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177节
这确实有点尴尬,朝廷能封的,对人家没意义,人家想要的,朝廷绝不会封。
“所以啊!”莫子布端起酒杯,向两个八旗太君请酒,“两位,咱们还是就别说这个了,来点实际的吧。
皇图霸业那是要用血汗苦泪、累累白骨铺就的,我这南荒小王做不了,也不想去做。
但朝廷要是愿意,指甲缝里漏点东西让我吃个肚儿圆,那以后在这南荒,朝廷有事,派人传个信,咱照样上刀山下火海。”
说完,莫子布对着两人一笑,“两位也一样,行点方便,日后有事,派人知会兄弟一声就是。”
。。。。
李与隆这老奴才现在也抖了起来,因为他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莫子布麾下的士兵们,大多都是苦出声,见识还是低了点,金银他们认识,但珠宝、字画、古玩、奇木等等这些,他们就一窍不通了。
而李与隆虽然读书不多,但作为两广总督的心腹,见多识广是必然的,所以莫子布就委托李与隆参与鉴宝。
以防他手下这些傻小子们,把真正的宝藏给漏掉了。
而李与隆刚刚坐下,一个参谋军官团的预备军官,就提着一个大大的麻布口袋过来了,然后哗啦一声,全倒在了李与隆面前。
“哎哟,轻点啊!”看见滚落了一地的蓝绿白翡翠,李与隆心疼的嘴角都开始抽抽了。
他拿起一块硕大的上乘翠,嘴里骂骂咧咧的:“介倒霉孩子,你知道这是多好的宝贝嘛!”
说着又长长叹了口气,“多好的上品啊!质地纯白,隐有一种布衣山人的质朴感,浓浓的碧绿点染其中,不晕不散,真是好东西!”
但说着,他也一下把这玩意给扔回了地上。
“他妈的,这什么雕工啊,白瞎这么好的品相了!
这翡翠啊,三分材,七分工,没有一个好手艺的师傅,可惜了!”
“李爷,我是看不下去了,这老缅完全是在糟践东西,明明能值二百两的,让他们一顿瞎刻,五十两都不值了。”
旁边一个旗人文书也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停的叨叨着。
本来嘛,他们乍一看到这么好的东西,个个都忍不住往怀里悄悄揣。
可是后面一看,太他妈多了,哪天不搜出来三五百斤的,对,都不是用件来形容,而是用斤。
看多了就麻木了,再也没多少人往怀里揣了,他们甚至都开始怀疑,这玩意到底是不是值钱了。
翡翠这玩意,缅北就是主产地,而在明朝,还不大流行这玩意,但是到了满清,翡翠的地位开始突飞猛涨。
虽然还没有像慈禧时期那样到达顶峰,但现在也不遑多让了,满人对这玩意更是属于刚需。
朝珠、官帽上的翎管,扳指,还有最常见的手镯,需求量非常大。
当然,与后世区别不小的是,后世的冰种、玻璃种这种高档货,在此时受限于开采技术很少见,同时也影响了审美,导致并不流行。
“哎哟,这玩意,李爷您过来瞅瞅,这是不是檀香紫檀?”
听到这声喊叫,李与隆一下就蹦了起来,赶紧往宝库中一个角落跑去。
清代的檀香紫檀就是后世的小叶紫檀,也是被真正认为是紫檀木的存在,余者都不过是打着紫檀名号的冒牌货。
这种良木在明代就几乎被砍伐一空,到了明末,整个南洋群岛、印度南部近海的九成以上的紫檀木,都储藏在了北京和南京两地。
到了清朝,要用紫檀木除了明廷的库藏以外,几乎无可来源,有也是越南、老挝产的越柬紫檀木这种冒牌货。
到了乾隆这里,这货除了爱作诗,爱盖章以外,还有个紫檀狂魔的称号,他对这种良木,爱到了极致。
可偏偏,经过麻哥和雍正的喜爱之后,留给乾隆的紫檀木,根本没剩多少,他虽然是紫檀狂魔,但手里来源是真不多,且鱼龙混杂。
“太好了,太好了!”李与隆兴奋的都要蹦起来了,“这起码有两三万斤啊,全是天竺来的檀香紫檀!
爷们,你可是在京旗人,是富察家的,就凭这三万斤檀香紫檀,进个内务府当差管事不难吧?以后可别忘了老哥我。”
被李与隆称作爷们的旗人,是个名叫多禄的胖子,学武吃不了苦,学文没那个天赋,好在他母亲是明德的奶妈,因此在明德身边混两个当差的。
而此时,管着内务府的内务府总管大臣,一直都是在富察家挑选,比如傅恒就是先当了内务府总管大臣,然后才开始仕途的。
多禄喜不自胜,兴奋的满脸红光,三万斤檀香紫檀,这可是天大的功劳,他也要一步登天了。
就在此时,脚步声响起,莫子布带着明德和满都虎走进了宝库。
几个奴才赶紧过来见礼,又对莫子布和明德说了他们刚刚的发现。
听到有二三万斤的檀香紫檀,明德眼睛都直了,他太知道这玩意有多贵重了。
莫子布则走过去,抓起一大把翡翠、玉石拿给明德和满都虎看。
“明都统、满侍卫,不嫌重的话,自己拿点回去给孩子们打点小物件。”
满都虎是从关外来的,哪见过这些,看到莫子布指着的那一堆上品翡翠,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
莫子布则装模作样的苦笑一声,“太多了,到现在为止,起码有三四千斤,这要是全部弄回去,翡翠得成白菜价了。”
明德被这三万斤檀香紫檀冲击的还没回过神来,又听到翡翠是用斤来算的,嘴巴张得都合不拢了。
“明都统,小王想跟你们富察家做笔生意。”
“什么生意?”明德深吸了好几口气,才勉强稳住心神。
“这儿的翡翠太多了,好多都只是粗粗打磨了事。
想来缅王存了这么多在这,也是因为怕一下全放出去影响了价格。”
莫子布拿起一大块粗粗打磨的上等翡翠,在明德眼前晃了晃。
“小王也有同样的担心,听说京师的匠人比大理的还好,堪称天下无双。
不如你我两家合作,我控制量,你们挑选巧匠雕刻,一起赚这些钱。”
顿了一下之后,莫子布压低了声音,“三四千斤上等翡翠,可是能断断续续卖上几十年的产业,子子孙孙都受益无穷啊!”
明德心动了,他看了满都虎一眼,有点后悔把这蛮子也带了过来,不分一份吧,怕他乱说,分吧,心里不舒坦。
莫子布见状,抓起另一个宝箱中各种珍珠、宝石项链,直接塞到了满都虎的衣服里面,估计至少能值二三千两银子。
野猪般的满都虎当场就差点站不稳了,脸红的跟喝醉了酒一样。
明德当即大笑着重重一点头,“如此,在下就多谢王爷了。叔父为国捐躯,家中没了栋梁,确实需要补贴一下。”
莫子布装出一副敬重的样子,“小王愿意和富察家合作,那也是敬重傅大人这样的忠义之士。”
嗯,傅恒虽然死了,但他完全是替乾隆的面子而死的。
且这个时空他还完成了乾隆的心愿,打垮了贡榜王朝,他们家,绝不会因为傅恒的去世而恩宠衰减。
更何况,这家还有一个更狠的角色福康安要上线呢。
现在跟他们搭上线,未来就能靠富察家捞取更多的好处,比如在十三行中控制一个总商这样的事情。
第194章 千古一帝的威风,凭什么给你
满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三月底。
莫子布终于准备撤出阿瓦城了。
在此之前,老官屯的贡榜王朝的两万六千大军中,被巴东王孟云带走了一万人左右。
剩余的一万六千人,在孟云动身不久,也开始军心溃散,争抢着乘船顺流而下。
其中没抢到大船的四千余人被满清追上,几乎全部被杀。
剩余一万二千人跑到距离阿瓦四十多公里的地方,就已经星散的只剩三四千人。
随后再次被让.雅克少校指挥的义从团与英荷军三百人伏击,死伤数百人,其余都成了俘虏。
而在彻底没了威胁之后,莫子布将阿瓦城,直接洗劫了一遍。
信他敏王与内城的缅人贵族,外城商户几乎倾尽家产,拿出了各种金银珠宝、绸缎布匹等各种财货,价值两百一十万两左右。
而且这是粗略估计,因为莫子布军中没有专业的会计来计算,实际价值,应该更高。
同时面对这么多的财富,根本不可能避免贪污,莫子布估计,至少有二十万两以上的财货,流入了军中。
嗯,莫子布已经让武世秀派人去通知李献文了,等到了仰光,就要再次给这些家伙们上上课了。
凡是中饱私囊小于二十两的,既往不咎。
二十两到五十两的,罚没警告。
五十两到一百两的,罚没之后略施惩戒。
一百到一百五十两的按律用军法处置。
超过一百五十两的,那就得看命硬不硬了,撑得住几十军棍的,就算他命大,然后赶出军营吧。
这玩意,必须得管,不然就是对其他遵纪守法的人不公平。
同时,英荷军士兵也不能不管,你不管他们,就管不了自己人。
这种严于律己,宽待洋大爷的做法,搞不好能引起哗变。
于是莫子布和荷军马尔科少校,英军格林上卫商议确定,英荷军也要按照这个纪律来。
为了让这些军官同意,莫子布表示,英荷军的军官,可以合法没收他们士兵超出限额的携带财货。
这一切,都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哪怕以莫子布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各种办法都想尽了,但由于获得的财货太多,还是止不住这股贪墨的风气。
这二百一十万两,还仅仅只是内外城缅人贵族、豪商的买命钱。莫子布从白象王的宝库中,又起出了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的财货。
这还不包括满清使者明德已经和将要带走的三万斤檀香紫檀等珍贵物品,全部加起来的话,起码也有两百万两左右。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那是因为其中一大部分,是缅军刚刚从被攻占的阿瑜陀耶运回去的。
好家伙,白象王辛辛苦苦拿下了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得到的金银珠宝刚刚登记完毕,又被莫子布给打包了,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不过这钱嘛,莫子布一个人也吃不下,郑信都要穷疯了,多少也得给个三四十万意思意思。
毕竟郑信还是派了三千多人跟着莫子布助战呢。其中好多带有阿瑜陀耶王朝明显标记的珍宝,莫子布也没法变现,所以还不如慷慨点。
除了这些,外城和牛马粮市的挨家挨户拷问,还得到了十三万两收入,抵账用的缅人十四到二十四岁女人一万一千六百多人
回去路上的时候,起码还能抢七八十万两。
到了此时,莫子布突然有点理解曾国藩了。
历史上王闿运劝曾国藩造反,曾剃头不肯的最大原因,恐怕就是知道湘军打不动了,或者说,打不了恶战了。
就莫子布拿下一个阿瓦城,下面的士兵就要吃的脑满肠肥,回去之后,估计三成的人都不愿意再打仗了,就更别说湘军,他们打的可是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最富的地方。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