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没钱赛什么车?

没钱赛什么车? 第40节

  这点如同开了十几年手动挡老司机一样,你不可能要求他开车的时候,还像驾校时期新手学员那样,踩离合、挂档、松离合起步,每个步骤都慢悠悠按照顺序来。

  正常情况下老司机上车之后,脑海中压根就不会去想开车步骤,完全是靠着肌肉记忆去做。

  陈向北就是如此,他不过重复了一遍,自己成千上万次的驾驶动作而已!

  伴随着CFR2000行驶在赛道上,陈向北开始摒弃脑海中的杂念,全身心感受着这辆赛车的机械性能。

  后世网络上经常把某项工具使用到极致,就会被冠以一个“人X合一”的名号,比如说最常见的“人剑合一”。

  放在赛车里面,自然就得称之为“人车合一”。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倚靠车手的绝对车感,以及常年驾驶赛车的机械性能经验,来发现自己驾驶这辆赛车的缺陷跟不足。

  如果仅仅是软件或者可调硬件上的不足,车手收集足够的信息之后反馈给车队或者比赛工程师,这个过程放在F1里面就叫做调车。

  要是硬件性能太差,属于设计缺陷的那种,就回天乏术了……

  仅仅开出几百米的距离,陈向北就已经有点明白,为什么这辆CFR2000会研发困难,历经几年还依旧处于样车阶段,迟迟无法进入量产给投资者信心。

  因为这辆车,问题多到确实是有点夸张了,完全达不到一辆真正方程式赛车的合格标准!

第56章 真有这种天赋吗?

  陈向北上辈子开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方程式赛车,从最初级的康卡斯方程式开始,然后到亚洲宝马方程式,再后面欧洲雷诺方程式,最终步入F3赛事围场往上爬。

  虽然这些方程式的动力规格有很大区别,上手操作难度也有高有低,但至少能感受到它们是工业标准化的产物。

  相反陈向北驾驶的这辆CFR2000,如果没有方程式赛车这个名头,他会怀疑是哪个小作坊打造的“老头乐”!

  就拿最基础的变速箱来举例,你能想象到一辆方程式赛车匹配不到位,每一次换挡都有明显打档顿挫吗?

  要知道方程式赛车的变速箱跟民用车变速箱有很大区别,它不是常规的自动或者手动,更不是熟悉的什么AT,CVT或者双离合。

  它使用的变速箱名称叫做序列式变速箱,也被称之为直齿变速箱。

  这种序列式变速箱只能一级级的加减档,好比从一档升到三档,就必须要经过二档,不能直接跳过去,降档也是同理。

  但是这种变速箱有着极其鲜明的优点,那便是抗扭力冲击强跟换挡效率高。

  赛车那妥妥的属于超暴力驾驶,一般的变速箱根本经不起车手折腾,特别是高级别方程式,马力都是大几百匹或者上千匹,常规变速箱一个起步就能爆了。

  至于换挡效率高那就更好理解了,就拿手动挡来举例,哪怕你练就了一双无影手,每次换挡耗时最少也得0.2秒左右。

  看着0.2秒好像也不久,如果把换挡次数提升为百次、千次呢?

  你每一次换挡都要比对手多0.2秒,一千次下来就是200秒,而序列式变速箱的换挡速度仅需要0.08秒,两者之间的差距哪怕让舒马赫来跑,恐怕都很难追回来。

  可是CFR2000的这台序列式变速箱,陈向北不知道是从哪里采购的还是说自研的,反正跟发动机匹配的奇差,硬生生给他开出AMT变速箱的感觉。

  这种组装水平就算没有在F1中国大奖赛发生亮相事故,依旧无法达到合格量产的标准,最终华赛体育公司还是会被资金链断裂给拖垮。

  除了变速箱的问题外,这辆CFR2000的转向、悬架、底盘皆有大大小小的毛病。

  不过考虑到它是辆原型车,再加上没有车手试驾收集足够的赛车数据,有着诸多问题就不难理解。

  毕竟方程式算是汽车工业的巅峰产品,对于08年国内一家初创公司而言,陈向北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3.7公里的赛道很快跑完第一圈暖胎,由于低阶方程式赛车方向盘上面没有液晶显示屏,陈向北无法直观通过数字来得知目前胎温,仅能目测预估个大概。

  光头胎橡胶没有沾染太多赛道上的杂质,意味着轮胎温度还没有达到最佳工况,不过陈向北已经有些手痒难耐,这还是他重生后第一次驾驶方程式赛车。

  不知不觉中,陈向北右脚油门加重,CFR2000的车速快速提升!

  感受到方程式赛车速度的变化,梁驰用着些许担忧的语气说道:“两圈暖胎圈都没有跑完,这小子还是没能忍住就提速了。”

  张智聪听到后反问了一句:“怎么,你怕他撞?”

  “废话,摸都没摸过方程式赛车就提速跑,再高的天赋也架不住这样激进。”

  “那你还同意向北直接上手CFR2000?”

  “我也没想到这小子真就敢放开跑啊!”

  说实话,梁驰最初想法就是给陈向北练练手,反正华赛体育要倒闭,这辆CFR2000原型车没人开。

  结果谁能想到,陈向北真就拿方程式当房车开了。

  更离谱的是,到目前为止好像还开的像模像样!

  要不是怕影响到本田技术人员数据分析,再加上梁驰不懂日语,他还真想凑过去跟伊藤雅治聊聊,陈向北这小子到底怎么回事。

  伴随着赛车飞驰而过的轰鸣声,陈向北这一圈已经出现了极其明显的提升,伊藤雅治的目光死死的盯着笔记本显示屏,上面有着除了赛车数据之外,还有着赛道弯道的摄像头影像。

  华赛体育的这条赛道,确实是奔着高标准建造,用的都是目前最为顶尖的高速摄像机,可以实时清晰的观测到陈向北的过弯轨迹。

  如果说适应速度快,还有天赋或者隐藏过卡丁车驾驶经验的可能,那么弯道走线这种东西就是真正的考验车技。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很快陈向北第二圈从起跑点呼啸而过,发车长直道上面显示的赛车尾速,已经突破了200km/h,这种高速度完全超过了练习的范畴。

  “伊藤,中国新人已经全油门提速,注意记录他过弯轨迹。”

  技术总监宫本志雄提醒了一句,天才与否就看弯道水平。

  “嗯。”

  伊藤雅治头也没回的应了一声,他目光丝毫不敢挪开屏幕。

  赛车基地1号弯是个九十度的常规左弯,如果走线足够精准的话,可以不踩刹车仅靠空油门滑行过去。

  不过这对于车技的要求非常高,以往在这里受训的车手,就连开卡丁车的速度都会刹车减速,而方程式赛车能做到不刹车过弯的,目前仅有张榛东一人。

  可是张榛东参与了CFR2000的后期试车,他对于这辆赛车跟赛道的经验,目前新人身份的陈向北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陈向北只要能做到150km/h的速度过弯,他就达到了伊藤雅治心中天才车手的标准!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完全颠覆了伊藤雅治的认知,赛道上陈向北极其娴熟的找到了过弯线,然后用超过180km/h的速度完成了走线过弯。

  “纳尼?”

  一向还算冷静的伊藤雅治,这时候都忍不住发出来一声惊呼,陈向北这个过弯速度比赛道记录的张榛东还要快,要知道这是个仅开个三圈的新手啊!

  伊藤雅治的惊呼,把在场众人的目光全部吸引了过去,哪怕梁驰这一刻都没有忍住,凑过去看了眼电脑屏幕上的显示数据。

  “卧槽!”

  类似的惊讶国粹从嘴中呼出,张榛东当年跑这条赛道的时候虽然梁驰不在,但他好歹在这里担任了数年赛车工程师,对1号弯的电脑模拟速度很清楚。

  陈向北这个180km/h的过弯速度,已经很接近这辆CFR2000的理论极限。

  梁驰目测过弯速度知道很快,却没有想到能这么快!

  “中村,检测赛车传感器数据,看看是否正常。”

  宫本志雄第一反应,是让电子工程师验证CFR2000的传感器出了故障,不然新人车手怎么可能开出这种过弯速度。

  “赛车传感器数据正常。”

  听到电子工程师中村泷的回话,宫本志雄当场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57章 游走在失控边缘

  宫本志雄今年三十六岁,放在非常注重论资排辈的日本业界,他其实算不上什么大佬。

  也正因如此,才会被外派到中国华赛体育,担任本田赛车公司的技术支援人员。

  可是在十二年前,宫本志雄在本田铃鹿赛车学院,见识过一位堪称日本有史以来最具天赋级的车手,他的名字叫做佐藤琢磨。

  如果单单看F1的战绩,会认为佐藤琢磨很一般,哪怕算上领奖台的加成,跻身中流车手水准都很勉强。

  职业生涯能给观众留下的最大印象,可能就是他经常倒霉爆缸,以及追尾当时的七冠王舒马赫,被车王愤怒无比的拍打头盔场景,从而得到人送外号“爆缸王”。

  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佐藤琢磨打小从未接触过方程式训练,直到十九岁才靠着自己打工赚钱买了辆卡丁车,前往本田铃鹿赛车学院接受训练。

  并且仅用两年时间,就拿下了日本F3年度冠军,然后前往欧洲参加F3赛事再度夺冠!

  这种天赋级别,绝对称得上历史级,只不过被年龄给耽误了。

  事实上佐藤琢磨从F1退出之后,他转战美国indy500赛事,17年拿到了世界总冠军的头衔。

  要知道两届F1冠军,公认世界最顶尖的车手阿隆索,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去跑印地赛车,都没能拿到优秀的成绩,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佐藤琢磨的天赋。

  当年宫本志雄见证过佐藤琢磨以新人身份,开着自己买来的那辆卡丁车在赛道上试跑的画面,给他带来的震撼感就如同今天见到陈向北一样强烈。

  不!准确来说,还没有陈向北这么强烈。

  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宫本志雄知道了这个世界原来真的有天才存在,很多卡丁车手努力数年的赛车终点,仅仅是天才车手的起点!

  赛道上陈向北还在飞驰,如果说之前他还刻意控制自己隐藏实力,随着速度越来越快,逐渐有些克制不住驾驶方程式赛车那种兴奋感。

  毕竟这是他重生之后,第一次驾驶真正的赛车。

  很快抵达第二个弯道,陈向北依旧没有怎么减速,靠着极致的走线出弯。

  不过这一次电脑上的行车轨迹,显示陈向北在弯心中出现了打滑迹象,倒不是说他操控出现问题,更多是低温赛道造成轮胎温度不够,有些抓不住地面了。

  第三个弯、第四个弯……

  陈向北就如同在这条赛道上开了几年的老手那样,极其丝滑的划着弧线过弯,让在场众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老梁,向北他真的没有练过卡丁车?”

  这时候张智聪忍不住又问了一句,他们都是从事赛车行业的专业人员,很轻易就能看出来这种操作的含金量。

  别说什么没练过卡丁车,就算曾经华赛基地的方程式青训车手,可能都没有陈向北过弯这么快。

  领先常人一截叫做天赋异禀,现在就连普通青训车手,都被陈向北给甩出一个位面,张智聪是真有些怀疑这小子的赛车基础了。

  “反正这小子说没练过。”

  紧接着梁驰又补充了一句:“以他家的情况,应该想练也练不起。”

  中国为什么这么多年就出了一个F1车手周冠羽,原因就在于赛车不仅要有天赋,更重要是得有钱!

  先不说什么方程式的花费,就从竞技型卡丁车算起,小尺寸的全热熔轮胎一条平均在500块,一次性换四条就得两千块。

  正常情况下就算省着点用,全热熔轮胎的寿命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时间再长就会磨平丧失抓地力。

  另外卡丁车暴力驾驶情况下,油液跟零件损耗同样极大,十天半个月换个发动机变速箱都不意外,再加上场地费用跟教练的培训费用,一个月至少得十来万。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后世周冠羽那种,自建赛道年平均花费在三百万以上。

  对于陈向北的家庭情况,梁驰还算比较了解,单亲母亲经营一家小贸易公司,每个月能有几万块收入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支撑起职业卡丁车的训练费用。

首节 上一节 40/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欧摆摊,带火大夏美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