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97节
再次来到中央汽车公司,查理已经带着吴宪骢站在三辆蓝色出租车前面。
长江出租车在中央汽车公司购入新车后,再让他们进行刷漆,并印上长江出租车的广告。
“陈先生,我觉得你应该也需要一辆汽车作为座驾,要不要再分期给你一辆车?”查理看着陈光良来时的黄包车,打趣道。
双方也算熟悉起来,目前长江出租车的五辆新车和五辆二手车,全部是出自中央汽车公司。
更重要的是,作为销售经理,查理也是了解陈光良的实力,知道陈光良的财力很有潜力可挖。
陈光良笑道:“好啊,那就分期给我来一辆雪佛兰Baby Grand,以长江出租车的名义买下吧!”
“没问题”
不发生韩延豹被绑架的事情,陈光良可能还打算明年再购入汽车。
但发生这件事后,陈光良觉得出行有辆汽车更安全。
雪佛兰Baby Grand车型,有着硬派的曲线车身,就像是缩小版的后世牧马人,陈光良还一直希望雪佛兰这个品牌。
而陈光良身上本来就一直有1万大洋,除了可口可乐给的4000多大洋,上次打牌还赢了2000多大洋,一直都没有花。
当然,能分期自然分期。
接下来,双方进行了‘汽车交付’,三辆雪佛兰出租车进入长江出租的运营当中。
几天后。
陈光良亲自从中央汽车公司,开走一辆雪佛龙汽车,车上还坐着周兴高、林峰、阿军三个保镖。
“周哥,你们安保队要轮流去学开车,掌握这项技能,学费公司出。以后我的司机,也要出自安保队才放心。”
周兴高坐在副驾驶上,高兴的说道:“嗯,保证大家尽快学会,我之前都没有想到,不然就该提前去学了,哪有让老板开车的。”
主要他见惯了老板节俭,甚至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购买汽车。
陈光良笑道:“这都是小事,你们拿到驾照,我也不敢让你们给我做驾驶员,到时候多练练才能让你们上岗,哈哈!”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虽然是老板拿他们开涮,但大家还是很开心的。
汽车直接开进长江车行的基地,顿时引起不少人的围观。
大家都是经营黄包车的,没想到老板开回来一辆汽车,无疑是一个‘挑衅’。
何向东笑道:“老板,这辆车能买10辆黄包车了,而且还吃油很猛!”
陈光良说道:“吃油虽然猛,但却代表着是未来,而黄包车只能代表现在。你们知不知道,在美国每五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相当于每个家庭都有汽车。”
众人惊呼起来,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在华夏最富裕的地方——沪市,汽车也是巨富的标志,中产阶级根本买不起。
何向东感叹道:“真不知道美国有这样发达,我一直还以为英国最发达呢?”
陈光良说道:“老黄历了,英国只是海外殖民地多,但美国现在经济最发达。全球有六分之五的汽车,是美国人在使用。”
和大家一起围着车聊天,陈光良也难得放松一下。
如今的长江车行(含长江出租车),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陈光良也是尽可能的培养属下去做事,给他们较大的管理权。
毕竟,陈光良如今产业众多,不可能在一个产业上盯得很死!
陈光良虽然喜欢有文化的属下,但他同样也愿意培养愿意学习的属下,何向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人很早就和陈光良熟悉,那时候他就充满着闯劲,不甘心一直是一名车夫。
如今,他通过自身的努力,连英语都已经能简单交流,文化水平已经不低于一个‘高小’毕业的人(六年小学)。他还在继续学习深造,看得出来很上进。
在长江车行里,都能发现这样的一个情况:那就是职员是比较上进的,更不要说管理层。
大家都会通过学习,来获得老板的青睐,以此晋升。
而陈光良为了这个学习氛围,特地在基地准备了‘图书馆’,一些旧书和旧报纸提供大家,闲暇之余可以来这里学习。
第126章 办报
11月下旬。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商报》的写字楼,洪雁宾、黄春荪在办公室里会见了他。
此时的洪雁宾,不得不佩服陈光良的眼光。
《商报》经营已经三个多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销量还在继续下滑。
本身报纸一般是全靠广告费盈利,甚至广告费都需要作为成本;如果是仅靠报纸的本身销量,基本上没有一家报纸是盈利的。
一张报纸的成本就在1分钱,而像是《新闻报》和《申报》,幅面高达8到10张,再加上油墨、制版、人工等成本,每份报纸的成本要超过大洋1角多,而每份报纸的价格只有3分6厘;批给报贩按六五折实收,不过两分多,不但不够成本,甚至出现发行越多越赔本的状况。
出于收益的考虑,当《新闻报》和《申报》发行到了一定数量,利润达到最大化时,就不再追求发行量了。
《商报》是四张纸,相应的成本应该达到五分钱,售价则是三分,但批给报贩仅两分而已,所以亏损也是正常。
至于广告费,它其实又和报纸的销量有关。
报纸的销量越高,人家才愿意打广告,提高广告费。
像《商报》这样的几千份销量,根本没有多少广告收益。
洪雁宾当机立断,准备斩仓:“陈老板,你现在还有没有兴趣接手《商报》?”
陈光良说道:“兴趣当然有,只是洪先生打算开价多少?”
痛宰他一笔,那可不行。
洪雁宾直接说道:“我们既然亏了,就不说丧气话,也不会想着从陈老板这里宰一笔,毕竟以陈老板的精明,也不可能答应。所以,我们折价到1.5万大洋,整个《商报》的转给你,包括设备、人才等等。”
是个人物!懂得取舍!
陈光良心中有了评价,当即提出一个建议道:“洪先生,不如你们以1.5万大洋入股,我以3.5万大洋追加投资,这样重组报社。新的股权中,我占股70%,剩下是你们原来的股东。我担任总经理,你们二位担任协理。”
场面瞬间变化起来,洪雁宾和黄春荪都露出感兴趣的表情。
不过洪雁宾开口道:“陈老板有什么高招,不妨先透露一下,也好让我们有底!”
陈光良笑道:“洪先生,你可不是这样的人!”
意思是,你不是畏手畏脚的人。
看着陈光良的笑容,洪雁宾有种被看穿的表情,当即‘哈哈’大笑道:“是我着相了。不过陈老板说的对,这点胆量我是有的,毕竟你都敢拿出3.5万大洋出来。春荪,你意下如何?”
黄春荪也说道:“陈老板在地产界,可是出奇制胜,相信一定有奇招经营报业,我也愿意赌一赌!”
何止在地产界出奇制胜,就是在车行领域,也是深得顾竹轩夸奖,此时洪雁宾在心中如是想到。一个小人物崛起到这个程度,身上的能力自然无需质疑了。
“好,就按陈老板的意思来办!”
陈光良之所以看中洪雁宾、黄春荪,自然是有结交杜月笙的意思;除此之外,也有看中黄春荪这个办报行家的意思。
双方随后商定好,陈光良先回去筹钱,资金到位就重组报社。
当然在这期间,《商报》依旧继续保持发行,要直到新的报纸《东方日报》创刊的前一天。
陈光良要办报,需要3.5万大洋的资金,他当然是选择贷款。
所以,他第一时间找到金城银行的程子康。
“你要办报?”
程子康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这个年轻人的生意跨度也太大了吧,办报这种事居然也想掺和。
倒不是说陈光良的生意做的广泛有什么不好,毕竟这个时代的富商,哪个不是广撒网式的投资。而陈光良本人也确实在黄包车行、出租车、地产、炒地皮上做的很好,只是这报纸行业那是属于文人的领域,亦或者是社会有名望的人去投资。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洪雁宾的《商报》要办到倒闭了,我打算接下来,准备办一份新的报纸。”
程子康最终没有多嘴,只是说道:“既然是如此,倒也不用借款,长江地产给我们做地产顾问,约定的是5万大洋顾问费,我可以做主再支付你3万,留下1万就以后给了。”
两人也算是朋友,甚至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两人都在押注地产和地皮。
陈光良高兴的说道:“那就多谢陈兄.对了,金城购物广场的设计图,下个月能不能搞定?”
最终,这个南鲸东路上的项目,取名‘金城购物广场’。
程子康点点头,说道:“下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庄俊正在加班加点的绘制。照这个进度,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施工,1930年下半年封顶,1931年中开业,大概是这个进度。”
用时近三年时间,投资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初始投资大概就需要100万以上,因为前三年也是有租金的。三年租金就五十万,再加上建筑资金四十五万,还有地捐等杂费。
不过建设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招租,而这个时代租赁都是有顶手费的,即一年的租金,相当于投资可以先回笼三十万大洋。
之后每一年的租金大概是35万大洋以上,抛开租金18万及每年的地捐,这个项目一年可以赚10~15万,回报率还是非常不错的。
“嗯,得按照这个进度,只能加快。毕竟要赶在最好的时机,争取一炮打响!”
程子康好奇的问道:“你觉得三十年代后,华夏的经济有波澜?”
总是喜欢赶时间,莫非是担心什么?
陈光良坦然说道:“那倒不是,只是凡事都要抓住最好的机会,今年各大资本纷纷入场投资地皮和地产,明年自然会更多的资本进入,那么三十年代初,肯定行情好。”
“这倒是”
程子康谈及这个,也有些得意。从去年开始,金城银行子在沪市投资两百多万的地皮和物业,这些都是他的业绩。
最后,程子康很爽快的让财务,将长江地产的顾问费3万支付。
而陈光良进需要拿出5000大洋,就可以凑齐这次投资报业的资金。
杜公馆。
“他这是利用你和黄春荪两人的本事,否则又怎么会是拉你们入伙!”杜月笙闻听洪雁宾的话后,第一时间开口说道。
洪雁宾是他的得意门徒(门徒不一定非得是流氓,哪怕是一些记者和文化人,都是杜月笙的门徒),原本进入报社生意,也是有他的帮助和提携。
在杜月笙看来,投资报社生意还是值得的,投资记者和文化人更是很有必要。
“杜先生,他想借助我们的力量,我又何尝不想投资这个年轻人。你说是吧?”洪雁宾笑着说道。
杜月笙闻言,恍然大悟的说道:“你啊,比我还看得远,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点本领。”
对于洪雁宾的本领,杜月笙还是非常佩服的,甚至给予很高的评价——「洪雁宾的法道比我还要大!」「劲道十足,高山大海都挡伊不住,」「横冲直闯,阿像是部无轨电车?」。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洪雁宾仍旧是他最着重,最欢喜的学生之——他有事务长才,能将一团乱麻理得清清楚楚,任何烦难的事情,到了他的手上,莫不迎刄而解。
洪雁宾说道:“不是我比杜先生看得远,而是我和陈光良接触的多。所以他说要合伙,我当即就答应下来。毕竟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损失,真要亏本了,他亏的最多!”
杜月笙摆摆手,说道:“我等会让账房给你拿5000大洋,你这次办报的损失算我头上,再说我一向喜欢投资报业,这个新报纸你替我算是打入进去。”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