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31节

  高滔滔望着窗外明月,道:“太祖长拳确实有三十三势!”

  赵倜吸口气:“大娘娘,如何说?”

  高滔滔放下杯子,微微沉默,十几息后才再次开口:“五代春秋之末,天下英豪辈出,正是风云聚会,群雄逐鹿之时。”

  赵倜点头,五代春秋英雄实在太多,七十几年间,简直走马灯般轮换,个个都放出异彩。

  “太祖皇帝一身武功,春秋之末曾行江湖,三十三势长拳未逢敌手。”

  “大娘娘,太祖长拳果真这么厉害,就算是缺少了一势,恐怕也有极大威力,但孙儿自小便练,实在没觉得过于出奇之处。”

  高滔滔眼神有些空泛:“你倒说的没错,即便缺少一势也乃世间神功绝学,岂是许多杂拳旁科能比?”

  “那为何今日这般平常,而那一势又是如何缺少的……”赵倜皱眉。

  高滔滔眼神仿佛被天上月色吸走,望着窗外缓缓道:“你知道拳是什么吗?”

  赵倜若有所思:“大娘娘,拳是什么?”

  高滔滔声音空荡:“拳,拳即是权。”

  (亲爱的读者们,恳请大家追读,烦请看到最后一章,追读实在太重要了,没有追读就没有推荐,没有曝光,恳请大家每天追读到最后一章,恳请大家了)

第55章 武德司赤龙卫

  “拳即是权,如何轻传!”

  “宫中与外面流传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太祖长拳。”

  “太祖并没有传拳于军中,军中与民间的三十二势长拳,都是太宗后来以太祖遗旨名义传下的!”

  “太宗传下的?”赵倜双眉扬了扬。

  “太宗传下太祖长拳的拳架招式,却没有传拳髓拳意,道不轻言,法不轻传,怎会叫这等神拳随便流落世间呢!”高滔滔淡淡说道。

  “既然如此,那又为何要传?不传便好了。”赵倜疑惑问道。

  “太宗当年的考量没有人知道。”高滔滔神情有些复杂。

  赵倜深深吸了一口气:“那为何只有三十二势?”

  “因为太宗也只学到三十二势,太祖还没有传给太宗第三十三式时,便……驾崩了。”

  “那这真正的太祖长拳,如今有谁才会?”赵倜眼睛眯了眯,心中已经有所猜测。

  高滔滔看着他,道:“只有每一代皇帝,才有资格学真正的太祖长拳,才有资格练习真正的太祖长拳,帝脉单传!”

  赵倜微微思忖,道:“大娘娘,如是这样……岂不容易失传?”

  他记得赵煦去世得急,虽然对方身子一直不太好,但最后病发十分突然,连话都说不出来,也执不得笔,继位人都没有指定,便离世了。

  倘若如此……不是说可能连拳都没有传下去?

  “失传便失传罢。”高滔滔冷淡道:“虽是神拳,但毕竟缺少一式,金瓯有残,社稷有缺,传下也无甚益处。”

  赵倜怔了怔,高滔滔话里有话,言语极重。

  什么叫金瓯有残,社稷有缺?什么叫传下也无益处?

  他沉吟道:“大娘娘,真宗仁宗,还有英宗都练过此拳吗?”

  高滔滔说每一代皇帝都练过,但似仁宗烧武库之举,若对方真的习武,怎么还会烧毁武库呢?

  “自然练过,大宋历代皇帝,全都练过此拳!”高滔滔慢慢道。

  “大娘娘……”赵倜疑惑更深。

  “仁宗若不是练了此拳,怎会迁怒之下,一气烧掉武库?甚至都生出毁掉此拳之心。”

  “这是为何?”赵倜心头一动。

  “为何?”高滔滔语气冰冷:“真宗独嗣,仁宗绝嗣,英宗早故,神宗早故!却是为何?”

  “嗯?”赵倜眼睛眯起。

  “当今官家一直没有子嗣,身体看着未必多好,怕也是练这拳练的!”

  “大娘娘,可真宗仁宗都是曾有子嗣的,不过早夭……”

  “若不练此拳,怎会致得子女先天不力,血脉不盛,生而即夭,或长而不成?”

  “那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历经春秋之世大恐怖,于此敬畏,虽然对太祖长拳猜想极多,但却不敢轻举妄动,胡乱施为。”

  “大娘娘,这又是何意?”

  “其他几位皇帝,都想从这拳法的前三十二势中,推出那失传的第三十三势,结果没一人成就,将身推拳,伤经耗脉,亏损生气,怠空气血,错败不成!”

  “什么?”赵倜心中泛起波澜。

  “当今官家应该也是如此。”高滔滔声音有些凉意。

  “大娘娘,那为何不换门功法练习?既然不能外泄此拳,不能找旁人帮着推演,如是还想习武,换门武功不行吗?”

  “其实只要不妄推第三十三势就没有事情,但不知太宗传下过什么话语,总之代代像着魔般推衍演练,对旁的武功不屑一顾。”

  赵倜心中暗道,莫非这太祖长拳有什么奇特之处?不然为何每一代皇帝都忍不住推演?还是太宗传下的话语迥殊,才使得众人忍耐不住,偏要推习。

  “大娘娘……”

  “仁宗迁怒武库武学,但太祖长拳却不敢毁掉,只能遵循太宗的旨意继续往下流传,英宗对此着迷,但鉴于真宗仁宗旧事,所以参详天宫宝藏,希冀从道家清净无为中得到启悟,但却难改最后结果。”

  赵倜这时心中已经肯定,倘若将来赵佶继位,那么十有八九是没学得此拳了,赵煦去世突然,继位者都没有指定,拳自然也是没有传下,不然赵佶不会手无缚鸡之力,真正的太祖长拳在赵煦之后,已告失传。

  而赵佶在位二十七年,无病无痛,子嗣昌隆,身体好的不得了,与以往几任皇帝完全不同,应该便是没学此拳的缘故,但……最后却把江山给弄丟了!

  “孙儿明白了。”赵倜道:“多谢祖母告知此事,以解孙儿心中疑惑。”

  高滔滔看着他,半晌不说话,最后神色沉静下来,道:“老身虽是赵家人,但赵家的武功却无权干涉,英宗善待老身,是以才知晓此事,记得不可外扬。”

  赵倜点头,随后拿起酒壶给这位祖母满上:“大娘娘见过英宗皇帝练拳吗?”

  高滔滔皱眉:“问这个做甚?”

  赵倜道:“倒无旁的想法,只是心中好奇。”

  高滔滔道:“从无见过,此拳只有帝脉可学,英宗就算与老身感情挚厚,又岂肯轻易泄露。”

  赵倜道:“孙儿知道了。”他心中想起那天夜间看见赵煦,这位六哥身上处处显露矛盾之感,身意疏离,气神不合,莫非便是推演这太祖长拳所致?

  “大宋皇室内还有一门赤龙卫,也由帝脉亲自掌管。”高滔滔道:“你若不学武,便不会告与你知,你既习武,防备日后遇见有什么误会,就一并说与你听了。”

  “赤龙卫……”赵倜露出倾听神色。

  “武德司赤龙卫原本在朝堂明里,当年太宗下令改为皇城司,实则只是遮掩外方眼目,将真正的武德司藏去了暗处。”

  赵倜点头,真正的太祖长拳也好,武德司也罢,太宗即位后,都隐匿起来,改成帝脉单传,恐在防范什么,难道当年烛影斧声并非传闻,而是果有其事?

  所以太宗才给帝脉层层护甲,对宗室严防死守,连暗卫这种事情都不叫宗室得知。

  可这般下去宗室内文风盛行,不倡武道,和辽夏等国的皇室大相径庭,岂不越来越弱?

  他微微皱眉,望向窗外。

  此刻窗外明月愈发高升,照耀九州大地,娑婆世界。圆月明辉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半个时辰后,赵倜回去王府,一进府门便有小宦官来报,说申王来过,等了许久不见他归,刚刚复返离去了。

第56章 夜杀

  申王是神宗第九子,年幼时曾患急惊风,几乎丧命,被名医钱乙治愈,但却落下眼疾,视物不清。

  当时向太后和众臣商量继位事宜,章惇首举哲宗同母弟弟皇十三子赵似,以为做嫡,被向太后否决,再举皇九子,又被否决,就是这位申王赵佖。

  赵倜自小与其交好,出府后亦时常走动,赵佖除了眼神不太灵光外,头脑机敏,十分聪慧。

  “申王言说今日中秋,过府看望王驾。等候王驾许久未归,方才离开。”小宦官禀道。

  赵倜点头,中秋之夜家家户户赏月,歇息较晚,便着人立刻回送了一份礼物过去,带话哪天过府相聚,接着在书房练了会功,便行安歇。

  第二日,金风细雨楼送来一封密信,赵倜展开观看,思索后领着周侗白战出门。

  他前往楼里,金风细雨楼位于东京内城城南的朱雀大街,这街算不上最繁华的街道,但却极为宽阔,两旁商铺售卖多为字画文玩、珠宝玉器等贵重物品。

  赵倜当时从宫中带出七名皇城司侍卫,白战苏大鱼二留于府中,另外四人则在金风细雨楼做事。

  其中商七武功最高,便当了楼主,另外的侯三朱四任六从旁辅助。

  这楼一层商铺,后面又有院落,是赵倜花重金从一名江南商贾手内买下,稍加改动,做为主楼使用。

  此刻从后院进入,里面正有几名汉子拿着石锁打磨气力,看他到来纷纷放下手中家什,上前施礼。

  商七也从楼中迎出,是名脸庞如石刻坚硬,神色却带几分阴郁的中年男子,行礼道:“公子请上楼。”

  赵倜点头,边走边道:“信中所说那个堂口果然破坏规矩?”

  商七道:“公子,确实如此,对方似有倚仗,所以属下才没擅自行动,请公子定夺此事。”

  一路行进二楼议事厅,赵倜淡淡道:“居然叫做三分堂,好大的口气,是要三分东京城呢,还是要三分天下?”

  商七道:“似非草莽之人能够命名。”

  赵倜道:“东京江湖水浅,闭门造车,只在京畿这一亩三分地上使力,就算有所倚仗,也必然不出朝堂左右。”

  商七道:“公子所言甚是,属下见其口气极大,只怕并非一般门楣。”

  赵倜在椅上坐下,朱四送过热茶,他道:“对方收拢了多少人手?”

  商七思索道:“之前被楼内剪除的那些帮会残余,大部分都收了过去,那些泼皮无处营生,自然招之即来,约莫有几百之数,如今盘踞在外城的蔡河西畔,再次收起脚夫劳力的平安钱。”

  “蔡河西畔原本那家帮会呢?”

  “被这三分堂给拔掉了,那家帮主给乱刀砍死,丟进了蔡河之中,此刻已不知飘去何处。”

  赵倜回京之时,东京的帮会只余三两家,都是危害并非太大,为遮掩金风细雨楼存在,他传令留了下来,那几家帮会也愿以金风楼马首是瞻,不再祸害坊市,学做正经行当,此刻却被新起的三分堂给吞并。

  “那堂中高手多吗?”

  “回公子,没有几个,多数不过泼皮混混而已。”

  赵倜道:“晚上过去瞅瞅,直接灭掉便好。”

  商七道:“是公子,属下现在便行准备。”

首节 上一节 31/1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大秦异姓王,开局结拜始皇帝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