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19节
今年大家只会赚得更多,两人收益至少也有三四千大洋以上的,毕竟今年利润会不错的。
其他职员听到以后有员工房,也是精神起来。
陈光良也算了一笔账,这一次出售122幢楼房,总销售能达到195万大洋。
他将一举踏入‘百万富翁’的行列!
至于这里面的利润可以赚多少呢?
首先是建筑费,平均一幢楼的成本是4000大洋,总计成本在50万大洋;
土地成本,如果以购入价格计算,仅20万大洋;如果以现在的成本,差不多是25万大洋。
税收成本,建筑税不高,一般也就建筑费的8%不到,算下来就16万大洋左右。
企业成本,不会超过5万大洋,包括人员薪资和活动支出。
总计成本在95万大洋,足足有一倍出头的利润。
若是算购入地皮时的价格,那总利润就是105万大洋。
这不比卖地皮赚的多得多?
他买入的20万地皮,后年最多也就涨到50万大洋,才赚三十万而已。
确定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准备好之后。
陈光良交代郭德明道:“将广告在《东方日报》刊登七天,我们在5月1日开盘,开盘前三天预热广告。另外,现场要布置红毯和喜庆的元素,开盘当天要搞个活动。”
距离开盘仅一周时间了,当然各方面的工作早已经做好。
“好,我马上准备!”
众人就仿佛打鸡血一般的活动起来,毕竟这是涉及两百万的生意。
四天后(4.28)。
《东方日报》的正刊上,刊登了一则醒目的广告,并且还附带简笔房屋图:
【知名地产企业,长江地产营造,公租界愚园路洋房;
可分层购买,有房契;
首付款最低仅需1410元,每月最低供137元,供24期;
一年时间交房,质量上乘。
5月1日开盘,地点】
此广告一出,立即引起《东方日报》的5万多读者注意。
因为房屋广告很少这样打,而且还带图片。
大文豪鲁迅最近天天购买数份报纸,这其中就包括《东方日报》,他觉得《东方日报》不能说是‘俗报’,更应该说是‘大众报’。而且上面的新闻编辑模式,他觉得其它报纸其实可以学学。
“咦,仅需要1410元的首付款,就可以买房?”
鲁迅第一眼就被吸引起来,因为他实在对现在的住房不满意。
他在景云里已经搬了三次家:
第一次景云里23号,有个律师邻居,家里有个小孩子,总是往他们家丢石头,鲁迅找上门后,这个律师不仅不加以管教,反而放纵,导致这个小孩变本加厉,往他们家锅里扔过鞭炮。(好家伙,大文豪居然被人如此欺负)
第二次景云里18号,是和弟弟周作人一起居住,而弟弟家的孩子还小,加上妻子怀孕,所以又只能搬家。
第三次景云里17号,是最近刚搬进来的。但刚刚搬进来不久,这里就发生‘水电主权’纠纷。如今只能用华界的水电,但华界的电量不足,非常影响写作,水质也不如租界。
三次搬家的经历,让鲁迅精疲力尽,如今自然很感兴趣长江地产的广告。
“广平,要不要买一层房子?”
许广平已经怀孕,自然也想稳定下来,便说道:“只是这个房子要一年才交,我担心我们会有所变动!”
丈夫是什么人,她很清楚,说不定哪天他们就会躲避!
鲁迅当即说道:“不怕,愚园路这里是租界,以后总归能成为一个住所。主要是你怀孕,我们最好在上海拥有自己的房子。这家地产公司我记得,前面已经开发几处新式里弄,信誉应该信得过,这样我们到时候去看看再说!”
“好”
鲁迅也是算了一笔账,总价值四五千的一层房子,可以分两年付清,这样一来他们自然宁肯买房子。
像鲁迅、章其华这样的文豪尚且都动了心,那些小商人、高管等中产阶级就更不要说了!
当然也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这房子怎么可能分层卖,还大言不惭可以拿到房契?”
“我也是怀疑这一点,莫非工部局是允许的?”
“长江地产可是知名地产企业,承诺的有房契,一定是真的。”
“这个分期支付倒是很不错,很多人都难一次性拿出四五千大洋,如果只需要拿出三层,剩下的分期支付,那很多人都买得起房子了。”
“我要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个卖法!”
一时间,在SH市引起很大的舆论影响。
长江地产本来也算小有名气,特别是在地产界,去年刚刚创新的‘代建’模式,如今又搞了个‘分期分层’。
商业人士一眼可以看出来,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地产革命’,因为‘分期’、‘分层’意味着能够买得起房子的人,将猛增数倍,甚至数十倍,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都搞不清,这个‘分层销售’真的合法嘛?
第149章 赚大钱
5月1日(星期三)这一天,长江地产在愚园路的‘售楼处’实在太热闹了,陆陆续续的来了上千人(携家带口的有)。
幸亏长江地产准备充分,售楼处容纳不下的,统统安排在户外喝茶、吃点心、看楼书,再轮流放进去体验‘售楼员讲解’、‘观看沙盘’等步骤。
如果有意成交,可当场进行签约付款,并有律师提供相应的服务。
此时在售楼厅里,售楼员正在卖力的讲解着:“购买我们的一层房子,你们只需要支付三成的首付款,其余分为二十四期支付。我们承诺一年时间交房,只会提前,不会延期。”
随即有人询问道:“如何保证?”
现在可就没有银行担保了,这和‘代建’是不一样的。
售楼员自信的说道:“我们长江地产去年在愚园路已经开发出一百多幢房子,全部是准时、按质的交付,这就是信誉的保证;另外,地皮是我们的,它不会跑,而你们支付三成首付后,我们也会马上动工,大家随时可以来工地附近视察进度;最后,我们都会签署正式的购房合同,有律师馆进行监督。”
楼书上就有说明,长江地产的‘业绩代表’,都是有据可查、有口碑的。
接着,又有客人询问道:“这个房契是怎么回事,分层买卖会不会有法律风险?”
可能是个地产商混入。
不过没关系,售楼员讲解道:“房契是分层的,这幢楼有三层楼,那就是有三本房契,每本房契会注明三分之一本幢楼的产权。另外,我们既然敢这样出售,自然是已经请教过律师和相关的管理部门。”
众人焕然大悟,这个解释不难理解!
“这样好啊,购买一层楼就有一本房契,那就是稳定的资产,而不用再租房了!”
“就是呢,房子还能升值,还能投资收租,投资非常划算。”
“最重要的是,钱可以两年付清,又没有利息,多好啊!”
顾客们也纷纷低声议论纷纷。
最后还有顾客问道:“我们要是买下一层楼,中途发生意外情况,支付不起或者不想要怎么办?”
售楼员专业的说道:“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转让的,当然需要你们自行寻找买家,再由我们参与重新订购三方合同。”
每一步情况,陈光良都已经想到了!
这一步和‘售楼花’相同,只不过不算真正的‘售楼花’,毕竟没有说明是真正的‘楼花’。
目前没有银行的介入,风险都是地产商在承担,所以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例如一年后交房,房契肯定不能马上给业主的,要抵押在长江地产手中,直到全部还清。
“先到先得,我们的房子不多,大家想好了的,可以带着首付款来这里签署合同。想购入的,也可以拿一份合同先看看。”
“给我一份合同”
“给我也一份”
一时间,感兴趣的人实在太多了,这一次销售似乎比以往的情况,更加的火爆。
此时在售楼处外面,陈光良也在陪朋友聊天,他这次没有大张旗鼓的邀请朋友,但也邀请了几人前来参观,其中就包括严智多。
除此之外,还有王伯元、方椒伯等人。
大家看着外面大量人等待参观售楼处,不由得目瞪口呆,虽然他们得到‘广告’欣喜,认为陈光良这次又要出尽风头,但没想到如此的风头正劲,赶来的买家怕是有好几百户。
华夏垦业银行的总经理王伯元,惊叹道:“看这样子,这一次成交的金额怕是过百万吧?”
他现在是即想拉陈光良的存款,也想放贷给陈光良,总是就是要争取这个业务。
陈光良笑道:“不知道成交多少,但我们这次是拿出122幢三层洋楼!”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那就是近两百万大洋!
至于能不能出售,他们心中已经有答案,毕竟长江地产的条件实在太好了。
严智多这时候感叹道:“此方法一出,那些大洋行投资房地产的优势荡然无存,小地产公司也能分一杯羹,而整个沪市的地产将更加的炽热。”
这话没错!
原本投资这种新式里弄,很多都是大地产公司、银行,例如‘四名银行’前世就足足投资了1200幢住宅,全部用于出租。
由于地皮是还没有涨价买起来的,而投资的房屋又比较早,在30年代初就已经有1200幢房屋,所以在1937年前早已经回本(一年租金作为顶手费、每月租金也很高,基本五六年回本)。
如今则不一样了,只要地产公司可以买得起地皮,就能利用客户的钱,来修建房子。
陈光良认真说道:“那倒也未必!要想做到我们这样的,首先得有信誉,否则后面业主很难相信小地产公司。”
长江地产在去年的业绩,那可是实打实的,三个地产项目已经交付两个,还有一个项目也将在几个月交付。
更不要,长江地产先一步建立起优势,便是后面最大的‘信誉’。
而且其它公司想学,总归也得花几个月时间学习,这就是一个时间差!
众人笑而不语,很显然他们觉得陈光良太过自信了。
其实陈光良也知道自己是在虚张声势,他这次的成功,可能真的会引起整个沪市的房地产‘大地震’。
届时,炒地皮将更加火热,建筑投资更加的庞大,可能在2年时间内,房地产形成一个饱和。
这一点,他也要将‘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座右铭,一直放在心上。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