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37节

  《歌唱》

  我要歌唱在路边哭泣的小孩

  不知是谁家的孩子

  脸蛋又肮脏又丰富

  哭起来全身都在动

  唉,你那么小

  我一把就能把伱握在手中

  这也叫诗?!

  大白话啊。

  比后世的屎尿强点而已。

  方明华再一看作者,竟然是来重庆大学机电系一个叫尚中敏的学生写的。

  哎呀

  这可不是无名之辈。

  方明华穿越前听说这个人的名字。

  “非非诗派”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率先提出“口语诗”写作,对五四以来的新诗特别是“朦胧诗”进行了剖析和批判。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主要批评家和理论家。

  口语诗,不就是大白话吗?

  你可以对北岛他们这一代的朦胧诗的缺陷——晦涩难懂、过于抽象、莫名其妙提出批评,但也不至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来大白话吧?

  哎.诗歌就是被你们这帮人玩坏的。

  方明华毫不客气将这首诗PASS掉。

  就在这个时候,听到敲门声,只见赵暮春手里拿着几份稿件兴冲冲走了进进来。

  “方主编,我重大的同学回信了,还同时寄来好几篇诗歌,我觉得都非常好。”赵暮春一脸兴奋。

  “我看看。”

  方明华接过诗稿,第一篇诗歌名字叫《镜中》: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卧槽,真遇到牛人了。

  来自四川外国语学院的张枣!

  这哥们牛逼啊。

  八十年代初诗坛“巴蜀五君子”之一,(张枣、欧阳江河、柏桦、孙文波和翟永明),和燕京的“诗坛三剑客”叫板。

  特别是张枣,虽然流传的诗并不多,但他的诗歌是传统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完美结合,从诗歌的抒情源头上继承了“风、骚”传统,并将这一传统完美地展现在当下的语境中。

  譬如这首《镜中》读起来就非常美。

  “这首诗被录用,作为重点推荐!”方明华立刻说道。

  嘿嘿

  如果再有类似张枣这样的几首优秀诗稿,这一期专号就算值了。

  方明华边想继续看诗稿,还有这首诗?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去看看凡高看看波特莱尔看看毕加索

  这首诗非常非常的愤青。

  作者:胡冬。

  来自川大。

  这也是个很有名气的诗人。

  八十年代,高校诗人有两大群体:一个是分布在燕京,另一个分布在四川重庆。

  “行,这几首统统刊登!”方明华立刻做出决定。

  咱们大长安呢?有没有优秀的诗歌?

  方明华想问问张颜倩,她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暮春,麻烦你把颜倩叫来,看她那边收集的诗稿怎么样?”方明华说道。

  “好”

  很快,张颜倩就拿着几份诗稿走了过来。

  “方主编,我去财院,有个韩东的老师给我一首诗。”张颜倩说道。

  方明华接过来一看。

  呵?

  写大雁塔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卧槽!

  这也是诗?

  后世那句“烂怂大雁塔,有啥看的?”这个梗是不是最初的源头就在这里?

  口语谐谑可以这么说,但这是诗啊。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不至于这样被糟蹋吧?

  “这首诗不能要,并不仅仅是作者是老师不符合这次专号要求。”方明华毫不犹豫拒绝。

  别人怎么评价怎么叫好我不管,我现在是《延河》副主编,这里我说了算!

  其实,这个韩东还是很牛逼的。

  诗人、作家、导演,后来和贾樟柯合拍过电影。

  不过他的诗基本是都是大白话,方明华实在欣赏不来,虽然这哥们后来在南京创立了“他们文学社”,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代表。

  这下赵暮春和张颜倩都看出来了。

  现在大学生里开始流行的“口语”诗,方明华通通不要!

  领导的想法就是下属的意志,两位干将立刻按照她这思路开始重新审核所投的诗稿,并且放风出去。

  “各位同学,所谓的“口语诗”,我们可不要啊,我们方主编说那就是大白话!别糟蹋诗歌这个名头了!”

  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就传到重庆大学的尚仲敏耳朵里,小伙子一听,怒了!

  老子不上课了!

  马上赶到西京和这个龟儿子理论一番!

第170章 论战

  2024-02-09

  尚中敏真的来了。

  坐着火车连夜赶来。

  为诗歌而奔赴千里。

  放在后世觉得这人有病,但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平常,现在全国各地诗社林立,整个诗坛出现了某种江湖状态,各个诗社自领山头,自成一派,诗人们在全国各地间“串联”。

  “诗人”特别是有点名气的诗人那就是一张通行证,自由穿梭于各大高校甚至城市之间,就好像九十年代的民谣歌手一样,背着一把吉他走天下。

  坐了一天的火车,下了车尚中敏买了一张西京地图,连饭都没吃坐公交车直奔《延河》杂志社。

  此时的方明华骑着自行车准备上班。

  一般写作的时候他晚上才住到单位宿舍,主要是图个清净,最近没写啥所以晚上就回家住。

  早上先在新城广场附近一家小吃店吃碗胡辣汤,然后骑车上班。

  说实在话,刚开始穿越过来对这玩意他不感兴趣,不过吃了这几年越吃越觉得香,三天不吃都想的慌,尤其是广场边上这家叫邢老三胡辣汤店,味鲜浓郁。

  一碗胡辣汤,一份油炸饼下肚,胃里立刻舒服许多,方明华这才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赶向单位。

  迟到点不要紧,方明华对自己几位手下管的不严,工作必须按质保量完成,别的他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话说,自己迟到还好意思说别人?

  方明华骑着自行车赶到杂志社,老远就看到门口有人在争吵。

  “放老子进去,老子要见你们方主编!”

  咦,怎么是豫省味的四川话?

  “不行,领导交代,如果投稿请寄信过来或者把你的诗交给我,可以帮你转交.如果没有预约,编辑是不见作者的。”张宝福义正言辞。

  看着这个自称是从重庆赶来的大学生,张宝福心里有点遗憾。

首节 上一节 137/4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从赶山开始建农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