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102节

  另一方面,这里又包罗万象,水泥丛林的格子间里面生活了足足几代人,因为这里做生意不需要办牌照,所以牙科诊所,印刷厂,理发店,甚至托儿所都能看到。

  之前来找余切见面的书迷们,他们手中如果持有大陆书籍的盗版,就有可能来自九龙城寨的“严选”。

  看起来似乎其乐融融?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三合会的成员不断造访这些店铺,其中也包括托儿所,孩子们读书的声音传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昔孟母,择邻处。”

  再配合上交保护费的举动,收保护费者慈眉善目,交纳保护费的惶恐不安,可以说相当惊悚了。

  余切这些人是很明显的外地人,随着他们深入,本地人去通风报信的居多,当他们爬了一半之后,竟然来了一位道上的成员,请求跟随余切他们一起,给他们介绍。

  诗琳通假装不会中文,用泰语和这个人对话,没想到,这人竟然也用泰语回话。

  英文呢?更不必说。

  仗着手上有家伙,众人干脆利落的拒绝,但这人也并不恼,而是隔了一段距离跟在身后。

  此后不论余切他们怎么改变方向,在这个如同迷宫一样的建筑物内,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很快看到这个人的身影。

  诗琳通终于烦了,她毕竟是个公主:“九龙城寨有港地警队的驻点,我们可以联系他们。”

  70年代,港地警队成立之后,曾经迫于国际压力下,对九龙城寨进行过扫荡,设置了驻点,在此之前九龙城寨更加混乱。

  结果一通操作下来,警队的代表竟然认识刚才道上这位,打过照面之后就回去了。

  道上的人过来对着余切他们笑,示意他们不用担心。

  显然余切等人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无论是白还是黑,哪条道上的都打过招呼。众人简直是瞠目结舌,九龙城寨简直是国中之国,自成一派。

  余切感慨道:“这地方已经成了一朵黑色曼陀花,是一个魔窟,它帮人们实现愿望,提供秩序,却需要人血来浇灌。”

  诗琳通此时想着余切所谓的“赛博朋克”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她却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王室。

  泰国王室之所以是全世界现代国家中,少数的仍然具有实权的国家,正是因为泰国王室通过占据股份的公司,将触手深入到了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泰国的老百姓从出生到死亡,都是为了王室而效力,这种残酷的剥夺,被隐藏在了公司制合规合理的外衣下。

  余切这句话出来后,诗琳通更加羞愧,她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余切所说的“曼陀花”也是佛教中的术语,象征着光洁纯净,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不知道是不是这位作家对王室的隐晦批评了。

第163章 汉儿尽作胡儿语

  即将爬上顶楼时,余切终于有闲心和诸位解释他看到的感想:

  “在九龙城寨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种奇妙的秩序,居民们几代人生在这长在这,有他们自己的人情社会,大多数的挚友和邻居都在这方寸之地,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出去……就像是一些人在牢里面坐的久了,他们就再也出不来了,他们害怕出去。”

  “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奇妙的探险,对里面的人来说却是他的一辈子。”

  他问这些人:“我来港地这边看到一个新闻,说是前几年政府表露了想要拆除这个地方的意愿,结果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反对,现在我考考你们,你们认为,这些反对主要出自于真实的民意,还是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澜。”

  这可有劲头了。

  诗琳通是第一个答的。她是被泰王册封的女王储,在各方面能和哥哥们并驾齐驱。

  历史上,泰王这一系子嗣不旺,所以诗琳通实际上成了备胎人选,如果她哥哥诞生不了子嗣,那就有可能诗琳通的孩子做泰王,诗琳通也就成为了无冕的女国王。

  然而恰好相反,在余切的印象里,诗琳通此人终生未婚,还在晚年疑似出现了精神失常的征兆。

  这使得诗琳通从“泰王室最美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不修边幅的疯婆子。

  诗琳通说:“我认为和三合会一定脱离不了关系,因为除了九龙城寨,港地再也没有这么合适的藏污纳垢之地。”

  余切没有否定她的答案,而是问其他人:“你们怎么看?”

  先前保护他的两个保镖,分别给出他们的答案。一个说“居民是被压迫的”,一个说“居民可能会留念这里的生活。”

  但余切问他:“只选一个主要因素,到底是居民不想走,还是三合会想留在这。”

  他给出的答案变成了三合会。

  显然,没有经历过的人,总是不愿意相信人们对前一个秩序能留恋到如此地步,余切之所以能言之凿凿的问出来,是因为他看过后来九龙城寨拆迁的一些纪录片和资料。

  令人惊讶的是,三合会已经被说服,而真正起到阻拦作用的是那些在“藏污纳垢之地”生活的普通人们。他们仿佛被点燃了反对的火花,纷纷表达了和九龙城寨共存亡的信念。

  港英政府给予了不错的拆迁补偿,数次调来拆楼机,几十吨的铁球明晃晃的杵在危楼旁,随时准备撞过来,然而居民们却纹丝不动。

  余切还是没有给答案,而是说:“这个问题,我们来问本地人的想法。”

  九龙城寨有无数刺向天空的卫星天线,仿佛立起来的细长墓碑,这些天线下的天台则连成了一片,或是高矮不定,让人可以从这边随时走到另外一边。

  在顶楼处,余切他们所在的地方恰好有一个盗版书店,聚集了一堆小孩儿在那看书,他们看书不给钱,也不买,书店老板烦不胜烦,每隔几分钟就要驱赶这帮小孩子。

  小孩子会装作要买书的样子,把原先的书还给老板,又去翻下一本书看几分钟,靠这种方式,他们如饥似渴的阅读着文字。

  这让余切想到了作家林海音写的《窃读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余切在这转了会儿,发现没有他的小说,有点遗憾。这是当然了,儿童书店怎么会有他的书,连盗版的都没有想法。

  他掏钱买了几本适合孩子来看的书,《三字经》、《唐诗三百首》和《中华诗词选》,分给了这些孩子,但也提出了他的要求:

  “如果九龙城寨被拆除了,你们想要去外面生活吗?”

  “你们回答完这些问题,我就把书给你们。”

  孩子们好奇道:“什么是九龙城寨。”

  得!

  真是天真无邪,甚至不知道自己住在什么地方。

  “九龙城寨就是你们住的地方!”

  孩子们顿时闪烁着迷茫的神色,很快变成了抵触,他们不愿意出去,他们生在这长在这。这个地方和维多利亚港湾直线距离不过两公里,在足够高的危房天台上,向下能看到港地十大富豪常年停在那的游艇,以及国际高大金融机构在那的商业大厦,夜晚灯火辉煌,令星空都黯然失色。

  港地机场和九龙城寨也不远,距离近到了港地机场是全世界“最危险”的机场之一。飞行员滑行结束后,必须尽快拉升飞机,否则就会撞上九龙城寨越来越高的水泥建筑。

  在余切他们说话的这会儿,正有一架飞机从机场飞跃而过,巨大的引擎轰鸣声让整栋楼都颤抖了,但该打牌的还是在打牌,该理发的还是理发,大家早已经习惯。

  所以这些小孩不羡慕那些地方,他们的答案是“不想去外面。”

  大人们脸上都露出严肃的神情,如果最容易抱怨的孩子都这样,那老头老太太怎么会想离开呢?

  余切又买了一本《中华诗词选》,翻到里面有骈文《滕王阁序》的那部分,“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谁听说过这篇文章。”

  小孩儿通通摇头。

  “《滕王阁序》都不知道吗?你们教材里面都教一些什么?”

  孩子们立刻拍手唱了起来:“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天佑女王!常胜利,沐荣光;孚民望,心欢畅;治国家,王运长;天佑女王!”

  余切捏起的拳头,松开了又捏上去,最后还是松开。这真是汉儿尽作胡儿语啊。

  “这本书也送你们,不过,要听我给你们读一读上面的内容,和你们解释。来,来天台,那边没什么遮挡,你好往北边的地方望。”

  又一架飞机从机场腾空而起,硕大的机腹仿佛能擦过余切的头顶,飞机拉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在这飞机下,无数个天线间,除了这几个小孩,还有过来看热闹的许多居民。

  三合会通晓几国外语的高知也在场,他已经知道,这个余切是大陆有名的作家,而女的更可怕,是泰国来的王室公主,这种神仙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只要把他们送走就好。

  现在来看,这个公主是被作家拖着过来的,主要是这个作家想要来“探险”。九龙城寨这个地方曝光之后,经常有记者和国外的探险者前来瞻仰圣地,洋洋洒洒写下一篇文章。

  但他们写的东西都没办法改变九龙城寨。

  这个作家给孩子念几句话,就更不可能了。

第164章 余家讲坛(大)

  余切摆好架势,让这几个小孩都离他近一点,结果小孩越来越多,除了小孩,看热闹的本地人也越来越多。

  我管你这那的,不是一样的讲?

  他举起《中华诗词选》,《滕王阁序》这一章,介绍说:“《滕王阁序》是中国唐朝文学家王勃写的一篇文章,距离今天有大概一千三百多年!”

  “一千年是个什么概念啊,你们可能不明白,你们唱的那个英国女皇所在的国家,最早的成名诗人是一个叫杰弗里.乔叟的人,生活在中世纪,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之父,他比王勃生的还要晚了六七百年,这六七百年可不短,你们脚下这个地方,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

  余切说:“我来向各位先读几句这个杰弗里.乔叟最有名的诗体小说,我只记得这几句了,出自《坎特伯雷故事集》。”

  诗体小说,类似于英文版本的“骈文”,写的是文章,但也注重对仗和韵律。

  他大声道:“朋友交好,若要情谊持久,就必须彼此谦让体贴。爱情是受不住压制的;压力来了,爱神就扑翅而飞,不再返回了!”

  然后,他又用英文复述了一遍。孩子们都跟着他念,都觉得这诗写得不错。

  然而余切却说:“和王勃的骈文比起来,这英国人的诗就不值一提了。”

  好大的口气!

  诗琳通此人精通英文和中文,在她看来也是这样。当英文诗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英文诗人的最高峰莎士比亚所作的诗句,也不过是一种“有对仗的十四行诗”,这些东西,中国人早在更早的两千年前就玩够了。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由于英语在几百年内发展的面目全非,今天的英国人已经无法再直接看懂本国大文豪名作,不得不通过“英译英”才能看明白。

  但中国文章却不是这样,只要稍学了一些文化知识,就能大致看明白一千年前的中文名作。它甚至能用来给学了几年中文的外国人科普。

  常常有外国人给自己取名叫“李白”、“曹操”……显然老外得先看明白了诗,然后才学着取中国文豪的名字。

  余切激动地握住王勃的这一篇《滕王阁序》,一想到他要做什么事情,他就心潮澎湃了。

  一千多年前,王勃同志受邀参加诗会,会上东道主让众人都来写一篇骈文,比个高低,一般来说王勃这种偶然参会的都是来陪跑的,然而王勃挥墨而就,写下这一“天下第一骈文”。

  余切进入到状态了,他念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前面是介绍地势雄伟,该地人杰地灵,一顿商业互夸的,余切快速略过。

  到了第二三段,“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他读来抑扬顿挫,激情澎湃,脸上全是笑意,他心里面的自豪,简直是任何一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一边念,一边解释,“这里是描写滕王阁秋景的部分,他写的极妙,韵律、对仗和画面的光影色彩全考虑到了!我们再看后面的,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余切激动道:“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重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涂饰的朱红色油彩鲜艳欲滴,从阁道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

  “当我念出这些话的时候,即便你们不能明白,也能感觉到其中对仗的十分工整,当你们再学一些文化课,就更能体验到文章的妙处,原来在画面,在距离和空间上,他都已经有了想法。”

  “英国人的诗体文章,还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这种给孩子蒙学的水平上,而中国人的诗体,早已经玩出了花样!”

  在《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上,最为著名的无疑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上。被称为“千古之绝唱”,画面生动,意象丰富。

  余切念到这句话时,憋足了一口气,目光看向北方,中气十足但缓缓的念了出来,他评价道:“我们听听,这句话难道不美吗?一千年前,日本来中华的遣唐使,毫不犹豫的把这篇文章刻印在纸上,他们经历了瞎眼,船翻人毁的灾难,用了几十年,还是把文章带回了日本传播!”

  “尽管在现代科技上,我们暂时的落后了别人,但在文学上,他们是没有资格和我们比较的!”

  余切这话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伴随着他的朗诵,现场更多的人已经变成了年轻人和中年人。

  “这个大陆人是个民族主义者!有点意思。”

首节 上一节 102/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