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61节
人就是这样,死了反倒一了百了,只要父母妻儿子女得到了妥善的安排,那就行。
但伤退者往往代表了失去劳动的能力,他还要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十年。
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安置的话,对于部队士气的打击,将是非常严重的。
此战的残疾伤退者有十几人,其中一个叫做阿尔芒的法国火炮长战功最高。
因为他负责的那门八磅炮,正是缅人精兵冲击的主要方向,这十几名炮手勇敢的挡住了缅人的进攻。
在战斗中炮毙六十余人,自己战死一人,伤七人。
其中一级士官、火炮长阿尔芒被梭镖插中大腿,眼球被缅人扔出的铁球砸出眼眶,仍然强忍剧痛指挥开火,功劳最大。
当然,这家伙的命也跟他的意志一样硬,竟然没有死于感染,也保住了另一只眼睛,没有彻底失明。
按照欧洲习俗,莫子布让阿尔芒身穿戎装,单膝跪在他面前。
莫子布抽出一把仿绣春刀的长剑,把剑身放在阿尔芒的肩膀上。
“阿尔芒,我忠诚的士兵,因为你在战场上荣耀的表现,我将册封你。
册封你为男爵,封地为毛淡棉以西两个村庄,合计田亩五千,森林一块,两条渔获丰富的河段,以及五条可以出海打鱼的渔船。
你的臣民,将由一百五十个擅长耕种的农奴家庭,以及二十五户渔夫家庭组成。
而且,我授权你和你的子孙可以使用Moreau这个姓氏。
因为这是我,来自古老东方王朝大明王朝忠臣,河仙之主,高棉王的姓氏。”
姓这个东西,其实在人类社会中是从来都是稀有资源。
也就是中国历史太漫长,太辉煌了,所以导致大家都有姓,看起来就不怎么珍贵。
但目前在地球上的其他区域,缅人、泰人、高棉人、日本人、荷兰人等等国家的大部分百姓,都是没有姓氏的。
哪怕就是在法国、英国等国,拥有传承属性姓氏的人,也不会超过三成。
Moreau,一般翻译成莫罗,是意大利和法国等地的姓氏,意思为高山。
但莫子布决定了,从此时起,这个词在东方将被直接翻译成莫,它将成为法语中对莫氏王族的称呼。
嗯,或许在未来可以改动一下其中的某个字母,以达成专属。
“我的王,阿尔芒愿意为您效忠,直到永永远远!”阿尔芒激动的跪了下来,开始亲吻莫子布的鞋子。
他是十分害怕被军队抛弃的,毕竟一个瘸子加独眼龙,实在没有多少价值了,更别提他还是一个外人。
但现在,五千亩的土地,大片山林、渔场和两个村庄的一百七十五户农奴,就属于他了。
他不但后半生有了保障,还从一个连土地都没有的乡下贫农之子成了贵族,简直是一步登天。
周围围着的义从团欧洲人都发出了惊讶的欢呼声,嫉妒的看着阿尔芒,他虽然残疾了,但是这辈子都可以过上贵族般的好日子了。
“武世秀,我命令你立刻联系一艘商船,把我的亲笔信交给去往巴黎的使团。
告诉使团,来自荷尔斯泰因公国劳恩堡的掷弹兵上士埃德蒙德,他英勇作战,杀敌一十七人,壮烈牺牲。”
莫子布拿出了一封早就写好的信,交给了总军法官武世秀。
掷弹兵埃德蒙德上士,就是与阿刚一起并肩作战的那个日耳曼大胡子。
“鄚子溶大使到达欧洲后,会亲自去劳恩堡见到埃德蒙德的家人,告诉他们,埃德蒙德是如何的英勇。
同时,会带去属于埃德蒙德上士的抚恤金,五十英镑。
如果他的家人不愿意接受这笔抚恤的话,可以来到东方,到时候,我照样在这里,封埃德蒙德的法定继承人为男爵。”
热烈的欢呼声骤然响起,如果说刚才是带着羡慕的惊呼,那这时候,就是发自内心的欢呼了。
这些义从团的欧洲佬终于清楚的知道,就算是他们,不管战死还是伤退,只要有功劳,都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
封赏完义从团的功臣后,莫子布又对伤退的华人功臣进行封赏。
最大的一个是陈家的陈光泰,他是陈光耀的从兄,河仙团第十三步兵连的上卫连长。
他在此战中负伤七八处,仍然坚持不下火线,指挥连队击垮了缅军四个方阵,最后差点因为大失血把自己送走。
不过从伤势看,养个三五个月还是能回到军中,哪怕落下了病根,气血虚弱不能拼杀,但日后军队数量多了,做一个团级军官还是可以的。
但莫子布与他商谈后,选择了退役,因为莫子布需要一个安插在下缅甸地区的绝对心腹和华人标杆。
因此莫子布把毛淡棉对岸的马达班城封给了陈光泰,改马达班城为驻马城,封陈光泰为驻马伯爵。
除了驻马城以外,他还下辖三十七个村庄,良田二十万亩,港口三座,臣民三千五百户,接近两万人。
未来还会调拨一些退役军人和不少于六百的华人,到陈光泰这边来。
未来的下缅甸,最大的三个封臣将由苏基将军,明信和一个名叫吴温的孟人大首领组成。
其中苏基将军驻勃固,明信驻毛淡棉,吴温驻仰光。
再下面的封臣,则是陈光泰这样的五个伯爵,由莫子布直封,直接领导。
他们将会安插在下缅甸的关键地方,与孟人、克伦人这些本土镇守一起,充当治理地方的基石,并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他们展开汉化。
虽然此时的伊洛瓦底江入海口还未进行大规模开发,多沼泽、水洼。
但莫子布仍然显示出了他极大的自制力和战略定力,没有想着把这些地方全部划拉到自己人手中。
因为莫子布深信一个道理,你吃不下的东西,就算现在能全部攥在手里,未来不但控制不了,还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人力、物力。
还不如现在封出去,好似莫子布吃了很大的亏,但等他未来实力强大以后,有了纵横南洋与印度洋的水师,甚至是复国成功后。
现在由他册封的一批孟人、克伦人、敏家封臣,他们的法理道统,利益,身份,都来自莫子布。
不但有实力上的绝对压制,还有法理上的因果。在这种模式下,他们能逃得脱莫子布的五指山?
听话,愿意汉化的就留,不愿意的直接打包扔到澳大利亚去,有的是时间来处理。
第179章 莫大王的求贤若渴
七月中,就在清军继续攻打老官屯的时候,莫子布率军挺进勃固和沙廉。
这一次,就不是几千人了,而是三万大军。
得到莫子布封赏的孟人和克伦人首领们大为兴奋,倾尽所有为莫子布拉出了一支还算不错的辅兵。
这些家伙都是当地的老油子,老土著,有他们卖命,下缅甸的其他孟人和克伦人根本无法抗拒,顺利被动员出来了很多人。
巴拉敏丁此时早就往北逃了,因此勃固和沙廉几乎没遇到多少抵抗。
七月底,莫子布到达了仰光,与李献文所部六千人汇合,开始猛攻缅军在下缅甸最重要的据点仰光。
仰光城防坚固,大炮也多,上次莫子布在卑谬城大肆烧杀抢掠后,白象王就加固了这里,还迁了大量的缅人到此,非常难以攻打。
不过,仰光城的敏哈孤立无援,不存在固守的可能性,除非他是张巡、许远那样的神人。
八月初,经过二十天的日夜猛攻,仰光终于守不住了,缅将敏哈点燃火药库自杀身亡,仰光城内缅军大部被杀。
莫子布进入了仰光,算是基本恢复了孟人勃固王朝的地盘。
占领仰光后,莫子布把大本营从土瓦搬迁到了这里。
并将手中数万军队分散,在忠诚于他的孟人和克伦人带领下四处出击,清剿整个伊洛瓦底江平原的缅人漏网之鱼,同时征讨不肯到仰光来朝拜的孟人和克伦人。
莫子布甚至开出赏金,每抓到一个缅人,就可以得到河仙铸造的安法大宝铜钱一百枚。
一百文安法大宝可以买到大米四十斤,也算变相的在推广货币,为铸币权做准备了。
整个下缅甸是莫子布分封的,钱币流通自然要由河仙控制。
八月底,莫子布基本扫清了包括伊洛瓦底江入海口所在的下缅甸。
他正式册封的勃固侯苏基将军,仰光侯吴温,毛淡棉侯明信等,分别带着部属进入各城,开始行政。
土瓦的福清人陈建生看的眼热,也不愿意在土瓦呆了,他求着莫子布,要求用他拿下土瓦的功劳,求封一个陈光泰那样统领几万人的伯爵。
这个人怎么说呢,不怎么安分,很有野心,人也很聪明。
他知道,土瓦这种有山川之险又挨着莫子布封地的地方,虽然相对贫瘠一些,但恰恰是莫子布不可能放弃的地方。
他要是留在土瓦,也就是个地方官。可要是离开土瓦到下缅甸,那就是封疆建土的君侯了。
现在莫子布行情如此之高,麾下虎狼之师眼看就打遍无敌手,虽然人少,但正是他的机会。
就因为人少,才需要封疆建土,要是日后有了两万这种虎狼,各地都会变成土瓦这样,哪来的这么好的机会。
而对莫子布来说,若是在国内,或者说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陈建生这样的人,是上位者需要防着点的。
可是在南洋,在汉人稀少,很多又眷恋家乡的南洋,这样野心勃勃的人,才是他最需要的下属。
野心大才好呢,南洋这么大,一百个汉人君侯都容得下。
真要有一百个陈建生,莫子布做梦都要笑醒,他们就算一人只拉一千个乡党下南洋,那就是十万人。
于是,莫子布果断同意了陈建生的请求,不但把驻马城北面的直通城改名为通州封给陈建生,让他领六千户三万人为通州伯。
还把另一个矿主陈建昌也封为伯爵,在勃固南边,领三千户一万多人。
然后,莫子布这边的人才也不够了。
现在不仅丹老缺个太守,土瓦的太守也没了,安戴地区的洛坤太守,现在也是空着呢。
莫子布两手一摊看着罗芳柏说道:“芳柏,看见了吧,这南洋处处是机会,缺的就是咱们汉人来闯荡。
我现在无人可用,恐怕只能请芳柏前往土瓦镇守一段时间了。”
莫子布现在发现了,罗芳柏虽然武功高强,但军事上,天赋好像并不多。
他确实能团结人,又能得士卒之心,结硬寨打呆仗应该不错,但是出奇制胜,长途奔袭,甚至就是练兵这事,他都不怎么擅长。
不过在政务方面,那就是一把好手了,搞经济、促民生、盘活财政,甚至断案都干的很不错。
这应该是一个在政治、战略上强于孙可望,军事和政务治理上又比孙可望逊色一点的人才。
而这样的大才,满清政府连一个举人都不舍得给。
罗芳柏也是一阵恍惚,土瓦虽然现在只有十几二十万人,在大陆说是一个府有点勉强,但也要视为一个中上之县了。
而在大陆上,这样的上县知县,别说他一个秀才了,就是举人也别想。
举人坐监之后,想要当个七品官,那就是得去云贵、甘肃才有。
这样的知县,只会给进士出身的卷王。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