山的主体结构都是由人工打造而成的,当然其中用了大量天然形成的超导悬浮山体合并组成的。

  对比之下,萧宇划分的标准,超大型吨位在1000万吨级以上,他是真不觉得有多么的离谱。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萧宇的这个吨位划分标准也不是他子拍脑袋就定的数字,而是他在地底下的私人秘密基地内,让AI小蓝根据地球人类文明在当下的生产力水平极限所得出的结论。

  也就是以本世纪中叶,地球的科技生产力水平,最多只能造得出1000万吨级别的一体化空中基地。

  这个吨位级别基本到生产力极限了,而且还是结合东方大国的工业能力和统筹规划调度能力得出的数据。

  换做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别说1000万吨级,就是200万吨级也都搞不定。

  最多最多也就能搞定60万吨级别,因为现在的巨型油轮,排水量都能到三四十万吨级。

  末了,赵贺阳带着惊叹的语调说道:“这么大的空中基地要进行移动,得多大的推力和多么强劲的发动机才能推得动啊……”

  言外之意就是不现实,萧宇听到他这话,淡定的笑道:“要不了多少推力,以200万吨级的中型标准的空中基地,算下来所需也就七百到八百吨左右的推力而已,相当于3架运-50运输机的总推力,并且航速可以达到时速74公里,相当于40节的航速。”

  赵贺阳当场盯着萧宇,再次流露出震惊不已的表情:“什么?七八百吨的推力就能推动200万吨级别的庞然大物航行的比航母都快?这这……这怎么可能?”

  萧宇很是淡定,旋即简单地进行解构:“两者的数值对比确实相当反直觉,但这是基于严格的物理计算得出的数值,因为空中基地使用室温超导获得浮空能力,与重力达成平衡,所以无需引擎为基地提供升力。”

  说到这里,萧宇看向一脸震惊的赵贺阳补充道:“换句话说,推力问题只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就行了,用一个简单的空气阻力公式就可以解决。”

  萧宇停顿片刻又微笑着说道:“毕竟不是航母,与航母在水中航行相比,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两者的密度相差800到1000倍。”

  “所以在相同速度下,空气阻力要比水的阻力小太多了。在水中,航母不但需要克服巨大的水的阻力,还包括兴波阻力、粘性阻力等等,这些因素使得推动航母在水中航行所需的功率和推力要大得多。”

  听到这话的赵贺阳不由得恍然点了点头,萧宇又补充说道:“这还是考虑到空中基地的迎风面积和上层的建筑不规则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结果,如果通体设计成锥形结构,进一步减少风阻,所需的推力还能减少60%到70%左右。”

  “不过那就没必要了,增加几百吨的推力为代价,让空中基地释放不规则的上层结构收益更大,能让基地具备更多样化的能力,反而是为了减少推力限制基地的外型结构不划算。”

  显然,空中基地不需要太大的推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偌大的体格重量无需升力,因为室温超导悬浮已经平衡了重力。

  空中悬浮的状态比在海上航行的船舶所受到的阻力因素更少,不用去考虑什么兴波阻力、粘性阻力和水的阻力等因素,空中基地最大的阻力就是整体巨大的结构前进时带来的风阻因素。

  再加上空中基地又不用像战斗机那样超音速飞行,这么大的块头也不可能超高速机动。

  所以综合下来,七百吨的推力完全足以。

  而且时速74公里约等于40节的航速,真的一点都不慢了,甚至可以说非常快,这个航行速度比绝大多数舰船要快,航母大多数都是30节左右,也就是时速55公里。

  空中基地74公里的航行时速,很多军舰都追不上它。

  这种超级大家伙是不考虑被敌人攻击后怎么快速机动跑路的,因为它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进攻性的产物,而不是防御,更是实力自信的体现,自信敌人根本就近不了身更不敢打它。

首节 上一节 206/2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双穿:从末世到巫师

下一篇:复活全人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