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神 第327节
也就因为美利加是个“自下而上”的散装国家,圣灵教会可以提出各种信徒应该遵循的守则,却也无法强制信徒们必须到哪个教堂去进行捐赠,这种事情才会成为问题,
旧大陆和中世纪的时候估计就没有这种问题,直接派骑士团去“碰一碰”,失败方就知道应该如何接受命运了。
韦恩觉得侦探社现在似乎就有点像是“骑士团”的那个角色,
不过稍微想了想“黑色星期五”的典故,又觉得这个比喻不太吉利。
但既然已经想明白了,那就老实查呗,
看看这次到底是哪个幸运儿会被奉旨抄家。
第456章 探病
带着侦探社的三车人到了里士满,
韦恩顺路买了框苹果,就按照卷宗里写着的地址,先去找汤姆·哈根探病。
能让大教堂都把人往这边送的教会医院,按理来说医疗条件应该能算是本地最好的,起码也得是“之一”,
不过实际到了地方,这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不对外开放的修道院,环境称得上朴素。
就是这里其实不太好进,侦探社这边来了这么多人,实际被放行的也就只有韦恩和伊妮莎,此外还有帮忙搬苹果的桑德斯,
琳娜要是按照合伙人的牌面,估计也能进,但她懒得凑热闹,摸了两个苹果就选择去警察局拜访凶手了。
既然说看起来像“修道院”,里边的工作人员基本就都是修士或者修女的装束,
这年头虽然已经有了所谓的“白大褂”,不过和医护人员的职业身份还没有严格绑定,医生们平时都以正装为主,至于做手术的时候穿什么,主要取决于医生的个人爱好,又或者是他的哪件外套或者袍子正好打算要换了。
汤姆·哈根的病房在其中一个小院的小楼里,哪怕已经事先通报过了可以探视,韦恩他们也还是得跟着领路的修士刷了脸才能进去,
进到病房里一看,尽管汤姆·哈根这家伙被绑得跟个粽子似的,但是精神看起来还不错,感觉起码不是治好了之后还会一直流口水的那种状态。
“所以你们两个人,就是过来给我表演‘吃苹果’的吗?”
初步寒暄完了以后,既然汤姆·哈根不像是准备要死的样子,可要说他“情况还好”,那也好得有限,于是韦恩这边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开始询问他当时的一些细节,以及他跟凶手的关系,和对凶手的印象,
猜到这地方估计戒备森严,外来的食物未必能通过安检,所以韦恩的苹果也就是买来给汤姆·哈根看的,这家伙能不能实际吃上还得两说,所以韦恩一边问着话,一边就从被反复检查了好几遍的框里摸了两个出来,一个递给伊妮莎,一个擦了擦就自己啃。
汤姆·哈根本来还好好地叙述着案发时的情况,听着旁边两个整整齐齐的清脆咀嚼伴奏声,不由得抗议了起来。
韦恩往病房外在认真监督情况的一位修女那边指了指:
“反正给你你估计也不能吃,那听听声音也不错,至少可以证明我们带来的礼物确实挺好的。你刚才说到哪里了?开完那几枪以后,凶手后续的行动呢?”
案发的经过似乎没什么好细究的,凶手谈不上特别专业,第一枪既没有“脑洞大开”又没有“心胸开阔”,汤姆·哈根也不是木头人,尽管没办法反击,后续的几枪终归还是尽力避开了要害,
虽然确实中弹了,但当时最危险的情况其实是大出血或者内脏损坏,既然已经熬过来了,那现在主要就是治疗骨折和进行恢复。
以他的身份而言,相比“危险性”,这件事现在反而是“侮辱性”更大。
也许是大教堂重视的缘故,之前的调查做得还是比较细致的,韦恩这边又听了一遍,基本和卷宗上的记录大差不差。
探完了病、还听了案件经过,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戏肉了,
韦恩临走之前特意问了问,“我们侦探社的人手有限,对里士满也不够熟悉,你手底下现在有没有合适的人手,可以暂时分派过来协助我们进行调查?”
汤姆·哈根这会儿整个人都是“半固定”的,看不出肢体语言:
“我之前指挥的人手都归属大教堂,他们服从的也都是主教大人的指派。眼下主教大人没有任务给我,你看就我现在连饮食自由都没有。
“不过既然你们的调查任务是主教大人安排的,相关的部门应该都会给予配合,或许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
行吧,白嫖失败。
和之前的“应急处置”相比,眼下汤姆·哈根的事情只能算是普通的案件事后调查,
韦恩也知道这回其实很难蹭到多少人手,毕竟要是放在西部小镇里,这种事情没准就只有治安官一个人自己忙,要摇人也得抓凶的时候才能摇。
好在汤姆·哈根只是嘴上说自己没有人,实际上还是叫了一个类似他日常助理的家伙过来协助,然后助理还附送一个跟班,
这两个家伙也都是大教堂的成员,韦恩至少捡到了两张在里士满本地的熟面孔,这样回头和其他部门交流起来,估计也能更方便一点。
离开教会医院,接着就是到警察局去跟琳娜他们汇合。
有点“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琳娜虽然打出了侦探社的名头,还有附带在卷宗里的“特别调查员”的书面证明,实际上却碰了个软钉子,里士满警察局的人以“警长外出未归”为理由,并没有带她去看凶手,
圣灵教会在理论上并不直接干预世俗方面的事情,就像乔治伯格的驱魔部门,也是通过让大卫·米尔斯在当地的警察局里兼任高级督察的方式来解决,里士满警察局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看到了落款为本地城市警察委员会的书面证明,只说需要更高级别的警局官员到场之后,才能配合工作。
琳娜倒是也不恼,韦恩他们过来的时候,她正带着威利在警察局里到处插科打诨混脸熟,顺便东拉西扯探消息,
尽管多少有点妨碍公务的嫌疑,但看在这个漂亮金发妞的颜值以及手上证明的份上,便也没有警员过多干涉她,似乎还挺乐意在大厅里跟她多聊几句,乍看起来,还有点像是个在警察局里满地熟人的交际花或者街溜子。
这种时候,有本地人带路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汤姆·哈根的助理叫做威廉·布兰特,对里士满警察局里的相关制度相当熟悉,几个来回就让大厅里负责接待的警员没了废话,这时候有位警长也恰到好处地露了面,韦恩等人便顺理成章地开始往监牢里走。
路上琳娜还偷偷地跟韦恩和伊妮莎挤眉弄眼说悄悄话,表示这家伙其实之前就在警察局里,之前估计是故意躲着不出来,这会儿兜不住了才跑出来糊弄鬼,
美利加人的不少习俗和旧大陆那边的差不多,人们很喜欢给孩子起和名人或者长辈一样的名字,所以重名率高得可怕,这个警长的名字也叫威廉,全名是威廉·肯齐。
韦恩一边偷偷记下了这个名字,一边继续装作浑然不觉,
双方姑且算是“相敬如宾”地等到了凶手被带进审讯室。
第457章 讯问
按照韦恩对刺杀案件的刻板印象,正常来讲,这类案子大多都是两种走向:
一种情况是当行动完成之后、有时候甚至是在刺杀正式发起之前,幕后真凶和帮凶们就已经开始了有序撤离,事后估计想追,往往都已经追不上了,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幕后真凶和帮凶们的手上没准看起来干净得很,哪怕过个一年半载,他们可能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在本地继续转悠。
前者和后者大概分别对应了“过江龙”和“地头蛇”,不过也不绝对,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混搭”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案子基本上都急不来,就连现场被抓住的凶手本人,或许都不是重点。
凶手被领上来以后,样子看起来倒是个颇为体面的文明人,
名字叫做卡尔,四十来岁,脸上还带着已经符合现代造型的眼镜,感觉还有点文质彬彬,体格粗看起来已经发福,实际上却挺有肌肉。
从履历上看,这家伙曾经在美利加的陆军中服过役,还考取了会计执照,有点半条腿已经迈入小中产阶层的味道,
不过他目前的职业只能算是普通的文员,五年换了六个工作,实际收入在“体面人”序列里或许并不能算是高的。
这年头眼镜虽然已经初步普及,但平均价格还在“轻奢”的档位,而且美利加人对这玩意的接受程度其实一般,
就算有些人对它有刚需,实际上更多的也还是倾向于所谓的“单片眼镜”或者“无腿眼镜”,只在用的时候戴,平时能摘就摘。
对比这家伙的履历和形象,就有一种“刻意显得人畜无害”的感觉。
“我们已经反复讯问过他好几次了,作案经过和具体细节都没有问题,他本人也已经认罪。我觉得这个案件似乎并没有再次重新核查的必要。”
威廉警长的手上也有他们自己的卷宗,这话说出来之后,就连旁边的几个警员也都微微点头表示了认可。
韦恩对这种情况还算理解,毕竟他们此时公开的身份,是“城市警察委员会”派来的特别调查员,
在通俗的认知里,这种调查一般就是来给本地警方找茬的,人家配合归配合,但有点情绪或者嫌自己这帮人多余也正常。
不过一码归一码,对于正常警员可以理解,要是让坏人浑水摸鱼了就坏菜,
韦恩有着颇为丰富的扯皮经验,“我们也是例行公事,请配合我们的工作。”
接着就把本地的警员们都给礼貌地请了出去。
案件发生之后,大教堂抓住凶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认对方是否是“堕落者”,以及是否受到了非凡力量的影响,
判断二者皆非以后,这家伙才被送到了警察局,作为世俗的案件进行处理。
韦恩之前还特意询问过汤姆·哈根,这其中的流程是否存在问题,毕竟韦恩在过来以前,还以为凶手会被关押在类似乔治伯格“旧警察局”那样的地方,
汤姆·哈根给出的答案还挺现实,当年清教徒们就是因为反对温莎国教才被驱逐的,他们既反对王权对宗教影响过深,又反对宗教对世俗干预过广,到了新大陆这边之后,随后发展起来的圣灵教会,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自我约束。
理论上教会不应该过多干涉与信仰和非凡力量无关的事务,而里士满作为福吉尼亚的首府,各方力量汇聚,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会显得更“各司其职”,
但反过来讲,或许也是因为整件事过于符合流程了,柯里昂主教和汤姆·哈根他们才会笃定这件事情的背后另有隐情,大教堂目前的做法看起来就像是已经把手按在了台面上,决定等菜被端上来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掀桌子。
然后辛苦的就是韦恩这样的“试菜员”了。
真实的询问做起来,难免会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尤其是在面对已经认罪摆烂的凶手的时候,
韦恩这边也是先按照常规的步骤来,亲自又问一遍相关的情况,再当面追问相关的细节,试图从其中寻找到破绽。
对方的作案动机说起来,其实有点奇奇怪怪,最初的起因说是曾经亲眼目睹汤姆·哈根带着人,把一位长期照顾他的善良邻居给逮捕了,然后他就开始关注汤姆·哈根的一些事情,
从凶手的旧日记本还有警方找到的证人证词来看,这家伙确实在事前表达过对大教堂一些神职人员的不满,认为以汤姆·哈根为首的一群人是在滥用职权之类。
接着就是“暗下决心”,打算代表社会公义惩罚他什么的。
韦恩看他这么配合,从“这件事情肯定有问题”的角度出发,还好奇这家伙最后应该怎么脱身,
毕竟这年头美利加的诉辩交易还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没有像现代社会那样成为百万漕工的产业,正常的刺杀案凶手不是事后很快就上绞架了,就是审讯期间在监狱里留下认罪书“自杀”了,按理来说应该没有多少求活路的余地。
结果这个名叫卡尔的家伙还挺有“殉道者”的范儿,似乎压根就没想过要继续苟且于世的意思,
这种不怕死的劲,不说感动美利加,至少放在西部,应该能感动不少黑帮或者匪帮头目,整个就是一副“事情都是我做的,罪名我全认,和其它人无关”的做派。
既然不怕死,那就查查资金情况和家庭成员的情况?
如果是“死士”或者是被有心之人刻意引导出来的“刺剑”,那么之前很可能就会有“好心人”对他进行经济援助,
或者是另外一个套路,有些人察觉到了他的计划,于是就在暗地里为他的行动大开了方便之门。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韦恩对着答案找线索,发现如果仅从口供,似乎很难把这家伙和其他任何的第三方牵扯起来,正寻思着是不是应该另外寻找别的突破口,比如说去走访邻居或者到他家里翻翻之类,
琳娜则早都借口说讯问累了,趁机跑到外边去和监督几人的警员们闲聊套近乎,尝试“弯道超车”,
只有老实人伊妮莎还在正儿八经、不厌其烦地询问着凶手相关的情况和细节。
到最后连凶手都似乎有点无奈了,“女士,同样的内容我已经说过好几遍了,你也应该明白我说的都是实话了吧?”
结果他没想到,伊妮莎却是很明确地摇了头:
“你刚才的证言里一共有三个地方,和实际情况不符。
“你说你购买那把凶器的时间是三个月前的十二号,可那天是礼拜日,武器店应该不开门;
“在子弹上淬毒的药剂,你装作对它很了解,但你却不知道它不能加热烤干,如果真是你按照从图书馆里看到的配方熬制的,那你就应该知道它不能过热;
“至于汤姆·哈根,他最近两个月多次前往乔治伯格,与你能观测到的活动规律不匹配,你不应该能确定那个时候他会出现,选择蹲点行凶的时机并不符合常识。
“你应该有帮凶,可你不愿意承认。”
上一篇:从猎人开始成为道祖
下一篇: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