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摆摊,带火大夏美食 第88节
由于是刺身,整体吃起来的口感跟龙虾塔塔竟然完全不同,鲜甜感更加浓郁。
暂时能做的就这两道,后续的浓汤和主菜因为食材有限的缘故,没办法做对比。
甜品的话,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出来的,今天直接跳过。
趁着熬煮高汤的空隙,林晨将需要用到的食材全部一一切配完毕。
流利的刀工宛如杂技般在两女眼前上下翻飞,一份份精巧的不同颜色食材被切成各种形状盛在盆中,部分浸泡在清水里保持湿润度。
如果有高压锅的话,高汤的熬煮会相当迅速,林晨准备抽时间找供应商去采购两个,对于时间就是一切的后厨来说,能省下哪怕半个小时都是好的。
西式的高汤多数情况下都需要长时间的小火炖煮,过夜是常态。
现在由于时间的问题,他改用大夏的烹饪技巧,全程维持大火,利用火力将食材中的营养成分析出,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味道浓郁的高汤。
这种办法虽然快速,但营养流失较多,也算是有利有弊。
一升的龙虾高汤浓缩到最后只剩下两百克不到点,挤干净食材中残留的汤汁,最后成品呈现出琉璃般清澈透亮的橘红色。
鱼骨高汤则完全不同,是浓郁的奶白色,表面还漂浮着一层微黄的油脂,散发出阵阵鱼汤特有的鲜味。
只有用大火炖煮过的鱼汤才会呈现出奶白色,那是鱼骨鱼肉鱼头中的脂肪被逼出乳化后形成的视觉效果。
纯正的鱼汤必然是白中带着微黄,这才是鱼油真正的颜色。
那种纯奶白无异色的,通常都是加了牛奶或是黑科技的产物。
有了高汤,才能真正发挥出西餐厨师真正的调味功底。
可以说一道菜做的好不好吃,除了合适的搭配之外,鲜美的高汤便是点睛之笔。
打了颗鸡蛋,只取蛋黄部分搅散,挤上些许是拉差辣椒酱、海盐和黑胡椒搅拌均匀,再少量多次添加特级初榨橄榄油持续搅拌,制作出橘红色的酸辣美乃滋,也叫做蛋黄酱。
往蛋黄酱中舀上几勺提前舀出冷却的龙虾高汤混合,稀释酱汁的同时增添海鲜鲜甜的气息。
这次的牛油果丁淋上少许橄榄油,加入切碎的罗勒叶轻轻搅拌均匀,让罗勒的香气充分释放并裹满牛油果丁表面。
龙虾碎肉中挤上少许酸辣美乃滋拌匀,并加入切碎的茴香叶。
将所有食材按照先前的方法一层一层堆叠起来,全新版本的龙虾塔塔就在两女眼睁睁的注视下制作完毕。
看上去似乎只是增添了调味上的改动,但这就已经足够使一道菜的口味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咔嚓”
依旧是薯片率先碎裂。
裹满罗勒油的牛油果跌下舌尖,罗勒独特的清香顷刻间充斥满整个口腔,搭配上入口即化绵密的牛油果丁,给人一种随时都会上瘾的诱惑感。
美乃滋本来应该是很油腻的调味酱汁,因为本身结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油,但因为加入了酸辣的是拉差辣酱和拥有独特清香的茴香叶,竟然完美中和掉了那股油腻感。
清甜的龙虾碎肉被包裹其中,非但没有被遮盖掉本身的鲜美,反而越嚼越香,龙虾味越来越浓。
很显然,这是那几勺龙虾高汤所产生的效果。
要不是两人亲眼见证酱料的制作过程,想破头都想不明白这么点碎肉究竟为什么会有如此浓郁的龙虾鲜香。
酸、甜、咸、辣、鲜。
再混合罗勒和茴香的独特风味,爆汁的凤梨和圣女果丁,酥脆的薯片,每咀嚼一口都是味蕾上的极致享受。
“哦我的上帝,这绝对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完美的龙虾塔塔!!”
“太好吃了,简直太好吃了,不可思议!明明只是加了些酱汁和香料,味道竟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就是烹饪的魅力吗?”
两女双眼发亮连声赞叹,显然对于改良版本的龙虾塔塔满意至极。
很显然,林晨选择的调料风味偏向于东南亚和西式的混合,采用的辣酱也是西方人最日常最能接受的酸辣酱。
这玩意虽然也很辣,但老外破天荒的对其爱不释手,就跟辣椒仔的地位相差不多,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库存。
他工作的餐厅之前就有调查过,这种辣酱主要市场在北美,但因为旅游的缘故,慢慢也被带到欧洲这边,逐渐被这边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在这边的普及率可能没北美那么高,但显而易见,酸辣味型是可以完美被老外所接受的。
另外的鱼生塔塔也是同样的调味方式,只是提供多余的口味给客人选择,一生一熟,或者也可以做成拼盘的形式,具体的到时候再说。
“chef。”
艾尔莎突然举起手:“首先,龙虾塔塔味道肯定是没问题的,绝对可以惊艳所有游客,但是这个生鱼塔塔,以我个人口味来说,味道可能稍稍重了点。”
“你也知道我妈妈是樱花人,平时家里吃饭和出去就餐经常会选择日餐,刺身类的菜品我自认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既然都吃刺身了,肯定主要是想吃鱼肉本身的鲜甜,这个酸辣美乃滋似乎……有些盖掉鱼生的味道。”
她讲话很小心,似乎是怕用词不对让林晨不开心似的。
没想到林晨浑不在意地点头:“确实,我其实是偷懒了,你们应该也看得出来,从零开始制作一道菜是很麻烦的事,加上现在厨房里什么食材都没有,选择有限。”
“等正式试做的时候,我会再进行改良的。”
他本来是有想做的口味,而且是自己都没尝过的,大夏南部粤省最出名的鱼生菜肴之一,顺徳鱼生。
不过那玩意主要的亮点在于鱼肉口感的区别,吃的就是一个脆,不知道使用普通生鱼肉去做好不好吃。
一是没把握,二是没买到合适的食材,只能暂时延后。
简单享用完两道前菜,接下来来到浓汤环节。
裙带菜加上雪白的海鲜菇,搭配浓郁的龙虾高汤,淋上少许鲜奶油装饰,制作成西式风格。
鲜美的白鱼汤中加入嫩豆腐丁和少许胡椒,鲜中带辣,典型的大夏鱼汤风味。
第116章 115思路打开,餐车和餐厅的双赢
毕竟时间和食材都有限,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制作出鲜美的高汤,两人对于两道浓汤也是没有任何意见。
尤其是豆腐鱼汤,更是让两人眼前一亮,是从来没喝过的味道。
鲜美的鱼汤带着浓浓的香气,没有任何腥味,却能明显品尝出鱼本身的鲜。
豆腐虽然口味比较寡淡,但搭配着有淡淡胡椒味的白鱼汤一起,有种莫名的cp感,可以很好祛除掉鱼汤中轻微的油腻感。
最后是主菜。
林晨将杂七杂八的小鱼肉全部剁碎成泥,加上爽脆的西芹丁、胡萝卜丁和细嫩的法葱增添口感。
再加入适当淀粉、海盐、黑胡椒碎抓拌均匀,制作成胶装鱼糜,用虎口挤成小球丢入热水中煮熟。
西餐中很少使用带鱼当做食材,主要是出肉量少,跟三文鱼、金枪鱼、大马哈鱼、鳕鱼、比目鱼这些比起来,肉量只能用可怜来形容。
带鱼也是没有小刺的鱼种,只有鱼鳍连着的刺和中间一条脊骨,只要按照正常片鱼排的方法将肉剔除下来就行。
薄薄的鱼肉只有薯条粗细,鱼身被切成巴掌长度,用黄油简单煎成鱼皮焦脆肉质细嫩的鱼排就行,少许海盐黑胡椒调味。
带鱼本身带有比较浓郁的海腥气,需要使用较为重口的酱汁去压住,中式普遍是红烧,西式的做法,通常以酸味为主。
手边有现成的意式浓缩黑甜醋酱汁,再用黄油煎上一片菠萝果肉、两根芦笋和两颗樱桃番茄,加上手工鱼丸和煎带鱼排,简简单单摆个盘,将黑甜醋酱汁交叉淋上去,轻微撒点卡宴辣椒粉当做点缀,也能提升口感层次。
相比于菠萝带鱼排,另一道芝士焗龙虾尾则更加博人眼球。
虾尾壳中间剪开,完整的龙虾肉被扯出垫在虾壳上,表面涂满蒜香黄油和芝士。
从烤箱里端出来时,整个后厨都飘出浓浓的黄油蒜香和芝士奶香。
芝士用的是奶油奶酪加上马苏里拉和车达三种芝士的混合体,加上软化黄油和蒜泥搅拌在一起,简单的海盐黑胡椒调味。
烘烤过后,芝士酱形成一层薄薄的外衣将龙虾肉完整包裹住,色泽金黄诱人,表面油脂还在不停地滋滋作响。
焗龙虾尾作为单独的主菜,几乎不需要多余的摆盘,光靠自身就已经足够有视觉冲击力力。
但这还没完。
新鲜的海胆不能浪费,剪开刺壳,掏掉多余的内脏和筋膜,冲洗干净,将金黄色的瓣肉用勺子轻轻挖出,排列成型,平铺在虾尾表面。
海胆黄口感绵密细腻,鲜甜味十足,根本不需要多余的调味,单吃其本身的鲜美就已经足够。
跟肉质饱满紧实的龙虾尾搭配在一块儿,反而起到类似天然酱汁的作用。
盘底再简单淋上少许龙虾高汤,用来增添湿润感和咸味。
使用鲜活龙虾制作的焗虾尾汁水被芝士完美锁在里面,一刀切开,可以清晰看见肉汁缓缓往下滴落。
像这种厚实的整个虾尾,必须要大口大口吃才有满足感。
反正不需要拍照,就是简单享用晚餐,两女迫不及待将其分割成六大块,也顾不上烫,简单吹了两下就往嘴里塞。
“呼~呼~好烫!”
“不愧是鲜活的龙虾,每一口咬下去都在飙汁,虾肉弹弹的仿佛充满生命力,在我嘴巴里来回挣扎似的。”
龙虾肉本身就已经足够鲜甜,再加上蒜蓉黄油和芝士的加持,更是凸显出海鲜的甜味。
咀嚼间,海胆黄不经意化开,那股独特的甜美就连蒜蓉芝士都掩盖不住。
两人吃得连连点头,三两下就将自己那份消灭干净,然后才将进攻目标转移到旁边的带鱼排上。
“这盘你们分了吧,我那边还有多余的剩下。”
西餐讲究摆盘,哪怕份量稍微小点都不允许上桌。
能用来煎鱼排的只有鱼身部位,剩下靠近尾部的部分自然是没用的垃圾,但吃起来味道肯定是一样的,这种边角料通常会拿去做员工餐,或是用来试味道。
黛丝还是头一回吃带鱼,超市里虽然看见有卖,但因为从来没吃过也没见有餐厅在卖,自然不敢随便买回家。
艾尔莎还算有经验,樱花人在吃海鲜这方面的经验绝对可以排进世界前列。
带鱼这东西算是他们日常饮食里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过做法都很简单,吃原味,要么盐烤。
做成西餐的味型,她也是头一回见。
两人一人一片鱼排,切下大块鱼肉,裹上甜黑醋酱汁尝了尝,表情变得有些疑惑。
说难吃吧,显然不是,这个搭配是好吃的。
酥脆的鱼皮和多汁软嫩的鱼肉熟度掌控的恰到好处,少许咸腥味也被甜醋汁给遮盖掉,几乎吃不出来。
但要说特别好吃吧,也没有,就普普通通餐厅的水准。
林晨尝完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耸耸肩,朝两人投去无奈的眼神。
“看样子这活还真不好干,难怪拉斐尔主厨说这次出差会是个艰难的挑战,想要把稀奇古怪的食材在短时间内制作成美味的菜品,难度确实很高。”
“那个……”
艾尔莎好奇地伸手:“主厨有规定必须要做成西餐吗?”
上一篇:重生后我只和坏女孩谈恋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