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23节

  卧槽!

  郑淼差点被噎了一个趔趄,他忘了,这些和人、朝人以及越人最在乎汉人的界定,那是相当相当清晰明了,且严格的。

  这些获得了华族身份的家伙,你可以称他们是和人、朝人、越人,也可以称和、朝两地人为东洋人。

  还可以按照来自不同省份称他们为新罗人、蓬莱人、广南人、日南人等等。

  因为现在这些称呼就跟广东人、河南人没什么不同。

  但你绝不能称他们为日本人、高丽人和安南人。

  这后三者,是这三族群中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在南洋被当做合同长工者的称呼。

  这三地已经有了华族身份的,根本不承认下面那些本来跟他们属于同一族群,但没有获得华族身份家伙的是一类人。

  所以,秦忠持这样说,就是百分百正确的,还属于郑淼也得维护的政治正确。

  于是这个憋了一肚子气的南洋总理大臣只能强行吞下不爽,对秦忠持说道:

  “汇报军机,怎么可以不详尽,别说是合同长工死亡数千,就是投靠的土人死亡数千,也要上报。

  现在,你把所有实情赶紧汇报上来,战后最多也就是罚你几个庄园,若是还敢有所隐瞒,本大臣立刻上报陛下,解除你的议员身份!”

  秦忠持连连答应,因为这其实就是他有些畏惧,不敢把亚齐完全糜烂的消息报上去,结果越拖事情越不可收拾造成的。

  现在只被罚没几个庄园,完全可以接受。

  你别说罚没几个庄园,你罚没他一个县,秦忠持都要呆在这里不走。

  因为苏门答剌岛的土地虽然赶不上南暨岛肥沃,但比他家乡蓬莱省(九州岛)可要好的太多了。

  当初建藩的时候,说是给五十万石,但实际上来了亚齐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亩产三倍于家乡。

  如今算上大力开垦的荒地,整个左原方伯领辖三个县,换算石高至少有一百七十万石。

  这也是不管亚齐土人如何不驯服,秦忠持等人还要坚持的原因。

  。。。。

  “苏门答剌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全岛细长,被巴里散山脉从中部横切为两半。

  靠近深海的南边这一半,沿海平地狭小,人口相对稀少。

  靠近安戴省的这一半,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尤其以朝廷控制的巨港府一带土地最为平整,最适合农业生产。

  比巨港府次一等者,便是左原方伯领为主的棉兰城周围。

  剩下亚齐变民占据的靠近天竺之西端,山地丘陵延绵,平原只能夹杂其中,养活不了多少人。”

  好在左原伯秦忠持不靠谱,但锦衣卫北镇抚司在苏门答剌岛的锦衣坐探,还是靠谱的。

  秦忠持能隐瞒他领地上的损失,但是没法遮掩苏门答剌岛上这次土著的大规模起兵。

  听到锦衣卫苏门答剌百户的汇报,郑淼把手一摊,看着蔡牵和董金凤等海陆军官说道:

  “军事上,本中堂那就是真不懂了。我看南洋素来以海军为主,蔡将军,这次军议就你来指挥吧。

  诸君只需要专心军事,至于后勤等事,自然由本中堂和共和议会负责,绝对安排到位。”

  蔡牵是这些年中华海军中异军突击最快的将领,是海军九位中将里面,唯一没有任何背景的。

  他从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八年时间爬到中将军衔,绝对是靠硬实力打出来的。

  历史上这位爷是福建人中,继郑芝龙后出现的,唯一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能在台湾海峡收西洋船保护费的大海盗。

  虽然规模比不上郑芝龙,但能在鸦片战争快要到来的时刻,还保持这份战斗力,实力绝对不低。

  “蔡楼船乃是海军宿将,文韬武略远播军中,且我杨武军这次是来一旁辅助,理应由蔡将军支持大局。”

  杨武军统军董金凤虽然也是中将,但却没有跟蔡牵抢。

  因为这是海军和陆军的默契,南洋之地是海军的主场,去了就要以海军为主军。

  是以董金凤没有半点不满,还带着几分尊重的称呼起了蔡牵的中将称号-楼船将军。

  蔡牵走上前来,先对着郑淼一礼,再给同为中将的董金凤一礼,随后向周围团团敬礼,然后才接过郑淼手中的指挥棒。

  “巴里散群山,雄奇险峻,树高林密,人烟稀少,多有瘴疫之气,强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是以我建议,在巴里散群山北侧,重点进攻巨港府、棉兰府,先拿下富庶之地。

  然后海军用蒸汽大船大船绕至岛屿南侧,尽数占领南侧沿海平原,比如英属明古连、马尔堡,以及其他南部所有海港。”

  此时英格兰人在南洋,其实也还有一小块地方,那就是苏门答剌岛南部的明古连地区,这里有三四百欧洲人,控制了万余土著在这挖矿种香料。

  蔡牵继续说道:“而对西面亚齐人的老巢班达亚齐,我们则按兵不动,装作兵力不足,不去管他。

  做完了这一切,只要巨港府、棉兰府和岛屿南边平原、港口都被我控制。

  那么巴里散群山中的土人没了平地的物资接济,必然就支撑不住,他们便只有一个地方可去,那就是班达亚齐。”

  “好毒.呃,妙计!”董金凤看明白了,“苏门答剌西端,唯一平原就是入海口冲击平原,班达亚齐城也正建在这里。

  等到山中土人大部去了班达亚齐,那么我们就把山中道路全部堵塞,让他们回不了山,也来不来东面。

  最后,大量土人聚集在班达亚齐,而班达亚齐城就在海边,我们可以从容用乘坐军舰从海上抵达,随后把聚集起来的土人,全部剿灭!”

  董金凤差点嘴瓢说成好毒计了,因为这个作战侧面看似完美,但真的要短时间搞定巨港府和棉兰府,还要彻底断绝平地往山林里输送资源,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个字。

  杀!

  把青壮年杀光,没有了劳力,自然就没人再能往山中运输给养。

  于是董金凤把目光看向了郑淼,他一个合肥人,靠着在代北积攒的功劳,虽说是武将世家出身,但也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爬上来的。

  大开杀戒这种事,他可做不了主,也背不了这样的锅,必须得郑淼这种尊佛之子,皇后之弟,有献国之功的人,才能顶得住。

  “苏门答剌岛上近二百万土人,要做到如此,仅凭海陆军一万五千,各省镇军、义从两万,是办不到的。

  必须要再抽调人手,起码要战兵四万,民夫八万才行。”

  郑淼看着蔡牵,作战计划确实不错,杀人这事,他那颗大脑袋也能顶住。

  不说别的,单凭他们郑家为了国家让出了整个暹罗国,只要不谋朝篡位,都掉不了脑袋。

  但真的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吗?

  “中堂大人,此次机会确系千载难逢,因为亚齐苏丹阿劳乌德丁.穆罕默德.赛亚,是难得的明君。

  只有他有这个号召力和手段,能把苏门答剌岛上的所有土著集合起来。

  若是此次只打亚齐,把这位苏丹打死了,以后就很难有人把土著们这么整齐的号召起来了。”

  呃,郑淼一时语塞,然后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好嘛,本来因为左原伯秦忠持瞒报,以为过来就是简单平个乱,但现在乱子已经这么大了,突然成了一次性干翻土著的好机会。

  至于杀人嘛,郑淼一点也不在乎。

  他有四分之一泰人血统,在南洋长大到十一岁才回的唐山,是以对于这种典型的南洋争夺生存权方式,极为熟悉,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只是,要完成这样的作战目标,从唐山调兵、调物资肯定是来不及的,只能继续发动南洋的封臣,动用南洋各省的力量。

  但发动这些人,各省镇军、过番百姓组成的义从好说,南洋封臣就有些问题了。

  

  不过郑淼左思右想,还是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机会,他把手一挥,喊道:“刘不远刘司马,你与蔡楼船倒是意见一致的很。

  本官授权你俩迅速拟定、细化作战方案,三天之内,把扩大为全面战争要用的物资和人员,给出一个大概的数据。”

  下达了任务,郑淼很快就离开了,因为他要马上赶去新港,与各大封臣,主要是安戴地区的封臣商议。

  未几,看着海上若隐若现的风帆,听着蒸汽机隆隆的轰鸣声,郑淼看向了他最重要的幕僚,光中七年(1782)太上皇后甲子万寿圣诞恩科二甲第九名,江西新城县(黎川县)人陈观。

  “宾我,你说陛下会允许我动用安戴封臣的力量,来进行此次扩大作战吗?”

  陈观摇了摇头,此人很有能力,历史上以三甲同进士出身,做到了内阁学士的高位,属于那种政务和事务能两手抓的优秀官员。

  “中堂大人,下官不说,你也知道陛下为何不愿意动用安戴的封臣们。

  依下官来看,除非这次动乱发生在南暨省,陛下或许会同意,但是发生在苏门答剌,则没有紧迫到要动员安戴封臣的地步。”

  郑淼沉默了,他的皇帝姐夫之所以不愿意动用安戴五大封臣的力量,避免他们不断扩张领地,尾大不掉只是其一。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子们逐渐长大和增多,很多都需要就藩,如果好地方都被这些封臣占据了,皇子们就没地方了。

  就算强行封过去,也坐不稳位置。

  “那就真的没办法了吗,这次的机会确实难得。”郑淼也还是有些眼光的,是以颇为不甘的问道。

  “安戴封臣,多是跟随陛下起事的老臣子,占据了几乎安戴全省的膏腴之地。

  此外锡矿、金矿、燕窝等产业也基本被他们垄断,这些人有的是钱,有的是人。”

  陈观先把这些坐地虎封臣的表面情况嘀咕了几声,同时飞速的开动着脑子。

  随后他突然联想到刘台二万里迢迢跑到南暨省来当总督,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

  新港(新加坡),安戴总督衙门。

  被称为五大元从亲藩的,宋城侯吴让,陶公侯叶宪阳,遵义伯魏日坤(北大年),高州伯庄利善,吉达伯叶丰昌都在。

  这安戴省,一共就十个府,他们就占了五个,再加上莫子溶的鲁藩也在安戴,朝廷能直接控制的,就只有洛坤、霹雳、雪兰莪、柔佛四个府了。

  这才是真正的地方豪强,反正安戴总督霍克(霍尔戴克书记官)非常理解皇帝不让他们继续外出扩展封地的潜规则。

  不扩张都富可敌国了,还扩张那还得了。

  郑淼一到,当然不是直接谈事,而是先吃饭,酒桌上慢慢谈,也是中国人的老习惯了。

  郑淼在来的路上,已经让陈观把如何跟这些人说话,都给编写清楚了,是以郑淼还是挺胸有成竹的。

  “诸位叔伯兄弟,都是从龙功臣,开国元勋,咱们也是闽粤乡党,那我就有话直说了。

  苏门答剌与安戴隔海相望,中间就隔着窄窄的马六甲海峡,进出内南洋和外南洋只能走此处,乃是帝国最重要的水上要道。

  诸位觉得,就算陛下同意,朝堂上下能让某个亲藩在马六甲海峡两岸都有封地,惹毛了有能力直接切断这条重要通道吗?”

  马六甲海峡最窄处只有三十公里,最宽处也不过两百七十公里。

  确如郑淼所说,真要有个亲藩在马六甲两岸都有地,岂不是能掐住朝廷的脖子了。

  这话,简直让人无可反驳。

  半晌,作为皇帝义兄,会安明乡人首领的魏日坤缓缓说道:“话是没错,我们这些老兄弟,也只知道忠君爱国,最听陛下诏令。

首节 上一节 623/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