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35节
方明华感到心旷神怡。
两人正划着,突然听到宋棠棠说道:“明华,你知道吗?有个女诗人自杀了。”
“谁?”
方明华停下手里的船桨问道。
“报纸登的,叫陈幼京,还是文学评论家陈企霞的女儿,《文艺报》的记者,是在办公室上吊自杀的。”
“什么原因?”
“不知道。”宋棠棠摇摇头:“报纸上没说。”
“哎”方明华深深叹息了声:“他突然又想起前几天见到的海子。
不由得说道:“古今中外,诗人自杀的比较多,像屈原、王国维、叶赛宁、茨维塔耶娃、马雅可夫斯基.”
后面还有女诗人蝌蚪、海子、顾城、戈麦、许立志、王尧相后两位还是九零后诗人。
不过这话方明华没说出口。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诗人是个高危职业。”方明华悠悠说道。
突然,他发现宋棠棠正盯着他,眼神怪怪的。
“喂,棠棠,伱怎么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方明华很奇怪问道。
“你也写诗。”宋棠棠说了句。
哎呦。
想哪里去了?
方明华哈哈一笑:“自杀?我还怕疼呢。再说了,咱们还没结婚,说过结婚后要生一堆娃娃。”
“呸呸.”姑娘的脸有些红了“我又不是那个.再说了,现在实行计划生育。”
“那就来个多胞胎,最起码双胞胎,钻计划生育的空子!”
方明华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没想到几年之后一语成谶。
略过这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宋棠棠又说起别事情来。
方明华听着,心里却还想着刚才那件事,有些悲剧无法避免,但有些可以。
譬如海子卧轨自杀。
到时候,咱得拉他一把?
还牵扯一个因他而突然脑溢血死亡的骆一禾。
方明华和宋棠棠在燕京痛痛快快玩了三天,终于接到秦兆洋的电话,这一稿编辑部经过认真讨论通过,准备出版发行,请他来出版社商谈签署合同商谈有关事宜。
其实也没啥谈了,主要就是稿费问题,《当代》出版社给出了每千字15元的价格,要比《收获》出版社出版《悟空传》每千字18元要低点。
不过方明华也没争辩,很痛快签署了合同。
这本书,他就没指望挣多少稿费。
目的很明确看能否冲击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更重要的是,这部书版权在自己手里呢,将来改变成电视剧也未尝不可。
办完燕京的事,方明华和宋棠棠当天晚上就准备返回西京,姥姥姥爷有些舍不得。
“哎,你们这一走,这么大的屋里又冷清喽。”姥姥叹口气说道。
“姥姥,丽丽不是在燕大上学,经常过来看你们吗?”宋棠棠安慰道。
一听说这话,姥爷插话进来:“她老是一个人来,不像你,带个男朋友让我们看多好!我和你姥姥劝她,说你上研究生,可以谈恋爱了,燕大和隔壁的清华有那么多优秀的男生,带一个回来让姥姥姥爷高兴高兴多好,可她怎么说?”
“丽丽怎么说?”宋棠棠问道。
“她说学业要紧,不想谈!还说以后也不谈,大不了不结婚!你这不是气我们吗?”姥姥说道。
“姥姥姥爷,你们别生气。”宋棠棠赶紧安慰:“丽丽说的是气话,她毕竟年龄还小,又在上学,将来肯定会带一个比明华更加优秀的男生来见你们!”
“哎还小?只比你小一岁.”
到了晚上吃完晚饭,姥爷让司机开车把方明华和宋棠棠送到火车站。
回西京两人依旧买的硬卧,买的是中铺。
方明华爬上去,舒舒服服在铺上躺了会,感觉有点口渴,就探下身子将小桌子上的水杯拿过来喝口水,刚准备放下就看到躺在对面中铺的宋棠棠正看着他。
这又是咋了?
怎么又用这种眼神?
“棠棠,怎么了?”方明华问道。
“你如果有两个多好?送给我表妹一个。”
“噗”
方明华一口水差点吐出来。
你以为我是东西啊,说送就送?
还两个?
第16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四更)
2024-02-09
一回到西京,第二天方明华就投入到工作中,先把王硕那篇《空中小姐》交给李天芳,对方承诺刊登在下期的《延河》杂志社,一切按照流程办,千字10元。
方明华不再操心此事,他现在的工作重心是诗歌组这边。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现在成了副主编主管散文诗歌这一块,总得有点动作吧?
诗歌散文组编辑比较少,原本只有四个编辑占了两间办公室,董墨单独一间房子。
他卸任副主编后,就主动搬到隔壁办公室,把单间留给方明华,自己已经卸任就不能占那个房间,还说四个人一起热闹。
方明华当然推辞,可是没办法只好由他了。
今天一上班,方明华就到隔壁把董墨请到自己办公室来,亲自给董墨的搪瓷茶缸里添满水后,才笑着问道:
“董主编,这段时间咱们组的来稿情况怎么样?”
在自己去燕京十多天,还是由董墨负责诗歌散文组的工作。
听了方明华问话,董墨回答道:“诗稿来稿还是有些少啊,毕竟咱们《延河》不像《诗刊》和《星星》那样,是专门的诗歌刊物,况且诗歌也不是《延河》的重点。”
这是董墨做了这么多年诗歌编辑感到遗憾的事。
除了五十年代中期,《延河》杂志刚创刊不久,诗歌组“抢到”贺敬之写的《回延安》诗歌辉煌了一阵子之后,后面无论是六十年代还是八十年代,《延河》上的诗歌就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方明华能了解这位老编辑的心情,他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一沓诗稿交给董墨:“董主编,你看看那这些。”
董墨接过来,戴上老花镜仔细看起来。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秋声》、《阿尔的太阳》《亚洲铜》《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都是好诗啊。
再看看作者:西川、海子、古丽蓉听都没听过。
“方主编”
“董主编,你还是叫我小方好了,叫我方主编我很不习惯。”方明华笑着打断董墨的话。
“那我还是叫明华吧。”董墨笑道。
在杂志社,叫方明华“小方”的人越来越少,除了黄社长等几个年长的还叫他“小方”之外,连陈中时、陆遥、贾平娃都叫他“明华”,更年轻的叫他方编辑,现在已经改口叫方主编。
“明华,你这些诗歌从哪来的?还有这些作者,我都没听过。”董墨问道。
“这些都是燕大、清华、燕师大等燕京高校文学社的骨干写的。”方明华就把去燕京高校联络的事情给董墨讲了一遍。
“这是第一批,后面还会陆续有诗歌寄来。”方明华说道。
“太好了!明华,伱这一趟收获颇丰,看来我卸任让你负责诗歌编辑实在太正确,只是.”
“只是什么?”
“你也知道,每期杂志给诗歌最多留四页纸,你突然找来这么多优秀诗歌,刊登不完,不知道要分多少期才行。”
此时的董墨心里又高兴又忧愁。
没有好诗愁,这好诗多了也愁。
方明华听了却笑了笑:“董主编,干嘛分好几期等,为啥不等在一期上?!”
“登在一起上?这么多?”董墨一愣,突然想到什么:“明华,你是想做一期专刊?就像81年的《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那样?”
“对,就照那个样子做!”
《秦省青年作家小说专号》推出之后,在文坛上引起很大的反响,而当时也刊登了自己来这个时代第一篇小说《隐入尘烟》。
后面又是《芳华》和《太阳照常升起》两个中篇,直接挤入了秦省一流小说行列,和陈中时、陆遥、贾平娃这帮文坛大佬们并列。
所以,方明华拿到这些诗稿之后,第一个就想到用这个法子。
但董墨听了却摇摇头:“明华,你想法很好,可今年没有咱们诗歌组的专刊计划,即便要办专刊也要等到明年。”
专刊不是书,不是随便出版的。因为相当于杂志社多发了一本杂志。
这个时代的杂志发行相当一部分是靠读者包括一些单位提前订阅缴纳报刊费。
所以,前一年杂志社必须计划安排好,在年底订杂志的时候就要给读者说明清楚。明年要有一份增刊,价格多少,读者提前决定订不订阅。
否则的话,专刊只能在新华书店里零售,少了很大一部分全年订阅的读者。
方明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不慌不忙说道:“董主编,去年不是计划今年增刊一期文学评论及创作理论吗?干脆建议编辑部改成诗歌专号得了。”
“原来你是打这个主意?”董墨笑了起来:“你去问问王愚同意不同意?我估计听你了你这话,会直接把你赶出他的办公室。”
王愚是编辑部另一个副主编,主管文学评论、创作理论这一块。
“王主编不是一直想创办一本《小说评论》杂志吗?将来整个杂志都刊登的是各种小说评论和文学理论,还在乎这一期增刊?”
方明华嘟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