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5节
目前陈光良的心态就是,为了在上嗨滩有一席之地,他可以不择手段。
当然他内心的善良,又让他不至于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第20章 第三轮招股
第二天。
“陈老板”
“是光叔啊,快请坐!”
一名四十多岁的中老年人,弓腰驼背的走进长江车行,一看就是旧社会的典型劳作过度。
陈光良认识他,叫做王不光,是一位擦鞋匠。
“就不坐了,我来是想问问,听说你这里可以存钱,一年给三成利,是不是真的?”王不光带着希冀的表情问道。
他的钱都放在隐蔽的地方,但实际上房子就那么大,很容易被偷窃。
至于存银行,这个时代的银行可看不上这点小钱,穷人也没有习惯存银行。
陈光良和气的说道:“自然是真的,一年三成利,到期马上给。”
王不光有些谨慎的问道:“这钱是借的嘛?”
陈光良笑道:“光叔,我现在手下有九辆黄包车,每辆黄包车再加上牌照就值三百个大洋,九辆就是二千七百个大洋。尽管放心,这钱存我这里,比存哪里都安全。”
王不光这才舒展表情,说道:“我当然放心你.我有三十个大洋放给你,都是我孩子准备结婚用的。”
他三十岁才有个儿子,这话说的是真心话,但也是在提醒陈光良。
“三十个大洋存我这里,明年这个时候就有三十九个大洋可以拿,多了足足九个大洋.你娃可能还有三年才结婚,明年、后年继续放给我的话,等你娃结婚时,这笔钱怕是能有六十五个大洋,翻了一倍不止呢!”
“天啦,这么多.我这就回去准备给你拿钱。”
当天,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而且尽数被陈光良给‘忽悠’到。
整个番瓜弄的社会闲散资金,源源不断的朝着陈光良手中涌来。
“听说了没有,陈光良在借钱,许诺一年给三成利,按时偿还,绝不拖欠!”
“就是那个拉黄包车的陈光良?”
“什么拉黄包车的,人家现在是老板,手里有九辆黄包车,连牌照价值三千个大洋呢!”
“这么厉害.那把钱借给他,很保险啊!”
“可不是嘛,我已经借给他二十大洋,说是一年后就给我二十六个大洋。赚六个大洋,差不多半个月薪水,总比没有利息的好。”
人传人的迹象,十分的明显。
当然这次集资成功,多亏陈光良最近的‘威名’。
长江车行的基地,经过半个月的建设,基本已经完工。
主体设施就两间房子,以及一个大围栏。
不过人力车夫们闲不下来,经常来这里找点事情做,例如弄个桌椅什么的。
甚至还有人力车夫想在这里赌钱,但立刻遭到陈光良的阻止,这里只允许娱乐;可以打牌,但不能赌钱,赌花生都可以。
而这几天,前来‘存钱’的人络绎不绝,周兴高带人做起‘向导’和‘保镖’。
当然陈光良的身手,在这一代也算有点小名气,所以倒没有宵小敢窥觊。
更何况,陈光良每天都会把钱存入银行,并不会放多少在长江车行。
“李先生”
“嗯周哥,你们的动作很快嘛,这里已经差不多搞好了!”
“都是大家齐心协力”
“嗯,不过你组织能力也不错。”
“您过奖了”
李超下班后,来到长江车行的基地,虽然番瓜弄这片臭烘烘的,但他现在一周也会来两三次。
毕竟长江车行的生意,已经超过他的工作收入很多。
长江车行一个月盈利近三百大洋,李超所占的权益约三成,那就是足足九十个大洋,已经远远超过他的收入和其它外快。
故此,李超已经将长江车行视为自己的重要事业,并倾尽全力帮助其发展。
“李兄,你来得正好,我有事给你谈周哥,你去让秀英多准备一双筷子。”
“好的,陈先生”
在办公室里落座后,陈光良才说道:“李兄,我最近在这片区域搞集资,以三成利向番瓜弄的街坊邻居借钱,收获不少。所以,很快又要发起新的一轮招股扩张。你这边,要不要去想想办法,也借一些钱来入股,不然我就只能给你C项目的半成干股。”
哪怕李超不投钱,陈光良也承诺给他半成干股,可见李超的重要性。
李超虽然不是交通科的主管人员,但他们同事也会帮衬,上司也会照顾,这就是他的人脉关系网。
好比‘江北大亨’顾竹轩的发家史一样,他曾经在巡捕房做过,所以他后来辞职开车行,那些巡捕就会给他方便。
同理,李超所在的交通科,权利更大。
李超顿时很受感动,‘干股半成’是陈光良认可他的证明,不过他不是那种人。
“我明天就开始筹钱,三五百大洋应该不是问题。”
“好,那到时候我们再合计合计!”
陈光良知道,要抓紧时机,否则后面就很难发展。
更不要说,整个租界的不到一万个牌照,交通科最多也就百来个的‘小金库’,而李超能替长江车行拿下的,怕是不会超过100。
所以当长江车行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只能在市场上拿牌照,亦或者停止发展。
不过陈光良认为,一辆黄包车的牌照,它的升值潜力在六百大洋左右(实际在1932年高达750)。
所以,有时候购买牌照也是一种生意,可以进行炒卖。
不一会,李超便在长江车行一起吃饭,杨秀英烧的饭菜,还是非常干净可口的。
只是这四周的环境,多少令人倒胃口,哪怕是陈光良,也不过是‘没办法’而已。
毕竟,去哪里能找到这么便宜租金、这么宽阔的基地?
三天后。
在长江车行的基地里,举行了‘C项目’招股大会。
前来参加的人力车夫足足四十多人,都是通过介绍来的。
此时的长江车行,也算是车夫圈子里的小有名气,主要是因为这家车行允许‘车夫’入股,所以羡慕死一些拉黄包车的。
所以,此次招股令一发,大家便纷纷前来参加。
目前,陈光良通过‘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仅五六天时间,自身便获得足足1000大洋的资金,基本上是在番瓜弄‘一网打尽’了闲散资金。
另外,李超也通过像亲朋好友、同事等借钱,获得500大洋的资金,毕竟他本身就出自一个中产阶级。
所以这一轮的‘招股’规模是2400大洋(总计),使用方案是:购入8张正规牌照,购入12辆黄包车。
照例是一番亢奋的演讲,带动所有人的情绪。
“.前面两轮的参股人,他们已经获得很大的回报。举个例子,第一批投资三十大洋的,他们现在已经得到至少6个大洋的回报。”
掌声雷动,这个例子是事实,大家也听人说过一些。
陈光良继续调动大家的情绪:“大家想一想,当你拉着黄包车,栽着客人,小跑在租界的马路上。这个时候,你不再只是给人打工的‘赤佬’、‘小赤佬’,而是这辆黄包车的股东之一。你不再是给人打工,而是在给自己打工,你们高兴吗?”
“高兴!”
“高兴!”
现场声音高昂,惹得四周的居民纷纷朝这个方向望去。
最终的招股金额,再次超出预算,陈光良很干脆的将一些出资少的,踢出去;再将参股的人力车夫数量,控制在36人。
这样一来,正好够12辆车的车夫。
第21章 钱帛动人心
7月13日,星期三。
距离‘B项目’运营才过二十三天,长江车行的‘C项目’也投入到运营当中。
足足十二辆崭新的黄包车,其中八辆是交通科的登记合法牌照,另外四辆则是‘假牌照’的野鸡车。
当然,‘假牌照’也来自交通科,路上的巡警根本识别不出来,毕竟又没有联网。
李超这样做,自然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旦被查出来,他肯定要被辞退的。
不过富贵险中求,李超自然愿意搏一搏。
更不要说在这个时代,就算李超被辞退,但他在交通科的人脉依旧会在。理论上讲,如果只是内部知道,李超的上司也不会处罚他,仅仅会让他收敛。
毕竟这个时代的法治,还是很淡泊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你们手中的黄包车,就是你们的生存工具,也是你们自己的重要资产,所以要保护好他,不要让人偷了去,也要好好维护它,保持干净。”
“另外,关于商品推销,我要先培训你们两周时间,你们才能正式向客户推销商品。今天开始,我们上第一节课。”
三十分钟时间,通过简单的话术,培训这些目不识丁或者文化不高的人力车夫。
“好,现在大家开始工作,记得定期缴纳租金有困难,可以私下找我沟通。”
伴随着大家鱼贯而出,十二辆黄包车纷纷投入运营当中。
随着源源不断的全国精英来到沪市,黄包车生意并不难做,相反还算好做。
至少在最近三五年,属于黄包车的黄金期。
随后。
章其华也在现场,警示看重的年轻人道:“光良,你是不是扩张太快了?”
陈光良自信的说道:“章教授,你看大家的模样,是不是觉得这种扩张应该快一点。”
章其华自然对人力车夫保持着同情,不过他还是担心的说道:“我是说你,要小心谨慎呢!”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