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498节

  要让这些投降的成都八旗兵,心甘情愿做马前卒去陕甘剿灭已经不断开始叛乱的天方教徒,非李献文莫属。

  当夜,李献文与他多年未见的乡党们就在茅麓山下大摆宴席,大块肉大碗酒,非常尽兴。

  皇帝也特意下旨,要对最后坚持在茅麓山上的兵将进行追封,在之前殉国的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人,甚至就是最后无奈降清的党守素、马腾云、杨秉胤也有追赠。

  酒宴上,李献文喝的东倒西歪,满面潮红,他带着醉意看向妻子越国长公主莫灚说道:

  “我是有些不愿意,因为你的皇帝弟弟太能压榨人了,我不想当首辅大学士,他偏要我当。

  还把我当挡箭牌用,让江南士绅豪商视我为洪水猛兽,我李献文身上七成以上的骂名,都是给皇帝背的。”

  莫灚吓了一跳,立刻让身边的几个侍女过去挡着不要让人过来,然后同情又无奈的看着自己的丈夫。

  如此复杂的局势,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一个野心勃勃工作狂一般的皇帝。

  这首辅大学士的位置确实不好当。

  特别是李献文首辅已经当的比较顺利了,皇帝又把他往西调,要他去解决西北的乱局。

  这是个人都知道,民风彪悍,跨度极远,宗教矛盾,地域矛盾突出的西北,该是多么难以搞定。

  且看皇帝隐含的意思,还有要李献文大开杀戒想法。

  这又是一个巨大的黑锅啊!

  “但我今日想通了,皇帝承受的压力,也不低,咱们汉人要避免三亡江山,很多地方确实要改革。

  我看到今日叔伯乡党们过得如此之好,他们终于剪掉了头上的辫子,可以扬眉吐气,也觉得没有白干。

  昔日,我在占婆岛上坚定跟随了皇帝,十六年来交出所有也毫无怨言,就是因为我知道,只有皇帝才能实现我的愿望。

  今日,我在这茅麓山上起誓,也会如同昔日一般,为皇帝扫清妖氛,使我中华金瓯无缺。

  如此,再多的责难非议,我也愿意承担,就像我的曾祖夏忠武王李公来亨。

  他反对过大明朝,但为了汉人的天下,仍旧愿意在这茅麓山上,以流寇死社稷一样。”

第502章 弥勒佛将在了吞武里

  齐林、张正谟、聂杰人、姚之富、徐天德,如果一个熟悉历史上川楚白莲教起义的人在这,就能看出这些人的含金量。

  这里面既有姚之富这种历史上起义时已经四十岁上下,现在二十多的老资格,也有齐林、徐天德这种起义时三十来岁,现在二十边上的小年轻。

  哦,不对,齐林历史上没等起义就被人告发,被清廷抓去处死了,代替他起义的是他妻子兼圣女王聪儿。

  这些人你看看,我看看你,都发现少了一个核心人物,混元教教主宋之清。

  然后他们也没觉得有多惊讶,这么多人中,也就教主宋之清一个人是真信教,把自己当成无生老母在凡间代言人的。

  其余的人,张正谟是宜都豪商,家里号称富甲宜都县,聂杰人是宜都县大地主,齐林家族世代为襄阳胥吏,这些人都是在地方上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虽然在真正的大人物眼中,他们不算什么,但也绝不是什么底层百姓过不下去。

  他们最开始入教,就是为了耍些把戏骗人钱,或者是为他们的事业行方便,最后则是看实力越来越大,逐渐有了不甘心继续在最底层混的心思。

  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些被科举隔绝了上升通道的地方人杰,有的人甘心一辈子在中下层,有的人不甘心而已。

  而这里面,唯一的穷苦出身,恐怕就是姚之富了。

  只有这位老哥是全家从河南南阳逃难来的,爹妈弟妹相继饿死之后,他机缘巧合入教,由于为人仗义,很得底层百姓支持,因此爬到了教中高层。

  那么现在朝廷要招安,宋之清这样的真正搞邪教的,自然就是死路一条,而他们这样的,就还有一点利用的价值。

  这些人就在大太阳中晒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有人来招呼他们,等到都有些支撑不住的时候,前方马蹄阵阵,有身着金甲的飞马来告。

  ‘骠骑将军、朔方郡公、总督川陕甘三省钱粮刑名等事提督川陕甘兵马督管京营兴唐四勇军越国长公主驸马都尉李公献文到。’

  这一长串名头,直接就把一群土豹子给镇住了,随后李献文在两百欧式胸甲骑兵,四百中式棉甲骑兵的护卫下,策马赶到。

  这六百骑兵甲明胄亮、鲜衣怒马,手里中的马刀,发出来闪闪寒光,要多威风就有多威风。

  是以李献文刚下马,完全被震慑住的齐林等人都扑倒在了地上,齐声高呼:‘参见郡公!’

  李献文点了点头,很是满意的说道:“都进来吧!”

  带着这票人进了重庆府府衙之后,李献文倒是没多少架子,非常坦然的对他们说道:

  “二十年前,我李献文跟你们一样,也是拜无生老母的,所以其他的瞎话大家也就不必多说了,你们知道我是谁,我也知道你们底细。”

  “驸马爷说的是,咱们都是自己人,都是自己人。”听了李献文的话,这些教头们赶紧出来表态。

  “知道是自己人就好,我呢,也不跟你们兜圈子了,刘教头的事情大家都听说了吧?

  朝廷的意思,陛下的意思,就是你们要组织好下面的精干教徒,以后去陕甘穿溪过涧,搜山捡海,只要做得好,官帽子,好田土,少不了你们的。”

  李献文口中刘教头正是创立混元教的刘松,清廷几年前逮住了他,但没发现他的危害,以为这家伙就是个普通的混白莲教的,哪知道他就是混元教的开山祖师。

  于是便只轻轻的把刘松给发配了甘肃平凉府隆德(宁夏固原)了事,并未做过多的限制。

  当然,平凉府的现实,也给了刘松当头一击,正在他以为逃得一命,结果到了当地才发现,传教的空间早就被天方教给堵死了。

  刘松被控在德隆,拼命表演了一年,也没拉到几个教徒,于是才不停让襄阳的宋之清等人给他想办法,接应他回中原传教。

  是以听到李献文这么说,齐林、张正谟、姚之富等人忍不住对望了一眼,朝廷显然是要把他们当枪使了。

  因为现在是皇权不下乡,朝廷能击败盘踞西北的天方教变民,但绝对不可能把藏在民间的清理干净。

  而要完成这事,那就得他们出马了,深入到乡间,搜山捡海的一点点清除。

  这活,可不太好干啊!

  但是呢,真要干成了,受益也是很大的。

  “这几日,你们就在重庆府好好享受享受,然后把各自能拉走的核心教徒给报上来,朝廷会对你们进行操练。

  此外,那些杂七杂八的教义就不要到处乱宣扬了。

  白阳、红阳、青阳,血湖地狱可以搞一点,但是什么牛八降生,就不要再说了。

  至于具体的教义,朝廷会委派大觉广德普济大师汇聚白莲宗诸位高僧与你们一起商议的。”

  白莲教嘛,他们什么都可以混搭一点的,除了搞白阳、红阳这样的过去未来末日理论,他们也还打反清复明的牌。

  牛八就是朱字拆开,每当有人传教,往往会宣传他发现了降世的牛八,跟着他们就可以开创太平盛世云云。

  等这些白莲教大小教首走后,身着僧袍,双目神采奕奕的郑信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这位的咖位太高了,李献文也不得不以晚辈的姿态主动见礼,“大师,你看这些人,能成事吗?”

  郑信呵呵一笑,“有几分猎鹰走狗的模样,但是他们缺一个领头人。”

  说着,郑信突然从宽大的僧袍中摸出了一本经文,轻轻放到案几上,随后转身问道:

  “汝此番主持西北,皇帝可有何交待,他一向目光长远,对西北之事,一定有不同见解。”

  李献文伸手请郑信坐下,随后回答道:“陛下说,西北之所以出现大片天方教徒,以至于西安都相当泛滥,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汉人的族群地位失守导致。”

  “哦,这倒是没听过,说来听听,看看皇帝有何高论?”

  郑信一脸的好奇,对于莫子布的眼光,他还是很欣赏甚至是充满着一点点敬畏的。

  “皇帝说,西北自明末开始,一直动乱不断,比如我祖永昌皇帝等,都是从西北起家的。

  三十年间,他们转战全国,带走了陕北汉子中的绝大多数精华,造成了西北汉人的一度失守。

  其后,陕甘又经历了反复的争夺,乡间豪侠刀客不是死了,就是当兵吃粮走了,乡间宗族也被打散,这是二度失守。

  到了逆清确立统治,西北汉人元气大伤不说,还变成了一钱汉,同时当年负责在乡间维持的宗族也几乎消失。

  这时候天方教再来,厉害的早就死光走光了,庸碌者又没有宗族来组织,哪还有反抗的能力。

  百十年反复冲洗下来,接受者能活得下去,不接受者被排挤处处遭难,能有几个人坚持不信的。”

  “有一定的道理。”郑信点了点头,他是出身宗族气氛最浓厚的潮汕地区,自然知道宗族对于乡间的作用。

  

  其实不但是西北,河南、河北这些地方也一样,满清的强力压制,使得宗族失去了活力后,就会其他灰色势力填进来。

  只不过两河毕竟是中原腹地,天方教没渗透进来,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千奇百怪的白莲教。

  这一切,都是宗族、乡约等势力被提前打碎,但政府治理能力又没有及时深入基层导致的。

  是以郑信叹了口气,“身在南洋浑不知,只等回到了唐山,才知道我们汉人受了这么多欺压。

  譬如西北,当汉人不过是一钱汉,毫无荣耀,毫无尊严可言。

  信了天方教,总还有几个阿訇管一下,聚拢一下大家,遇事还可以抱团对抗。

  两相对比之下,为了妻儿子女过得舒心点,入教的自然也就多了,这念着念着,念上十几二十年,就忘了祖宗,忘了朝廷了。”

  一时间,空气有些沉默,两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核心,光是靠武力是很难完全平定的,还必须要把精神的空位给填补上去。

  “陛下还说,西北自唐末之后,商路断绝,渐成死地,别说跟江南、岭南比了,就是连中原、湖广也多不如。

  这人一穷,生存环境一恶劣,痛苦麻木中总要找点心灵寄托,所以他明知白莲教也不太保险,但为了安稳,也愿意让这些人过去传教。”

  郑信点了点头,非常赞同的说道:“这是没办法的事,一个是现在就要人命的毒药,另一个虽然也不是好东西,但总还有扭转的可能。”

  说罢,郑信突然拍了拍他刚才放在案几上的经文,脸上神色在一瞬间变得非常神圣。

  “本座在泰平时,常得佛祖梦中点拨,言我是未来之佛,此后一直以为是应在南洋,但没想到是应在西北。

  想来那日在梦中,佛祖允我坐莲台于西北方位,命我再修经义,方能得顿悟,想来就是意有所指,只可惜当时并未领悟。

  幸得近日多看此老子化胡经,又得皇帝点播,突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且忽然想起当日莲台之南,又有金佛现身,想来是佛已许我大机缘,命金佛在南等候,我当取之。”

  话音刚落,郑信唱念了一声佛号,对门口一个卫兵问道:“重庆府往南,可有何名山?”

  卫兵一愣,猛地瞪大眼睛,不由自主的脱口说道:“此去向南百五十里,有金佛山一座,当地人曾言此山为佛所化,常有万丈金佛现世。”

  “哈哈哈哈!”郑信大笑,高唱:“朝望金佛山,暮望金佛山,金佛何崔嵬,缥缈云霞间。”径直走了下去。

  这一幕把李献文都给震撼住了,而此时,莫灚穿着一身男士道袍,从角落里走了出来,紧紧盯着郑信的后背。

  “郑王还是放不下,尘世间的王做不了,又想做仙界的王,看来他是想扮弥勒佛降世啊!”

  李献文摸着下巴,缓缓吸了一口凉气:“我确实听说,郑王在泰平时,逼迫各大寺庙承认他是未来之佛,还说自己的鲜血是白色的非常人,难不成真有这回事?”

  “八百里飞骑禀告陛下吧,让陛下亲自定夺。

  若是陛下同意,肯定会命全国佛门高僧,道家真人去金佛山造势的。

  若是不同意,就早点把郑王弄回舟山去,这位大王,还真是能折腾。”

首节 上一节 498/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