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62节
但在南洋,简直就是随手可得,看莫大王这意思,要是土瓦不想去,去其他地方都是可以的。
罗芳柏长吸了一口气,他这人其实很是官迷,他最喜欢的,就是当官,因此到了莫子布这,罗芳柏觉得简直就是天堂。
“臣,听从大王安排,此外,臣在广东各地还有不少游学时叙过同年的好友,其中几人颇有才干,请大王给臣批些银钱充做安家费,这样臣就可以把他们招揽到南洋来了。”
罗芳柏说到同年这个词的时候,还是有些羞愧的,因为罗芳柏只是个秀才,他的同年肯定只在嘉应州一州。
但此时罗芳柏说同年在广东一省,那很明显,就是他那些一起参加乡试,但久试不第的老秀才们了。
不过莫子布却大为兴奋,就他这条件,你别说秀才,只要手脚健全能种地,哑巴他都不嫌弃。
“好,我特批芳柏银二百两,你把你所有的同年,都写上一封信。
不单才学之士,就是不通时务的老学究,只要来了南洋,我照样给官职。”
不通时务的老学究怎么了,那也是认字的读书人,做不了政务官,当个财务,管个仓库,计算下军粮,甚至办个学堂,那还是很有用的。
在满清把全国识字率干到千分之五的当下,老学究在国内只能勉强过活,但在南洋,那就是高技术人才了。
罗芳柏则被莫子布这种求贤若渴的态度给感动了,当即就下去开始给他所有知道地址的同年写信。
。。。。
河仙,鄚天赐挥了挥手让义愤填膺的次子鄚子淌下去了。
在经过与莫子布沟通过后,鄚天赐立刻就把次子鄚子淌,提拔到了河仙四门巡检的位置。
一方面,他是准备让次子跟在身边了。
鄚子淌确如莫子布说的那样,憨直又孝顺,绝对是留在身边防老的最好选择,任何父母有这样的儿子,都会把他留在身边的。
另一方面,鄚子淌为人不知道变通,眼里又容不下沙子,让他做河仙四门巡检,那就一定会跟为非作歹的嘉定左营兵起冲突。
而寻常百姓,就算是没受什么委屈,当左营兵和鄚子淌发生冲突的时候,天然就会站在鄚子淌这边。
哪怕鄚子淌理亏,绝大多数人也会认为是左营兵有错在先。
这,也算是老实人的一个福利吧。
更何况左营兵已经开始跟全河仙人都有仇了。
果然,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左营兵名声开始臭不可闻的同时,又被鄚子淌硬怼。
而鄚天赐又态度暧昧好像有所顾忌,这更增加了左营兵的骄横与愤愤不平。
双方每天都要在城内发生好几次摩擦,现在,就等一个具有爆炸性的事件发生,然后成功引爆舆论。
鄚子淌出去之后,长子鄚子潢又进来了。
鄚天赐把手中的莫子布的求援书信递给鄚子潢让他看,鄚子潢打开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父亲,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点?”鄚子潢觉得一切都不真实了起来。
“老五这么快就打下了孟人的地盘,从上到下缺少的官员多达百位?”
“你再看看这个。”鄚天赐把另一封信递给了鄚子潢。
这是裴家一个子弟写给鄚天赐的信,信中详细描述了泽迪城之战的细节。
鄚子潢只感觉三观都崩塌了,六百打五千,两千打一万二,竟然只阵亡四十人就阵斩数千,把对方主帅打的仅以身免,一个月内整个下缅甸望风而降。
这尼玛不是阿猫阿狗,是刚刚灭国暹罗的缅军啊!
这.,我们鄚家,祖祖辈辈就没出过这种唐太宗、明太祖式的猛人啊!怎么到老五这,就突然这样了。
鄚子潢表示,他很不能理解。
鄚天赐哈哈哈大笑了起来,心中喜悦简直就要飞出来了,太好了,鄚家三代人,终于出了一个天纵英主。
“想我跟你祖父,两代人八十余年才闯下河仙这小小的家业,你弟弟三年时间,就数倍于我们,这鄚家的家主,应该由他来当了。”
鄚子潢毫不犹豫的也当即表态,“父亲,我明白的,完全没有意见,子布就是咱家的接班人。”
差距太大了,如果说李建成靠着父亲李渊的支持,拿着望远镜或许能看到李世民的车尾灯,他还有点心思争一争。
那鄚子潢面对莫子布,恐怕就是汉灵帝和汉光武的差距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完全无法竞争。
“好!不愧是我鄚天赐的儿子,拿得起放得下。”鄚天赐走过去拍了拍鄚子潢的肩膀。
“你放心,你弟弟亏待不了你。这不,他已经给我写信了,想让你到洛坤去,帮他治理洛坤府。”
“另外,你那阿拉干宠妃还有个妹妹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据说也生得花容月貌,子布一并赐给你了。
为父再给你五万两做私房钱,你在河仙的心腹,也可以一并带过去协助你。”
鄚子潢一听眼睛都亮了,颤声问道:“子布真愿意相信我这兄长?”
鄚子潢这人,其实也有点能力,当个洛坤太守还是合格的。
他此刻非常激动,怎么说呢,虽然是长子,但鄚天赐这个父亲可是非常严厉的。
鄚子潢被鄚天赐严格管束了四十年,什么都必须规规矩矩的,现在一想到马上可以脱离父亲的‘魔爪’,堂堂正正的自己做一方之主,鄚子潢的灵魂都要飘出来了。
四十岁了,终于可以自己给自己的人生,做一回主了!
“当然,你弟弟可是要做周武王、汉高祖那样的开基之主的,一个洛坤太守他怎么可能舍不得。
你是他哥哥,别说一地之主,未来就是再大的地盘,再大的官,也能当。
再说了,咱们鄚家不是什么大族,就你们这么几兄弟,他还能相信外人不相信兄长。”
“不过。”鄚天赐神色严肃了起来,“到了洛坤之后,你一定要知道深浅,把子布的安排好好执行下去,不要听有些心怀不轨之辈的挑唆。
不然的话,吃亏肯定是你!”
第180章 两败俱伤
几乎与莫子布击败巴拉敏丁同时,郑信亲率两万五千暹罗军队,也开始了北伐。
北伐的第一站,就是他昔年作为披耶的达城和甘烹碧等地。
这些地方随着缅军实力的衰弱,郑信又是老上司,因此暹罗军队还没到,各地泰人都纷纷杀了缅人官员起来响应,郑信没花吹灰之力,就收复了这两地。
而兰纳国的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这个位于后世泰北清迈、南奔、清莱的国家,虽然也是泰人建立的,但与曼谷地区泰人关系,并不算太亲近。
可以这么会说,兰纳这个历史上被元朝称为八百媳妇国,明朝被称为八百大甸的国家,就是一部傣族人从云南南下暹罗的活化石。
在此时来说,他们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更接近云南境内景洪、勐腊的傣族人。
与其说他们是泰人,不如说他们是处于泰人和傣族之间的民族,因此,兰纳人也被称为阮人。
甚至后世的泰国,他们也被称为北部泰人,而曼谷的泰族人则是中部泰人。
而在此前的历史上,兰纳国一直有自己的王,除了纳黎萱大王时期短暂的数年以外,并未被任何一个泰人王朝统治。
甚至在他们与素可泰王朝和阿瑜陀耶王朝,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
而如今的兰纳,在1614年被缅人控制以后,已经臣服缅甸一百五十年以上了。
缅人在这里设立了谬温(兰纳总督),悉客(大城市督监),波(小城市镇守军官),进行了严密的统治。
但好在,兰纳的阮人并未完全被缅人同化。
缅族的文化底蕴还是太差了些,一百多年了也没输入什么文化到兰纳,导致兰纳仍然与缅甸格格不入,反抗也在此起彼伏。
郑信深知此点,作为一个中国人,更知道如何利用这点。
他还在达城修整军队,就开始打亲情牌,并不断派人拉拢兰纳的反抗派。
把兰纳的抗缅英雄,僧侣贴生的子嗣高高架起当做旗帜,又将有实力的反抗军领袖扎办封为披耶,资助了大量军械,让他先起来给缅军捣乱。
而偏偏此时,原本能力较强的兰纳谬温梯诃波底,已经被白象王调往新街防守清军,六千缅军中也抽调四千跟着去了新街。
现在的谬温马哈.希修手中只有两千缅军,其余都是些‘皇协军’,打起来没有多少战斗力不说,还得防着他们反水。
特别是马哈.希修,原本在缅军中,也算一员悍将,但被明瑞暴打之后,整个人就萎下去了,仿佛精气神都不存在了一样。
他除了疯狂向白象王告急,根本拿不出多少应对措施。
而白象王能怎么办呢?
十月初十,三路汇集的清军摸清了缅军底细,觉得他们也不过如此。
于是全军上下都相信前次明瑞失败,是因为太过托大,孤军深入所致。
而他们此时并未孤军深入,补给虽然有点紧张,但因为靠近云南没有被袭击的可能性,于是士气大振。
面对缅军在新街仓促建设的工事,清军上下一心,水师先是在伊洛瓦底江大破缅军水师,夺得战船十余,杀数百人。
随后水陆合兵,进攻新街右侧江中的沙洲,再次杀敌百余,成功占领。
在岸边,老将阿里衮亲率三百前锋护军,三百西僰兵,连下缅军在新街外的三道营寨,杀敌四百余。
这一套连招下来,缅军又损失上千,眼看新街完全守不住,主帅梯诃波底只能命令前线的莽聂缈遮撤退。
缅军趁夜焚毁营寨和带不走的物资,匆忙向工事更加坚固的老官屯撤退,清军则趁机抵达了缅军的这道最后防线。
身在阿瓦的白象王心急如焚,要是老官屯再守不住的话,清军顺水而下,前番阻挡明瑞的象孔城这种纯陆上要塞,就会完全失去作用,阿瓦就无险可守了。
是以在接到马哈.希修的告急后,白象王根本抽不出一点援军和物资,这些东西,都必须运往老官屯前线。
于是白象王只能指示马哈.希修以和谈的名义拖住郑信,声言只要郑信愿意同意和谈,白象王就可以不再进攻暹罗。
郑信哈哈大笑,对文武群臣说道:“白象王穷途末路,竟然还敢大言不惭,这不过是拖延之计耳。”
作为还没得到清朝册封的郑信,当然会这么说,因为傅恒派出的侍卫就在郑信军中。
同样的,李侍尧的戈什哈李与隆也在莫子布的军中。
他们作为三方协调行动存在的,也是郑信和莫子布确实出力的证据。
傅恒自然怕被这对翁婿给坑了,因此早就做好了准备,如果郑信和莫子布出工不出力,那么请封等一切好处,想都别想。
等到私下时,郑信对左右解释道:“白象王若是愿意退出兰纳,我们或许可以和谈。
但他显然还存了等大清撤军后,继续进攻暹罗的念头,是以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缅人的谎言。”
之所以要解释,郑信也是迫不得已,因为此时的吞武里王朝初建,百废待兴,民众自阿迦达王继位起,就开始饱经战火,人心思安。
若不是为了求得册封,郑信根本就不会点起大军北上。
历史上就是,一直拖到五年后的1774年,郑信才勉强抽出手北上企图拿下兰纳。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