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14节

  至于高头廊、宋卡等地,莫子布并未实控,也不太好去强行要求吴让、庄春德等人臣服,郑信完全可以等日后莫子布立功之后,再慢慢封给他。

  现在直接一步到位了,看似对莫子布恩宠极重,短时间可以拉拢人心,但是未来呢?

  还有这么多仗要打,未来莫子布又立大功了,你怎么封?

  把巴蜀府也封给莫子布吗?那样就要喧宾夺主了啊喂。

  果然,莫子布觉得郑信隐隐有种苻天王的美,这种感觉是没错的,他不太能处理好与亲近的关系,感性总是在关键时刻大于理性。

  。。。。

  册封完莫子布后,郑信册封披阇耶罗阇也就是郑敏成为披耶碧武里,这是郑敏成父亲的爵位。

  册封通为銮育甲越多罗,郑莫赛受封为銮阿派帕里。

  但高级爵位的册封就到此为止了,郑信本人也才称昭,没有成为暹罗王,封的多了难免有爵位不值钱的意味。

  当然低一些的坤、万等爵位还是封了一些出去。

  而当郑信自立为昭,声称要收复阿瑜陀耶,为阿迦达王报仇之后,行情立刻就开始飞速上涨,原本大量旁观者,开始下注。

  六月初,漳州裔华商陈森前来投靠。

  陈森的父亲是阿瑜陀耶王朝管理王库的披耶,多次作为暹罗贡使到北京朝见。

  陈森及其兄弟几人在缅人包围阿瑜陀耶之前,正在经营暹罗与柬埔寨的贸易。

  现在‘正好’打听到郑信在尖竹汶自立,于是赶紧前来投靠。

  陈森有大小商船三十二艘,最大有两百吨,舰队总排水吨位超过三千吨,有大炮六十余门,各色火枪近千枝。

  船上装满了白米、鱼肉、腊肉、果干多达八百吨,还有水手七百五十人。

  陈森把这些全部捐献给了郑信,粮食充做军粮,水手编为水兵,商船改做战船,郑信立刻投桃报李,任命陈森为华民政务大臣。

  紧接着,潮州纳真,华商黄古也来投靠,献上大船十五艘,丝绸九百匹,炮十五门。

  并承诺可以为郑信经营暹罗到广州的贸易,所得利润全部充做军费。

  六月底,潮州华商林武派人前来投靠,他是昭披耶河口著名的大豪商,垄断了昭披耶河上下数十公里的四成渔猎。

  原本老巢在吞武里,缅军来了之后,他就搬到了河口。

  林武承诺,可为郑信解决一万士兵的粮草,以及提供运输的牲畜三千头,直到郑信不需要为止。

  及至七月中,各地潮州人和潮州纳真闻讯蜂拥而至。

  短短一个月时间,郑信就得到了大小战船近百艘,孔武有力的丁壮两万五千,粮食数千吨。

  这些潮州人有钱的就出钱,有船的就出船,能上战场厮杀的就出人。

  八月十五,郑信借着中秋节在尖竹汶大摆宴席的时候,已经大势已成。

  有战船一百五十艘,兵卒三万五千,野战炮六十门,火枪手一万以上,战象百头,在实力上远远超过了缅人留在暹罗的镇守军。

  至此,就连关注暹罗战事的欧洲人,也开始以‘郑昭,暹罗的新国王’来称呼他了。

第133章 大家一起发财 噶!

  六月初十,莫子布没有留在尖竹汶见证潮州人争先恐后的去投靠郑信,他在得到披耶安戴的封爵之后,立刻就赶回了自己封地。

  但第一站不是北大年,而是洛坤。

  洛坤港,莫子布再次登陆这里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分,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年之后,他竟然成了这座城市的主人。

  妈的,早知道当初就不杀的太狠了,那可是几千壮劳力啊!

  莫子布悔不当初,有种自己把钱撕了的感觉。

  与莫子布一同到达洛坤的,还有王闰之。

  这位老哥还真是个厉害人,别的能力没有,但是他特别会站队,次次都能以小博大,赚的盆满钵满,这也算是一种本事吧。

  虽然现在他只得到了一个坤的爵位,但作为跟着莫子布一起,第一个投资郑信的潮州人,王闰之得到的回报是惊人的。

  郑信已经当面对他允诺了,只等新朝建立,就册封他为披耶叻武里。

  对比起地处边荒的洛坤,叻武里无疑要富庶的多,虽然人口上叻武里的二十五万,比二十万上下的洛坤多不了多少。

  但叻武里的这二十五万人全是泰人和纳真以及少量华人,秩序井然、物产丰富,王闰之只需要发挥他的内政特长,就能治理的很好。

  而洛坤看着有二十万人上下,但绝大部分都是马来人和孟人、高棉人,他们并不驯服,生产力也与泰人,特别是华人有极大差距。

  这二十万人提供不了多少产出不说,还需要花大力气去压服,在王闰之眼中,根本不算财富,而是负担,是累赘。

  “龙头,洛坤王氏的族人我起码要带走一万五千,这样才能保证叻武里的施政能够执行的下去,还请龙头见谅。”

  两人并行走了一段,王闰之首先开口说道。

  莫子布点了点头,这是理所应当的,王闰之要去叻武里这种好地方,怎么也要带上自己族人的。

  他们王家跟明香人差不多,脑袋上没有辫子,故乡的族亲隔了几百年,血缘疏远早就不怎么联系了。

  所以这点族人,对王闰之还是很重要的,能给莫子布留下五六千算是很够意思了。

  看见莫子布没有半点不满,王闰之吸了两三口凉气,才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英英专将要去郑王身边了,王家需要一位能在郑王面前说上话的人,不然富贵是很难保证的。”

  王英专?

  莫子布想起来了,好像就是那个在王家后院被他调戏的小姑娘。

  王闰之当初是很想与莫子布结亲来着,但莫子布看不上王家这小小的家业,很干脆的就拒绝了。

  “我明白,闰之做事还是这么妥帖,未来王家一定可以继续发达的。”莫子布对于王闰之把王英专献上去,一点不满都没有。

  本来就是他不要的,总不能让王英专这种身份给他做小妾吧,至少目前的莫子布还没这个逼格。

  王闰之听到莫子布这么说,心里终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别人看莫子布,觉得他是个古道热肠、讲究仁义,打起仗来勇猛无比的郑王麾下第一猛将。

  但王闰之知道,这是个心思极深,胆大心黑的人间太岁。

  他到现在也忘不了,莫子布当着他的面,把自己没出五服的堂孙子砸成球的场面。

  太骇人了!

  而松了一口气之后,王闰之就开始把洛坤一府的户籍图册、山川地理图交给了莫子布。

  还告诉莫子布洛坤府中各个部落的构成和特点,哪些是可以信任的泰人族群,哪些是可以利用的高棉人、孟人族群,哪些是必须要震慑的马来人族群。

  最后,王闰之还一礼到地,对莫子布感慨的说道:“虽然在下将要去往叻武里,但还是要感谢龙头的再造之恩。

  洛坤王氏虽然人走了,但永远记得龙头的恩典,这昆仑山堂执扇一职,只要龙头不嫌弃,闰之愿意继续当下去,直至传给子孙。

  日后只要龙头有任何差遣,命人到叻武里知会一声,王家绝不推辞。”

  “闰之兄,你我能同行一路也算是缘分,日后就一起辅佐郑王,把这暹罗乃至南洋,建成我们华人的太平天国吧,这也是本龙头一直以来的愿望。”

  莫子布不禁有些感慨,就说王闰之这样的人,挪到北京做个部堂大臣绝对合格,这情商,这眼力劲绝了。

  。。。。

  莫子布只在洛坤呆了五天就离开了,王闰之则留下没有走,因为叻武里现在还被缅军占着呢。

  王闰之得等到郑信收复叻武里之后,才能前去上任。

  因此莫子布就干脆让王闰之继续管理洛坤。

  两天后,莫子布一登上北大年的土地,就看见李献文那张幽怨的苦瓜脸。

  莫子布哈哈大笑:“二哥,你这是怎么了,北大年之王当的不开心吗?”

  “龙头,下次能不能换个人坐镇,我在这北大年听到你们在暹罗大杀四方,难受的心里像是一百只猫在抓一样。”李献文没说谎,这就是他的真正感受。

  可怜他老李家从来就是四处闯荡、征战不休的个性,这安顿下来治理地方,真是要多不习惯,就有多不习惯。

  “哈哈哈,没问题,刘知三你可要多多学习啊,以后咱们这边坐镇留守的,就得靠你们了。”

  莫子布这次把会安明乡人刘家的刘知三,留在了北大年给李献文做副手。

  用意也是培养他治理一方的本事,现在莫子布这个小团体中,这样的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

  “二哥,安排信使,通知宋卡吴让、高头廊庄春德、吉打叶丰昌、陶公叶宪阳,让他们都到北大年来。”

  莫子布大声说道,这些人加上北大年魏家的魏大款,就是莫子布下边所有的地方实力派了。

  而看着莫子布终于有了自己的势力,李献文也大为高兴,他高声喊道:

  “没错,是得让这些人来北大年,来参拜下他们的披耶!”

  “魏长乐,你亲自去会安,请罗阿爷和我大哥魏日坤到北大年来。告诉我大哥,这北大年以后就是魏家的了,让他来坐镇。

  再禀告罗阿爷,日后会安若有不谐,这北大年就是所有明乡人的退路。”

  听到莫子布这么吩咐,魏长乐也极为高兴。

  “王无楚你亲自去哥打巴鲁,告诉吉兰丹苏丹,让他五日内到北大年来,不然老子要他好看!”

  吉兰丹苏丹国按法理,并不是一个独立苏丹国,他们臣服暹罗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

  现在莫子布成了暹罗南边国土的披耶安戴,自然要把吉兰丹国收回来。

  

  吉兰丹苏丹要是识趣,莫子布还可以允许他做一个有名无实的苏丹,要是不识趣,他就等着去尖竹汶蹲大狱吧!

  莫子布其实还挺希望他不识趣的,那样借口都不用找了,简单省事。

  。。。。

  魏日坤来的非常快,甚至比吉打的叶丰昌来的还快,甫一下船,老魏头眼泪都下来了。

  太他妈不容易了,想当初他这五十多岁的老头被莫子布和李献文架着来当大哥,然后又被莫子布顶起来用他制衡李献文。

  魏日坤怕啊!

  那李献文一看就是杀人如麻的积年悍匪,惹毛了灭你满门都是干得出来的。

  等到莫子布带着舰队走了,魏日坤更加提心吊胆,一会担心舰队在缅甸全军覆没,魏家的儿郎和几十年积攒的家业赔个精光。

  一会又害怕顺化的广南朝廷前来逼迫,罗阿爷顶不住,把他这个凶犯莫子布的结义大哥交出去。

  现在好了,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首节 上一节 114/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