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10节

  重感冒,吃药后睡了个昏天暗地,中午才好点。晚上可能要更的晚点。

第413章 很好说话的光中皇帝

  任何的政治制度,都必须要与当前的政治环境和生产关系相适配。

  莫子布搞出的这个中外朝制度,其实很早就出现了。

  其起自汉武帝时期,当时汉武帝要集中全国力量打击匈奴,于是就设计了这种用中朝集中大权到皇帝身边的政治制度。

  汉武帝设立以后,这制度就一直纠缠在两汉的政体中,它的好处明显,坏处也很明显。

  这种制度呢,其实只适用于雄主短时期用,因为它将决策权给了中朝,外朝完全就是工具人,时间一长的话,就没什么中外朝,只有中朝了。

  毕竟政治可以妥协,但权力决不能妥协。

  梁国治看着莫子布,老狐狸自然知道这玩意的危险性,他看着莫子布说道:

  “陛下,自先汉武帝开中外朝制度之后,虽然使得汉武帝得以动用举国之力打击匈奴,但在其驾崩之后,却形成了中朝大臣权力的过分扩大。

  霍光以一臣子,能废立皇帝,就是其最大害处的体现。

  及至后汉中后期,中外朝制度与皇权纠缠到一起,又形成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主政。

  他们权力进一步扩大,外朝毫无抵抗能力,皇帝也彻底成为了两边晃的木偶。

  此种种弊端,还请陛下明察啊!”

  “朕知道,所以我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譬如侍从文官司的官员,可以直接从翰林学士中挑选,在朕身边锻炼好之后,再外放。”

  莫子布呵呵一笑,他的本意就不是要完全仿建汉武帝的这种中外朝,这玩意跟梁国治说的一样,确实是有很大的弊端。

  所以莫子布有很多补丁可以打,但那就要看这些江南的士绅,值不值得他来打补丁了。

  梁国治有些复杂的看了莫子布胸口一眼,这位光中陛下,他是真的看不透了,“老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比昔日,第二次战国时代已经到来,关起门来只会越来越惨,必须要向外拓展,去拓展生存空间,为子孙后代占据更大的地盘。

  而这一切,需要数不清的火铳、火炮、战舰才行。

  是以,未来将是煤与铁的天下,谁的煤铁多,谁就是主宰,只可惜朝中大部分官员,似乎还没有明白这一点。”

  梁国治有些明白了,这位还真是打了跟汉武帝一样的心思。

  不同的是,汉武帝是要抓权力全力打匈奴,莫光中是要抓权力打破旧有模式,开启整个民族的大拓殖时代。

  要干这样的大事,自然要集中权力,谁支持皇帝,谁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宠信和放权。

  梁国治突然想到,难怪皇帝要任命他的义兄兼姐夫银川侯当首辅。

  一是为了双方可以默契配合,二是为了用李献文的地位,来保证外朝在中朝设立以后,还能拥有相当的权力。

  看来银川侯要在首辅的位置上呆好多年了,梁国治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

  这可不是一个好干的差事,搞不好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了。

  而他也只比银川侯好上一点点,因为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肯定有很多损害其他士绅利益的地方。

  别的人来当鸾台左枢机,肯定会因为各方牵绊不会真的下手解决问题,也只有他梁国治这种行将就木还有污点的老头,为了子孙后代的富贵,才愿意使劲。

  梁国治想了想,还想继续说点什么,内侍来报,钱大昕、钱大昭两兄弟求见。

  钱氏兄弟进来拜见后,钱大昕犹豫了一下,还是对莫子布说道:“陛下,臣请暂缓关于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讨论。”

  注意,这不是实行,而是讨论都要暂缓。

  莫子布当然知道原因,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其实满清依靠屠刀,已经把前半段,也就是一体纳粮给完成了。

  现在的满清,丁口银被摊到了田亩中,无论官绅早就要纳粮了,无非是在上中下田的认定中做点手脚,隐瞒一些实际田亩数而已。

  现在剩下的,就只有一体当差没实现。

  但这玩意可不好碰,与后世人完全对徭役没印象不同,此时的政府工程可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反而极为可怕,每年个人需要缴纳的免役银,也不在少数。

  当年雍正让田文镜在河南试行了一段时间,闹出了天大的风波,连雍正的都扛不住。

  究其原因,它又跟满清的官员回避制度有关。

  中国历朝历代,都在执行官员回避制度,也就是官员不能在本地为官。

  而到了清朝,出于压制汉人势力的目的,官员不但不能在本地为官,距离本籍五百里之内,哪怕跨省了也不行。

  而且这个籍贯,不单是指目前的住址,连祖籍都要算。

  这确实是极大削减了地方上互相勾结的情况,但弊端却更大。

  但这种制度会让外地官员到任后,情况不知,风俗不同,语言不通,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且两三年甚至一两年就要一换,当官的连自己的前途都未知,那他就会把当官当成一场敛财的机会。

  治理?我治理个勾八,拿到属于我的那一份钱,拍拍屁股走人就是。

  因此有清一代,地方官的治理能力,堪称空前绝后的差,大多数地方官,能修个桥就要算极大的政绩了。

  而同时,这又导致了官员家庭在本地如果没有强大宗族保护的话,甚至会沦为地方上的大肥羊。

  反正你家出个当官的,不到被革职或者退休,基本不会回来,我怕你个毛。

  是以实行一体当差后,对于本地的胥吏来说,朝老百姓要数额巨大的免役银,哪有朝官员家庭要来的方便。

  前者没什么油水,逼得卖儿卖女又影响太大,后者看起来光鲜,但只要不是本地顶尖豪强,根本没多少抵抗能力,完全属于大肥羊。

  这就是这政策完全推行不下去的原因,官员们哪怕被刀架在脖子上,也绝不肯答应,谁一旦要弄这些,必然是全天下反对。

  钱大昕也是这么为莫子布分析的,说的那是情真意切,他确实是怕莫子布因为起自南洋,不知道这一体当差的凶猛。

  莫子布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如此,这完全就是鞑子欺压我汉人的又一罪证!”

  罪证?钱大昕眨了眨有些干涩的眼睛,这是什么罪证?它压根就没正式施行过,到乾隆继位就直接取消了啊!

  “想来诸位寒窗苦读几十年,始得一官员,却不知此一就任,父母不得相见,妻儿不得团圆,除非辞官或者身死再也不能返回家乡,怎么能如此呢!”

  原来你是说这个啊,那我们可就不困了啊!

  刚刚还有些莫名其妙的钱大昕,脸上露出了点点光芒,只要是做官的,就没有不想解除眼前这个严苛异地为官制度的。

  “陛下的意思是?”事关重大,钱大昕也不矜持了,颇有些期待的问道。

  “朕,有意废除此项制度!”莫子布非常坚定的说到。

  钱大昕人都傻了,连梁国治这样的老狐狸也无法保持淡定。

  但他们没上来说什么话,因为这对官员来说,利好太大了,这让他们一时间不能确定,莫子布是不是来钓鱼的。

  这还真不是钓鱼,因为对于莫子布来说,他要推行近代工业,总不可能一个人来干这个事,需要一大批基层官员来配合他。

  这破逼制度不废除,你让一群云贵川的读书人到江南来当官,江南的去陕甘,陕甘的去广东,广东的去山东。

  

  那还推动个屁的工业化啊,他们连语言都不通,就算有心跟着朝廷政策走,但出了县衙就两眼一抹黑,什么事都办不成。

  至于说官员距离家乡太近,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勾结,以至于形成割据的世家豪门这个危害,你以为异地为官就不勾结了吗?

  一点也不,反而是方便了地方胥吏和当地豪族勾结,危害更大。

  这个政策,其实最能防止的,还是官员在本地形成势力,继而围绕这个官员,形成控制当地的大型具有独立倾向的势力。

  比如魏晋时期的世家豪门,不但垄断土地,还垄断官位。

  但到莫子布这就不一样了,马上就是新时代了,民族主义的大旗打起来了,经济活动联系会更加紧密了。

  民族主义决定了在主体民族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本民族内部闹独立的可能,大大降低。

  经济活动超出一乡一县乃至一府的紧密联系,又使得单纯靠土地,把这片封闭起来在当地成为坐地虎的可能和威胁性,也大大降低。

  “朕简单走访了一下,摊丁入亩之后,百姓负担有所减轻,但也就是有所而已,各县衙、府衙征收的各种杂税,依然还是摊牌到了百姓头上。

  衙门中,胥吏和当地大户互相勾结,朝廷的官员根本无能为力,使得仁政,依然在各地害人。

  朕思来想去,只有废除旧制,只限制本地官员在本县任职,其余全部放开。”

  在此时来说,基层衙门要维持,各位老爷要分润分润,肯定是要加收大量杂税的,正税跟它们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而这部分高于正税三四倍,甚至五六倍的规费,就基本被本地胥吏勾结大户给吞了,县官都只能拿点零头,朝廷零头都拿不到。

  钱大昕与梁国治对望了一眼,明白皇帝的意思了。

  一体当差要搞,但是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的金额会大幅下降,至少对于官户来说,不痛不痒,没什么好反抗的。

  同时,衙门胥吏和当地土豪勾结,以朝廷名义压榨本地百姓的这部分收入,会变成正当收入并入地丁银中。

  到时候朝廷拿大头,给官员胥吏们小头,本地大户滚蛋。

  最后,田亩肯定是要清查的,谁也别想隐瞒。

  “其实细细纠起来,这对于你们这些江南士绅,是有好处的。”莫子布开始了讲道理。

  “因为任由胥吏和豪强把这部分钱给私吞了,就会导致百姓承担了极大的赋税,朝廷却没得到好处。

  而且这不是江南在搞,其他省份也是一样,朝廷对于他们没有江南这么重视,掌控这么严密,他们所贪墨的朝廷税款,只会更多。

  如此一来,朝廷税收不足,就只能继续压榨江南,一如大明中晚期一样,江南承担了极大的钱粮压力,大明却依然无法维持。

  而要是江南士绅能支持朕把这个事给办了,那么其他省缴纳的赋税肯定会提上来,那朝廷就有足够的钱了,不会进一步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江南士绅身上。

  而且,朕给的好处,是看得见的,你们要是不想子孙辛苦中了进士之后,一辈子都不能回乡,那就多支持朕。”

  这也是莫子布现在半壁都没有,就要动江南士绅的原因。

  因为很明显,江南在科举的优势如此之大,未来的大虞,也一定是江浙沪皖赣籍贯的官员多。

  想要把这笔钱收上来,就只能先搞定他们,让江南士绅站到莫子布这边,未来就可以用江南士绅去搞定全国其他地方。

  形成用官员打官员,士绅去对付士绅的局面。

  “陛下想把地丁银提高到多少?”梁国治低声问道。

  “两成五!”莫子布的心还是很黑的,两成五都特么是四税一了,而满清明面上的正税,不过才平均百分之七上下。

  “太高了!”梁国治摇了摇头,地丁银提高到两成五,百姓其实无所谓,因为他们不交衙门杂税之后,负担反而要更轻一些,但官员接受不了,这太高了。

  “那就召集群臣和江南士绅讨论吧,按照朕在南洋共和议会的模式来。”

  莫子布的底线,是最少要拿到百分之十,最好是百分之十五,这样他才有足够的财政来支持未来的发展。

  “一切都可以商量,但商量好了,大家就要遵守。

首节 上一节 410/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