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46节

  张家花了大价钱,费了大心思把陈严祖伺候的舒舒坦坦的,得到了不少好处,光是土地,就又进账了超过三十万亩。

  而此时,陈严祖组建的荆门五营兵中,张家就掌握了三个营,足足四千人以上。

  张正谟听到教主宋之清宣告白阳世界马上就要到来,直接一阵手舞足蹈,他看着宋之清说道:

  “教主,弟子已经打听到了消息,这大虞朝马上就要西征满清。

  到时候他们两虎相争,我圣教坐观虎斗,虞胜则助清打虞,清胜则直接背后捅刀子。

  若是两败俱伤,那就更好,一下解决两个大敌,有弥勒尊佛保佑,天下就该是我们的了。”

  听到张正谟这么说,其他教众又一次兴奋地满脸通红,好像他们真的就赢定了一般。

  只有教主宋之清微不可查的露出了不满的神色,这张正谟,教义学的不精,经文不曾熟读,脑子里天天都是打天下坐江山。

  捏麻麻的,我们这是要进入白阳世界永享仙福啊喂,能不能不要总是想着这些凡间富贵,能不能有点格局!

  众人正在欢腾间,外面弟子来报,清水教仙姑乌三娘已经到了镇外。

  宋之清一听,立刻就抛下了对张正谟的些许不满。

  因为对于混元教这样的地下宗教来说,传教最快的还是要从民间愚妇入手。

  而男人,自然就不方便,必须要长得好,声音亮,会戏法的女弟子前去传教。

  而这种仙姑,往往都是从杂耍戏班从小招募养着,一般还会成为教主的侍妾。

  比如乌三娘与王伦,王聪儿与齐林。

  而宋之清最得力的仙姑,已经病死快一年了,其余几个道行太浅,无法承担这个重任。

  只有在马营村小小露了一手,且声名在外的乌三娘,符合宋之清的预期。

  虽然不是从小培养,且年纪有点大了,但关键时刻,宋教主愿意放宽条件。

  在所有欢腾不已的教众里面,只有站在门口,四十多岁却只能拜在二十多岁齐林麾下做大弟子,方才能进入教中的姚之富有些难受。

  他是从襄阳西边的郧阳,也就是后世十堰市一带跑过来的,此时郧阳府是川陕豫鄂的流民汇聚地,堪称人间地狱。

  他千辛万苦跑到襄阳来,是听说这里混元教的高人们,都是救苦救难的陆地神仙,可是来了之后,他才发现完全就是扯淡。

  姚之富有些绝望,他看向外面雪花飘飘的世界,白阳现世后真的就有地上天国吗?

第450章 开万世之太平

  陈严祖只是贪,但不是傻,或者还说,他没傻到以为自己拉起来的民团可以对抗大虞,他兄长陈辉祖同样也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湖北的陈严祖实际上只是过来拖时间的,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湖北士绅拖住大虞,等他兄长在湖南完成对各势力的整合。

  按照陈辉祖的估计,只要他将长沙、常德、宝庆、岳阳这四府和澧州这一州整合完毕,四府一州的士绅完成抱团。

  那就会出现一个掌握人口九百万,耕地两千二百万亩,民团十万加的超级地方势力。

  要让他们投靠,光中皇帝至少要给一个大学士,三品以上高官八到十个,还要减免地丁银和地丁粮。

  至于新朝建立一定会实施的平均土地、抑制兼并,放松对佃农的人身控制,更是想都别想。

  只不过,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跟以往任何政权都完全不同的新式政权。

  他们什么都算计好了,但是并不知道莫子布早就算透了他们的算计,根本不打算接受这样旧日既得利益者的投靠。

  所以哪怕接近过年,莫子布也还是留在了九江,朝廷官员也都会留在九江过年。

  而在原本九江知府衙门,莫子布正在给以江西巡抚阴承方,安徽巡抚闵鹗元为首的江西、安徽地方官员上课。

  就是上课,面对这些满脑子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最好是关起门过小日子的官员,莫子布必须要给他们介绍一下即将到来的新世界,以使得这些旧官员做到至少不给他拖后腿。

  莫子布先是解释了一下煤与铁的重要性,以及南洋对整个中华的重要性和现状。

  “综上所述,目前的南洋,已经早就不是咱们以为的蛮荒了,简斋先生和惜抱先生把南洋称为下一个江南,朕觉得是非常恰当的。”

  这袁枚和姚鼐都快成了莫皇帝的发声筒了,不管什么莫子布都喜欢拉着他们当备注。

  当然,这两人也喜欢这种感觉,哪个文人不喜欢这种白衣傲王侯为帝王师的感觉呢。

  特别还是莫子布这种相对比较好相处,又舍得给赏赐的帝王。

  “而要稳稳拿下这样的百倍江南,除了需要大量百姓过番以外以外,还需要煤与铁,确切地说,是基于煤与铁产生的火铳、火炮。

  没有火铳与火炮,咱们的移民就无法轻松压制当地土人,不能轻松压制当地土人,就无法吸引到足够的移民完成拓殖。

  而要建立如此庞大的煤铁基地,就需要进行工业改革,引入泰西的蒸汽机等一系列机械,派出留学生到泰西学习西方科技并开拓视野。

  同时,我们不能单单只建立煤铁等相关产业,其他的产业也一定会开始进行建设,而建设,就意味着大量的产出。

  但以目前来看,泰西诸国在购买我中华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大黄、猪鬃、漆器等物品后,已经无法再消化多少其他产品了。

  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即将到来的大量生产物资,找到一个可以购买它们的群体。

  这个群体不会是士绅阶层,因为士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他们敞开消费,也消费不了多少东西。”

  听到这,脑子还是挺活的闵鹗元明白了,“陛下是说,能消费这些东西的,是两万万普通百姓吗?”

  “是的!”莫子布点了点头,“只有广大的百姓依靠人数优势,才有消化各种产品的能力。”

  “可是.。”闵鹗元有些迟疑的说道:“陛下您是知道的,老百姓实在是没什么钱的。”

  而一旁,一直笃信老派儒家思想的阴承方大喜,“陛下是要平均地权把富豪的土地分给百姓了吗?这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啊!”

  “算,也不算。”莫子布缓缓说道:“说算,是因为朕有这个打算,说不算,是因为哪怕就是把地平分下去,也没什么用处。

  譬如湖南,均分之后,富庶的洞庭湖周围或许人均能有两亩四分地,其他地区,人均估计连一亩半都很难有,产量也会更低。

  且就以最富庶的洞庭湖周围计算,五口之家十二亩地,亩产白米二百八十斤左右。

  全年就是三千三百六十斤粮食,抛去留种、收割季节请人之外,最多还能剩两千八百斤白米。

  五人来分,一人一年五百六十斤白米,平均一天一斤五两三钱,就算老弱妇孺吃的少一点,那也不够让两个壮年男丁吃饱。

  当然,可以选择不吃白米,基本只吃粗粮,再加上渔获、采摘以及农闲时期种点红薯、黄豆等作物,那么,也就是全家吃饱而已。

  而这个水平,已经是湖南一省最好的地方,湘南、湘西做梦也不会有这个水平。

  所以,平均地权根本做不到让百姓吃饱,遑论有余钱消费。”

  这真是一个扎心的现实,平日里装作看不见,百姓也还是在生存,但真当用数字呈现出来的时候,说触目惊心都委婉了,应该叫做血淋淋。

  可以想见,哪怕在有盛世称呼的乾隆朝,能全年吃饱饭的百姓,最多也就一二成,大量的百姓都还是在温饱线以下至饿死的边缘,苦苦挣扎。

  而要说中国官员,对比国外那些黑心贵族、高阶神职人员,道德素质在几千年儒家的教导和规范下,真要算良心相对多一些的。

  也还确实有些心系百姓的官员,至少在不直接波及自身利益,只是有损官员整体利益的时候,还愿意做出一些让步。

  房间里大多数人都沉默不语了,新任池州知府,乾隆三十四年(1769)乙丑科状元,苏州元和县人(吴县)陈初哲,就吸了口气对莫子布说道:

  “民生多艰,此前我辈官员迷惑于逆清所宣传之乾隆盛世,对此几乎视而不见。

  如今新朝甫立,又是我汉家大义之朝,若是还有此等百姓挣扎于饿死边缘之情况,我等官员之罪也,谈何为生民立命啊!”

  “说得好!”不管陈初哲心里怎么想的,他能这么说,那就是好的,对于官员,你也只能论迹不论心。

  莫子布表扬了陈初哲几句之后,继续说道:“所以按鸾台侍从文官司测算,要让一个湖南百姓过得好,乃至有余钱消费。

  那么长沙、岳阳等府,至少需要人均六亩地,其余地方至少需要十亩地。”

  所有官员听完,都在等着看莫子布怎么办,也有些猜到了莫子布的策略。

  “这就是朕不会招降陈辉祖、陈严祖兄弟的原因,湖广的士绅借着支持满清湖广填四川的当口,在两省大肆兼并土地,控制佃户人身自由,一个个如同土皇帝一般。

  现在他们还希望抱团起来,获得比在满清时期更大的好处,这是在做梦,朕绝不会容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

  所以这次湖广战役之后,湖广的士绅,只要对抗过朝廷天兵的,一律土地充公,发配南洋屯垦。

  同时两省百姓,也要选出一部分继续填充四川,一部分也准备下南洋拓殖。

  嘉庆省和暹罗旧地多得是大平原,就缺人去种地,剩下留在湖广的,就按照这个数目均田。”

  此时的四川是算上重庆的大四川,人口才一千万出头,显然还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供分配。

  但问题跟湖广差不多,那就是大量先移民去的官员和富户亲属占据了大片土地。

  甚至有官员先到四川,把成都平原等地方的好田占据,跟他妈旗人跑马圈地差不多,一家就占据几百上千亩。

  然后把填川的百姓骗过去,到了当地说是移民安置,结果直接成了他们的佃户。

  所以未来的四川,不但要移民,还要直接上锦衣卫,配合户部、刑部狠狠地清查这些害群之马。

  阴承方看着上面侃侃而谈的皇帝,忽然觉得那不像是一个深宫里的帝王,更像是一个大儒,一个先生。

  阴承方也弄懂了皇帝的逻辑,那就是如今虽然人口众多,土地也多,但是大量的土地产出基本全被需要糊口的百姓给吃光了。

  为了免除饥寒,他们就已经消耗完了所有的获得,根本没有能力去消费其他东西。

  而百姓没钱消费,自然就限制了商品的大生产,商品不需要大生产,那么士绅的积存的钱财就只能拿来买地。

  他们买地,必然不会老老实实,而是故意制造各种惨事,来半强迫百姓卖地。

  而这又会造成更多自耕农破产,使得这些自耕农再次转化为只能为生存苦苦挣扎的佃农,结果就是更没人有钱消费了。

  那么为了打破这个苦难的循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最上面的大地主利用战争为借口,直接干掉。

  

  同时,把过剩的人口迁走,让剩下的百姓都过上有盈余的好日子。

  这些人日子好了,就会出来消费,那么开工坊等等就会比种地养佃户要赚钱得多。

  这有了其他更赚钱的项目,朝廷也支持,搞不好还能因此获得梦寐以求的共和议会议员资格。

  在这么多好处的冲击下,那么买地的人就会减少,让土地回归它原本的价格,自然土地兼并就减轻了。

  而这一套循环,是阴承方过去几十年完全没想到的。

  他脑海里一直以来就认为要给百姓过好日子就是平均地权,这相当于给阴承方这种旧派,也算有些良心的官员,打开了新世界。

  使他们明白,原本那种他们以为的百姓好日子,在皇帝眼里是猪狗不如的。

  同时,阴承方也知道,皇帝这套理论能进行,还是在于皇帝有一个广大的南洋,他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华让大家去分享。

  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人的生活上一个大台阶,不用几万万人都挤在大陆苦苦挣扎。

  而阴承方在思考时候,莫子布还在上面意气风发的说着:“湖广土地肥沃,所以人均最多十亩就能过上好日子,但北方不行。

  日后到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山西,必须要做到每个家庭有地一百到一百五十亩。

  朕未来的愿望,是在北方的大平原上建立大量有一百五十亩以上土地的小型地主,多余的人,都给朕出去。

首节 上一节 446/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