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49节

  顾氏车行1800多辆车,堪称沪市最大的租车行,若是全部换,那得上二三十万大洋了。

  顾竹轩一听,还是不放心的说道:“话不能这么说,人家都在换,我们不换,租车的生意就会减少。我就听说,我们的车现在有些租不出去了,你都没有用心在做事。”

  唐嘉鹏低下头,不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是他现在心不在曹营。

  “这样,去订200辆三轮,这个总得慢慢的还。南鲸政府是提倡用三轮的,这事总得要慢慢来进行。”

  “喔好”

  目前,顾氏车行也就五十辆三轮,顾竹轩也知道自己被人给拿捏了。要是一点不改变,难免下面的车夫要闹出问题来。

  在2月5日,礼查饭店的一间大厅里,沪市四十五家出租车的首脑和高管齐聚一堂,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

  陈光良也带着梁孟起一同出席,他们‘长江出租车’是华资第三大出租车企业,上海第五大出租车企业。

  “陈老板,久仰大名”

  前来参加的出租车公司老板,纷纷主动向陈光良打招呼,十分的热情。

  这一幕让‘祥生公司’的周祥生有些吃醋,明明他们‘祥生’才是华资第一大出租车企业,如今反而最受欢迎的华资老板不是他。

  当然他也明白,‘人的名树的影’在这上海滩,陈光良的大名,那还真是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人家不仅是出租车公司的老板,生意更是做到地产、报业、实业等上。

  “各位客气了!今天‘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成立,也是我们华资出租车的一个机会。虽然我们现在还比不上美资、英资,但不代表我们以后也不能比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我们的公平待遇。”

  “陈老板说的是啊,我们现在油价比外商贵,租界当局歧视华商车行,遇到司机违规,对华商车处理严,对洋车却极宽。”

  “是啊,陈老板你放心,我第一个支持你成为这个‘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董事。”

  “对啊,我们就应该选出能为我们华商争取利益的人来作为我们的代表。”

  随着陈光良的受欢迎,‘祥生’的周祥生、‘银色’的高登民,纷纷也上前主动打招呼。毕竟他们要是不一点表示,很容易被这个群体说是不团结。

  陈光良也和周祥生、高登民聊了几句,无非就是他们华商一定也要掌握主动。

  接下来,英美泰来、云飞两公司的总经理施莱恩、高尔特见状,也担心华商联合在一起,当即主持会议。

  会议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宣布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

  第二件事,则是选举五位‘董事’。

  这个选举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由施莱恩和高尔特两人宣布,他们先占三个董事席位,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租界的一名官员董事。

  很明显泰来、云飞两公司,是想牢牢的控制上海出租车行业。

  选举五名董事上,一众华资出租车企业倒也没有提出异议,华资的两位董事,则是陈光良和周祥生。

  但到最后一个议题时,大家产生了很大的火花!

  只见由租界的官员担任董事的佩恩,开口说道:“上海出租车应该将‘划一车价’,统一价格,不应该英商一个价,华商一个价。”

  此话一经翻译,立即引起众多车行老板的不满。

  目前外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华商大概是4.5元一小时,而外商在5~6元小时。

  为什么外商明明油价更便宜,价格则更贵呢?

  很显然,外商不考虑长期经营,再加上垄断着这个市场,自然希望快速的捞钱。

  反观华商,实力弱小,成本更高(油费和维修),如果再和外商一样的价格,那么客户基本不会选择他们的!

  所以,赚少一点,总比没得赚好。

  这时候,陈光良作为领头羊,当即说道:“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们双方的经营方式、管理体制都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各有特点,何必划一。”

  周祥生当即也说道:“是啊,大家的规模也不一样,倘若我们按照你们的价格来,这市场就没有竞争。”

  接下来,所有的华资车行老板纷纷反对。

  一时间,让佩恩、施莱恩和高尔特三人有些下不得台,最后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陈光良再次反客为主的说道:“今天既然已经成立这个公会,我觉得也不能只是考虑大车行,应该也要考虑一下小车行的利益,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利益。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联合起来,促使油商统一油价,一视同仁。”

  此条建议一处,华商纷纷支持,而外商的脸上则不好看。

  英商泰来的施莱恩,当即冷漠的说道:“这个不属于我们‘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工作,不能在这里谈论!”

  好家伙,合着这个‘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的成立,只是为了你们外资出租车的利益,事关大家华商利益时,你们则拿出一套推辞来。

  可想而知,这个会议草草的结束。

  不过很多小车行纷纷来到陈光良的身边。

  “陈老板,我们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要不我们再重新成立我们华商出租车的联合会?”

  “是啊,陈老板刚才提出的问题很有必要解决,我们必须成立华商出租车联合会。”

  陈光良见大家意见很统一,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接下来筹备一下,成立我们华商的出租车联合会。”

  “好好”

  “不和这群洋鬼子混了!”

  接下来,陈光良和周祥生又讨论了一下,决定2月中旬重新组织大家,成立新的联合会。

  周祥生也没有想到,本该他才是华商出租车老板第一人,如今大家更信任陈光良。

  回去的途中,他甚至有些担心,陈光良如果拿出资金出来全力发展长江出租车,那么其规模可能很快超过他们一众华资出租车。

  虽然说,现在他们当务之急是和外商竞争,但陈光良这个华商的实力也不弱啊!

第177章 蜂窝煤技术

  回到长江出租车公司,陈光良立即召开管理层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总经理梁孟起、业务经理许业广、汽车部经理郑文生等七名高层。

  “司机招募情况如何?”

  郑文生汇报道:“目前已经招募到52名司机,为了不打草惊蛇,所以我们招募工作比较动静小。”

  长江出租车进口的第一批一百辆雪佛兰,已经在海上了,预计3月初旬就能抵沪。

  当然,抵达沪市后,还需要注册、纳税、改色。

  预计投入运营的时间,得3月下旬了。

  陈光良叮嘱道:“司机的培训,绝对不能马虎。哪怕是上岗的司机,每个月也要保持一定的培训时间。服务至上,顾客至上。”

  这个时代的出租车,还真是要拼服务,幸好这个难不倒陈光良这个后世的人,各种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的出现,让长江出租车一直有着不错的服务水平,不比外商差。

  郑文生心知老板所重视的,当即认真的说道:“明白,我们已经将这种经营理念刻在骨子里,大家一定是时常牢记,不敢松懈。”

  接下来,陈光良又对业务经理许业广说道:“第一批一百辆车投入使用的同时,也意味着长江出租车要大做广告宣传。你们的具体方案呢?”

  许业广当即说道:“已经出来了我们将‘四万万同胞,拨4万号电话,坐四万号汽车’作为广告宣传口号,在报纸上、饮食游乐场上、出租车上、墙面广告上等地方进行大肆宣传。另外,我们还会制定一批日历,在底板上印制‘40000’和‘爱国广告语’”

  好家伙,这个年代大家想的都是‘爱国绑架’,但确实是深受大家喜欢。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再加一个,由我们制作‘电话底座’,联合电话公司,给每个安装电话的客户送。我们只需在电话底座上印制广告即可,这样不仅电话公司高兴,就是客户也能看到我们的出租车广告。”

  无所不用其极啊!

  当然,这个年代经营出租车企业,就是要会做广告宣传。

  因为可不是‘招手即停’的模式,毕竟油费那么贵,大街上打车比例极少,所以那种模式亏死。

  所有打车的方式,都是以电话叫车的模式。

  许业广惊喜的说道:“老板高明”

  此时大家都非常兴奋和激动,毕竟第一批增加一百辆出租车,他们便是120辆车,也就仅次于两家外商。而且,他们六月份还有一百辆投入运营,相当于一举成为最多的汽车的出租车企业。

  关键是,他们现在筹谋的‘营销’、‘管理’都十分的先进,一旦爆发,他们将稳居沪市最大的出租车企业。

  最后,陈光良又问道:“五家分行装修怎么样?”

  总经理梁孟起说道:“这个月正好完成,届时七家分行,两个叫车电话(有个备用),各家分行又有联络方式,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最快抵达叫车点,逐步做到十分钟之内必达。”

  七家分行只是第一批,随后又会增加八家分行,最终可能要近20家分行,这样就布满沪市及周边。

  既然要做这一行,陈光良决定就要做到最好,毕竟资金他有、经营手段他也有。

  “好,大家继续招募职员,同时做最充分的准备。我希望一年后,长江出租车才是这个市场的霸主,不管是英商还是美商,也只能甘拜下风。”

  “是,老板”

  众人激情澎湃,毕竟谁不想做行业第一!

  目前,长江出租车一同是投入22万美金,其中20万是车款,另外2万美金则用在购入40000电话、租赁分行、招募职员、广告投入上。

  至于下一批的汽车首付款,自然是先从长江地产支取;然后再抵押一百辆汽车,继续借贷资金。

  在长江车行的愚园路基地,陈光良正在为‘煤炭大王’谢蘅牕,介绍他的新发明——蜂窝煤。

  “蘅牕公,你看我这个发明如何?”陈光良指着自己的‘炉子’,得意的说道。

  他早就想发明‘蜂窝煤’了,当初看到烧制煤球,而产生大量的灰尘,陈光良就想到了这个。

  不过‘白做’的事情他才不干,所以一直拖到现在。

  谢蘅牕今年五十五岁,一直从事煤矿行业,但今天算是开了眼界:“这个煤球似乎燃烧的性能更好,不过这里面加了什么东西,居然可以定型?”

  陈光良说道:“我这个煤球,比起刘鸿生的煤球,更省煤炭,一天差不多也就需要五六个这样的煤球;同时,煤烟和煤灰都减少了。”

  当初刘鸿生发明了一种煤球,其实是从国外考察学回来的技术,并不算高明。

  而真正的‘蜂窝煤’技术,要四十年代末,才被德州一名煤炭工人发明,现在可是足足提前近二十年时间。

  谢蘅牕左看右看,拿起‘火剪’夹起来又看,终于大概确定这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煤球’技术,包括这个炉子都是配套设施。

  “光良,明人不说暗话,你想怎么个合作方式?”

  说起来,两人有一次打牌,谢蘅牕还‘输’了一幅地皮,即威海路的10.2亩地皮,当然实际上是卖给陈光良的。

  但这个地皮,现在被陈光良拿在手里,自然是赚翻了!

  陈光良之所以选择谢蘅牕,自然是此人比较诚信,不然就该选择同为宁波的另外一名煤炭大王刘鸿生了,大家也是‘宁波旅沪同乡会’的熟人。

  “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各出资一半,五五分成。你出煤炭采购资源、经营管理,我出这种技术、推广销售,在极短的时间内,我们将沪市的市场迅速拿下,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谢蘅牕立即权衡利弊起来,陈光良一个外行,居然想占五成股份?

  这个技术应该是不难的,煤球的成分应该有土(定型、延缓燃烧)、木炭等,只是用什么设备做的还不知道?

  关键在于以陈光良的手段,如果找到另外一个人合作,凭借其经商的本领,一定可以快速占领沪市及周边市场。

首节 上一节 149/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