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烈烈起南洋

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61节

  “怎么,尔不愿意?”阿森故意这么问道。

  这一下,小伙计终于从巨大的惊喜中回过神来了,他再次噗通一声跪下,幸福的眼泪哗哗的流。

  “草民.呜呜呜..草民叩谢千岁爷,草民呜呜,一定会赶到郑州的。”

  这个招数,是阿森在路上想通的。

  因为他突然发现,要是就这么一路走下去,他这皇太子为内陆几省展示的皇室形象,不太深刻,甚至还有可能让人不满。

  这个世界嘛,什么样的人都有,估计现在看到让他的车驾说‘彼可取而代之’的人应该没有。

  但是在心里腹诽,认为皇室如何与我有鸡毛关系,甚至认为太子出巡,是劳民伤财的肯定存在。

  那阿森就干脆来点改变,他准备每到一地,除了本地名士按例参拜,然后要拣选一些有用之才以外,还每到一地,收揽一些跟这位社牛小伙计一样的普通人。

  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哪怕阿森只是作秀,都很大可能是他们,甚至他们家族改头换面的唯一机会了。

  就比如这社牛小伙计,他年纪不小了,也没读过多少书,肯定是不可能给官做的。

  阿森的安排就是如果确实没什么才能,那就做一年半载的东宫随从,然后扔到复兴公司给个基层小组长当当就算了。

  只不过,在阿森眼里无足轻重的复兴公司小组长,在普罗大众眼中,那也是一份吃皇粮,可以称为老爷的高位了。

  这要在后世,一个普通人还得是做题家,奋斗二三十年后考进两桶油或者烟草公司当一个基层小领导,那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这样一来,皇太子每过一个府,就擢拔恩赏这么一两个人,皇族的君恩雨露,立刻就能成为所有人的谈资。

  每个人都会认识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忠于皇帝,有多大的好处。

  估计几十年后,心灵上受到巨大冲击,眼睁睁看着有人一步登天的事迹,还会在这些土地上流传。

  。。。。

  开封府中,既然亮明了身份,就没必要遮遮掩掩了,阿森大张旗鼓的进入了开封。

  河南巡抚伊秉绶也早就等会多时,为阿森举办了欢迎宴会。

  而在宴会开始之前,伊秉绶也给阿森做了一个河南情况的详细报告。

  气氛非常和谐,因为尹秉绶虽然不是从龙功臣,但他是客家人,勉强也算是皇室核心盘之一。

  特别阿森拜了客家人德妃叶仪真为契妈之后,他与客家系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河南的情况,确实比北直隶要好很多,这是因为北直隶几乎是传檄而定,但河南是狠狠打了很多场战斗的。

  这些战斗没有对朝廷天兵造成多少麻烦,却把河南一省的土豪劣绅给清理的差不多了。

  是以均田的时候,河南百姓得到的土地就比北直隶百姓多得多。

  此外,白莲宗西去的时候,由于朝廷的严厉督促,至少走了三百多万人,加上自发去填陕甘的快两百万人。

  河南一省十年中少了差不多六百万人,土地也空出来了不少,最后嘛。”

  伊秉绶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神色,“这河南一省吸引了大量闽粤的投资,经济相对活跃。

  同时,河南还有二三十万人南下去南洋过番了,因为他们能得到咱们闽粤人的承认。”

  “哦,哈哈哈哈!”阿森听完,哈哈大笑了起来,脸上表情也非常玩味。

  目前在大虞,有一个非常奇葩的现象,那就是相对排外,只认乡党的闽粤人却对河南人相当笼络,以至于基本当半个乡党看待。

  这是因为,闽粤人大部分的族谱,都是攀扯到河南的。

  一提祖宗,一定就是跟随某某某自河南南下某地,然后迁徙到此。

  比如阿森的外祖家,族谱记载就是他们出自颍川陈氏,直系祖先是东汉名臣、大文学家陈寔。

  南迁的始祖故居河南固始县,唐末随固始县大豪,五代王闽开国之主王审知南下,开闽后留在福建莆田,到了南宋末又随抗元义军不断败退到粤西安家。

  从时间上看,其实是很经得起推敲的。

  但有个问题,就是广东福建人基本都是这么号称的,而这其中有水分,大家也是承认的。

  因为这片地方,当年是春秋越国公族,以及后来的闽粤、瓯越、南越、山越这些古越人的地盘。

  其中肯定有一些家族的族谱是作伪的,又由于闽粤族谱大多是明清时期续的,到底自己的族谱靠不靠谱,后人也不太清楚。

  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了,让河南人,让老家人,来给自己背书。

  所以这些年,大量闽粤人北上寻根,与当地穷苦了几百年老乡一拍即合。

  而既然都来认亲戚了,自然对河南人也要接纳一些才行。

  阿森明白了,这河南一省,先是战斗中消灭了大量土豪劣绅,又被白莲宗带走了几百万人,加上闽粤人为了认亲分了一些利益,所以日子竟然还挺好过。

  当然,这个挺好过的标准,是相对于满清时期来说。

  或者说在整个中华历史上,最底层的百姓,一天能两顿杂粮饼子吃饱,盐和香油、豆腐的摄入也都有个最低保障,那就真的是好日子了。

  “是以目前,河南一省,大约三成百姓,一户五口人有地已经超过一百亩,大约一成,达到了二百亩的上限。

  各地已经为了耕种效率,开始实行轮耕制,相信再过十年,河南百姓的日子,定然会更好一些,陛下的中原地主户设想,就可以初步达成了。”

  阿森也喜形于色,河南的土地其实并不贫瘠,之所以给人贫瘠的感觉,就是因为耕种太过。

  自上古开始,这里就是华夏农业的主产区,几千年下来,土地肥力早就不堪承受。

  到了满清时期,人口众多,各处都被开发殆尽,为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继续加大耕种力度,土地完全得不到休息。

  从而导致了亩产极低,不精耕细作根本养不活人的可怜情况,百姓随之相当穷困。

  而到了大虞,如果一户二百亩小地主的模式能够走下去,土地得到休息肥力回升,河南百姓的日子,就肯定会好过起来的。

  明天大概率要请假,老虎得陪儿子出去溜达一圈,不然人家要发脾气了。

第649章 太子西行好关中使我右手上扬

  第649章 太子西行-好关中使我右手上扬

  阿森在河南停留的时间比在河北长的多,因为这里已经快要被建设成莫氏皇朝对于汉人老家改造的模板了。

  未来的河北、山西和部分山东,都会按照此例建设成纯机械化的大农场。

  河南、河北、山东人大概率要成为此时空大虞的红脖子了,但应该比阿妹你看的红脖子能过得好点。

  因为世界帝国能像老米那样,心大到没战败就产业空心化,把自己吃饭的家伙当垃圾扔出去,还一点也不当回事的,可能也就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一份了吧。

  既然是模板,那么阿森就必须要在河南多看多见识,为他以后的执政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要祭祀的地方太多了,本身来的时候就不多,要是再不祭祀一下老祖宗,是说不过去的。

  在渡黄河之前,阿森就在彰德府(河南安阳)内黄县的二帝陵进行了大规模祭祀。

  这里传说是颛顼、帝喾的陵墓所在,自宋徽宗正合二年(1112)就开始建庙祭祀。

  到了满清时期,官方的祭祀基本废止,只剩民间自发的在苦苦支撑,庙宇已经极为破败。

  阿森在内黄县祭祀后,立刻命朝廷工部派人来复建,又免除二帝陵附近五百五十亩田地赋税,命这里的十三户人家负责维护二帝之陵墓、神碑等。

  同时,跟随阿森巡视的全真道龙门派,主动接下了维护二帝陵的祭祀庙宇的工作。

  阿森请示莫子布后,准许修复后的庙宇命名为圣帝昭德观,由全真龙门派负责日常祭祀。

  从郑州离开后,阿森先是往东南,前往陈州府城淮宁(周口淮阳区),祭祀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太昊。

  然后继续向南,前往光州固始县(信阳市固始县)曲河畔的阳关铺,祭拜粤西吴川陈氏的始祖。

  陈家人早就在这里,按照帝王规制建立了辉煌的祠堂,并与阳关铺的几百年前亲戚重新续了族谱,把陈上川和莫子布母亲太上皇后陈氏等都写了上去。

  负责经办这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书法家,藏书大家孙星衍。

  修族谱,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往上套就行的。

  而是要根据史料记载、家族传说再考虑现实可能,某些形象还需进行艺术创作,最后光是人名字要编的像模像样,那都是要费很大精力的。

  在这个没有互联网,资料不能随便查的时代,一般人可干不成这事。

  在阳关铺陈氏宗族祠堂修建的同时,距此二十五公里外的分水亭镇,大闽南系勋贵集体出资为五代王闽之主王审知三兄弟修建的规模宏大,占地六百多亩的庙宇也拔地而起。

  对于福建人,特别是闽南人来说,王审知才是真正的开闽圣王,八闽人祖。

  历史上王审知跟随王绪,为躲避秦宗权的攻击,从河南固始县出发,招募河南豪杰,一路进入福建安顿。

  当时的福建,闽越、瓯越这样的百越族裔还没有完全同化,被冲天大将军在广州杀了一波的阿拉伯海商又在泉州等地汇聚。

  他们私藏兵器,暗绪武士,大建寺庙,与刺史廖彦若勾结,做廖彦若的走狗,残害百姓,图谋不轨。

  王审知在固始乡党张彦鲁的请求下,攻陷泉州,杀刺史并阿拉伯海商千余,肃清了泉州内外。

  此后,这些从河南来的汉人就在福建扎根,为当地带去了中原文化,同化了躲在山林中与中央王朝对抗了几百年的最后越人。

  这些河南移民在八山二水一分田,自然条件艰苦的福建,硬是开垦出了大片良田,做到了在人口大爆炸前,至少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此后,这些河南汉人继续向广东沿海迁徙,形成了粤东的闽南语潮汕片和粤西的闽南语雷琼片。

  可以这么说,后世闽南、潮州、粤西的汉人,只要找祖宗,源头肯定都在王审知这里。

  其他的什么开漳圣王,开泉圣王等等,基本都是王审知麾下的兵将。

  特别是与王审知同为固始人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后世争论他是否存在的真正原因,大概率就是因为这人的形象是缝合的。

  此人的真身,应该就是随王审知入闽的一个陈姓骁将,同化了漳州的土人,带领番汉族群,建立了一个远离中原纷争的世外桃源,真正把漳州纳入了汉文明。

  而后世子孙出于各种原因,不断往他身上套光环,加事迹,形成了后世的形象。

  这也是阿森这半个闽南系皇太子一定要来为王氏兄弟,主要是王审知修庙宇,大肆纪念的原因。

  没有王审知,就没有后世的大闽南系人,没有王审知,大闽南系的祖宗们,估计会在唐末五代的中原炼狱中死个七七八八。

  做完了这一切,阿森在河南足足呆了三个月,随后才开始走陕州(三门峡)向西。

  然后又在黄帝升天之地灵宝祭奠了黄帝,再沿着黄河过风陵渡,入潼关,顺着渭河,开始往关中平原行去。

  而一入关中,甚至就是刚过陕州的时候,阿森明显就感觉到了民风骤变,百姓在精神和气质,甚至就是山川土地上,都与河南有很大差别。

  不同于河南那种落魄中夹杂着过往的富贵气,现实的窘迫打造出了勤劳与过分俭朴到锱铢必究的性格,陕西有一种让阿森非常喜欢,非常着迷的气质。

  用后世的话来说,叫做如此大好山河,彪悍百姓,使我右手不自觉上扬。

  阿森站在潼关上,看着远处山河竦峙、险胜奇境不由得逸兴遄飞,大为感慨。

  “这真是天赐于我中华的最后堡垒,有黄河之险,肴函之固,西去万里疆域尽可做后盾,不虞被完全堵死后路。

  若是能得巴蜀,再把夔门一关,自成一片天地,无所不有,哪怕敌人再强大,也如老鼠拉龟,无处下口了。”

  一片跟着阿森一起来的军官纷纷点头称赞,其中几个明香人出身的军官还极为不屑的说道:

首节 上一节 661/7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