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98节
“多谢杜先生”
洪雁宾没有推辞。
两人聊了一阵,杜月笙很好奇陈光良如何扭转局面,所以让洪雁宾要常向他报告一下,看看是否真有那么神奇的人。
当然,若是办报失败,说明陈光良只是一个运气使然的人,并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而且还喜欢吹牛。
三天后。
在两位律师的见证下,东方报社正式成立。
陈光良出资3.5万大洋,占股70%;洪雁宾和黄春荪以《商报》入伙,占股30%。
随后。
在会议室里,陈光良召集所有的管理层,包括洪雁宾、黄春荪在内,进行大刀阔虎的改革。
他首先开口说道:“张主编,在新的报纸《东方日报》没有创刊前,《商报》继续发现,报社不得人心浮躁,我们是焕然一新,不是倒闭。”
主编张静庐连忙说道:“没问题,总经理!”
连洪雁宾、黄春荪这样的人物,如今都甘心为副手,他自然不会跳出来反对什么。
陈光良点点头,随即说道:“《东方日报》依旧会聘请大家,但以我们现在的人手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招募新的人才加盟,大家安心就行。”
众人吃了定心丸,新东家没有过河拆桥的打算。
接下来,陈光良开始说道:
“《东方日报》依旧是出四张纸,但我们要逐步采用文摘文的方式,来改善报纸的布局。就是文章短小,栏目众多,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龄读者的口味。”
“正刊的特点要是:大量采写社会新闻,以吸引读者,时效快,报道面广,特别是本地新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招募20~50名的记者。”
“副刊的特点是:刊登上海新闻界、文艺界名家的文章;邀请懂赛马、懂赛狗的人,来撰写马经、狗经;邀请武侠小说家,来连载小说。”
马经、狗经、连载小说,都只是一开始‘拉人气’的手段。
只要《东方日报》有足够的销量和人气,那么社会名家自然原因撰稿给他们。
张静庐提出疑问道:“这种报纸该如何定位?”
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毕竟现在市场普遍流行进步报纸,发表一些进步文章。
陈光良当即说道:“大众报。我们不参加政治,作为报业人,应该本着公正的态度,但是人就不能保证不带主观思维去评价一件事,所以我们先确定《东方日报》的风格,那就是‘不做裁判’,只报道事情的自身,不要去下结论。”
一个个任务安排下,《东方日报》整体思路,大家总算明白了!
原来《商报》的内容也要,但要压缩文章,采取‘文摘文’的方式,比如原来1000字的新闻,现在可能只有500字新闻。
这样的结果就是,客户看得通俗易懂,报纸内容又丰富多彩。
新空出来的版面,则是由‘时事新闻’补上,招募大量的新记者,多搜集本地新闻;当然全国的新闻也有各种方式获得,可以从《申报》和《新闻报》暗购(这玩意口述就能传播)。
还特别增加了马经、狗经、武侠小说、八卦新闻,以此来增加报纸的娱乐性。
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将在《东方日报》上出现。
最近一段时间,陈光良要将一半的精力,都放在《东方日报》上面。
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例如面试写小说的、写狗经的、写马经的。
除此之外,陈光良还会亲自教学——编辑该如何撰写新闻。首先是标题一定要有吸引力,后世俗称‘标题党’;其次是内容要简洁、通俗,这样看报的人不费劲;最后是多一些劲爆的新闻,哪怕是涉婊桑比幻舾腥宋锖褪虑椴灰觥�
第127章 车行情况
12月初旬,长江车行将进行了大规模的分红,足足1200多名股东将在四天时间得到分红。
何向东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旧事重提道:“老板,如今我们的股东数目多达1200多名,虽然说分红的秩序压力不大,但我觉得从明年开始,应该一季度分一次红。不然,公司花费的精力过大,基地又闹腾腾的。”
此一时彼一时,长江车行的信誉已经建立,不存在人力车夫不信任的情况。
陈光良也不再坚持,讲道:“既然如此,那趁着这次分红期间,先和大家吹吹风,讲明事情的缘由,不要摆架子。”
车行本身不需要太严厉,无非就是收租而已;不过安保队则比较严厉,车夫们更惧他们。
何向东当即说道:“没问题,相信大家会理解的。毕竟沪市那么多家车行,唯独我们长江车行允许他们‘招股入伙’,大家伙不是不知道。”
随后,陈光良主动问道:“现在外面大照会是什么行情?车牌的流向情况如何?”
做管理层的,不能只是管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还要做到有远观思维,对市场了如指掌。
何向东现在不需要参与具体的工作——收租、记账、维修、保养等,所以他的工作就是对这个行业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展望,对属下的工作行使监督、管理。
随着陈光良的企业越来越多,他对每个产业的精力自然也越来越少,所以这些管理层的水平尤为重要。
何向东不会让人失望,他当即开口道:
“现在大照会的行情已经涨到600大洋以上,市场交易、租赁很活跃,主要是流向原来的大车行和中等车行手中。包括韩氏车行、志高车行、冯氏车行等,最近半年多都在市场买进大照会,当然顾氏车行更是买下近三百张大照会,这样的趋势预计将在两年后达到顶峰,即各大车行垄断着牌照,鲜有小车行和私人持有牌照,具体比例可能是七八成大照会集中在各大车行手中。”
“市场方面,沪市虽然人口增加较快,特别是全国的中高产阶级流入沪市较明显,但野鸡车也持续泛滥。这样的行情若持续下去,两三年后的这个行业,会比较难做,车夫收入会下跌。”
分析的情况,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
现在沪市的普通人均消费应该在8块大洋,一名车夫养家糊口还不算大问题;若是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只有10块大洋,那么该如何养活孩子,都是一个问题。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分析的有些正确。实际上,野鸡车的经营多为个人,但他们也只是想糊口。但就算是想糊口,也不是那么容易。”
何向东当即说道:“野鸡车看似很赚,六十大洋的一辆车,运气好两三个月就回本。实则不然,那些巡警个个都靠这些发奖金,逮住一个好几天白干,而且频率很高。说白了,赢家还是那些巡警。”
长江车行也有大概五十多辆的野鸡车,他们经营这部分车辆,首先租金不高,一天估计就6毛的样子;其次,这部分车是跑一些偏门的路线,熟悉的路线;最后,长江车行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很多时候都能避免处罚。
但那些个体经营野鸡车的,怕是一大半都会贡献给巡警做奖金,收入并无想象中的高;当然这个营生也看本事,聪明点的就避开一些,会说话一点;笨一点的,搞不好最后破产都不一定。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这个不去说他了,毕竟站在我们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是不希望野鸡车泛滥的。而且,野鸡车泛滥对我们出租车业务也有影响,个别道路拥挤等各种情况公司管理层和职员的薪资情况,你觉得如何?”
长江车行总计12名管理层和职员(不含出租业务),管理者500辆黄包车出头(八成是大照会)和近1500名人力车夫。
当然,这里面不算‘安保公司’的12名保镖,不然这点人怕是镇不住那么多的人力车夫。
何向东马上说道:“职员的薪水都在15~20大洋,另有项目上的分红,每月最低都有4大洋,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已经相当的不错。毕竟这些职员,以前只是人力车夫,不过是读了点私塾和人比较机灵,生活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公司也给大家一个好的发展未来,上进的职员都有机会升职加薪,所以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
长江车行虽然最近半年多发展缓慢,但却讲业务开辟至出租车业务,当初就有职员被长江出租车吸纳,薪水又涨了不少。
陈光良说道:“我喜欢上进的员工,总之大家肯学习、肯做事,将来也不止这点前途。”
不说远的,就是等出租车业务扩大时,如果长江车行有职员表现好,就能过去任职,薪水都会涨不少。
等到1937年后,陈氏旗下的业务也不可能全部退出内地,一直会坚持到1949年才会真正的退出。在这期间,跟着他的老职员也会得到公司的照顾,陈光良肯定会提前布局的。
何向东说道:“嗯,大家都感激公司的培养和待遇。管理层方面,我们不仅享受高额的薪水,还有高额的分红,大家都非常满意。像我这样的管理层,薪水都比那些文化人差不多了。”
管理层的薪水,普遍在30~70大洋,但车行的分红也不少,都是几十大洋一个月。当然,长江车行的管理层,一共就四个,分别是副总经理何向东,愚园路总部负责人潘成、番瓜弄负责人和公司财务。
陈光良点点头,随即说道:“特别是你,下班后不要停止学习,英语还有待提高,再看一些经营管理类的书籍、儒家类书籍,提升自己。我也不可能只是在沪市发展商业,将来若是将业务撒到全国,甚至要出国考察,都是需要我信任的人。”
何向东作为最早跟着他的人才,长期培养是必然的,1937年后可能是内地的一名负责人,会安排他家人去重庆避难;1949年,也会让他和家人一起到香港来。
“嗯,谨记老板的教诲!”何向东激动的说道。
他相信自己的老板,将来也会是盛怀宣、叶澄衷、虞洽卿这样的商业巨子,作为最早跟着老板的人,只要能力上去了,老板就会给机会的。
“听说了没有,从下个月开始,分红要按季度来发,每年的3、6、9、12月份发,一次性发三个月的分红?”
“当然听说了,车行的意思是每个月一发太麻烦,而且三个月一发我们也可以存钱,不用每个月都花掉。”
“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难道不相信陈老板么,人家生意做的那么大,今年就盖了上百幢楼,不缺钱的。”
“就是,长江车行是我跑过的最好车行,这个没得说,三个月就三个月,又不是不发。”
“嗯,上头不是说了嘛,凡是想抽回本金的,可以随时申请。”
“我才没有那么傻”
当然,长江车行也不是没有遇到过‘抽走本金’的情况,基本都是很快就给了车夫退股,由其他人活着车行补上。
但这种情况很少,因为退股都是按照‘每股10元’的原价退,很多项目其实自身都已经增值很多。
特别是一开始的一些‘股票’,每两股每月的收益竟然达到1.8大洋,相当于11个月就回本,买到这种股票的人力车夫,真是笑哈哈。
每到分红的时候,陈光良必定会出现在长江车行。
“陈老板”
“陈老板好”
陈光良笑着说道:“大家好,又到了分红的日子,大家可以开心几天了。”
有车夫说道:“都是陈老板关照大家”
陈光良随后说道:“是大家关照我才对,没有你们,我们的车就没人拉不是,也收不到租金。”
“陈老板好人呐”
众人纷纷送上马屁!
长江车行相当于是一家大公司,每年也要作秀一两回,今年有车夫生病而死亡,长江车行得知情况后,送去了200大洋给其家人;按照道理来说,大家只是‘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是不需要出钱的,但长江车行还是会做。
亦有某个车夫劳累过度而生病,家里生活困难,长江车行也送上了关怀。
这种事情一定会大肆宣扬的,所以作为长江车行的车夫们,是非常有归属感的。
‘作秀’一番后,陈光良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些车夫倒是不需要拉拢,但是他需要一个口碑。
人在有钱了之后,在意的是声望,所以会做一些慈善。
这种‘慈善’大多数是抱有一定的目的,例如杜月笙、黄金荣等人,有钱之后,要么是救济他人,要么是捐款什么的,他们的目的性是非常强的。因为在另外一面,他们又干着杀人纵火、残害华夏人(大烟、赌博、妓院)等勾当。
至于陈光良这类的商人,多数人受儒家的影响,所以慈善相比较而言,更为干净的多。特别是‘达着兼济天下’这句话,深受大家的推崇。
要知道将来在抗日战争时,很多商人或者社会有名望的人,在敌占区能承担起一些政府的责任,救济穷人、组织普通人回乡避难等等。这个时候,敌占区没有政府和军队,这些有名望的人便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责任。
陈光良一直有件事搞不懂——假设在日本人占领了沪市,而沪市很缺粮食,很多普通人都吃不饱,这个时候有商人从安南等地方,运回粮食进行出售,这到底算什么?
有组织说人家是发战争财.
如果说这是发战争财,陈光良本想着在1937年前,从安南那边进口大量的粮食存放在租界(租界是40年代沦陷的),届时赚点钱。
但因为担心被人说发战争财,他未必会去这样做,再说吧,他现在还没有进入航运领域。
坐在办公室里,陈光良看了一下关于长江车行、长江出租车的资料。
本月他也分红9600大洋,增长了一些。
这样算下来,他在黄包租车行的债务,就剩下35000大洋,明年4月份正好全部还清,还有剩余的。
上一篇:我情感主播,一句免费让全网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