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第81节

  当然,章惇基本上已经帮苏允安排妥当了,主要就是给苏允安排进班级。

  学录查看了苏允的新制作的学籍,然后道:“苏公子,你对咱们太学的情况清楚么?”

  苏允摇摇头道:“在下从州县来,对太学里诸般事情并不清楚,能否请先生讲讲?”

  学录点头道:“别的就先不讲太多,你以后总会了解,就跟你说说你应该知道的。

  咱们太学分内舍、外舍、上舍三舍,你是初进太学,所以在外舍学习,一年以后考试合格,便可以进入内舍再学习两年,若是合格,便升入上舍学习。在上舍再学习深造两年,考试合格了便可以毕业了。”

  苏允闻言吃惊道:“我要在这里学五年?”

  学录笑道:“那倒不必,你若是自觉得可以,可以随时参加科举嘛,这里有许多太学生都是这样,未必一定要读完五年。

  期间遇到科举开考,便去试一试,若是及第,自然不用再在这里就读了。

  不过,在太学读书是有优待的,太学会于每年按成绩升舍,在上舍成绩优秀的,中等者直接参加殿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礼部试,而上等者是可以免试直接赐官的。

  不过与正儿八经的科举及第,终归是有些不同的,这是所谓的同进士嘛。

  你若是自觉地才学过人,自然是要参加科举为好,正规进士出身,在仕途上要比同进士出身还是要优越得多的。

  不过你也知道,来这里读书的,基本上都是家里当官的,他们才学上或许有些不足,有个同进士出身,终究还是不错的。”

  苏允点点头,基本上算是明白了,官宦子弟嘛,与那些从州县中一路拼杀上来的学霸相比还是差些,但只是来太学就学的官宦子弟竞争,难度还是要小很多的,这倒是一个出路。

  嗯,他现在也是官宦子弟。

  不过他可能在这里待个五年时间去搏一个同进士出身,他就算是愿意,章惇与赵顼也不乐意。

  赵顼说了,他希望在下一届的科考中看到自己,若是去不了殿试,就直接给自己授官了。

  就苏允来说,倒不是不可以,反正左右都是当官嘛,是进士出身还是荫官出身,对苏允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苏允又没有当宰执的志向。

  不过再怎么说都好,总得做出一个态度嘛。

  宋朝科举分为州试、礼部试以及殿试三级,州试算是入门资格试,他苏允考不进礼部试也就罢了,那可能是才学不行,但若是连州试都进不去,那就是态度问题了。

  在这个时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会有无数的办法来折腾你。

  若是没有面圣这一遭,他再怎么折腾都无所谓,但既然已经进入了赵顼的视野中,还不把他当回事的话,他想要悠游林下都不得。

  所以,再怎么着,先过个州试吧。

  至于礼部试能不能过,那就再说吧,有些人虽然才学高,但就是考试不行,这也是很正常的,考不进去,赵顼也怪不得他。

  学录笑道:“你明白了就好,好好学,争取考个进士,其他的就先不说了,你以后慢慢了解。

  是了,你是要住太学还是走读?”还可以走读?

  这个倒是没有听说过,但转念一想,这太学有很多是汴京的京朝官子弟,家就在这里,有走读也是正常。

  而且就太学来说,地方看着大,其实宿舍来说估计还是有些捉襟见肘的,允许当地学生走读,可以腾出来房间给州县来的太学生住,也算是两全其美。

  苏允道:“住太学的话,要出去麻烦吗?”

  学录摇头笑道:“不麻烦不麻烦,咱们太学鼓励学生多接触外界,多与外面的学者交流,若是禁锢不出,岂不是妨碍交流。

  还有你看,太学周边有许多的青楼,嘿嘿,他们主要的客人便是咱们太学的学生。

  可以理解嘛,青楼是文人墨客聚集所在,是提高创作水平、以文会友和作品传唱的地方。

  当然哈,咱们太学肯定是不鼓励大家过于放纵自己的,还是要有节制嘛。”

  一个大学老师跟学生说这个,还理所当然的样子,让苏允哭笑不得,不过世情便是如此,不能用后世的标准去衡量这个时代的世情。

  学录见苏允神情,以为苏允刚从州县来,还不太了解京城的这些习惯,笑着给解释道:“咱们太学不限定年龄嘛,所以学生大多都成年了,有些更是三四十岁了,也不能当学童来管理。

  而且都是文人,上青楼聚会什么的,那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你年纪还小,而且刚来汴京不太了解,以后慢慢就了解了,这事儿还真不是什么大事。”

  苏允点点头道:“谢谢先生指点,学生毕竟是穷乡僻壤出来的,对这都城的确是不太了解。”

  学录笑道:“无妨无妨,这些都是次要的,慢慢了解便是,首要的还是要学习成绩好。

  不过,交游一样是很重要的事情,你也别蒙头学习,多跟同学一起交流学习,这才是就学太学的意义所在。

  其实太学里许多学生家里条件不错,很多人的父亲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若只是为了科举,他们父亲大多是可以自己教的,但还是将孩子送过来太学。

  就是因为在太学里,可以结识很多的同学,有了好交情,以后进了官场,也可以相互提携嘛。”

  “多谢先生指点,得你这一番话,小子算是胜读十年书了。”

  苏允十分诚恳感谢学录,这学录的确是热情,竟是给他讲了这么多的东西,的确是有心了。

  学录龇牙一笑道:“这有啥,其实我以前也是太学生,后来被委任到这边来当学录,其实也挺满意的,跟你们在一起,我常常感觉自己是年轻的。

  我跟你说,以前人是没有这么多,但我们那会儿玩得也开,恰好有个十分有钱的同学,嘿嘿,周边的青楼,没有一个是我们没有去过的。”

  苏允拱手钦佩道:“原来先生竟是欢场常客,佩服佩服。”

  学录笑得很是猥琐:“嘿嘿,就是为了交流学问嘛。”

  苏允点头道:“理解理解。”

  两人相视一笑,露出男人都懂的笑容。

  两人顿时感觉关系近了许多,苏允问道:“还不知先生怎么称呼呢?”

  学录笑道:“什么先生不先生的,我就是一个打杂的,服务服务你们这些学生,至于学问什么的,也未必比你们高到哪里去,我叫李亮,你便叫我的字子明好了。”

  苏允笑道:“这怎么好,还是叫你先生为好。”

  学录摆手道:“叫我子明即可,不用那么客气,如你这般人才,说不定以后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我还得称你为上官呢。”

  苏允闻言连道不敢。

  说完这些玩笑话,李亮确认了苏允在这里住读,便给安排了宿舍,这太学宿舍亦是紧张,所以给分了一个四人间,不过里面暂时无人,都去上课去了。

  李亮道:“你跟这三人都是一个斋的,上什么课你跟他们一起去就是。”

  苏允赶紧问道:“这个斋是什么意思?”

  李亮笑道:“咱们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共有二千四百人左右,又分八十斋,每斋三十人左右。

  每斋有屋五间、炉亭一间为全斋阅览和会议处,设斋长、斋谕各一人,负责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行艺。”

  哦,明白了,斋便是班级之意,斋长大约是班主任,斋谕大约是辅助斋长管理本斋事务之人。

  倒是有意思,三十个人,竟然能够分到五间屋子和炉亭一座作为教学场所,果然不愧是国家最高学府,这教学条件的确是很好啊。

第132章 太学很牛逼!

  今日刚来,就只是办理了些手续,趁着这会儿,去外面买了些被席用品之类,回去跟阿回交代了事情。

  让阿回有事情去太学找他,随后便回到了太学的宿舍里面。

  苏允刚刚打扫完,便听到下面有说说笑笑的声音传来。

  苏允抬头一看,门口已经多了三四个年轻人,这三个年轻人看到苏允,亦是一怔,随后反应了过来:这是新生来了。

  他们倒是没有太意外,太学这边插班生还是挺多的,毕竟官员子弟多嘛,官员的调动都是比较频繁的,来来去去的。

  官员们对子弟的教育通常还是比较重视的,来了就来带,走了就带走,都要带在身边看着。

  所以太学的人数常年保持在两千多人,但能够在太学稳稳当当读个四五年的却是不多。

  苏允赶紧先自我介绍道:“你们好,在下苏允,乃是新来的学生,以后与大家便是同学了,还请诸位多多关照,是了,在下字居正,大家都叫我居正好了。”

  三个年轻人亦是纷纷自我介绍起来,一个叫冯谦,字冲之,一个叫徐宁,字子安,最后一个叫周登,字子魁。

  苏允听了大家的名与字,倒是听明白了冯谦字冲之,谦冲有礼嘛,徐宁则是安宁,周登之登有登科之意,叫子魁则是期待以魁首登科,都是抱着诸多希望的。

  从这些名字以及风姿来说,这些人大约也都是官宦子弟。

  官宦子弟苏允接触过一些,如同苏轼的儿子苏迈苏过等人,还有章惇的儿子章择等人,性格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基本的素质都是很不错的。

  这三人亦是如此,第一次见面,都算是彬彬有礼,不过接下来他们却是旁敲侧击,问苏允的籍贯,无非是为了搞清楚苏允身后的人是谁。

  当他们听到苏允说来自眉山的时候,立即联想到眉山苏氏以及苏轼兄弟,又联想到去年的乌台诗案,三人的脸色顿时从一开始的热情变得寡淡了些。

  苏允是和等人,自然看得明白这三人的神情,他倒是不甚在意。

  只是一个宿舍的嘛,前世读大学的时候,也不是跟每一个人都关系好,他们心有忌惮,那以后就各管各的便是,正好,自己估计需要潜读一段时间,也正好落个清净。

  他们既然不太愿意跟自己打交道,苏允也不会凑上去,收拾好了床铺,提了袋东西便往教务处那边去。

  苏允寻到李亮,将口袋给了李亮,这会儿正是吃饭时分,公廨里就李亮一人。

  李亮打开一看,顿时连声道:“这怎么好意思,这怎么好意思?”

  苏允笑道:“都是一些家乡带来的土特产,也不值当什么。”

  李亮诧异道:“眉山有海鲜干货么?”

  苏允笑道:“我从黄州带来的。”

  李亮又懵了:“是我知道的那个长江畔的黄州么?”

  苏允笑道:“黄州有南来北往的货船,黄州亦是建了许多的仓库,这些东西从海边运来,也会在黄州存储,存量挺大的。

  所以,说是特产没有问题吧?”

  李亮苦笑道:“行行,不过,这也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苏允笑道:“您帮了我这么多,我还有事情要请教您呢,我怎好空着手来。”

  李亮道:“我是太学学录,引导你们入学本就是分内之事嘛,无需如此,无需如此。”

  李亮将袋子往苏允手上推,苏允却是顺手接过,随手放在李亮公廨桌子之下,李亮有些无奈笑了笑,道:“你说有事情要问我?”

  苏允点头笑道:“李先生这里有我那一斋的课程表么?”

  李亮诧异道:“你没有问你的同学么?”

  苏允笑了笑,李亮顿时明了,安慰道:“你也别在意,你虽是州县来的,但只要才学高,以后他们也得仰望你。”

  他以为苏允是因为州县上来,被汴京本地的子弟给鄙视了,这种事情也不少,每年都有州县来的学生与汴京土著学生骂架或者打架的。

  苏允也不解释,笑道:“麻烦李先生了。”

  李亮摆手,在桌子上寻了一会,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了苏允,笑道:“来,这个你拿着。”

  苏允接过一看,封面上写的是太学规三字,心想大约是太学的校规之内,但是翻开一看,却是一份关于太学生学分的讲解。

  苏允顿时有些诧异:宋朝有所谓学分?

  这尼玛也太超前了。

首节 上一节 81/1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有一个聚宝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