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29节

  此时的郑信军队,以莫子布的吃喝条件最好。

  我莫大龙头练兵每日两操,每三日休息一日,这种高强度的训练,是靠每日三顿干饭不限量,辅以一定数量鲜鱼、鸡鸭、海鲜喂起来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除了工业化带来的调味水平和海量油盐差别以外,莫子布军中的伙食,比后世一般人都要吃得好。

  而郑信军中也是一天两顿,干饭敞开吃饱,肉食不算多,但油盐的摄入,基本还是满足了的。

  这种生活条件,不管是在北面大清,还是西面的欧陆,对于普通人都是奢望。

  “救济灾民,可以在目前供给军队的基础上,壮汉减半,老弱妇孺只给三成,如此可以大大减缓粮食的消耗速度。

  同时,此次缴获了大量的的金银,可以高价向外购买。臣立刻让武世营去一趟河仙,十日内调十万人两月的口粮来。

  此外,天竺地大物博,定然不缺粮食。阿拉干王也与我有旧,只要能给得起钱,定然可从此两处再弄来两月之粮。

  如此这般,加上组织百姓渔猎,应该能拖到五月,再集体节省一点,等到六月,今年耕种的早稻就可以收获了。”

  听到两个最重要的大臣都赞成留下,特别是莫子布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郑信心情好了很多,他点了点头说道:

  “披耶安戴与銮育甲越多罗之言深合我意,信既然来了,岂能看着满地灾民选择遁走,大家群策群力,多提点意见上来,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君主表了态,其他人自然就不能再唱反调了,已经捐出大批军粮的华商林武表态,再次捐助折合粮食相当于二十万斤的米、果、果干、咸鱼、鲜鱼等。

  莫子布看林武暗自龇牙咧嘴的样子,看来这家伙的家底也快空了,不得不佩服他这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狠心。

  郑信当然知道,于是投桃报李,立刻宣布把林武的爵位从坤,晋封为銮沙没沙空。

  这样一来,下面的人也有劲了,民政大臣陈森表示,他还有几十条渔船,可以命熟练的灾民上船出海去打鱼,所得渔获全部用来供给灾民食用。

  (銮)黄真又建议郑信,可以把百姓进行分类。

  让丁壮和健妇出来开始耕种和辅助修建吞武里城,孩童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采集等事,伤病员则集中起来,统一进行救治。

  郑信一一采纳,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选项众人没有提,那就是军队。

  因为照目前的情况,就算供给得起,军队再继续奢侈的两顿干饭,那就太惹眼了,会拉低郑信不顾一切拯救百姓的光环。

  更何况还是有点供给不上了。

  但这是军队啊!操作不好可是要兵变了,且此时谁也不知道缅军会不会突然杀回来。

  于是死寂中,所有人都把眼神看向了莫子布和通两个人。

  莫子布是郑信钦点的武将之首,又得到了广阔的安戴地区作为封地,同时还是郑信的女婿。

  通则是郑信的头号宠臣,说声出则为将,入则为相,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你两拿了最多的好处,得罪人的事,自然也要你两来干。

  通又和莫子布两对望了一眼。

  通面上看去不动如山,但心里非常紧张,他现在本来在军中势力就弱,不能再丢好感了。

  “郑王,臣提议在军中也应该做一下减配,从三万五千中选一万五千精兵,待遇不变。

  次者两万人中再选一万精兵,送回尖竹汶防御贴披碧等人的异动。

  最后这一万人,待遇削减三成,用来维持灾民秩序,驻守各城吧。”

  就在通紧张的不行的时候,莫子布突然开口了,这连陈联、黄真等人都没看出来莫子布是在想什么。

  

  但莫子布知道他准备干什么了,他已经在准备从暹罗抽身了,因为莫子布不可能一辈子辅佐郑信。

  所以他不在乎暹罗军队对他是什么感觉,莫子布本来就是准备打痛缅军,锻炼军队后回河仙去。

  至于暹罗之后的情况,莫子布只是想把郑信当一个血包。

  所以现在就要狠狠卖力,不怕得罪任何暹罗新贵的卖力,这样以后找郑信要支援的时候,也能狮子大开口。

  至于郑信的命运,那就真看他的造化了。

  因为莫子布要想改变郑信的命运,那他就必须留在暹罗,跟通等一批狐狸、豺狼勾心斗角。

  可莫子布的基本盘在河仙,在嘉定,在整个安南,他不可能长期留在暹罗,他麾下的追随者们也不会同意莫子布留在暹罗。

  “子布,让你的队伍过来护卫王宫吧!”郑信看着莫子布,已经相当感动了。

  莫子布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他的军队护卫王宫,一是表示亲近,二是不准备给莫子布的士兵降低生活标准,放到王宫驻守,就比较好遮掩一点。

  军议结束,莫子布就赶紧命武世营回河仙去。

  这时候父亲鄚天赐应该正在出兵洞里萨湖地区,家里是母亲陈氏当家,表舅裴建南辅助,买点粮食绝对没问题。

  不足的还可以从舅舅陈大胜那里去买,嘉定陈家现在只是失去了嘉定城的控制权,但仍然是嘉定明香人的领袖,也还占有大片良田,并不缺粮食。

  莫子布本人则准备去找苏基将军。

  从印度和阿拉干买粮,最好的路线不是全走水运,而是海船运到丹那沙林的首府丹老后,走茂当山口运到暹罗的巴蜀府,然后再装船。

  这样就需要苏基将军的配合了。

  不过,当莫子布走到孟人军营外不远处时,突然发现苏基将军的孟人军营已经被大量愤怒的暹罗百姓给围起来了。

  这次缅军攻陷阿瑜陀耶,孟人也出力不少,是以他们虽然反正,但还是引起了极大的愤怒。

  这些天经常有人对着他们破口大骂,丢石头、粪便什么的。

  莫子布远远看了会,发现今天人有点多,其间还夹杂着一些看着就不是灾民的身影。

  这是有人在背后谋划啊!

  莫子布干脆后退了一些,悄悄在远处观望。没过一会,武世营气急败坏的跑了过来。

  “龙头,我去财政大臣那里领取买米之钱,但那些吏员只给了三成的钱,然后就说没有了。”

  哼哼!莫子布明白了,他摇了摇头,通啊通,你这手段也太拙劣了吧,就这点水平吗?

  不对,这不像是通的手腕,他没这么傻在这时候搞幺蛾子。

  “伯康,你快走,现在立刻动身!”看着武世营一脸懵的表情,莫子布只能稍微解释道:

  “一两万银子算的什么,咱河仙出的起,郑王的愧疚可不易得,赶紧走!”

  莫子布几乎可以肯定,这是通身边人干的,郑信和通都不知道。

  这时候赶紧让武世营走了,把生米煮成熟饭,就可以收获两样东西。

  一是郑信的愧疚感以及对莫子布心胸的肯定,二就是通的灰头土脸。

  想到这,莫子布苏基将军也不管了,他赶紧离开,让通把事情闹的再大一点,到时候他再来捞苏基将军,又能多得一份感激。

  况且苏基将军现在还没派人来找莫子布,那就证明他现在还顶得住,没到火烧眉毛的时候。

  别人自己都不急,他急什么。

第149章 乾隆,你不会不行吧

  二月中,就在莫子布忙着帮助郑信安顿灾民的时候,他收到了消息。

  第三次清缅战争结束,清军战败。

  消息的来源,是莫家在万象的族人。

  莫子布的祖父鄚玖当时虽然率了千余族人和乡党南下,但莫家并不是全都走了。

  莫氏在雷州可是大族,或者说莫氏在粤西的雷州、廉州以及相近的越南都是大族。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明代卫所军官家族。

  莫家祖籍安徽,六世祖是卫所小军官,兄弟四人曾随黔国公沐英进兵云贵,随后就留了下来。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被英国公张辅挑中,随同收复交趾。

  八世祖莫中以贡生的身份,出任了交趾布政使司在河内城的北街(城)巡检使,莫家于是开始在安南落地生根。

  但随后黎利起兵成功,交趾布政使司被猫奴明宣宗放弃,莫家遭到重创,只能随军撤退。

  一路不断有族亲在撤军途中落地生根,因此形成了从广西中越边境到雷州都有分布的特点。

  安南莫朝的莫登庸,便是莫子布家的同宗。

  鄚玖下南洋之前本名莫绍原,他还有个大哥莫绍平,弟弟莫绍岗等人留在了雷州。

  而这个给莫子布通传消息的,就是他大伯祖莫绍平的重孙子,莫子布的堂侄子莫善宗。

  莫子布的这位侄子还是很厉害的,经营了一条贯穿云南、安南和万象的商路,手下有五六十匹滇马组成的商队,乃是万象王翁隆的座上宾。

  而万象王翁隆则非常亲近缅人,还不知死活的派了五百多人去帮助缅军跟清军作战,因此得到了较为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而莫善宗得了莫子布送去的礼物以及刻意叮嘱,于是第一时间就把战报给莫子布发了过来。

  莫子布展开一看,然后与历史上他了解到的明瑞此战事迹一对比,立刻心里就有了一个衡量。

  缅军确实强,但也的确只适用于东南亚大区,遇上清军精锐这种此时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存在,立刻就露馅了。

  后世人有个误区,认为满清八旗兵的战斗力是自入关后,就开始以自由落体的抛物线式掉落。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清军入关之后,战斗力掉落的确实非常厉害,甚至在多铎这批人还在的时候,很多满洲兵都打不了硬仗了。

  及至康麻子阴死鳌拜,八旗兵战斗力更是一落千丈,别说打吴三桂的周军,在面对尚之信时,都多次出丑。

  吴三桂战败,实际上是因为他杀害了永历帝,使得全天下汉人恨他比恨满清还多,没人支持他。

  再就是被康麻子给了大好处的陕甘绿营,给打下去的。

  到了康麻子末期和雍正时期,八旗兵已经完全腐了。

  年羹尧、岳钟琪等人所用的主力都是汉人绿营,八旗兵已经只能作为装饰。

  但随后到了乾隆时期,八旗兵却有了一段回光返照的时光。

  乾隆这个人,虽然在后世被大量调侃,章总、诗王,重金属杀马特审美大师等等外号不一而足。

  但事实上,这个人非常厉害,特别是在军事和搞钱上面,远远强于被后世清粉大吹特吹的康熙。

  乾隆此人,其实咱们可以把他看做一个丐版的汉武帝。

  当然,除了能力上的差距以外,两人的追求也差了好几个档次。

  汉武帝搞的钱全部是用在击垮匈奴,勿遗子孙忧上面了。

  乾隆搞的钱则只是为了养几万八旗兵,满足他个人打遍天下无敌手,万国来朝的威风。

  不过不管怎么说,乾隆时期的八旗兵,绝对是满洲旗人入关后的高峰。

首节 上一节 129/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