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82节

  孔祥熙笑了笑,说道:“这倒是,至少做事不用唯唯诺诺。如果是令侃,这制糖生意就不会只得这么点好处。”

  言下之意说的是,陈光良这段时间忙前忙后,也就获得了一家制糖厂的25%股权,还不是主脑。

  11月中旬。

  这一天,陈光良邀请沪市的著名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来到位于南鲸西路的地皮上。

  拉斯洛·邬达克早期设计的亚细亚大楼、怡和洋行大楼采用了对称严谨的仿古典主义,汇中饭店模仿文艺复兴的样式,英国总会采用古典的巴洛克风格,这些都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

  双方考察完这三亩地皮后,陈光良便开始提出要求:“邬达克先生,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一次的设计我希望你倾向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简洁新潮,抛弃古样式的繁琐。”

  邬达克一愣,当即反问道:“陈先生既然很熟悉我设计的风格,为什么还会找我设计?”

  陈光良笑道:“你依然是沪市最好的设计师之一,只是我想在你的手上,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同时,在上海这个地域表现出罕见的先锋倾向,让我们华夏西式建筑转向现代主义。”

  邬达克陷入沉思,他有自己的骄傲,如果客户要求太多,他觉得是限制自己的灵感。

  可是,这个年轻人又说的挺对,如果设计出现代主义的西式建筑,那么他便是这一领域的先锋,对自己影响力很有帮助。

  良久,他才认真的说道:“可以,既然你相信我,那么我也愿意妥协,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

  陈光良趁机又说道:“好的。不过我还有要求:我想设计的电影院和其它电影院有所不同。目前世界上的电影院,都是一个厅的电影院,但我想建造两个厅的电影院,一个主厅,一个副厅,这是我站在商业的角度来思考,解决上座率、观众选择电影的多样性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

  邬达克再次皱眉,他早有耳闻,陈光良是一个‘创新主义者’,‘大型社区’的概念便是出自他手。

  他说道:“两个厅的电影院,确实闻所未闻,西方的电影业何其发达,就算沪市也能与之相提并论,但终究差了一些。”

  陈光良笑道:“正因为差了一些,所以更应该考虑两厅电影院,根据上座率可以调整售票的大厅小厅,又可以同时上映两部电影,让顾客可以多选择、多光顾。总有一天,多厅影院才是发展趋势。”

  当然,目前肯定是不现实的。

  但此次陈光良开设两个厅,绝对是利大于弊。

  邬达克再次妥协,当然此时他也激发出一些兴趣来,便说道:“两个厅的话,只能朝高空发展。一二层为主厅,三层为副厅。主厅可以考虑800座的大小,副厅可以考虑400座的大小。这样一来,才能有空间设置等待室、餐厅等。”

  陈光良马上又说道:“800座太小,差不多得1000座,副厅可以300~400座。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电影院只设置等待区,和一个大型吧台相连。吧台除了售票外,也只销售饮料、爆米花等零嘴。这就是一个看电影的地方,不需要再做其它方面的生意。”

  这年代的电影院,还有餐厅、休息室什么的,完全就是多余的。

  当然,足够大的等待区是必要的,毕竟不是后世的网上售票。

  邬达克听到这里,反而加入和陈光良的讨论,一时间,两人在电影院上,倒是达成很多相同的看法。

  使用大片玻璃窗及玻璃灯柱、室内顶棚及墙面线脚自然流畅、外墙正面设置大幅海报的位置等等。

  最后,邬达克记录好客户的要求,说道:“好,我会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设计,我们拭目以待。”

  “多谢,晚点我们签一个正式的设计合同。”

  “好”

  按照陈光良今天的要求,和前世1932年开业的国泰大戏院相比,座位还多出两三百个。国泰大戏院当时设计的是1080个座位,当然最高座位的是1933年重新开业的大光明电影院,是1800个左右。

  现在陈光良要求的电影院,总座位差不多保持在1400个的样子,相当于一二层的座位和国泰大戏院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个小厅。

  其实这个小厅很关键,三百多个座位非常适合,可以放不同的电影,增加观众的选择性;亦可在火爆电影上映时,增加场地和收入。

  和邬达克分开后,陈光良带着属下,回到长江地产。

  此次购入的这幅三亩南鲸西路地皮(百乐门西边),一共是花了三十万大洋(还包括税),差不多是近10万一亩。

  要知道这幅地皮,已经是后世的南鲸西路1736号,距离最西段已经是几百米位置,距离最东段的‘南鲸东路’则有三公里。

  可想而知,南京西路的东段地价,动辄都是二三十万大洋了。当然也要看附属面积,有的地盘向外延伸很大,自然就会拉低均价。

  目前这幅地皮的业主是长江地产,陈光良到时候准备用这幅地皮,再加10万大洋,合计四十万大洋,发起‘时代影业’的招股。

  其实,他投资60万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他知道电影和电影院赚不了多少钱,自然就能少投就少投;更何况,多个股东,也多一人帮忙,多一分助力。

  现在对陈光良来说,只有‘金融’是最赚钱的,说白了也是印证上海的风气——投机。

  其它产业,合资什么的当然最好!

第207章 缺钱和大方

  挪威商华伦洋行的远东代表普洛斯,再次上门推销他们的‘乌苏拉立克茂斯(Ursula Rickmers)轮’。

  这一次,普洛斯的诚意显得非常大,因为现在华夏的航运老板都知道——欧美的航运正在经历大萧条,轮船开始停满港口,新船和二手船的价格正在暴跌。

  有《东方日报》和《资本》杂志的信息来源,不知道要为华夏航运省下多少成本。

  这个时代的信息来源比较堵塞,哪怕是《新闻报》和《申报》有海外的信息来源,但他们不会去可以调查航运相关的行情。反倒是《东方日报》,不仅有着海外的信息来源,还有‘针对性’的商业经济调查。

  “陈先生,‘乌苏拉立克茂斯(Ursula Rickmers)轮’只需要6.5万美金,你就可以买下它。这个价格已经是非常低了,它毕竟是你们华资航运的船队最大船只,动力十足。我知道的,你现在需要一艘船!”

  好家伙,真是卖力的推销啊。

  陈光良这一次不再坚持,笑着说道:“如果你上次这样爽快,我们说不定已经开上这艘船了。”

  比预期的价格稍微高出一点点,但也算是合理,折合下来就是26万大洋。这个价格,哪怕是其他华资也未必买得到。

  普洛斯心中说道,若不是你在华夏散播——海外航运的情况,不然那些华资岂会个个学聪明了。

  当然,他嘴上说道:“其实,你比我们欧洲人还了解海外航运的情况,事实正如你所说的,航运确实变得困难起来。不过,华夏的经济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你尽管放心的投入这一行业。”

  陈光良虽然心底有自己的盘算,但嘴上还是说道:“自然是如此。对了,我们还需要聘请你们挪威的船长和大副二副等主要的船上岗位,希望贵洋行帮助。”

  普洛斯高兴的说道:“没问题,我们挪威是海上最佳航海人,我们专业而勇敢。”

  海盗出身,当然如此。

  当然普洛斯的话,也让陈光良心中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海事学校’,培养海运人才。等到四十年代抗战结束,他要用上华夏籍的船长。

  最后,陈光良问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不知道华伦洋行在北美有没有业务?”

  普洛斯说道:“有,当然有,我们的业务遍布全球。后续陈先生还有合作,尽管来找我。”

  “好”

  肯定是吹牛,这个华伦洋行在后世销声匿迹,可能是改名了,也有可能是倒闭了。

  但在此时,却是一家业务做的很大的航运企业,毕竟挪威海运本来就厉害。

  最近,陈光良通过《东方日报》在海外的关系,加强了在加拿大那边的信息通道。

  一旦加拿大有国营铁路局拍卖船舶,他便可以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因为他是有针对性的布局,而且《东方日报》在海外的信息来源,基本都是来自政府公干人员,以及当地的华侨等。

  之所以如此布局,是陈光良希望得到前世‘希腊船王’得到的那一批船,第一是价格可能便宜,第二是质量肯定好,因为前世奥纳西斯凭借这一批船,在二战都能大发横财。

  所以哪怕是到了沪市,价格成本已经涨到8万美金一艘,也绝对是物超所值。

  待送走普洛斯之后,陈光良立即召集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的所有管理层,开了一个会议。

  此时的这两家公司,已经拥有二十多名专业人员,基本都是从上海滩登报招募的;而且陈光良的名气非常管用,很多人都想跟着他做事。

  “贸易部马上北上四个港口安排办事处和代办业务,我们的船最快一个月就可以去北方,特别是要注意各港口的情况。”

  负责贸易业务的吴浩,马上点点头,说道:“好的,我马上带人过去安排。”

  他也是刚刚回沪不久,之前陈光良让他带人,去北方考察了一圈,写成报告的形式递交给自己。

  这艘吃水6000多吨的超大货船,目前已经有的业务便是‘大豆’、‘煤炭’的运输,然后还需要承接各港口的其它业务。

  优势没有多少,但陈光良主要是养人、养船,所以有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便宜。

  当然等船一到手,培训和管理的工作马上也随之展开,肯定会逐渐打出名头的。

  接着,陈光良对赵铁毅说道:“海员的培训工作要抓紧,按照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后期,我还打算成立海事培训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不能总是让洋人做高级船工。”

  赵铁毅激动的说道:“好的,我一定加强管理。”

  随后。

  赵铁毅主动建议道:“老板,现在航运界有这样的一个看法——看一家航运公司是否是大型航运企业,一定是要有自己的机械厂(修理厂)。我想,我们环球航运应该马上成立自己的机械厂。”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陈光良就没有第一时间想到这个问题。

  好在这些属下,都了解陈光良的做事风格——追求发展、展望未来,所以一定是会提醒的。

  陈光良当即采用,说道:“好,这事你马上组织,不过机械厂不要选择在闸北和虹口这个方向,选择在沪南。”

  赵铁毅不知道为什么,但也没有多想,说道:“好,没问题。”

  最后,陈光良补充了一句:“在这里,我再强调,我做事就喜欢做行业的大公司,不喜欢坐后排。所以为了发展航运和贸易,我直接是拿出100万大洋,准备这两三年的发展。这个手笔,相信你们也知道,非常大了。不过我不喜欢自己的企业,像招商局那样管理混乱,在我的企业,职员要有追求和理想,想做咸鱼这里不欢迎;当然,该要求的我会要求,该给职员的福利,我也不会吝啬。”

  “明白”

  众人鱼贯而出会议室,奔赴各个工作岗位。

  事实上,陈光良也在一点点学习航运知识,除了向虞洽卿、陈顺通、洪雁宾等人请教,他也购买了相关的书籍。

  可能一开始,环球航运有着各种缺点,但陈光良这个做事风格是雷厉风行,发现问题,马上就要解决。

  所以,环球航运一定可以成长为优秀的航运企业。

  钱是真不经花,陈光良很快得到这样的结论。

  他在这一波地产、金融上面,大概是赚了1250万多的‘现金流’(金融还包括公债、美元外汇)。

  但这些钱,他已经迅速拿去投资,包括:

  地产:霞飞路五十幢高档洋房的投资150万(没卖出去就算投资)、香格里拉饭店价值200万(占股55%)、及零散的收租物业,大约合计300万的资产。

  出租车:一共是270辆车(仅含自留运营的车辆),总计投资270万(升值部分计算在美元外汇收益)。

  公债:认购了110万的公债。

  糖厂:100万的投资。

  航运和贸易:100万的投资,但会分批投入。

  电影和戏院:暂且算40万的投资。

  修建‘陈公馆’的建筑费10万、支持青霉素的研发10万、支持体育事业15万,三笔加起来也有35万。

  一番‘投资’下来,陈光良的现金流差不多就剩下300万(当然还有房款没有收齐,但已经包含在内)。

  另外就是实业和报业:

  同昌车行制造厂,今年每月生产450辆自行车、500辆三轮车,预计年盈利三十万大洋,陈光良占股三成,今年分红未定;

  捷瑞煤球厂,陈光良占股50%,处于投资状态,今年不分红;

  维他奶,处于投资状态,反而新增不少债务,扩大规模;

  东方报社,最近两年也不会分红。

首节 上一节 182/1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