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97节
“上将,请您放心,我皮埃尔.安德烈.德.苏弗朗,愿意为中华帝国和大皇帝陛下献上所有的忠诚。”
“很好,中将,我相信皇帝陛下也会对你的忠诚给予回报,那么下一步,我们需要如何做?”陈联笑着对苏弗朗中将说道。
“上将,我想把舰队分为三支,范.金斯伯格中将率领五艘快速战舰看住吉大港,严密监视港口。
莫公檐中将率领五艘战舰,往来于胡格利河口与阿拉干王国实兑港之间巡逻,只要发现英属印度舰队的踪迹,就缠住他们。
而我,则率领舰队在马德拉斯外海等候。”
陈联眼睛一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此时迈索尔王国的两万军队会乘坐大量近海帆船,北上向我们靠拢。”
“是的,英国人一定会知道这个消息,如果他们不拦截,那么等迈索尔王国的士兵到达后,威廉堡的形势会相当危急。
如果他们前来拦截,这就是消灭英国舰队的最好机会。”
听到这个,陈联立刻站了起来,因为按照法兰西在印度大陆的利益,保住迈索尔王国是他们第一要务。
而英国在印度洋的舰队对英格兰王国来说,只能勉强能算九牛一毛。
哪怕此次拿下了威廉堡,未来还会面对更强大的英格兰分舰队,想在海上一次性打垮英国,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法兰西来说,保住了迈索尔王国的实力,就可以让他们在印度拥有一个比中华还可靠的盟友,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获得与英格兰人纠缠的资格。
但中华就不一样,诉求就是消灭英格兰印度舰队,以求短时间打掉英国对于南洋的威胁和插手可能。
并在长时间使英国认识到,在东方谁才有资格大声讲话。
现在苏弗朗中将肯用迈索尔王国的士兵作为诱饵,足以证明他已经开始为中华进行考虑了。
“中将,我现在授予你联合舰队的全部指挥权!”陈联严肃的交出了舰队最高指挥权,威廉堡围城战,即将展开。
第501章 茅麓山上小李王
‘李公之志,也必以正,如火必热,如水必寒,正之诚者也。
夫以正合,正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诚合诚,如万水可合为一水。’
湖北省,宜昌府,兴山县西北,茅麓山上。
这里地处大巴山深处,著名的神龙架就在其北不过三十公里,或者说,茅麓山也勉强可以算神龙架的一部分。
从茅麓山向西南约一百二十公里,乃是四川省夔州府府城奉节县,向东南一百公里,则是湖北省宜昌府府城夷陵县。
当年的夔东十三家中出自大顺军的七家,就是在这个地盘上活动。
李献文轻声读着唯一没有被满清摧毁,字迹还能辨认的圣帝行宫之碑文,泪水顺着脸颊潸然滑落,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掉落到碑前尘埃之中,噼啪有声。
等读到‘皇明永历九年岁在乙未季冬之吉,钦命提督御营直省各路恢剿兵马行招讨事挂怀远大将军印太子少保临国公清涧李来亨鼎建’时,不由得扑倒在地,哽咽不能语。
李献文身后,妻子越国长公主莫灚赶紧把她那三个看着父亲泪流满面,自己却没露出多少悲戚之色的儿子,给按倒在地上磕头。
他们刚刚跪下,李献文就转头过来了,看着妻儿都跪在地上垂着头,心里颇觉得安慰。
“永历十四年,逆清以伪靖西将军穆里玛,定西将军图海,湖广提督董学礼等人,动用七万大军,三十余万民夫,以梅花桩四面围山,周遭树木几乎被砍伐一空,上下一览无余。
我曾祖忠武王李公来亨见事不可为,遣心腹将士百余人,护送我高祖母离开,随后举家自焚,以李家四十余口并将士三千余,殉了这大明朝。”
听到父亲这么说,有点傻愣愣,完全没遗传到李献文谨慎持重,也没遗传到莫家精明机敏、长袖善舞的李献文长子李兴扬,张嘴就想问。
‘若是四面围山,树木也砍伐一空,上下一览无余,那你的高祖母,是如何被护送离开的呢?’
不过还好,知子莫若母,李兴扬嘴巴刚张开,莫灚就感觉到他说不了什么好话,飞速从后面掐着李兴扬的腰,让他把话给咽了下去。
“当时清军围山,高祖母老孺人还能轻松离开,想来曾祖忠武王也是可以离开的,但他却没有。”
莫灚确实情商很高,而且这种事她以前可没少做。
当初弟弟莫子布跟一头倔牛一样,总是和父亲莫天赐顶着干的时候,她几乎也是像这样两边打圆场。
“是啊!”莫灚这话,又激起了李献文的怀念,“当年我祖父在时,常对我说,曾祖确实可以离开,但他早已下定决心,要以身殉国。
我那时不知道为何,但今日读到这圣帝行宫之碑文,心中便已经了然。”
李献文指着碑文上的字,一个个给莫灚看,“你看这些地方,用了多少个正字,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提及。
我想,曾祖当时就已经感觉故国复兴无望,逆清势大,汉人屈膝者如过江之鲫,唯有以正,激励人心,苦守以待黎明。”
莫灚此时也看进去了,眼角微红,眼眶发热,“永历十八年,即是逆清康熙四年。
此前,国姓爷突发恶疾薨于东宁,永历皇爷也已被吴三桂弑杀,大好河山落入敌手,曾祖忠武王便是那最后的一缕火苗了。”
“是啊,我大顺以反明起家,却又以为大明殉国而终,流寇死社稷,恐怕千古以来,也就这么一例了。”
李献文稍微有些萧索的说道,而他这么感慨,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现在反思大明灭亡,汉人第二次亡天下之原因,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单纯嗷嗷喊着闯贼、献贼乃是罪魁祸首。
大多数人还是承认以东林党为首的文管集团截断朝廷财源,再加上崇祯皇帝刚愎自用,才是国灭的根本原因。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是很多人为了迎合皇帝莫子布压制江南士绅集团,不让他们以文纠合成新的东林党,而不得不这么说的。
在心里,天下绝大部分的读书人,还是觉得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寇才是大明覆灭的主因。
而更凑巧的是,李献文被莫子布推到了前台,一直用他当武器来继续压制江南士绅豪商集团。
具体的表现就是李献文只是外朝的首辅大学士,但他却可以调动由锦衣卫北镇抚司,刑名司和内廷转运司联合组建的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
因为这个缇骑总旗队的指挥佥事李亚山,原本匪号大辫三,乃是李献文手下的海盗首领出身。
他海战打的不怎么样,但搜山捡海是一把好手,于是脱离海军,成了莫子布手下与北镇抚司镇抚使霍然齐名的特务头子。
且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只对皇帝负责,虽然只管财税,但有自己的审判和关押机构,俨然一个从抓捕到审判再到执行的独立小司法系统。
朝堂上下甚至在背地里把财税监察缇骑总旗队称为小东厂,可见对其有多痛恨。
这样带有特务组织性质的税务警察部门,一般人就算有皇帝的要求,他们也会鼻孔朝天不一定做到多配合,但唯独李献文可以。
话说当年,李献文给莫子布带去了两千多山贼海盗,这些人文化不高,但作战勇猛,江湖经验丰富。
大部分没做到多高的官,但在各个要害部门,担任关键职位的可不少。
他们除了忠诚于莫子布以外,一般也对李献文这老大哥有三五分敬意,这也是莫子布把李献文顶上去的原因。
让他这姐夫在前面当肉盾,莫子布就可以躲在后面观察。
把那些对新朝政策,特别是财税、外贸政策有极大意见的一个个找出来,就算现在不处理,也可以做好标记重点关注。
而某些江南士绅豪商,在精神层面被皇帝用东林党扣了个偷税漏税导致二亡天下的大帽子,现实层面被迫几乎完全实现了士绅一体纳粮。
他们不敢出来反抗朝廷,于是就抓住李献文有些尴尬的身份不断做文章。
前几月甚至还有人在南京应天府的大街上张贴自报,列举种种,说大明天倾完全就是因为李闯、张献之类流寇造成的,不是因为江南士绅偷税漏税。
李献文虽然表面没说什么,但心里非常难受。
莫灚也有点难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皇帝要求李献文顶上去当靶子的,再是不愿意也得上。
正在莫灚不知道该如何劝说的时候,山下传来了一阵阵喧哗。
李献文下去一看,大量打着昔日大顺军将领旗帜的百姓,兴高采烈的涌上山来了。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所有四川人祖籍中,有大量自称湖北麻城孝感的。
特别是越往东,称自己祖籍孝感的就越多。
到了川东,也就是现在重庆东北到宜昌以西这片区域,自称祖籍湖广麻城孝感的移民,起码要占到当地百姓的六七成。
而从实际官方统计来看,湖广填四川中,湖北籍总共都只占两成左右。
麻城孝感更是湖北的小地方,你把麻城孝感人都迁入川,也不可能占到这么大的比例。
但我们看另外一件事就清楚了,祖籍麻城孝感最集中的地方,恰恰是夔东十三家中大顺军余部活动最频繁的区域。
同时当年大顺军下面的兵丁中,也有大量是在孝感一带招募的。
这就一下子对应上了,当李来亨在茅麓山上殉国后,满清随即解除了这一地区的封锁。
这使得有些跟着十三家将领,比如党守素等人投靠了满清的百姓,和更多躲在深山里的大顺军余部百姓纷纷出来。
当时此地人口十不存一,大片田地亟待开发,于是这些湖北籍主要是在孝感地区招募的士兵,纷纷顺流而下回到老家,最后再把家乡无地的穷苦人带了回来。
等到清廷正式开始湖广填四川之后,由于进川的出口就在这些大顺军余部生产生活的地方,从长江中下游来的移民,只要自称是麻城孝感来的,都可以得到当地人的照顾和接纳。
当年的百姓也大多没什么文化,久而久之,你传我传你,一两代人之后,祖籍都是湖广麻城孝感的了。
李献文看到这些乡党上来,心中阴霾尽去,大笑着迎了过来,他两手拉着长子和次子说道:
“快,来给你叔伯们磕头,当年要是没有他们,我李献文不知道死在什么荒郊野岭了。”
不过还没等李献文跪下去磕头,最前面的老者就扑过来,把李献文给扶了起来。
“二娃子啊,我是真没想到,你还真能带着大明朝一起打回来,前年消息传过来,说是朝廷当家的是李闯子孙,我们都不敢相信。”
“真不愧是我李家子孙,是永昌皇帝的子孙!”
李献文也笑了,有畅快也有苦涩,畅快是因为他今日终于功成名就,不负祖先英雄之名,还跟着皇帝一起兴复了汉人江山。
苦涩是因为,当湖广填四川的大朝进入低谷之后,朝廷开始清查户籍图册,他们这已经颇具规模的反贼后人,根本瞒不住了。
于是他故意在东乡县加入白莲教闹事,用一层灰色教徒身份掩盖反贼后裔这个杀头的身份。
事败后,便带着三四百人一路顺长江而下,而后经湖广,入广东,最后飘荡于南海之上,六年时间就从一个山贼,变成了海盗。
境遇之奇,过程之凶险,堪称传奇。
“哈哈哈哈,是啊,我是纵横天下的永昌皇帝子孙,是打不死,抓不住的陕北楞娃!”
笑声中,李献文抓住二叔的手,“兴山、巴东、镇坪、巫山、奉节这些大山中咱们就不住了。
侄儿在府城奉节置办了一些产业,二叔等长辈就去城里养老吧,
至于年轻人,都跟着我走吧,让他们跟着我回陕北去看一看。”
李二叔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他靠近李献文低声说道:“川东北这些教徒我都去打过招呼了,他们都愿意听你的。
郧阳的那些教徒,咱们家也有联系,没有哪个不开眼的现在还敢闹事。”
李献文点了点头,这就是他这首辅大学士能离开南京应天府西进的原因,因为在大虞王朝内部,能懂白莲教这些的也就是李献文了。
甚至历史上十几年后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其中四川部分的起义教徒,大多都是这些原大顺军余脉以及跟他们走得近的人群。
二来海兰察投降后,一直在成都没走,因为大虞铺开了这么大一摊子,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坐镇四川,至少是把基本的框架定下来。
而海兰察也是满清名将,一般人还真有点镇不住他。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