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13节
莫子布说是不在,但又仿佛无处不在。
郑信这次去的名义也是现成的,上次不是尖竹汶披耶派四位高僧前来诈郑信,让他去尖竹汶城商议会盟,准备把郑信当楚怀王活捉嘛。
郑信干脆反手将了一军,让人回告尖竹汶披耶,约他在尖竹汶城外举行会盟。
尖竹汶披耶当然不肯,但郑信可不管,浩浩荡荡的带了一万兵马和战象五头赶到尖竹汶城,大张旗鼓的前来会盟。
至于会盟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还杀气腾腾的,那你出来呗,出来我就解释给你听。
尖竹汶披耶在城墙上看到郑信所部装束一致,军容严整,心里极为害怕。
郑信可不是河仙鄚家,河仙要是打尖竹汶,城内外所有人都会起来反抗。
但郑信在暹罗威望很高,城内外都有人心向他,特别是城内掌握了经济活动的华人。
同时,现在阿瑜陀耶城破,阿迦达王死难的消息也开始到处传了,郑信前来会盟共讨缅人,是顶级的政治正确。
人家从罗勇大老远来了,你个地主还不出来,怎么也说不过去。
可以说,对于尖竹汶披耶来说,郑信带着一万兵来,比鄚天赐带三万兵来,还让他害怕。
而看到披耶尖竹汶不肯出城来会盟,郑信除了每天必定派人进城邀请外,还在城外大肆检阅军队,吸引当地的泰人和潮州纳真前来观礼。
郑信所部纪律严明,军容整洁,士气高昂,给了这些饱受战争痛苦的暹罗人,极大的震撼与希望。
其实这些年除了缅人入侵之外,阿瑜陀耶王朝内部也是叛乱不断。
三年前的贴披碧之乱,席卷了万岁佛、罗勇、柯叻、尖竹汶等府,给暹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普通暹罗百姓和小贵族、小商人,早就希望出一个能力挽狂澜,结束混乱的人了。
而郑信的出现,完美满足了他们的想象。
郑信单单这么带着军队在城外演练,就吸引了大量人前来。
郑信又趁机对他们发表演说,痛斥贵族的腐败,缅军的残暴,誓言要收复都城,救出国王和百姓,得到了到场暹罗人的震天欢呼。
仅仅五天,就在尖竹汶城外,前后有十数个村老前来投靠郑信,或者为他送来军需,数万人跋山涉水来听演讲。
披耶尖竹汶见状极为害怕,再这么下去,自己守着城市,马上就要成为孤家寡人了,于是他又派人出城,请郑信进城商议。
郑信尚未表态,就有人大声劝谏,揭穿尖竹汶披耶会借机杀害郑信的‘阴谋’。
众人一听大怒,纷纷觉得有理,山呼海啸般要求尖竹汶披耶出城来会盟。
尖竹汶披耶见状那是有苦说不出,他怎么敢现在还要害郑信嘛,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是怕他出城之后被郑信扣押。
但现在,他说什么,也没人听了。
没有办法的尖竹汶披耶又当起了缩头乌龟,不说出城,也不说不出城,城外的群众见他如此,更加愤怒。
郑信眼看时机到了,趁机开始煽动道:“国家如此,王上危急,缅人正在残害我们的兄弟姐妹,身为披耶,怎么可以再做缩头乌龟?”
百姓一听,愤怒达到顶点,纷纷去推搡关闭的城门。
此时,眼看城门要被百姓给破坏了,城墙上的坤罗摩等叛徒惊恐中做出了最差,最脑残的选择。
他竟然手持火枪朝天施放,希望能吓退百姓。
这一下,人群炸锅了,你他妈的当缩头乌龟不说,不敢去打缅人,倒是敢朝自己人下手了是吧。
郑信趁机振臂一挥,以尖竹汶披耶杀害无辜为借口,命战象猛冲城门,城门轰然倒塌,随后百姓簇拥着郑军狂奔入城。
城头尖竹汶士兵也面面相觑之后,一枪未开,一炮未放,直接在基层军官的带领下逮住坤罗摩等人,跪迎郑信入城。
几乎兵不血刃,郑信再次得到了一个人口三十几万的大府。
第132章 天命已成
万岁佛府接近四十万人口,尖竹汶三十万出头,罗勇府也有十几万,加起来就快九十万人口了。
得到了这块地方,郑信终于完成了坐断东南的战略优势,拿到了接近暹罗三分之一的人口。
当他在尖竹汶竖立大旗的那一刻,王气就开始往郑信身上快速汇集了。
。。。。
就在郑信拿下尖竹汶,生擒披耶尖竹汶,斩杀叛徒坤罗摩、蒙宋等人后,缅人攻陷阿瑜陀耶城,杀害阿迦达王的消息,终于传来了。
带来消息的人也很奇葩。
缅军主帅苏基将军的消息获取速度太慢了,他以为披耶尖竹汶在跟郑信对抗,于是释放了一名叫做乃汶猛的泰人中级军官。
披耶尖竹汶在没有因为贴披碧之乱发家之前,是乃汶猛的直属上级,两人关系极好。
于是苏基将军放了这位已经在泰奸军中任职的乃汶猛,让他带着苏基将军亲笔写的劝降信,前往招揽披耶尖竹汶,希望能东西夹击郑信。
结果乃汶猛到达尖竹汶发现已经是郑信的天下了,于是他马上跳反,主动入城跪求宽恕,并把这封信公布于众。
自然,阿瑜陀耶城陷落和阿迦达王、昭法翠死难的消息,都是他带来的。
郑信正找不到借口收拾披耶尖竹汶,立刻宽恕了乃汶猛,乃汶猛也很配合的马上反咬披耶尖竹汶一口,说他早就和缅军有勾结。
于是六月初五,郑信以勾结缅军为借口,将披耶尖竹汶全家处决。
同时,郑信率文武用中国人的习俗穿素白衣服,又以泰人的习惯请来高僧念经超度、泼洒圣水等仪式,祭奠阿迦达王及阿瑜陀耶城死难者。
祭奠仪式完毕之后,早就准备好的文武官员、侍卫百姓拦住郑信不让他离开,求他进位王爵。
郑信坚决推辞,但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以至于堵塞了大街小巷。
眼见人越来越多,莫子布担心发生踩踏,于是以百姓安危上奏,请郑信不要推辞。
但郑信好像是有点上头了,还在叫嚷着他是人臣,不能自立。
莫子布知道这会那就不能由着郑信了,当即使眼色给通、郑莫赛、陈联等人。
于是,陈联半推半拉的扶着郑信,往准备好的高台走去。
眼见确实气氛到了,在郑莫赛、通等人的劝谏下,‘不情不愿’的郑信只能宣布接受,但不称国王而称昭。
陈光耀突然回头看了莫子布一眼,这套程序怎么那么熟悉呢?
好像某个人就任龙头的时候,也来过一次。
莫子布赶紧瞪了陈光耀一眼,让他转过头去。
昭这个词,在暹罗语中就有王的意思,但又不完全等于王,有点类似中国历史中比皇帝低一点的天王这个词的意味。
自此,郑信开始被人称为披昭达或者昭达信,华人内部称之为郑昭或者郑王。
一等登台完成了仪式,郑信立刻就开始大封群臣。
众臣议功,都公推莫子布为第一。
这话怎么说呢,芭提雅一战,莫子布救了郑信一行人,阿瑜陀耶一战,莫子布又救回了快三千潮州人。
这些人还是知道感恩的,都力推莫子布,郑信本人也倾向莫子布,于是他就成了第一功臣。
郑信没有食言,他册封莫子布为披耶安戴。
安戴在泰语中是指南部、南方,披耶本意是某地之主的意思,在暹罗等同于国公。
但郑信的本意,是封莫子布为昭披耶的,但现在不是拉玛一世的曼谷王朝,在曼谷王朝昭披耶几乎被封滥了,但现在没有。
如果说披耶在暹罗是不能世袭,但可以开府建牙的国公。
那么昭披耶就是可以世袭、可以开府建牙的半独立大公甚至郡王了。
而现在,郑信自己都还不过是个昭,莫子布怎么敢接受昭披耶的爵位。
于是极力推辞下,他最终获封披耶,全称披耶安戴,意为南部之主,按照欧洲人的习惯,则可以称为南方大公了。
至于莫子布的属下,郑信则表示莫子布可以自行报上来,銮以下的爵位只要莫子布同意,他都可以册封。
当接过象征披耶的权杖和宝剑时,莫子布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大半年来,他来回征战,战死士兵三百多,队伍打的几经重组,多次他自己的安全都受到了极大威胁,但在今天,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郑信的支持下,他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地盘。
虽然有些地盘还没完全打下来,但总计有十万平方公里左右,约等于浙江省大小。
人口五十多万有点少,但是上面金矿和锡矿丰富,各大河流两岸也能开垦不少良田,开发潜力巨大。
除此之外,莫子布还可以向西收回被缅军侵占的丹那沙林,控制同安人叶丰昌当女婿的吉打苏丹国,向南可以收回曾经是暹罗臣属的吉兰丹苏丹国。
更重要的是,莫子布现在一直是背着通缉犯身份的,广南国一直在通缉他,这让会安的明香人和河仙的亲族,一直背负了较大的压力。
而现在,莫子布成了暹罗的披耶安戴,那就可以光明正大出来活动了。
会安和河仙也可以上书广南朝廷,现在你可别找我们要人了,要人你找暹罗要去。
同时,荷兰人要是还想打北大年的主意,那他面对的就不单单是莫子布本身,而是暹罗国。
这也是历史上华人在马来半岛生存的依靠之一,在满清完全不能指望后,很多华人,都是背靠暹罗国在马来半岛立足的。
同样,泰国最后能挖走马来半岛上这一大块土地,也离不开华人的支持。
暹罗这个大腿虽然细了点,但总是三百万人的南洋大国,足以给予现在只有两千兵马的莫子布,足够的庇护了。
通站在郑信背后,隐蔽地用羡慕嫉妒恨的眼神看着莫子布。
他多次建议郑信不要册封莫子布为披耶安戴,册封一个披耶洛坤就足够了,剩下的地方可以多封一些銮爵,用来加强控制。
这两者可是有很大区别的,披耶安戴管的是南方,包括洛坤、高头廊、宋卡、北大年、吉打、吉兰丹、丹那沙林在内都可以管。
但披耶洛坤就要小得多,只能控制洛坤一地。
这也是披耶安戴按照暹罗规矩,应该是要叫昭披耶安戴的原因。
不过通失败了,郑信的想法很简单,洛坤以南这些地盘,就是暹罗历史上也很难实控,自从倭人山田长政把原本洛坤王全家杀了之后,就是如此。
暹罗政府扶持过华人昭孟,提拔过孟人披耶,安抚过马来苏丹,但效果都不好,叛乱仍然此起彼伏。
既然如此,那不如让自己的女婿,一个非常能打的华人去直接统治。
这样一来暹罗朝廷就只需要找莫子布收贡赋,不用浪费一兵一卒,不用投入天量军费,简直一举两得。
特别是未来的昭披耶安戴,肯定会是自己的外孙一系继承,何乐而不为呢。
但其实,通的策略才是一个君主正确的选择,莫子布甚至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要是他是郑信的话,现在绝对就只会给个披耶洛坤,这就足以酬功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