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86节
就是不分期,再加上门店租赁、电话费用等,也还有五千元左右的剩余资金。
“陈老板,恭喜恭喜。现在真是只要带轮子的生意,都有你的份呢!”诸闻武带着弟弟诸闻智一道前来恭贺。
他的言下之意,陈光良现在是有自行车——同昌车行制造厂的股权、黄包车车行、出租车生意,一下子凑够了华商能做带轮子的所有生意。
陈光良拱拱手,回应道:“都是小打小闹,摸索着做做而已!”
这话也算是谦虚,也算是事实。
黄包车生意,他只做到了中等车行的规模,在沪市只能排个前十而已。
如今出租车生意,也不过是五辆车。
此时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是美国人开的云飞汽车公司。云飞公司是上海出租车行业实力最强的,拥有150多辆汽车,雇员450多人,而且云飞汽车公司的150多辆汽车都是崭新的福特汽车。它的总经理高尔特是美国人,擅长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的井井有条。因为出租车都是电话预约制,云飞的预约电话号码30189,谐音“岁临一杯酒”,非常简单好记,因此一度雄踞上海出租车行业榜首。
除此之外,英商泰来汽车公司实力也非常雄厚。
华资当中,一家‘银飞出租车’是今年成立的,一开始便坐拥20多辆出租车,他们非常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取得广告效应,这家公司将车身全部漆成银色,并且在车身中间嵌漆一条红带,整车外形十分醒目亮眼。该公司还以一辆飞驰的出租车为商标,表现其快速到达、服务迅速的特点。银飞公司的预约电话是“30030”,也非常好记。
至于华资当中的祥生,今年约20辆出租车,可能只能排第四。
整个沪市的出租车,一共是500辆,在46个出租车企业手中,长江出租车不过是一个‘新手’而已。
热闹一番后,随着陈光良的一声令下,五辆出租车的2辆,立即吩咐闸北火车站、跑马厅一带,剩余的3辆车则在基地待守。
随后,陈光良在出租车的办公室里,叮嘱何向东、梁孟起两人。
“以后每周,我都会抽空培训出租车的司机、辅助员、电话员,提高我们的职业水平,你们也要记下和做笔记,将来公司扩大经营,就会由你们来培训。”
企业文化,陈光良也非常重视,虽然目前就五辆汽车,但凡事都要从小、从细节做起走。
“另外,向东的主要工作是长江车行,但长江出租车这边也要兼顾一下,孟起对这个行业还不算很熟悉,就要多学习。”
这下算是给两人分工一下!
如今,陈光良将番瓜弄的负责人潘成,提拔在总行负责;另外,长江车行也配备了‘专职财务’。
这样一来,何向东就可以辅佐陈光良,管理整个长江车行(含子公司长江出租车)。
接下来。
何向东询问道:“出租车运营走上正轨后,账上的资金是不是继续购入二手车投入新的运营?”
五辆车要配备一个门市、一部电话,这成本还是挺大的。
陈光良则说道:“并不急扩张,关键是我们要吸收足够的经验,所以现在说那些为时过早。”
不是不扩张,而是不盲目扩张。
何向东连忙说道:“好”
他还以为,老板和当初经营黄包车一样,千方百计来快速发展。
但他没想到,对于出租车行业,陈光良更看重的是经验、服务等水平。
等这些到位后,他考虑扩张,而且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都不会考虑追加新的投资,就是一开始的两万资金,再加上运营所得的资金,或者有公司愿意分期接受车款。
闸北火车站。
长江出租车的辅助员张二河,正在招揽着生意:“先生,要坐出租车嘛,全城都可以直达,车就在外面,方便又快捷,不晒又凉快。”
闸北火车站是交通要塞,长江车行今年已经将触手伸进这里,一开始的黄包车,如今的出租车,都将这里视为发展基地。
当然,闸北毕竟是顾竹轩的老巢,长江车行也不过是分一点羹而已。
“多少钱?”
“按时间收费,每小时4元,再加10%的小费。长江出租,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一个男人带着妻子及一对儿女,基本都没有怎么犹豫,就选择出租车。
很简单,如果是黄包车,还得分开乘坐。
就这样,长江出租的第一笔生意诞生,再张二河的带领下,一家四口很快上了外面的长江出租车。
司机汪雍达见有生意上门,主动下车替客人开门,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服务。
没办法,公司是这样培训的。
汪雍达原来也是开出租的,被长江出租车招揽后,薪水的模式改变了一些,首先是有一笔25大洋的底薪,然后再加10%的小费。
这样一来,一班12小时就算只运行了4个小时,他一个月也有73元。另外,公司还有全勤奖、年终奖,反正是各种福利,前提是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先生,你们是第一次来上海?”
客人不仅拖家带口,而且还带着两个箱子,一看就是来上海定居的。
“是呀,北边战争不断,打算来这边定居。”
“一看先生你就是知书达理的人,来上海可就对了,这边经济和文化环境,都比北方好的多。”
男人笑道:“没想到,你们上海的出租车司机,服务还挺热情的。”
“谢谢先生夸奖”
在等待警察交通信号的时候,汪雍达递上名片。
“先生,这是我们公司的名片,以后叫车看电话联系的!”
“好”
男人心里则想着,我这生计还没有找到着落,哪里舍得做这么昂贵的出租车;今日要不是拖家带口的,这几块钱都舍不得,做黄包车能便宜不少。
贵确实贵,黄包车一小时才五角,出租车一小时则4.4元。
但长江出租车的服务质量,确实让男人感觉,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他们感受到第一抹阳光。
电话里,传来叫车的生意,长江车行的接话员立即传达给调度,随即基地的汽车便驶向目的地,是一户有钱人家。
陈光良看着这样的模式,发现一些猫腻。
这个年代的电话还需要‘人工转接’,若是将某接线生买通,岂不是叫车电话可以变成一种抢生意的手段?
比如有人叫银飞公司的电话,只要买通负责银飞公司电话的接线生,等接到通知,第一时间跑去接客人;那么,银飞公司到的时候,客人都已经被接走了。
这是一个BUG,当然此时不是陈光良考虑更多的时候,毕竟他现在首先是要积累足够的经验。
在长江出租总行待了一天时间,陈光良也确定生意还不错,至少有得赚,就放下心来。
一开始,他也没有敢投放很大的广告,就花了60个大洋在一家报纸上打了三天的广告,算是宣布这家公司成立了。
后续肯定会继续购入出租车,但却不是那么急迫,先经营一阵后再说。
“老板,要不要给你安排车?”见老板要回家,梁孟起随即问道。
有眼力见,是他的优点之一。
陈光良也是看中梁孟起的‘上进心’,才将他从一个文员提拔到出租车公司来做事。
“不用了,我坐黄包车,今天生意看起来不错,万一车不够怎么办!”
梁孟起识时务的说道:“确实生意都不错,闸北火车站、跑马厅的两辆车也有不错的业绩。接下来,就看三天广告后的情况了,不过想必问题不大,出租车行业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嗯,所以你们要做好企业的文化和服务水平,以后我准备大肆投资的时候,要有一直过硬的队伍。”
“明白”
陈光良随后便起身离开公司,如果车行这边生意好,还能动用5000大洋购入二手车。
不过话说来,一直购买二手车也不是个办法,后期还是要陆续购入新车。
第113章 实业救国
顾竹轩和工部局的关系终于打赢,这场官司打到了英联邦最高法院。
最终在两位外籍律师的帮助下,经最高法院裁定工部局败诉,并赔偿天蟾舞台的拆迁损失费十万银元。
这件事对顾而言是名利双收,十万银元的赔偿费使顾不但没有蚀本,反而大赚了一笔;另一方面,顾状告工部局获得成功,使很多视租界势力为太上皇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不得不称他真有‘牛皮’。
而‘顾四牛皮’这一绰号也就这样被叫开了。
顾竹轩也是春风得意,并在胡北路203弄迎春坊13号的别墅里,举行了盛大的晚会。
陈光良也被顾竹轩邀请在列,而今天到来的嘉宾,基本都是上海滩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杜月笙、黄金荣到在受邀的名单。
“光良,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黄先生这位是杜先生”顾竹轩也是将陈光良视为门徒,来向他的两位‘上司’做介绍。
不错,顾竹轩虽然被一些人认为是‘四大亨’之一,但顾深知自己势力远不及‘三大亨’,因此他竭力与他们搞好关系,尤与黄金荣私交甚笃。
黄金荣听完介绍,并没有在意一般,甚至连顾竹轩的面子都不想给,没有理睬陈光良。
反倒是杜月笙笑着说道:“我知道你,陈老板,最近在地产界很有名头,在愚园路搞了两个新式里弄。对了,听说你还想盘下《商报》,和我那‘门徒’洪雁宾竞争一番。”
实际上,这些都是他顺势听到的一些事情,但他却可以记下来,作为交际的一种。
陈光良知道,在上海滩混,可以不和顾竹轩打交道,但绝对不能不和杜月笙打交道。
所以,他连忙说道:“杜先生好记性,似我这等人物也有印象,在下确实和洪先生熟悉,也很佩服洪先生的聪明才智和勇毅果敢。”
洪雁宾何许人也?
陈光良现在有一些印象了,绝对算是杜月笙后来手下的第一门徒,视为‘接班人’的存在。
例如‘杜家祠堂’便是此人担任‘总务’,后来杜月笙的大儿子结婚便是此人总干事。
听到陈光良的夸奖属下,杜月笙顿时心生好感,毕竟至少说明陈光良看人的眼光是没有错。
他便说道:“好,你们以后可得多接触,他也是很欣赏你!”
“是”
杜月笙这句话也不简单,隐约有挖角之嫌。
陈光良若和洪雁宾熟悉,那岂不是也相当于‘跳槽’杜门。
当然,顾竹轩也并没什么表示,他知道陈光良也不算他的门徒。
更何况顾竹轩还知道,陈光良此人不会轻易拜任何人的上门。至于他为什么能容忍这种情况,很简单,陈光良一直在为他赚钱——他投资的闸北地皮和租界地皮,已经升值很多。
随后,陈光良便识趣的离开,和其他宾客认识。
说实话,他还真不怕这些‘流氓’,但也不想去‘招惹’。
不怕的原因是,凭借他现在的身体素质,暗杀谁,谁都是只有死命一条,包括华夏最有权势的人和日本侵华最高长官,因为他是‘超人’。
不想招惹的原因是,陈光良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体秘密,只想做好生意,打造一个百年豪门。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