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横跨两界的超级帝国 第207节
所以,并不需要太快速的移动航行速度,关键在于能否移动。
只要能进行机动就达到目的了,就算是5节的航速约10公里的时速也都完全够用了,何况设计干到了40节约74公里的时速。
萧宇之所以设计74公里的时速,并不是奔着基地遭遇危险时能跑的更快,也不是出于防守为出发点,恰恰相反,是为了进攻,是想让这种空中基地具备更加快速的部署效率。
一艘货轮以平均速度20节至25节的航速前行,如果从国内东部海岸出发,目的地是在中东的波撕湾,航程大概在1万公里左右,大约需要11天左右的时间抵达目的地。
而萧宇设计的这种空中基地,时速可达74公里,也就是40节的航速,同样从国内东部海岸出发到同样的目的地,只需要115个小时,大约4.79天的时间即可抵达。
不但速度更快,而且实际航行距离更短,走海航路线要绕很多弯弯道道,但空中基地是在空中航行,同样的出发地点和目的地,在空中走直线航线的距离只需要6500公里到7000公里左右。
如果是全程保持74公里的航速,最快就只需要3天22个半小时左右。
不过实际需要4.79天的时间,这是因为航行过程中的加速和减速都需要时间,空中基地的加速和减速都是非常非常缓慢的,其平均加速度只有0.000571米/平方秒或是7.4公里/平方时。
这个加速度堪称龟速,加速度导致的速度增长是极为缓慢的,直观上来看超级反直觉,一个健康青壮年的步行速度可以达到1.39米/秒,如果从直观效果来看,人的步行速度要快得多得多。
……
第402章 【技术祛魅】
不过速度和加速度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空中基地如此缓慢的加速度,从零加速到74公里的时速需要10个小时左右,从74公里的时速减速也几乎同样需要10个小时左右。
加速到减速这两个阶段需要20个小时左右,差不多的要用一天的时间。
因为百万吨级的庞然巨物在空中移动,最终速度可以很快,但加速度不能太快。
地球的自转速度都是超音速呢,达到了463米/秒,太阳带着地球在宇宙中绕银河系的速度那更是快的离谱。
由此可见,几百万吨级的空中基地最终时速74公里也好,甚至快到堪比高铁300公里的时速都没有问题,但加速度就不行了,这个必须要慢,慢到堪称龟速,一点一点的累计加上去。
像超跑汽车那样百公里加速几秒搞定,甚至超音速飞机那样的恐怖加速度,类比到空中基地那样的庞然巨物身上,那得需要多么猛的发动机才能推动如此巨物加速那么快?根本不可能!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有这么牛笔的发动机,也没有那么强的材料能够承受得了那么恐怖的惯性动能,直接整个基地结构就在空中解体了。
而0.000571米/平方秒的平均加速度,慢的确是慢,但几百吨的推力就完全够用了。
并且这样的加速度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推背感,甚至在基地上的人步行都感受不到加速度的存在,基本上跟在地面没多大区别,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加速度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对基地结构的材料整体强度要求也能大幅降低。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空中基地表面哪怕是用农村的宅基地自建房的标准去盖一套房子,这种标准强度的建筑物都能稳如狗,完全不带晃的。
萧宇所设想设计的空中基地,其实并没有用到太多过于逆天的黑科技,也就是室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等技术算是黑科技了。
甚至,空中基地的主体合金钢材物料都压根用不到航母甲板那种级别的标准。
可以这么说,就用现在的那些摩天大楼的建筑钢材完全足以。
此刻,萧宇看向赵贺阳微笑道:“……说白了,搞一个200万吨级的中型规模的空中基地,没那么玄乎更没想象中那么难,看似极其科幻,其实把它当成会飞的摩天大楼就行了,也就不到3个迪拜塔大厦或者2个半的申城中心大厦的总重量而已。”
萧宇补充道:“人类能够具备建造这种摩天大厦的能力,那就一定能够建造百万吨级乃至千万吨级的空中基地,就结构强度要求而言,甚至都可以比中心大厦还要低。”
赵贺阳愣道:“何以见得?”
萧宇微笑道:“这个非常简单啊,比如说中心大厦,建筑主体几百米高,承重面积少。但如果让中心大厦‘躺着’,变矮了,有了更大的承重面积,单位面积的受力更小,对钢体建筑材料的强度要求当然就可以更低。”
“同样的道理,我们让空中基地‘躺着’飞不就完事了嘛,或者说基地建筑的高度层数降低,面积铺开的更大,受力点都是来自地心引力向下拉拽。”
“让基地‘躺着’就意味着受力面积更大,局部结构的单位面积受力数值就低,对材料的要求当然就没那么高了。”
赵贺阳一听这话也顿时恍然大悟,笑着抢答道:“有道理有道理,而且基地表面还能布置更大更长的起飞跑道,甚至让运-20这样的大型运输机降落都不成问题。”
萧宇点头微笑着:“是这个理儿。”
过了片刻,赵贺阳颇为振奋地说道:“前些天收到你递交的材料报告,我们都以为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经过你这么系统性的解构技术祛魅,越来越觉得这看似天方夜谭的玩意儿,实现起来似乎并没有军方内部想的那么困难嘛。”
闻言,萧宇笑容依旧地说道:“本来就不是很难,关键的就技术节点都打通了,不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的可行性都已经满足。”
“现在就只剩下两个技术点,需要更便宜的室温超导材料,以及友商单位机构点亮可控核聚变这个技术点,这两个技术节点打通了,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给室温超导材料降本增效,中航临飞这边是很有信心的,就等友商单位把可控聚变技术点亮了。”
赵贺阳笑哈哈地说道:“哈哈,应该说就等你中航临飞公司把室温超导材料价格打下来就行,你不是说上不了可控核聚变,裂变核能也是可以充当平替么?”
此话一出,萧宇点头笑道:“确实没错,裂变核能也是够用了,但聚变能源肯定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可控核聚变肯定是能源模块的最优解,而且没有辐射的风险,核聚变反应的产物主要是氦气和中子。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具有放射性。中子虽然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但其半衰期短,且在反应堆内被有效吸收和处理,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料。
安全方面核聚变也更高,核裂变的反应基于链式反应,一旦失控,可能导致核熔毁等严重事故。
而核聚变反应需要极端条件,如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才能维持,一旦条件不满足,反应会立即停止,不存在链式反应失控的风险,这种“自限性”反倒使得聚变反应堆在本质上更加的安全。
此外,裂变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核聚变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也不会排放有害物质,是妥妥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而且聚变核能的能效比更大。
不过,即便没有聚变能源,裂变能源也是足以支撑空中基地所需的能源要求了。
裂变能源虽然潜在风险高,只要按照核动力航母、核动力潜艇的标准来也是没问题的,不然核动力航母、潜艇就不可能诞生了。
一小时后,赵贺阳也就此告辞离开中航临飞公司,回去汇报工作。
此次见面进一步详细了解过后,军方是真的极为动心了,见面详谈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技术祛魅”效果。
本来大家都觉得萧宇是疯了的节奏,这玩意怎么可能在21世纪搞得出来?一百年后都未必搞得出来,肯定是需要很多超越时代的黑科技才能搞定。
但现在经过了“技术祛魅”之后,重新捋一捋,突然意识到还真没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怎么看都是能搞得出来的东西。
技术节点基本都打通,核能方面搞不定可控核聚变技术也能用现有的核能技术替代,各方面的技术都已经具备可行性。
……
第403章 【达成共识,要搞!】
唯一的变量就是室温超导材料的价格还是太贵,只要把这材料的价格打下来,打到三五十万元一吨的成本,在经济上也完全具备可行性了。
而萧宇又对室温超导材料的降本增效有着十足的信心。
生产力方面,以如今全国的工业产能水平,也完全没有问题,说白了造一个200万吨级的中型空中基地,工程量也就相当于三个申城中心大厦而已。
哪怕是超大型的1000万吨级别的空中基地,也照样有能力搞得出来。
早在三十多年前,东方大国就用了超过2800万吨的水泥建成了三峡水电站。
到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就更不用说了,而计划打造空中基地是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二十年后,那更是手拿把掐的。
但凡室温超导的成本现在能够降下来,都用不着等到二十年后,当下就可以。
这么捋下来让,上边发现越看越有搞头,空中基地的好处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军事层面上,还是在经济层面上,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不久之后,这个事情就被提上日程,有关方面就此展开了多次讨论和研究。
并且迅速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空中基地要搞,而正在讨论的是,搞多大和搞多少,这个还没有达成共识,还在讨论。
……
时间来到5月初,全国正直小长假期间,赵贺阳再次来到了临州市并且跟萧宇见面。
“萧宇同志,上级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决定搞这个空中基地。”赵贺阳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萧宇一听也是不由得吃了一惊,旋即说道:“这么快就拍板了?”
萧宇寻思着再快也可能要等个小半年,没想到就等了小半个月就有结果,而且是要开搞。
“我回去汇报完了之后,上级就此事集中讨论了好几次,对此非常重视。”赵贺阳如是说道,片刻后,他又补充说:“之所以让这个事情尽快有个着落,有外部环境因素在里面。”
闻言,萧宇顿感困惑:“外部因素?”
赵贺阳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以老镁现在的情况,其霸权也撑不了几个年头了,多极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萧宇顿时恍然,也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言外之意就是,老镁的霸权只要没了,东方大国就自然要登顶成为地球新一任的“大球长”,对空中基地的需求就显得迫切了。
赵贺阳看向萧宇笑道:“空中基地不但要搞,而且是越快越好。萧宇同志,上级有一个问题颇为关心,室温超导材料能不能在十年左右把价格打到50万/吨?也就是时间能不能再缩短一半的周期?”
就目前来看,制约空中基地的最大门槛,就是室温超导材料的成本。
萧宇故作深思,一段时间后,他看向赵贺阳如是回答:“二十年内我有很大的信心,至于十年之内,这个还真不太好说,但我会全力以赴的,技术突破还是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也许明年就有巨大突破也不一定。”
其实只要有需要,今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供应。
蓝星世界的天然室温超导矿脉的丰富程度比地球的铁矿还多,开采成本如果粗略的置换到地球这边,比开采铁矿还便宜。
不过萧宇肯定不能跟赵贺阳说的太满,既然上边这么迫切,也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说起来,这都怪老镁拉胯的太猛了。
萧宇回过头来看也发现自己确实高估了镁西方,如果知道老镁胯的这么快,当初第一次拿出室温超导材料的时候,肯定不会报每吨8个亿的成本。
好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可以用技术突破圆过去,毕竟技术突破是存在偶然性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既然上边想尽快把空中基地搞出来,萧宇自然没问题,过几年就安排一个室温超导材料技术重大突破的剧本,产能指数级飙增,成本大幅骤降。
末了,萧宇旋即询问道:“军方打算搞几座?”
赵贺阳笑道:“至少24座空中基地,总吨位在5000万吨左右,这是根据未来全球部署需要得出的数量。”
未来的多极化时代,东方大国肯定是要在全球范围各大主要的战略要地、海上航道如重要的海峡、港口等地拥有自己的军事存在,包括大洲内陆地区。
阿镁立卡为了维持自己在全球范围的军事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好几百个军事基地。
但东方大国只需要十几个空中基地部署到海外就足够了,就足以平替并且超过阿镁立卡现在几百个军事基地的作用。
之所以要搞24座,自然是为了确保循环部署。
毕竟空中基地也是需要回来维护保养的,届时就需要另一座去换防。
赵贺阳询问道:“萧宇同志,一座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建造周期有多长?”
萧宇当即回答:“大概在五年左右,跟现在的航母建造周期差不多。”
此话一出,赵贺阳大为吃惊:“这么快?”
萧宇微笑着说:“建造难度并不高,把空中基地当成一个大型建筑工程的基建项目就行了,主要的用料还是钢筋混泥土浇灌。”
空中基地是要大量用到钢筋混泥土这些建筑材料的,至于为什么不用其它轻量级且性能更好的建筑材料,原因也很简单,为了省钱。
空中基地说白了就是一个可移动的大号军事基地建筑体,使用现在建造军事基地的钢筋混泥土,已经符合空中基地的标准,当然就用混泥土了。
因为性价比高,能省钱。
室温超导材料这一项物料就占了空中基地建造总预算的三分之二,一座200万吨级的空中基地预算1500亿左右,室温超导材料就用掉了1050亿。
剩下450亿的预算资金要把空中基地的方方面面都搞出来,钱还是很吃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