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29节

第51章 巨大的疑问

  赵倜道:“孙儿说太祖长拳原本该是三十三势,为何如今竟少了一式?”

  “八哥,你从哪里听得此言?”高滔滔冷冷地道。

  “这个……”赵倜见高滔滔表情有些不对,斟酌道:“孙儿既然习武,难免结识一些江湖中人,还有走南闯北说书的先生,谈起太祖长拳无不赞叹,说当年五代春秋之末,太祖三十三势长拳打遍天下,难逢敌手。”

  “呵呵!”高滔滔冷笑:“草莽匪类的胡言乱语,你也相信?”

  “这……”赵倜笑道:“都是如此言说,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都如此说?京城能有什么见识广泛的江湖之人,神京圣地,武功高强有见识的不会久留,还能与你言说?”高滔滔哂道。

  “大娘娘……”

  高滔滔看着赵倜:“当年太祖教授军中长拳便是三十二势,由此流传出去,那时教三十二势,外面又怎会说成三十三呢?”

  “怕是太祖身边将领知道三十三势,泄于外面?”赵倜试探道。

  “百来年下去,流进民间便是三十二,那就是三十二,再泄露也是三十二,他们胆敢造谣三十三吗!”高滔滔语气冰冷。

  不对劲!赵倜看着对方,这位祖母的反应有些太大了。

  “大娘娘也知我习武,这拳术招法,多为九、十八、三三,或者三六、七二、百零八之数,哪里有三十二呢?”赵倜道。

  高滔滔脸上一片寒意,盯着赵倜:“八哥儿既然这么肯定问老身,那老身也要问问八哥儿了,你说什么江湖之流,这几月禁足,你不会偷偷跑出京畿了吧?才听得这种荒谬之言!”

  “孙儿没有。”赵倜心中暗想,对方为何说自己出了京畿?难道京畿之地就没人知道太祖长拳三十三势吗?

  “孙儿没有。”赵倜道。

  “果真没有?”高滔滔皱眉。

  “自然没有。”赵倜道:“孙儿守律,怎会做这种事情呢。”

  高滔滔看着他继而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最后眼神仿佛有些空洞,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赵倜心中同样思索,他这段时间一直有个疑问。

  既然南唐有山海观,大理有天龙寺,西夏有一品堂,那么……大宋有什么?

  既是天龙,大宋也该有个什么名堂才对,但自小在宫中没看到,于朝上也没听说。

  唯有一个皇城司,可皇城司里的侍卫武功却没有太高,不然他学习内功也不可能拖这么久。

  “八哥儿,你真想知道吗?”高滔滔忽然道。

  “大娘娘……”赵倜见对方忽然转换口风,忙道:“孙儿真想知道。”

  高滔滔看着他:“我不管你在哪里得知太祖长拳三十三势,但知晓这些于你并没有任何好处,你还要知道吗?”

  这是承认了三十三势?赵倜点头:“孙儿好武,想要知道,而且孙儿自小便学太祖长拳,实在没发现如何厉害,与孩儿得知的当年太祖打得多少英雄隐居,豪杰避世并不相符。”

  “你学的太祖长拳?”高滔滔嘴角动了动:“你先回去吧。”

  “大娘娘……”

  “三日之后中秋节,你来老身这里,就算老身想与你说,总也得思量如何告诉你才行。”

  三日之后?赵倜点头,道:“那孙儿……便先告退。”说完,转身往殿外走去。

  看着赵倜离开,高滔滔闭上双眼,脸上忽然现出痛苦神色,接着,嘴角边竟缓缓溢出一抹泛着白青颜色的鲜血……

  赵倜离开慈宁殿,心中念头百转,将至左掖门的时候,看到赵佶和一名小宦官入内,小宦官手上还提了只果品匣子。

  “八,八哥?”赵佶立刻停下脚步,瞪大双眼:“你不是在家禁足吗,怎么出来了?”

  赵倜瞅了眼小宦官手中的果匣:“端王带什么好物进宫?”

  赵佶急忙挡在小宦官身前:“这是给向太后的点心,你可不能抢。”

  赵倜笑了笑:“十一哥儿这叫什么话?什么是抢?这也是兄弟之间,皇族宗内好提的字眼?”

  “八哥,你就是个强盗,上次抢走我那么多东西,白玉狮子镇纸好用吗?那可是我的心爱之物。”赵佶满脸警惕道。

  赵倜道:“好用的很,前些时日我天天把玩,喜爱至极。”

  赵佶恨恨地道:“你放心,早晚有一天我会拿回来的。”

  赵倜笑道:“拿不回去了,就在昨日被我出手,此刻说不定轮转何方了。”

  “你……”赵佶闻言气得肩膀颤抖:“我不和你说这个,你禁足期间擅自出门,我要去太后那里告你。”

  看着赵佶气呼呼离开,赵倜摇了摇头,向太后又不是傻子,他大摇大摆进宫,肯定怀有旨意在身,不然岂会如此明目张胆。

  继续前行到左掖门,外面忽然进来两名皇城司侍卫。

  宫城之中分做内外,皇城司驻在外城东承天门旁,平日也走左掖门。

  两人看见赵倜行礼,赵倜对皇城司远比赵佶熟悉,因为过目不忘,所以对里面很多人都有印象,这两个也曾见过。

  两人侧立旁边,等他先走,他经过之时忽然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这两人的呼吸极轻,若是普通人根本发现不了这一点,若是以前他也发现不到,但现在他习练幻阴真气,内力日渐深厚,便觉察出了异样。

  这应该是内功登堂入室的表现,皇城司此种侍卫凤毛麟角,虽然很多侍卫也练内功,但法门粗浅,再练也练不到这种程度,这两人的内功造诣,就是白战和苏大也有所不及。

  他以前在宫中找皇城司人练武,也遇到过这两人,却都推说手笨脚笨,直往后躲,因为皇城司里人多,他未曾在意,但如今看来似乎有些不妥。

  赵倜脚步微微一顿,道:“好久不过去司中,如今差遣可忙?”

  两人再次行礼:“回王驾,与以往一般,无甚多事。”

  就在两人行礼之时,赵倜眼光陡然瞧到其中一人的袖口里有暗红色光一闪,好像衣中衬着赤色的内服。

  他不由扬了扬眉,皇城司装束按要求是内外皆青,大宋火炎王朝,取青木生火之意,这侍卫怎么里面穿赤?

  他微微点头,负手走出左掖门,思索之下却未回府,去了东角楼对面潘楼街那里一颗大树旁悄立。

  随着时间过流逝,天色逐渐黑晚,他看到左掖门内走出两人,远远辨认,正是之前进去的那两名皇城司侍卫。

第52章 大宋暗卫

  赵倜不由微微眯眼,这么晚了两人要到哪里?

  皇城司并非晚上不能外出,但赵煦登极之后权柄几乎都被高滔滔掌握,高滔滔平日极少使唤皇城司,所以皇城司的差遣不多,晚上行的更少。

  赵倜心中思索,从后面缓缓跟上。

  只见这两人初始走得很慢,仿佛散步一般,但过了尚书省之后,脚步竟加快起来,直向西而行。

  东京内城西南是开封府,正西是太平兴国寺,这两人走到太平兴国寺后方的树林,一头钻了进去,赵倜随即跟进。

  西城晚上人少,大多出来的人都去州桥相国寺那边观看夜市,再不则往东城正店饮酒,此处这时没有人行。

  兴国寺后这片树林不大,赵倜悄无声息踏入进去,就看两人正在迅速脱换衣装,露出里面常服。

  而他之前看到的那抹赤色衣袖,居然还穿在常服之内,不但其中一人里面有穿,就是另外一人也有,此刻二人都不再那么谨慎,没有太过仔细遮掩。

  接着两人向北出了树林,又是极快行走,朝着啓圣院方向而去。

  这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因为城西不算繁华,灯火也淡,两个人影在前方行走如飞,赵倜面无表情,这两人比自己预料的武功还要高。

  之前看两人呼吸轻稳,吸纳平缓,只以为白胜苏大不及,此刻再看两人身法节奏,根本就是超过白战苏大不知多少。

  皇城司内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好手了?赵倜心中疑云密布,如果不是他现在武功大进,很难发现此事。

  看两人到了啓圣院旁,迅速拐进西面一条街路,这街路赵倜知道,旁边都是份属皇家的一些闲宅,因为处在城西,一般人不愿居住,所以并未怎么赏赐出过。

  街上肃静,没有哪座宅子挂了灯笼,但好在马上中秋,霜月如明,可以辨物。

  赵倜身形如一缕光烟,在墙边阴影中飘动,就看两人到了最里面一座大宅前,然后在门上轻叩了五轻四重九下,却没等人开门,便打量周围几息后,直接掠上墙头,翻了进去。

  赵倜站在阴影内神色变幻,这两人究竟什么身份?

  如果说是外面潜进皇城的奸细似乎不太可能,皇城司录用人手勘察极为严格,几乎都要查到五代春秋那个年月。

  而且皇城司的人本身还有一层京畿禁军的身份,有一些就是当年随太祖南征北战的军兵后代,不同于边军的军户,这些都是根正苗红的禁军家族,所以不太可能是奸细。

  那么……会不会是皇城司之外有什么隐藏的司署?

  如果是隐藏不为外人所知?这司署由谁掌管?朝上之人不会,这属于暗卫,难道是皇帝亲自掌握吗?

  他之前武艺算不得高,在宫中看不出端倪,此刻武功高了,看见以往所看不到的东西,自然一想便透。

  大宋应该有一门暗卫,由皇帝或者临朝太后亲自统领。

  可暗卫武功高深,隐藏不与外人知,但宫中的皇子皇女并非外人,为什么也要瞒着?

  赵倜在阴影之中呆了半刻钟左右,然后贴着墙边行走如烟,绕去了这座大宅的后方,接着身形仿佛夜鸟,一掠而上。

  在墙顶看到里面有不少树木,但地上黑沉,就算天上月光也照不清晰。

  赵倜微微皱眉,这时一身白色衣袍太过显眼,容易被人发现,并不好过于深入进去,毕竟不知里面究竟有什么样的高手存在。

  此刻微风吹来,下方杂草扬动,有微光闪起,定睛一看,似乎是铃铛等物。

  他思忖了几息,纵身跃回地上,随后一缕轻烟般消失在远处。

  第二日并无宗正寺上门询问昨天出府之事,夜晚亥牌一到,赵倜换上黑色行靠,然后对郑福交待些话语,便从后门出去。

  他直奔昨天那条街巷,此时天上黑云遮月,不比昨天明亮,到了那宅子后方轻轻跃至墙顶,然后朝里面望去。

  下方有铃铛之类示警之物,说不定还有些陷坑兜网,不能直接落地,他看了看那些大树,树上虽然也不稳妥,但好在树干勉强辨认有无消器机关存在。

  在心中计算一下树木之间距离,赵倜朝着其中一颗掠去,然后借力再向另外一颗大树,没片刻工夫就远离了墙边,这时隐约看见前方似乎是个小鱼湖,有九曲回亭搭至中心,而就在这小湖的对面,房舍中影影绰绰闪烁着灯火。

  他凝神闭气,葵花真气运转,仿佛一片树叶,轻飘飘落至下方。

  接着继续施展魅影步,身子皆走在阴影之中,绕过小湖,往那点着烛火的房间而行。

  一路之上并未见人,也未见任何活物,就连秋夜的虫儿都不鸣叫。

  就在距离房舍只有几十丈远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动静,他急忙匿身躲避,不一时便瞅见几人往房前走去。

  借着微弱光芒,他发现这些人穿的都是赤色衣服,上面隐隐有花纹流淌,看不清具体是什么图案。

  就瞧这几人到了房舍门前轻轻敲击,声音韵节有律,然后里面有人开门,赵倜远远看去,似乎是名垂髫童子。

  几人进入,接着房门关上,赵倜想了想,身影连动向着对面潜行过去。

  至近前他仔细观察这房舍,是常见的府邸宅屋形制,三窗六扇,紧紧关闭,里外双层的窗户纸,隐隐约约有说话声音透出。

  声音极低,是东京本地口音,说的却是宋辽边境榷场之事。

首节 上一节 29/1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大秦异姓王,开局结拜始皇帝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