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58节

  加上法国大革命还在推崇种族主义,这更精准的命中了满清死穴,所以乾隆才那么害怕。

  一声咳嗽,把莫子布从想象中拉了回来。

  此时是1789年,一百年后也就是1889年,历史上的光绪十五年。

  莫子布估计到了那个时候,大虞虽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但家太大了,什么人都有。

  皇帝面对这个旷古烁今的大帝国,仅仅依靠祖先荣光和规章制度,很难控制方方面面,只要出一两代昏君,混乱就会到来。

  皇太子阿森,皇次子乐浪郡王阿栩,皇三子丹城郡王阿榆,皇四子万象郡王阿柘听到了父皇的描述,又沉默了下去。

  透过法兰西大革命,他们算是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皇权,认识到了皇权对国家的支配,是需要一系列艰难调和与博弈的。

  “老四,你现在知道我什么把你封到万象去了吧,现在看着确实是艰苦,可未来,或许唐山上的大虞都没了,你的万象王国照样还好好的。

  虽然你的子孙不能大富大贵,但未来人口增长后,做三四百万人的王,位置稳当收入也不少,还是很舒服的。”

  莫子布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不然不会把阿柘封到那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的。

  万象王国的疆域,基本等于后世的老挝,只不过靠近云南北边少了一块,靠近泰国的则多了一块。

  阿柘被封到万象之后,屁股下的王位就稳如泰山了。

  因为万象王国注定只会是几万汉人加一二百万土著的模式(现阶段四十万),发展缓慢,风景独好。

  哪个土人想要反抗,都要面对来自帝国的征讨,哪怕再过二百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改变。

  阿柘的后代,确实可以一代代的把国王当下去。

  阿柘的眼眶都红了,原来不是父皇不喜欢自己,要把他给扔到荒山野岭去。

  “阿森,你身上的担子就重多了,就把这法兰西大革命当一面镜子吧,你我父子一起学习。”

  “孩儿明白,不但要学习,还会组织人手深入剖析,最后著作成书,用来警醒后人。”

  阿森终于成熟了,快要过十七岁生日的他,将这些年勤学苦练得到的能力,完全展现了出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莫子布分担政务了。

  而这一切,也是莫子布要求的。

  大虞太大了,今年南洋总理大臣郑淼的任期也要到了,必须调回来,不然有背朝廷法度不说。

  郑淼还是郑信的长子,在南洋也相当有人脉,虽然他能力只能算中等,但捧的人多,呆久了照样会尾大不掉。

  可是郑淼一回来,适合的人选就只有大侄子莫公柏,而莫公柏身份还要敏感,更不适宜多呆。

  所以莫子布现在想尽快把阿森培养出来,让他去南洋坐镇。

  “你大姑父来信说,他现在要去哈密,准备回部的收网,甘肃的行政无法顾及,问你愿不愿意去兰州帮他分担一下?”

  李献文还是一如既往的为人谨慎,不贪权,不恋权,他确实是要去哈密坐镇指挥收尾,但不一定非得把甘肃的政务托付给阿森这么个小年轻。

  这是李献文觉得自己在甘肃呆久了,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同时为了制止过度绿化,下毒手的‘脏事’肯定也没少干,恨他的人也一大堆。

  他怕别人进谗言引起皇帝猜忌,干脆自己先把大门敞开,让皇太子带着东宫幕府先过去好好看一看。

  “儿臣听父皇的,您让我去我就去。”阿森有点心动,哪个快成年的孩子不想着脱离父母掌控,自己去外边好好撒一次欢呢,但他还是忍不住了喜悦,用非常万金油话回答道。

  

  莫子布淡淡一笑,“那就去吧,把王贞仪也带上,让她照顾下你的生活,顺带去大西北看看,过几个月万一怀上了,那就去不了了。”

  莫子布也是要当爷爷的人了,王贞仪两个月前已经进入了东宫,不过因为阿森还没有册封太子妃,所以暂时也没有品级,按照惯例被称为选侍。

  阿森当然很是愿意,少年人食髓知味,而王贞仪又经常因为蒸汽机和火车项目到处跑,相聚的时日真不多,现在有这个机会,对他来说,简直再好不过了。

  “不过你到了甘肃之后,一定要多看多问少干涉,政务要学习着处理,但少发表自己意见,有任何的话,都要想好了说,而且。”

  莫子布拍了拍阿森的肩膀,“有些事情,你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看到什么都不要过于激动。”

  这也算是做个心理建设吧,这甘肃省,汇聚过信教魔怔人郑信,皇汉将军董金凤,来俊臣复生邓陈常,当世李林甫吴文楚等等重量级。

  然后还要加上这几百年来,不断从乌孜别克吹来的苏菲教团神秘之风,以及由这股风潮衍生出来的大量天方教门宦类人群星。

  这些家伙,每个人都有突破人类下限的本事,一个比一个重量级,跟他们比起来,历史上的白莲教大豪齐林儿,都显得眉清目秀。

  在被这些人横扫过后,经过八年战乱,甘肃现在是个什么样,莫子布都很好奇,不给阿森这样的小年轻做好铺垫,估计他会受不了。

  阿森若有所思的下去了,身为皇太子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东宫幕僚班底,还得下去安排妥当。

  莫子布则看着他的背影,思绪万千。

  新的时代真的来临了,他自己带来的变量太多,穿越者后知三百年的优势,正在飞速降低,现在越来越只能依靠有限的判断,来向未来摸索了。

  听说三哥莫子溶的唯一合法婚生子莫公泽也颇有贤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如果真如同传言,那可要好好培养培养。

  未来中华影响欧洲,甚至参与欧洲,就要看这小子的。

  。。。。

  而就在皇太子阿森前往甘肃,去见识目前大虞境内,最残酷地区。

  莫子溶之子莫公泽带着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以及庞大的队伍向东来,要看看父母之国是不是如同传说中那样富强的时候。

  外兴安岭以北。

  确切的说,是东鲜卑冰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的战斗,终于接近了尾声。

  这是一场极为艰苦的战斗,雅库茨克城就建在勒拿河边的高地上,周围全是被勒拿河水浸润的冰原沼泽,每年只有四个多月,肯定不到五个月的稍温暖期。

  而一旦过了温暖期,到了冬季,人类就只能猫着,完全无法和大自然对抗。

  雅库茨克号称地球有人类居住地方的冰点,十二月和一月的月均温能达到零下四十度左右,甚至有过多次零下七十度的恐怖记录。

  在这样的地方,于城外渡过一个冬季,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不,不应该是难度大,应该叫做找死。

  但是,福康安抗下来了,跟着他来的旗人几乎把自己当成了死人来用,从日本来的武士,也没把自己当人。

  连许多东鲜卑冰原各部的土人,也在咬紧牙关苦苦支撑。

  因为他们太痛恨罗刹人了,同时也害怕这次不能攻陷雅库茨克,等到大虞朝的汉人军队南撤之后,他们要迎来罗刹人残酷的报复。

  而这些人不达目的绝不动摇的意志,成功瓦解了雅库茨克城北罗刹人的信心。

  在福康安到来之前,虽然雅库茨克的罗刹人,得到了新湾镇全军覆没的消息,但他们并未彻底绝望。

  因为雅库茨克城的坚固和恐怖的天气,可以耗走任何敌人。

  每年就五六七八九,不到一百四十天月均温在零度以上,可以支持大军作战,过了九月,就必须撤走。

  而契丹人的大军到达城外,就已经是九月了,要在最多三十天内攻陷雅库茨克,没人觉得契丹人能办到。

  事实上,福康安也确实没办到。

  他只有几门十八磅臼炮,时间只有不到二十天,而雅库茨克除了自然条件难以克服以外,城内也有四千多人,能抽出快一千人守城,几乎没有破绽。

  所以,福康安到了之后,攻打只是装模作样,全军立刻开始在一个早就由本地土人侦查好的山坳修建营地。

  佛山大顺发五金工厂生产的精钢工具,刨开了土人和罗刹人刨不开的冻土层。

  沈阳复兴水泥厂生产,北京太学丹化院研制的高标号水泥,快速建立了挡风雪的院墙。

  江户大公国捕鲸队运来大量精炼鲸油,提供了足够的取暖。

  苏州府织云纺织厂出产的细密棉布,北直隶的棉花,使得棉衣和棉被的保暖能力大为加强。

  新罗、扶桑、朝日三省出产的精白米,山东省威海卫出产的蒸汽机精磨面粉,南洋来的高级白糖,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什么叫做工业优势,这就是工业优势!

  在这些大虞王朝全力动员物资的加强下,福康安四千人扛过雅库茨克恐怖的冬季,只冻死和冻伤不能战斗五百多人。

  所以,等到来年五月中,冰雪消融,城内以为契丹人早已撤走的罗刹人突然看到士气饱满,服装统一的数千大军,心理防线立刻就崩溃了。

  他们拼尽全力抵抗到了七月中,就实在打不下去了。

  雅库茨克城被大军攻陷,福康安残忍下令,除了年轻女子外,鸡犬不留。

  整个雅库茨克城直接被从头到尾洗了个干干净净,在打扫完周围的所有罗刹人以后,福康安命虎克精阿率一百旗人,并迁移三个鄂温克部落两千六百余人到此驻守。

  与此同时,武性亲自指挥大军向北进攻,占领了罗刹人在鄂霍次克海周围和勘察加的半岛的大小定居点,把罗刹人的根基直接给拔了起。

  在得到雅库茨克和鄂霍茨克被拿下的消息之后,陈光耀立刻督两万大军,乘坐大量蒸汽内河船,逆黑龙江水而上围攻尼布楚。

  九月二十,在外东北大风雪到来之前,陈光耀用十五倍的兵力,靠着蒸汽机船无穷无尽的补给,拿下了尼布楚城。

  遭到致命打击后,罗刹人仓惶从其他定居点撤走,全部缩到了他们在东鲜卑冰原的最后堡垒,贝加尔湖附近。

  但他们注定是徒劳的,刚刚送儿子去甘肃的莫子布立刻连回南京过冬都不去了,直接留在北京等着召开第二年的承德大会。

  哼哼,想守住贝加尔湖,怎么可能,那可是苏武牧羊的北海,老子把漠南漠北的蒙古人都征召出来,围也围死你们了。

  而且,沙罗帝国现在正忙着打第六次俄土战争,别提他们没有大规模往东方调兵的能力,就算是有也调不出来。

  等到把这些沙罗在东方的钉子拔出去,莫子布深恨之的中亚三汗国,就要倒大霉了。

第647章 太子西行我到河北省来

  第647章 太子西行-我到河北省来

  阿森现在也有自己的班底了,他的东宫虽然没有太子六率,但是其他属官已经相当完备。

  制度跟明朝差不多,设詹事府詹事(正四品)一人总管太子政务。

  詹事之下又分左右春坊,左右春坊中又下设庶子、谕德、中允、赞善、洗马等属官。

  只不过跟大明不一样的是,大虞的太子左右春坊大学士不是专职而是兼任。

  其中左春坊大学士由内阁大学士或者吏、户、礼三个排位较高的尚书中择一兼任。

  这样可以确保太子对朝政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为全面的了解,方便提拔属官到皇帝允许的衙门任职。

  右春坊大学士一般由五军都督府中的枢密使(副大都督)、行军都督等高级武官兼任。

  可以方便太子了解军务,以及方便调动归属五军都督府管辖的京营作为太子出行的护卫队。

  这样的安排下,左右春坊大学士比真正东宫的文官之首詹事府詹事的地位和资历还高,就注定了他们一般是不会来管理东宫日常事务。

  所以明代左右春坊大学士的职能,就由下面的左右庶子兼任,这两官职才是左右春坊中实际管事和干事的。

  而这种安排,也是由于大虞的疆域所决定了的。

  如果完全依照原本的模式,不可能管理这么大的疆域。

  甚至可以说,就是在后世,也很难有一个政权能对这么广袤的国土做到深度管理,所以必须要让皇太子掌握实权,必要时坐镇四方。

首节 上一节 658/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