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贫道丘处机

贫道丘处机 第362节

  原本就堪忧的道路,彻底的堵死了。

  无论是喇叭还是呼喊,都不能让拥堵的交通有半点开始正常流通的迹象。

  随着道路旁的熏香烟雾蔓延过来,遮住了这热闹的场面,原本就炎热的天气,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更加的酷暑难消。

  汗珠顺着这名锡克族司机的脊柱流进浸透盐霜的棉布衬衫,头上包裹着的头巾时刻都散发出一股怪味。

  此刻,呼吸间全是炸萨摩撒的油烟与芒果腐烂的甜腥。

  然而不能细辨,否则会更加难受。

  驮着陶罐的灰牛忽然仰头,犄角挑碎路边水摊的塑料棚。

  然后就在水桶里解放了一泡。

  原本还有些不满意的摊主,见到这般,不仅不生气,反而喜笑颜开,然后挂上了圣水售卖的招牌。

  混乱、拥挤、嘈杂、肮脏!

  这里似乎是在文明的世界里,距离文明最远的地方。

  它不像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那样蒙昧、野蛮、未开化,它拥有着璀璨的文明、古老的历史、众多的神话故事,也是理论上的佛教发源地,为什么是理论上?

  因为佛教虽然起源于古印度,但其具体的发源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如今的尼泊尔南部。

  只是佛教与印度教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里的很多理论、故事,本就是为了对应印度教而生,同源而不同脉。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讲,它们之间互为‘邪魔’。

  如果是原本正常的时间线,那么这个国家有着太多让人轻视它、嘲笑它的点。

  但当神话回归,超凡逐渐启世,印度···便会在另一个层面,爆发出它超强的潜力与威胁。

  这是一个‘神’的国度!

  哪怕是以前,它就是以宗教盛行,几乎全民都信教而闻名。

  如今,它就是所有存心夺得大罗之证的修行者,最后的必争之地。

  丘处机之所以将大罗之前的最后一站定在印度孟买,当然是因为这里有着享誉全球的宝莱坞。

  宝莱坞的电影,有不少优秀的作品,而其中惯用穿插的诸多歌舞场景,算是一大特色。

  虽然印度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也不低,互联网是一个绝佳的传播媒介,但想要经久不衰,还是需要一些真正经典,铭刻人心,且走进千家万户的好故事。

  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拥挤和等待之后,丘处机乘坐的车子终于离开了混乱的街道口。

  然而等到了目的地之后,锡克族司机立刻坐地起价,将原本谈好的租车费用拉高了五倍,理由则是半路上拥堵,耽误了他太长的时间,而这需要丘处机买单。

  这原本是交通上的问题,可以怪路政,可以怪交通警,甚至可以怪本地人们素质太差,但这个司机显然不这么想,他觉得如果不是要搭丘处机到这里来,就不会遇到堵车,也就不必浪费这么多的时间。

  所以,丘处机也应为此负责。

  并且司机还言明,如果丘处机不交付五倍的车费,就会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来苦修诅咒他,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嗯···这威胁就挺奇怪的!

  而且这不是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吗?

  丘处机没有与他纠缠,付钱之后,便仰头望向面前的这座寺庙。

  这里便是他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当然,在见到想要见的人之前,丘处机不会随便暴露身份。

  在美利坚横推那一套,显然并不适合生搬硬套在这里。

  因为这个国家的很多人,哪怕贫穷,哪怕生活在最底层,哪怕什么都过得一团糟,但他们的信仰却格外的坚定和虔诚。

  暴力可以碾碎他们。

  经济可以拖垮他们。

  但是,无论你粗鲁的进入多少次,都融入不了它们的灵魂。

  而所有的归乡者,那些混乱的、躁动的、孜孜不倦争夺的,其实就是人们的灵魂。

  暮色为寺庙的鎏金尖顶熔上一层赤铜。

  石阶被千万双赤足磨得温润发亮,此刻正蒸腾着暑气。

  台阶第三级坐着个穿橙红纱丽的老妇人,枯枝般的手指将万寿菊花瓣一片片掐落在铜盘,暗金汁液沿着掌纹渗进指甲缝。

  裹着姜黄袈裟的僧侣穿梭在立柱间,铜钵接住信徒掷落的硬币,叮当声像群受惊的鸽子在石穹顶下乱窜。

  檀香与油炸鹰嘴豆饼的气味胶着成浑浊的雾,黏在每道翕动的鼻翼上。

  正殿门楣垂下的铜铃突然齐震,铃舌撞碎阳光,惊醒了蜷在廊柱阴影里的花斑狗。

  戴银鼻环的苦行僧扬起灰白虬须,额间湿婆第三眼描画的朱砂正在融化,汗珠顺着脊背蜿蜒,在腰部浸出深色蛇形。

  某个孩童突然爆发的啼哭刺穿诵经声,年轻母亲腕间的玻璃手镯撞在青铜灯台,将烛火撞成一片惊慌的橘浪。

  后巷香料摊前,戴白帽的少年踮脚张望,铝勺还黏着半凝固的玛萨拉酱汁,他的影子被斜阳钉在绘有象神彩绘的墙面上,与往来行人支离的轮廓叠成奇异图腾。

  某处骤然响起海螺号角的呜咽,穿西装的游客握紧胸前的相机镜头,喉结滑动吞咽下不属于此地的焦躁,却在抬眼望见主殿黑岩雕凿的迦梨女神像时,指尖不自觉摆出合十的姿态。

  “混乱、嘈杂,却又和谐、自然,果然很奇妙。”丘处机安静的欣赏了整个构图几个呼吸,然后迈步往里走去。

  印度教其实和道教的存在形式有点类似。

  它们都是在本身所在的文明里举足轻重,但其实对外发展不算多。

  比起天主教的遍布全球,各种演变与生根发芽,佛教的各地本土化,形成万佛不同的恢弘气象,印度教基本就盘踞于一地,深埋到几乎每一个印度人的灵魂与骨血之中。

  大名鼎鼎的‘种姓制度’便是由印度教推行而成,帮助统治者约束了印度几千年。

  有人说,如果不是黄巢的‘天街踏尽公卿骨’,华夏也会如印度一样,被那些豪门贵族一直笼罩,普通百姓的孩子世世代代都别想挣脱。

  其实也是太看得起黄巢,也太看得起那些所谓的五姓七望。

  黄巢之前,便已有汉太祖斩白蛇起义,以草莽之身,夺得至尊之位,有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有秦国以军功定爵位,而非全看血脉出身。

  这些痕迹存在过,只要还有故事与传说,后人便会跟随而上。

  当然,当代华夏,能够轻装上阵,最需要感谢的还是伟人。

  所谓‘六朝何事,只只成门户私计’,为了延缓这这一天的到来,他做了太多的努力。

  若非如此,今日之华夏,又能比这僧侣横行、宗教泛滥、权贵只手遮天,百姓多只能在底层煎熬,或是逃离故乡,或是将希望寄托来世的印度,能好上多少?

  古老,有时候并不单单只有文化底蕴传承。

  “这位先生,还请往这边走!大仙已经在里厅等您很久了!”一名僧侣突然跑到丘处机的身前,深鞠躬行礼之后,开口说道。

第410章 终成大罗(完本章节)

  丘处机跟着年轻的僧侣不断地往里走,穿过了一重重门户与不同阶层的信徒,就像在极短的时间里,跨过了这世间的不同风景。

  渐渐地,无论是肉眼还是仙瞳,所见皆是非凡起来。

  此刻,大多数的凡人,已经被隔绝在非凡之外。

  所谓的里厅,也并不是真的一个厅堂,而是一片静谧、自然、美丽、玄妙的奇异花园。

  它将自然的美丽与建筑的宏伟,近乎完美的叠合在了一起。

  既显露出了人工工匠的匠心独运,也保留了自然的流畅神奇。

  这里绝非再是凡境,而是一处秘境,一处神域。

  丘处机亦稍稍有些惊讶,如今的祖地虽有元炁回归,但却并不彻底,更谈不到磅礴浩荡。

  想要切割出这样一片神域出来,需要消耗的底蕴与自身具备的能力可都不低。

  丘处机当然也能较为轻易的做到,只是没有这个必要罢了。

  毕竟祖地虽神妙非凡,却并不是真正的久留之地。

  因为众生可以将你捧上神坛,也能将你从神坛上拉下来。

  与凡人相隔太近,当有一天不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时,便是被诋毁与污蔑的开端。

  就拿印度教的天帝帝释天举例,这位就是实惨。

  名为天帝,其实就是各类阿修罗必踩,要是连帝释天都打不过,这位阿修罗或者魔王,肯定就是不上档次的小瘪三。

  更加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在各类传说与故事当中,定义由原本的神话传奇向着神话笑话偏移。

  要是在各类故事之中,被固化成了一个‘笑话’,那么哪怕大罗金仙的位格不落,那脸面也是全没了,实力多多少少也会受到一点影响。

  目光继续凝视在这处神与凡的交界地。

  在这座神明与凡俗交汇,自然与人工叠合的秘境里,一切都流动着不可思议的光芒。

  巨大的廊柱巍峨如山峰矗立,其上缠绕着精雕细刻的神祇与灵兽,石阶、梁枋、门楣,每一寸石面都饱绽着生机,繁复的莲花卷草里仿佛潜伏着古老神灵的低语。

  一条条无形的金色丝线,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不断的堆叠撑开这个秘境。

  再往上,透过重叠的云,仿佛能看到无边无际的乳海。

  乳白色的灵光,从乳海里透照下来,赋予了这片空间真实不虚的神异与灵性。

  “这是···信仰凝聚神国?”丘处机感觉没有这么简单。

  回头望去,他的目光又穿透了空间的阻碍,看到了内殿内,那些衣着华贵的信奉者,他们往往身份高贵,并且生活富庶,但信仰谈不上太过虔诚,再往外则是正享用圣餐的许多穷苦百姓。

  他们来这里朝拜,在固定的时间,可以获得一顿谈不上丰盛,更谈不上干净,却勉强可果腹的圣餐。

  所有人都坐在走廊的两边,面前摆放着芭蕉叶,黏糊糊裹着黑黄色酱汁的米饭,被僧侣们舀出,整个场面热闹之中带着庄重和肃穆。

  他们的信仰无疑就要显得真诚的多,许多金色的丝线,便是由他们的头顶迸发出来。

  身上的衣物越是破旧者,头顶的丝线越是凝实。

  然而,这却让丘处机越发觉得不对。

  虽然贫穷者更加需要这样一餐,但耗费大量的时间叩拜、祈祷、诵经,就为了一顿饭,对于穷人而言,其实并谈不上划算。

  因为哪怕是在印度,同等量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劳动力换取的报酬,也足够换一顿更好一点的餐食。

  至于懒惰者的信仰?

  一个企图通过信仰来获得温饱的人,他的信仰又有多虔诚?

  这其中,肯定还有一些丘处机还没有看透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362/3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修罗铠甲,开局选择贝利亚

下一篇:说好练武,你三千大道映照诸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