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14节
“草民一定不忘殿下的吩咐,随时向殿下报告长安和全国的商业动向!”
“甚善。”
李明满意地点头。
他冒险滞留在京城,就是为了完成以下的后手布置。
在明了李泰的阴谋以后,李明不是不知道,在京城多待一天就多一份风险。
更何况,在老伙计都撤走以后,他自己也不想再和朝中的衣冠禽兽们再纠缠。
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辽东,体验丝滑的统治。
他之所以还违心留在长安、没有跑路,就是为了埋下执失步真等这几颗钉子。
毕竟,他又不是真的跑路到辽东,从此关起门来就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管不顾天下大事了。
他是准备随时杀回来,夺回中原的。
…………
“阿娘,那你留着是为了什么?”
今天的晚饭,李明照例是在立德殿吃的。
“傻孩子。”杨氏——现在是杨后——温婉地笑着:
“我是大唐的皇后,不留在皇宫,我还应该去哪儿呢?”
“北狩。”李明不假思索道。
在意识到长安不安全以后,李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母亲接回辽东。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杨氏始终拒绝。
坚持要和李明共进退,在宫里待到最后一刻。
“李泰和他的兄弟们已经有所动作,情势一天比一天紧急起来。”李明认真地说:
“我不是开玩笑。”
杨氏同样认真地回答:
“我也不是开玩笑。你可以先把你的其他姨娘送过去,我和你一起走。”
“为什么?”李明不解地问。
看着儿子焦急的神色,杨氏静静地回答:
“我是后宫之主,你在后宫不能没有策应。”
李明更是不解:“后宫能有什么?”
“有你的探子探寻不到的情报。”
杨氏道:
“比如说,你知道后宫在传什么流言么?”
李明眉头一扬。
“说你勾结铁勒人和突厥人,让阿史那思摩的突厥盟军在前线背叛陛下,导致陛下与唐军大部队割裂开来,下落不明。”
李明一惊:
“这流言都传到后宫了?!”
杨氏看了一眼儿子,道:
“后宫嫔妃,和她们在与各地当藩王的儿子可是有书信往来的。
“以韦贵妃、阴德妃为首,她们本就对你没有好感。
“如果没有我在后宫镇着,她们若将这条流言传到宫外,以后宫嫔妃之尊,不是不能拉扯出一支反对你的力量。”
杨氏直视李明道:
“不论是在朝堂上,在军队里,还是在这太极宫中。”
…………
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门,也是后门。
与后宫区域只隔了一片皇家园林和一汪海池。
在东南西北四象中,玄武主北,所以隋唐时期的皇宫,习惯将北门称为“玄武门”。
只是因为十六年前,在这个玄武门发生了一件家喻户晓的事情,导致“玄武门”之名多了一层别样的含义。
当晚,玄武门附近。
一位穿着普通宫女衣服,却头戴锥帽、蒙着面纱的妇人,轻轻咳了一声。
一位将军信步上前,向那变装的妇人走去。
那将军便是屯卫大将军,李君羡。
李君羡是李世民陛下的心腹。
既接手了瓦岗寨旧将张亮的势力,成为了密探头子。
又接手了瓦岗寨旧将常何的势力,执掌玄武门外的屯营——这支目前全长安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而李君羡本人,当然也是瓦岗寨旧将。
他通过常何这条线,搭上了瓦岗寨老伙计们的新核心——晋王李治。
为此,还谢绝了监国殿下李明的邀约。
今晚,他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殿下被何事耽搁,直至今日才来寻访末将?”
李君羡小声对那面纱“宫女”问道。
“被皇后看得死死的,今天才寻着空隙。”
那“宫女”一边说着,左看右看,确认四下无人后,才摘下面纱。
借着远处微弱的火光,能隐约看见她瘦削的颧骨和眼角的皱纹。
是纪王李慎之母、贵妃韦珪。
“知道你的任务么?”她问。
李君羡不置可否道:
“末将只管打开这座玄武门,对今晚即将发生的事变,一无所知。”
第223章 李明:埋个大雷给哥哥们
“该疏散的大臣都已经去了辽东,该埋下的暗桩也已经埋下。
“我留的后手准备已经基本就绪,阿娘,我们明天就可以出发北上。”
李明说道。
他骗人的,准备工作再充分,也永远都有完善的空间。
但是李明隐约意识到,现在的时机非常紧迫。
他们母子俩的境遇,恐怕十分危险。
虽然前线的战报还在每天正常发送,李世绩、侯君集等人也没有发出“陛下和唐军遭遇背刺”的密报。
仿佛岁月静好。
然而,普通战报的传送优先级较低,和真实的战场前线是存在好几天时差的——
毕竟皇帝陛下本人就在前线,后方人员只要全身心投入到运营、运粮就可以了,对实时了解战线实况的需求并不高。
也就是说,在这动辄十几二十天的时差之内,是存在前线突然发生巨大变故、而李明仍然蒙在鼓里的可能性的。
而李泰等人煽动起来的、关于“李明勾结薛延陀和突厥、意图借刀弑君”的谣言,则让他的危机意识更进一步。
敢传关于皇帝的谣言,除了李祐那个脑子里都是肌肉的莽夫之外,其他几位王爷是肯定不敢的。
结合李泰这个屡屡意图弑君的重大嫌疑……
他们的传言,或许不是空穴来风。
毕竟背刺皇帝的真正导演,正是他们的好兄弟李泰。
退一步说,就算这些谣言真的只是谣言。
对方表现出的狗急跳墙的态度,也不能不是一记警钟。
因为如果李泰联合其他七王,真的给他来一个鱼死网破,那他还真有些招架不住。
“因此,阿娘,小心起见,我们还是避其锋芒,去辽东‘巡视’一番吧。”
李明的语气带着急迫。
杨氏仔仔细细地听取着儿子的想法,眼神有些恍惚。
“你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
她不禁喃喃道。
虽说是“巡视”,但李明此举,无异于自绝于储君之路——
皇帝让你看家,你却自个儿跑到犄角旮旯,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陛下,你要辞职么?
生命诚可贵,杨氏自己也很清楚。
然而,当天平另一端摆上的砝码,是整个天下的时候。
即使冷静如她,也难免动摇,心生留恋。
可惜啊,可惜!
“可惜什么?”李明轻巧地笑道:
“大不了卷土重来,把全天下再打回来。这事儿我又不是没干过。
“领土,还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安心。”
上一篇:开局透露历史,秦皇汉武都炸了
下一篇:从钢七连到合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