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神 第263节
反正作业都领回来了,宿舍里的其他学生们又都没有康复,韦恩也乐得继续“休养”,打算再稍微翘课几天。
第357章 上门
在报纸上刊登的“人手不足、暂不接受委托”的告示效果,
有点让韦恩无语。
第二天,侦探社就一连来了两拨人,但都不是上门闹事的非凡者,而是来寻求委托的客户。
不是,
之前一直正常营业的时候你们都不来,刚发完歇业告示一来就来俩,
这一届的客户怎么这么任性呢?
午餐过后,首先来到侦探社的是一位律师,叫做约翰·米尔顿。
“律师”在美利加算是位于鄙视链顶端的体面职业之一,基本上只要是能正式入行、又没有太多学业贷款等各种欠债的话,那么一般就会被认为保底也早晚是个“中产阶级”,
但如果要细分的话,律师和律师之间的地位差距其实也可以天差地别,
约翰·米尔顿的岁数目测大概在“四十沉底、五十出头”的范围内,从马车样式、一身行头和他本人的形象气质来看,就比较像是人脉广泛的“大律师”,还是在大城市里社会地位和可支配资源不会输给普通小富豪的那一种。
对方的委托报酬堪称丰厚,一年8000美金,而侦探社这边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为他的客户公司的股东和高管们提供安保服务,确保他们在福吉尼亚州——其实主要是在里士满和乔治伯格一带——的往来安全,
然而对方的“客户公司”却让韦恩觉得有点一言难尽,名字很熟悉,就是之前和侦探社打过几次交道的那家“科恩制药”。
这算是想要“化敌为友”的意思吗?
如果单说委托本身的话,这其实属于侦探社“不容错过”的那种生意类型,距离又近收益又高,还在不少人脉关系的辐射范围内,
但考虑到他们背后还有“生命学派”的存在,而如今的福吉尼亚州又随时可能针对隐匿组织大开杀戒,那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起码也得考虑“山芋烫不烫手”,又或者有没有“另外的价钱”。
不过大律师也是有备而来,在看出韦恩似乎有可能拒绝委托之后,
他闲聊似地几句话连消带打、在维持“相谈甚欢”基调的同时暂且转移了话题,然后就让仆人从文件箱拿合约,示意韦恩可以先看看再做决定。
韦恩这边刚把合约接到手上,
道格就敲了敲会客室的门,像个合格的管家一样进到门内垂手请示,说有客人造访。
让道格把客人先领到自己的办公室,韦恩接着就跟大律师稍微告罪,让对方先抽抽雪茄喝喝酒,正好暂时离开这里,趁机多考虑一阵。
带着合约来到办公室这边,
里边又是一个没见过的家伙。
美利加的会客风气其实还是很淳朴的,一般坐下来之后喝喝咖啡或者茶,接着就能开始谈事情,
不过如果是男士对谈、商谈涉及到的金额又达到一定水准的话,那么在地位接近的情况下,首选的饮料还是各种烈酒,通常是威士忌,更好一点的就是白兰地或者再往上走,
按照礼节,虽然级别较高的仆人比如说管家也可以代劳,但酒类在这种场合最好还是由主人亲自倒,以示亲近。
借着倒酒的工夫和对方稍微寒暄了几句,
原来这家伙算是罗素先生的同行兼竞争对手,同样也是蒸汽列车运营公司的股份拥有者。
只不过这家公司拥有的蒸汽列车线路总里程稍微短一些,算是福吉尼亚州的“南下西线”,方向是从林奇堡往南,有一段路程还进入了北卡罗来纳州,
而过来的这位客户,和罗素先生相比,又属于在这家公司里持股比例更低的“小小股东”,所以就只能作为股东们的代表亲自跑一趟了。
这单生意的来源让韦恩有点意外,
表面上是猛男桑德斯领衔、实际上是琳娜带队的护送队伍,之前就是顺着他们的那段线路南下的,
那会儿护送队伍大概是还维持着看起来比较“专业”的阵仗,而且还在穿越州界附近的位置击退了一波蒸汽列车劫匪——准确地说,是把上车的歹徒都给消灭了,
于是事情兜兜转转地传到了蒸汽列车运营公司股东们的耳朵里,又听说侦探社已经跟罗素先生那边签了长期的安保合约,于是就想着要同样寻求安保。
好家伙,
感情我登在报纸上的告示,今天这两位客户都压根就一眼没看是吧?
这一单委托倒是不用太犹豫,侦探社本来就有意向拓展这方面的业务,除了需要等护送队伍的人手回来以外,其它的工作流程都是侦探社已经初步摸索过了的,暂时照搬再开个新办事处就行,
于是韦恩一边跟对方大致说着侦探社之前跟罗素先生签订的合约的部分条款内容,
一边就顺便跟对方商量着价钱问题。
尽管蒸汽列车线路的路程短了一大截,不过这家公司在这方面给的预算单价反而是更高的,
对方自己提出来的合约总价,居然跟侦探社之前和罗素先生签的那份一样多,同样是6000美金一年。
而且对方似乎还有点担心侦探社不接单,在具体的条款上,基本都表示“和罗素先生那边的一样”就可以,
显得好沟通多了。
初步谈妥以后,对方就把自己带来的律师给叫了过来,开始当场起草目前能确定的条款内容,
可惜这位先生并没有当场拍板的决策权,只能等他把草拟的合约带回去,给其他股东看过以后再最终决定。
这边就算是真的“宾主尽欢”了,韦恩特地翻出了手头上最贵的雪茄给对方,
剩下的时间相对比较轻松,韦恩偶尔配合着确定和斟酌条款中的措辞,同时还抽空翻阅刚才从会客室里那位“大律师”手里拿到的另一份合约。
“科恩制药”那边给的合约,比韦恩想象中的要宽松,
其中有一项条款,说的是如果“被安保对象”触犯了各地的法律又或者违反了教会的要求,那么侦探社就有权拒绝为其提供安保,甚至可以配合本地的相应部门执法。
还真是给侦探社交“保护费”来了?
韦恩想了想之前保护本·哈蒙先生时发生过的事情,科恩制药在这方面其实也是有先例的,
——如果除掉对方最简单,那么就直接除掉,但如果做不到,那么就考虑合作共赢。
唔……
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一旦对方认为侦探社的实力不足了,也随时可能转而采取“成本更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俗话说得好,“门槛”这种东西,能迈过去的时候,它就只是“槛”,可要是迈不过去了,它就是挡路的“门”,
“糖衣炮弹”有时候和“门槛”其实也差不多……
韦恩继续翻阅着手里的合约,在最后两页的夹缝中居然看到了一封推荐信,就是给自己的,
没想到我居然也成为能收到推荐信的人物了。
韦恩把信件拆开来一看,发现是汤姆·哈根写过来的,
正文的内容倒是不长,「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大教堂并不针对任何人。」
韦恩稍微思忖了一会儿,
行吧,“大律师”准备得还挺充分,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大家都先将就着处处看呗。
第358章 小波折
把洽谈蒸汽列车线路安保合约的这边送走之后,
韦恩又回到了科恩制药派来的“大律师”约翰·米尔顿那边。
有一说一,
科恩制药给出的合约,有一种奇怪的气质,有点像是那种“小气吧啦的人,偏偏硬要假装慷慨”的味道,
一年的合约金额是8000美金,听起来足够慷慨,但仔细一看,合约其实是把总金额分成了16份,零预付款,每个月结束之后的一个月内支付其中的1份,也就是500美金,最后一个月结束之后再过半年,才会支付剩余的2000美金。
如果是在现代社会,这种付款模式当然没啥问题,很多大公司都是这样的,甚至可能更夸张,
不过在如今的美利加,就显得多少有点另类了。
——这年头的大部分“公司”规模都偏小,员工的薪水又是“按周支付”,在日常开支时需要面对的主流商业风气也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长期垫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才能玩得转的事情。
不然光是一个“资金周转率”的问题,都不知道能把多少小公司给熬死。
既像是想“交个朋友”,又偏偏还在“精打细算”,
要是换成侦探社刚成立的那会儿,怕是想吃掉这个“馅饼”都会有点费劲。
看着汤姆·哈根和合约总额的面子上,
韦恩没有在现有的条款上多做纠缠,但是另外提出了两个附加条款:
“米尔顿先生,我们侦探社毕竟规模有限,所以如果您的客户有安保需求的话,我们侦探社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提供一队安保人员,最多两队,无法同时保护‘多人’或者‘多处’。
“另外,安保委托也需要目标的配合,我们侦探社需要保留决定安保方案的自主权,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安保人员有权采取他们认为‘最恰当’的应急措施。如果被保护目标拒绝配合的话,我们侦探社有权撤销保护并免责。”
这是韦恩承接“重要目标安保”委托的例行底限要求,看到大律师带来的合约里没有这样的内容,于是就要求加上,
别的条款都好说,但安保是玩命的生意,风险又不可控,宁可“少赚”也不能“亏”。
韦恩觉得这样的条款并不过分,既能保质又能保量,服从安保人员的现场安排也是求生欲充足的被保护者会选择做的事情,属于无伤大雅的补充条款,大律师应该不难理解,
却反而在这里出现了波折。
约翰·米尔顿似乎是没想过韦恩会在这方面谈要求,闻言稍微思忖了一小会儿:
“我的客户计划下一步在福吉尼亚州扩大商业规模,人员往来可能会相对频繁。如果是因为人手问题的话,我们这边把合约金额提高到一万美金每年怎么样?这样贵侦探社也可以招募更多的人手,当然付款方式还是按照合约条款来。”
“我很好奇,您的客户最多可能同时会需要几队安保人员呢?”韦恩反问。
“五队或者六队吧。”大律师的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意,“我相信以贵侦探社的规模和实力,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神经病啊。
我一个办事处一年6000美金收益都才十个人左右,这还是在“全赏金猎人加全非凡者班底”的前提下才敢这么玩,
提供一次安保起码也得两人一组、两组换班,至少都得四个人,五六队最少就是二十多号人,而且这样的人力配置还谈不上“稳妥”——正常情况下,安保需要的人手应该比“狩猎”更多,
哪怕不考虑安保出事的“炸锅”情况,单说“至少划拉出两三个办事处来专门伺候科恩制药”这件事,光经济账它都不划算好吗。
而且要是今天签完合同,对方下个月就需要好几队安保,那韦恩一时半会儿去哪里弄这么多信得过的人来。
韦恩自己是不要面子的:
“如果是这个要求的话,那我们侦探社确实能力有限,无法完成这样的长期委托。或许您能找到更合适的委托对象。
“当然了,要是对方也忙不过来,那我们侦探社依旧欢迎单次的安保委托,价格可以具体再议,但一定尽力让客户满意。”
大律师继续往外抛着筹码:
上一篇:从猎人开始成为道祖
下一篇: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