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589节

  由于他们的对手是俄罗斯帝国来的哥萨克和流氓冒险者,对方的火器装备程度并不算太高。

  而且外东北由于补给和气候原因,燧发枪使用起来昂贵打火率也低,所以大量装备的铁甲、弓箭和钢刀长矛,火器并不多。

  至于脑袋上的辫子嘛,只有一部分有,且是军中地位较低的生女真。

  他们习俗就是这样,这些人只能拿其他人一半薪水,不会说汉话又没有上升空间。

  邓陈常故意让他们大规模出现,就是想要吓唬这些北高丽人。

  效果确实不错,大明舍不得打的乖儿子,女真人可是蹦起来乱打的,这给朝鲜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直到现在都没消除。

  是以,赵峸哪怕搞清楚了,心里还是有些害怕。

  除了这一二百年的心理阴影外,赵峸还突然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大皇帝要惩戒朝鲜,根本不用从本土调兵,就这点野女真兵马,就能把朝鲜给灭了。

  不过搞清楚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

  作为自诩小中华,海东盛国,认为是中华文明正统的朝鲜来说,被宗主国用这种野女真蛮夷兵威胁,心里还是很难接受的。

  迟疑了半天,实在压不下心里的不爽,赵峸赵郡守鼓起勇气对邓陈常说道:

  “下国小臣实在不明白,我朝鲜如此尊崇上国,视上国为父母之邦,视中土大皇帝为再造父母。

  昔年万历皇爷救我性命,海东上下,一直记着大皇帝的恩情,大明亡故后还血食祭祀诸帝,到现在还以崇祯年号记事,这连你们这些上国人都无法做到。”

  说到这些赵峸已经开始抹眼泪了,情绪也有些绷不住,“如此忠藩,何罪之有,何罪之有,为何要遭此一难!

  定然是有奸臣在蒙蔽光中大皇帝陛下,朝中出奸臣了啊!”

  其实呢,赵峸本贯平壤赵氏,是李氏朝鲜开国功臣赵浚的子嗣,家族上百年盘踞在平壤,树大根深。

  所以他表现的有些按捺不住反感,除了在早已萌发的民族主义上有些不乐意之外,还因为中华的行动,肯定是要造成他们家利益受损的。

  赵峸说完,跟他来的一群平壤朝鲜官员和士子,也跟着呜呜咽咽哭了起来,天主教的叛军在围攻平壤之前可是打破了不少城池的。

  就是如今的安州,也是邓陈常率军来收复的,那么在这场动乱中,他们的家族,大多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现在想来,真是相当委屈,甚至有点怨恨,

  哭着,哭着,就有些指桑骂槐的抱怨,这些朝鲜士子,打仗不行,但是文人的阴阳怪气本事,那是全部学去了的。

  只可惜,高丽人哭错坟了,这要是真大陆上来个官员,说不定确实会感到羞愧。

  可是邓陈常是什么人,他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不要脸。

  他当年为了荣华富贵,把同样身为北河京汉高门的家乡人都整死了十几万,怎么可能被朝鲜人几滴眼泪就给打动或者搞的不好意思。

  邓陈常就这么面色如常的看着他们哭,一直哭到赵峸都有些尴尬的停下之后,邓陈常才露出了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

  “赵郡守演的一出好戏,指桑骂槐已经攀扯到圣上了,胆子也不小呢。”

  听到邓陈常这么说,赵峸脸色立刻就变了,不过他还没说说什么,一个在天主教乱党起事中被杀了母亲和妻子的士子忍不住了,他站出来大声对着邓陈常喊道:

  “大人何其无心肺耶!我等说的不是事实吗,何来演戏之说?”

  士子摆弄了下形制跟道袍差不多的白色长袍,义愤填膺的说道:

  “大人倒是说说,我等哪里是表演了,天下间,哪里去找我海东这等现在还用崇祯年号的忠藩去?”

  邓陈常有些轻浮鼓了鼓掌,好似很欣赏的说道:“确实有几分儒门子弟的胆气,不过你这话,能骗得过其他人,却骗不过我邓陈常。”

  说着,邓陈常的语气开始变得有些阴恻恻的,“尔朝鲜,真要是大明忠藩,怎么最后会屈从满清?

  大明从倭寇手中救了海东上下,犹如再生父母,你们不应该就算剖腹腕心也不背叛吗?

  哪有被强盗打服之后,就跟着强盗一起来殴打父母的,天下间有这样的孝子,有这样的忠藩吗?

  甲申已来,汉家天倾,为国死难者数以百万计,海东忠藩,大明再造之子们,请问你们有几人殉国?

  我看除了崔孝一和林庆业,也就凤林大君还有几分良心。”

  邓陈常越说愤怒,手指直接戳到了这个士子的脸上,“就是林庆业,最后还被尔等所害,哪有半分忠心在!

  自称忠心,却只在口舌之间,八百万生民,八百里江山,殉国者二三人而已,摇唇鼓舌的忠心,不过费些唾沫,也敢来居功!”

  崔孝一和林庆业都是朝鲜真正的忠臣,前者曾谋划刺杀黄台吉,事败满清入关后,在崇祯皇帝陵墓前绝食七日而死。

  后者一直坚持到南明时期,忠心耿耿,最后被朝鲜仁祖畏惧满清追查下令杀害。

  这两人都是真正为了明朝,一直奋斗到全家尽死,确实是伟烈丈夫和大忠臣,但可惜,整个朝鲜,几百万人就出了这么几个。

  “至于用崇祯年号,自凤林大君逝去后,你们想干什么,别人不了解,我还不了解吗。”

  邓陈常指着自己的鼻子,“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因为我是安南猴子,你们则是高丽棒子,咱们都在假借中华和汉人身份给自己谋好处。”

  棒子这个称呼,大概率源于朝鲜人自己对奴婢和佣人称呼的发音,此时已经被广泛用来取笑乃至辱骂高丽人了。

  赵峸听到邓陈常这么说,宛若被人直接从阴暗洞穴直接给拎到了阳光中暴晒,而他嘴里,则不由自主念叨了邓陈常这个名字好几遍,突然反应过来了。

  

  “啊!”赵峸大叫一声,脸色惨白的指着邓陈常,异常惊恐的说道:“你是那个北河酷吏,那个杀了十几万人的安南来俊臣!”

  “哈哈哈哈!”邓陈常仰天大笑,心里稍微有点变态的他,非常享受别人对他的这种恐惧。

  别人越是害怕他,他就越是兴奋,乃至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潮感。

  这种有些反人类性格的超雄,才是造就他血腥酷吏的本源。

  “尔既然知道我邓陈常,那就受死吧!”大笑之后,邓陈常突然从一个侍卫身侧抽出一把雁翎刀,毫无征兆的一刀就劈向了赵峸。

  赵峸赵郡守压根没想到邓陈常敢这么杀他,一点防备都没有,霎那间鲜血冲天而起,黑乎乎脑袋顷刻就只剩一截筋头皮肉还连接在脖子上。

  见到这种惨状,那个主动出来喷邓陈常的高丽士子被吓得哇哇大叫了起来。

  而赵峸的躯体还诡异朝前走了几步,邓陈常飞补了一脚方才扑倒,倒地后眼睛甚至还在翻动,似乎想要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聒噪!”邓陈常嫌弃的骂了一声,非常专业的往前一捅,直接就把那个惊叫的士子直接捅了个透心凉。

  这可不是形容,而是真的直接把心脏给捅穿了。

  邓酷吏在北河时,就有亲手杀人的习惯,做灵武道制置使的时候,为解决绿化问题,也没少亲手‘拔苗助长’。

  是以如果要在大虞的文官中选一个人做刽子手的话,邓陈常绝对是毫无争议,断档式的领先者。

  这家伙亲手杀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高丽士子们被吓坏了,他们哭嚎着,当场就吓瘫了不少人,而邓陈常则叮当一声丢掉手里的雁翎刀。

  这些高丽人可都是干活的好材料,不是那种非得杀的安南逆子和灵武狂热教徒,没必要都杀了。

  “写奏章呈报陛下,平壤郡守赵峸狂悖忤逆,污言秽上,不堪为乐浪相,已被臣亲手斩杀,奏请更易。”

  吩咐完身边的文书,邓陈常又嫌弃的看着不远处的锦衣卫副千户。

  “你们这些厂卫选的什么人,这种狂妄又在平壤根基深厚还不知好歹的,怎么能作为合作者呢!”

  南镇抚司副千户面色铁青,但是却无法还嘴,因为赵峸这样的合作者如今看来,确实选失败了。

  “邓大人,天子亲军如何办事,还轮不到你置喙!”副千户只能选择嘴硬。

  “哼!就你们这么办事,圣上的大事都要被你们给耽误了!”邓陈常毫无在乎,话说的相当难听,就差骂对方是废物了。

  真是不长教训啊,历史上邓陈常就是因为这性格被人群起攻之,最后遭人举报劣迹,被阮小强下令斩首。

  这个时空从两南总督的高位上跌落下来,还是皇帝莫子布亲自出手袒护才没掉脑袋,但这家伙硬是一点都不改。

  “你过来,本贯何地?”邓陈常说着,冲一个还算有点胆气的三十多岁士子招了招手。

  邓陈常早就注意这个士子很久了,刚才他们哭的时候,邓陈常就在仔细查看,谁是真的有怨气,谁是跟着假装有怨气,谁是傻大胆,谁是觉察到了危险。

  而眼前这位,就是他选中的。

  噗通!被招过来的士子直接跪下了,眼中的狂喜一闪而过。

  “上国老爷,小人赵在凤,本贯咸安赵氏,现任平壤江东县令,前领议政赵重晦公是我伯祖。

  我咸安赵氏始祖,是后唐年间高丽的册封使,因战乱留在此地。”

  果然是个知道利害的聪明人,邓陈常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你有女儿或者妹妹吗?最好八岁到十二岁之间,最好是女儿。”

  “有!有!有!”赵在凤连说三声有,“小人第三女尚美,年方十岁,略通文书,擅书画,小人立刻献给。”

  “糊涂!”赵在凤正想说献给邓陈常,立刻就被后者打断了。

  “陛下有意命皇次子就藩故汉四郡,封乐浪郡王,正缺一夫人,本官可以替你举荐。”

  这个夫人不是指一般的妻子,而是按大明律郡王的四个侍妾的官方称呼。

  赵在凤眼中冒出了精光,把头在地上磕的砰砰响,“大人栽培之恩,等同再造,小人自今日起唯大人是瞻,愿效犬马之劳!”

  “好,那你准备好接受故汉四郡官员名单,说不定以后你的外孙,就可以永远统治这片土地了。”

  邓陈常把赵在凤拉了起来,随后对后面吉北左中右三卫的士兵们大喊道:

  “三卫儿郎听命,即刻进兵平壤,虔信邪教者杀,口出怨言者杀,敢持兵杖者杀,不尊号令者杀!”

第592章 三千里江山之终定

  “天兵来了,天兵来惩戒了!”

  “父母之邦降下兵灾,做儿子的哪能抵抗,还是束手吧。”

  “海东之国乃是大皇帝恩造,不然我等早就做了倭寇的奴隶,哪还能活这二百年,我要去跪迎天使。”

  “这是谁惹恼了大父母,使我等遭灾,还是先躲起来吧,小杖受大杖走,此乃圣贤教诲。”

  汉城,这座四十多万人的李朝首都,如今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但乱归乱,百姓的想法,确实出奇的一致。

  如果说儒家在大明,真正做到了教化蛮夷的地方,那一定是朝鲜。

  依靠着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敲打,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再造,儒学深入朝鲜方方面面,半岛李朝对大明,对中华,感情上是真没的说。

  你让他们为大明陪葬,这些人可能做不到对自己这么狠心,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更别说国家了。

  但你让大明像训儿子那样教训他们,他们绝对乐于接受。

  就连李朝的大王,也深受这种可以说是文化的东西影响。

  李祘在景福宫的敌楼上,听着耳边纷杂又统一的声音,默默流下了两行清泪。

  当洪万达等庶孽子的叛军前进到汉城的时候,猥集在汉城的兵马,尚可抵抗,至少是敢发炮放铳的。

  可是当只有几百人,头戴大明朱漆勇字盔,身着大红鸳鸯战袍,打着红底金日月大旗出现的时候,四五万人守卫的汉城,心里和实际防线,轰的一下就崩了。

  “殿下,二百年前的壬辰倭乱,我朝鲜国就该没了的,不是被倭寇霸占,就是撤藩置县,归于中华。

  是万历皇爷仁德,允我朝鲜国再存海东,是以这三千里江山,都牢记万历皇爷的恩情。

首节 上一节 589/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