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3节
这个滴滴打人进化到最后,就是莫子布占据红河平原、湄公河平原、湄南河平原建立一个中等强国,当所有南洋华人的周天子。
其余的华人,则自己拉上亲族乡党到处开拓殖民,然后上贡赋税,听调不听宣的当诸侯。
吴让本来还担心的要死,但听完莫子布的解说,立刻眼睛就亮了,他不顾地上的稀泥巴,噗通一声就跪倒在莫子布面前。
“仁德公,宋卡吴让愿做执扇,我们两万漳州乡党,从此就听仁德公调遣了。
此外我岳父高头廊庄氏两万泉州乡党,也愿跟随仁德公。”
王闰之终于放下心来,也顺滑的一膝盖跪到了地上。
“仁德公,洛坤王氏万五儿郎,也愿听调遣!”
第61章 提前的上架感言
下周一就正式上架了,这本书延续老虎一贯的风格,主打的就是一个相对冷门。
一来是老虎的性格,喜欢去收集一些相对冷门时代发生的故事。
二是在这个网文竞争激烈的时代,也算是一个竞争策略。
不管是上本书的归义军还是这本南洋,固然冷门小众,但喜欢这个的书友、同好也不算少,至少养活老虎这样的几个网文作者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不管是老书友还是新书友,都不用担心烂尾乃至太监等情况。
每年十三四万的收入对于快要进入四十岁,正式成为中年人的老虎来说,是一份非常丰厚且非常重要的收入,不存在我敢随时舍弃的一丁点可能。
人到中年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幼时父母的严厉管教,还是青年时期老师的谆谆教诲。
那都远远及不上人到中年后,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巨大压力对你勤奋的促进作用。
这股压力,就像是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猛抽,驱使着你跟一头驴子一般,毫不停歇的拉磨。
所以,再次感谢我的书友们,正是你们的支持,让老虎得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赛道。
就算驴子想拉磨,他也得有磨坊这个平台不是。
而之所以要发这个提前的上架感言,那是因为南洋的情况,就如同归义军及唐末西域的故事一样,太多的真相被淹没到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甚至可以说,南洋的情况还远比唐末西域的情况要严重。
为什么呢,因为在唐末西域和归义军,只是因为年代久远少有人记述,而蒙上了一层迷雾。
但在这些迷雾中,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些零碎的记载和某些文字、碑文的出土,大概看到事情的走向。
虽然少,但是真实的。
但在南洋,这就很麻烦了。
因为就在拉玛一世篡位杀死郑信后不久,为了掩盖自己的背叛儿时伙伴、背叛最初推他上位时与潮州人乃至华人约定的不光彩事迹。
拉玛一世干了一件除开安南王室之外,其他南洋统治者绝不会干,也想不起来会干的事情。
他命王室和大臣,编写一步暹罗编年史,并禁止了除开这本编年史以外,其他本就不多的暹罗历史记载。
这一招非常厉害!
也算间接证明,这家伙的成长和血脉中,有大量来自华人的影响,不是华人,根本就想不出来这一招。
唐末西域和归义军是历史记载少,但大体是真实的。
可南洋自拉玛一世这本编年史开始,真真假假,后人根本就分不清楚了。
而唯一对暹罗历史有所记述的安南,因为要与暹罗争夺南洋文化正统,双方在文化这方面非常敌视。
导致安南史书很少描写暹罗不说,有描写也基本就朝着抹黑的态度来的。
比如郑信就被描写为‘各远近属邑亦一概收索。无银者拘打,监于竹牢。万民汹汹,恶声塞道,而郑新(信)不悔。且曰:“天命在我,彼如我何哉?”’
好家伙,这是按照隋炀帝的模板写的吧!
且安南与暹罗一样,都有大量地盘是华人打下,但最后又强行融合了华人的黑历史,就更是对这些讳莫如深了。
这导致我们现在来看,南洋的任何史料都要细细斟酌,很多玩意读起来很离谱,但又没有其他记述,相信不是,不相信也不是。
更有很多互相矛盾的记载。
难!
当然,作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老虎不用考虑的那么深,只要能根据现有脉络和若有若无残存遗留下的一点点情况,做一个小说作者的推演和认定就可以了。
比如后面要说道的郑信出身问题,他的养父被确切记载为阿瑜陀耶王朝的财政大臣,这个职务从现有资料上看,自后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基本就是由华人担任的。
那么郑信的这个养父,就该是华人,不然他登不上这个位置。
还很可能也是潮州后裔,不然摆平不了大量的潮州人。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还有郑信的这个养父,官方记载封爵披耶,名为节悉,所以叫披耶节悉。
但从另一些据说是当时留下的华人简单记述看,此时的财政大臣用过一个叫做信慕(斯姆?).却克里的名字。
很大可能,这是一个母亲出自却克里家族的N代华人贵族,与拉玛一世有亲缘关系。
很大可能,这个信慕.却克里和披耶节悉应该是一个人,除非当时暹罗在同一时间有两个财政大臣。
但,你有实证吗?没有。
就如同轰炸加沙医院,全世界都心知肚明是谁干的,但你有确切的实证吗?没有!
所以,老虎从一个网络小说作者的角度,就只能设定他们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外祖家很可能是跟拉玛一世同族的泰人豪族却克里家族。他本身则有华人血统。
至于其他类似的情况,比如郑信掌权这十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等等很多,别说老虎了,就是研究东南亚历史的大佬,也都不可能彻底弄清楚了。
老虎只能保证,本书中的重要人物,从姓氏到事迹以及性格,大体上是准确的,我没胡编乱造,细节上这玩意是真的搞不清楚。
有的书友说,不确定就别写了。
这话有道理,写历史上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时代可以,但写南洋,要求就有些太高了。
是以,大家跟我一起,就把这个当做畅游近代南洋的纯小说和网游吧,它有着一定的真实性,但不能实锤确凿的东西也不少,大家理解下。
最后,按惯例求一求订阅吧,大家有能力就每天赏个几毛钱给老虎吧。
你们一个人给的少,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呀,我得的那就多了(手动狗头)
另外,老虎今天要去陪家人复查,可能只有一更,我下午回来后和明天多码点,争取上架五到六更,上架后每天早晚各一更,每章3500字左右。
大体上保证每天7000,每月不少于二十万字。
谢谢大家。
第62章 无人看破的未来
公元1766年,满清乾隆三十一年,正月十五。
处理完了洛坤的所有事务,昆仑山堂顺利增加了洛坤王闰之,宋卡吴让,高头廊庄春德三个执扇。
河仙鄚天赐安排的商队也到了洛坤与舰队汇合之后,莫子布就准备要出发了。
而在莫子布出发之前,王闰之的父亲王春发已经带着妻妾子女三十几人,带上了几千两银子的财货,坐着河仙的大船往河仙镇去了。
吴让则当场高价购买了五船粮食,他的宋卡这两年来了很多漳州乡党,正处于快速开垦的阶段,正缺粮食。
同时吴让还表示他在巴达维亚那边有乡党,可以介绍莫家的商队对巴达维亚卖粮食。
这巴达维亚所在的爪哇岛本来是南洋最适合种粮食的地方之一,但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经济利益,同时也是为了用粮食产量限制土著人口,把很多良田都用来种经济作物,比如甘蔗等等。
是以巴达维亚每年都要通过华人采买大量的粮食,以前主要是和暹罗买,河仙这边基本没什么来往。
但自去年缅甸开始入侵暹罗,攻下暹罗北部重镇清迈以后,暹罗各地都开始屯粮备战,把荷兰人也给折腾的不轻,正好给了河仙粮食出口的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目前南洋纸面实力最强的海军,东印度公司舰队拥有一艘四级、三艘五级战列舰,以及小十艘四五百吨的武装商船。
他们若是要横插一脚的话,昆仑山堂的舰队出马六甲倒是不太难,但回来就很麻烦,万一被荷兰人把法国人‘请’去了巴达维亚,那莫子布就白干了。
因此双方先搭上关系,哪怕是便宜卖点粮食,也要安抚住荷兰人。
此外,在莫子布的调解下,洛坤王家,高头廊庄家,宋卡吴让三家还达成了一个合作。
吴让的宋卡紧缺劳动力,而洛坤的土著发生了叛乱,王家武力较弱镇压这些玩意颇有些不堪重负。
于是在莫子布的建议下,王闰之将最强壮的土著三万余人分别卖给了庄家和吴让。
这两方男丁多,大多数乡党刚下南洋,心狠手辣,正好可以看押土著干活。
且宋卡的吴让那里的漳州乡党基本是男丁,王闰之又额外卖了两千多土著女人过去,去给漳州华人做老婆,多造点混血出来。
再怎么的,混血也比土著好的多。
至于王家短缺的人口,他们是潮州人嘛,现在暹罗明显又要打大仗,多的是人想往更安全的巴蜀、洛坤两府跑。
他们可以去暹罗买些泰人和孟人、高棉种族之类的补充。
暹罗实行的是萨克迪纳制这种约等于奴隶制的制度,望阁(曼谷),大城(阿瑜陀耶)都有农奴市场,温顺的奴隶一抓一大把。
王家统治洛坤几十年,不是吴让这种新下南洋的穷光蛋,也有足够的财力去购买。
。。。。
正月十六,舰队开始起航,顺风不过两天就到达了宋卡。
此时的宋卡府城规模很小,基本还是个小港口,被称为廉松,只有居民两千多人,许多人还以从事渔业为主。
不过周围的村落还是不少的,吴让的两万多漳州乡党,就散布在这六七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吴让倒是一点也不觉得基业太小,介绍起宋卡来滔滔不绝,连哪里的溪流里面鳄鱼多,都如数家珍。
最让吴让兴奋的,就是廉松城外有个大湖名为宋卡湖,这个湖在后世是泰国第一大,东南亚第二大淡水湖。
湖中五个大岛,有大量金丝燕聚居,因此五个岛都盛产天然燕窝。
特别是其中端四岛和端五岛产量最是可观,据吴让初步估计每年能产两千斤以上。
这可是天然燕窝,在后世都是高档补品,在此时则更甚,一年两千斤的天然燕窝产量,足可以称得上一大笔横财了。
历史上的吴让就是靠燕窝和锡矿两样拳头产品而积累起了丰厚家产,他儿子吴文辉更是依靠这个财源,建立了存国百多年的吴氏王国。
莫子布知道吴让的意思,这是向他表示宋卡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要莫子布不要害怕他吴让一直会是个小瘪三,多多照拂、抬举他,以后定有大回报。
还有一重意思则是表示彻底的臣服,毕竟目前来看,吴让的种地、打鱼、伐木等产业都的重要性都无法和燕窝产业相比。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