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684节
作为广南大儒,陈韶昶还是很有见解的,共和议会能出现,就是因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已经不全是从科举出身。
农工商三个阶层,都出现大量出色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那就不可能不给他们权力。
这底层逻辑,其实跟法兰西大革命是一样的。
只不过中华帝国由于盘子大,能分好处的地方多,政体和社会阶层也远没有法兰西那么僵硬和黑暗。
所以不会爆发大革命,甚至很难有激烈冲突出现,而只是进行一些制度上的修正。
“是的,科举之路不能满足天下英雄的进步之路,共和议会作为替补也不错,至少可以缓和矛盾。
至于被监督,就如郑阁老所说,当成民间都察院就是了,身正不怕影子斜。”谨身殿大学士钱大昕也赞同。
他当然会赞同,自从皇帝为了给他敬重、怜惜的十六岁殉国英雄夏完淳延续香火,把跟夏完淳有一定血脉关系的钱大昕定为夏完淳后人之后,钱家在江南的地位就突飞猛进了。
至今,钱大昕兄弟这一脉,已经是松江府的大豪商之一了,下面的子孙不想进学,进不了学的一大堆。
如果真要开共和议会,钱大昕或许会权力受损一下,但他那些子孙可就都有免死金牌了。
剩余几个人,比如次辅文华殿大学士刘墉,华盖殿大学士王杰等,他们是北人,就算开共和议会也暂时不会开到他们那里去。
他们巴不得让南方先开,然后他们去参考一下,观摩一下,等到共和议会开到北方了,让子弟们抢先卡位,是以也没有意见。
事情,很快就获得通过,只不过在后世人看来,未来的共和议会依然是大豪商、权二代的游乐场。
但以莫子布所处的时代,也就只能做到这样了。
这样的大时代,底层承担一些做牛做马的苦,总还是能分到一些红利。
没有让英法那种底层工人平均寿命五年的恐怖在中华发生,莫子布就已经费了很大劲了。
。。。。
农历八月十三,汉川省彻底拿下的余波还没有散尽,莫子布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整。
先是内廷枢机大臣林通因病告退,皇帝挽留后准许,命他在家休息三个月后,南下广州担任三忠祠太学的山长。
这就是妥妥的贬斥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在惩罚林通隐瞒奏章之罪,也算是给朝廷高层一个交待。
日后谁再敢做陈秋泽那样的事,你就得想想,是不是有个林通这种级别的大人物,用前途给你担保。
但真正的明眼人还知道,林通这是在激流勇退。
这位恩平侯内外朝都当过一把手,年富力强,岭南勋臣把他当成了在朝中的代言人,甚至很多皇妃都在找路子巴结林通。
据说枢密使武文勇知道此事后,都忍不住佩服的竖起了大拇指。
因为林通如果不在此时激流勇退,那么过不了几年就会变成胡惟庸,甚至比胡惟庸影响更大。
真到了那时候,全家上菜市口不过是早晚的事。
而林通现在能控制住人性对权力的渴望,就是在救全家的性命,而且以后也未必就没有起复的时候。
林通去职之后,莫子布提拔原广南巡抚、香茶伯陈盛嘉为内廷枢机大臣。
此人出身顺化京汉高门,是原次辅香茶伯陈太理的儿子。
陈太理三年前去世,陈盛嘉承袭了爵位,此后一直在父亲墓前结庐守孝,如今三年之期已满,正好召来做事。
且陈盛嘉已经五十七岁了,为人忠厚,虽然能力不算太高,但胜在听话,嘴巴严,当莫子布的传声筒,那还是合格的。
至于闹出事,但又立了功的陈秋泽,莫子布给他加了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衔,荫长子为锦衣卫指挥使,次子为亲藩男爵。
这看似赏赐并不低,但考虑到陈秋泽解决了缅王孟云,是以,这样的赏赐,显然并不能酬功。
要知道,此战中,上元县的吴达斩首三十一级,就给了只比男爵小一点的镇守使。
作为主帅,陈秋泽之功,若是正常情况下,是可以给一个亲藩方伯,甚至是内勋伯爵的,考虑到他已经是内勋伯爵,那至少要给个君侯。
如今这么来,算是小小的警告吧。
同时,莫子布又命南洋总理大臣郑淼赶回朝廷,不过不是训斥,而是温言抚慰。
上次董金凤事件后,莫子布在文华殿飞踹郑淼,可能确实把他吓着了。
这可不行,莫子布目前没有合适的南洋总理大臣人选,还是要郑淼继续顶一段时间,这位置位高权重,不能让他继续摆烂,叫回来鼓励一番,叫他继续卖命。
然后就是内阁又多了一条规矩,今后凡是涉及军情、藩臣、外交的,无论大小事,必须立刻呈报皇帝。
最后,莫子布同意了陈秋泽的奏疏,改阿瓦城为归德城,将其作为上川省的省城。
上川和汉川两省,也以阿瓦为分界线,阿瓦向南四十公里为汉川省,其余包括缅北为上川省。
就在这一片欢乐又带着点古怪的气氛中,莫公泽终于到达了松江府嘉定县。
本来莫公泽是从上川去云南,然后准备入湖广顺着长江直接到南京的。
结果到了昆明后,他想了想,已经回了国,不过粤西祖宗祠堂去看一眼,确实说不过去。
于是他又从云南去了广东,到粤西雷州海康县祭拜完毕,随后才乘船走海路北上。
在广州的时候,由于路程和时间紧张,他没有在广州城多停留,自然也没到佛山和广南下龙这样的煤铁基地看过。
是以此时,他到了嘉定县后,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此时的嘉定,五金闻名天下,枪炮生产也名列全国前茅,是一座真正的工业之城。
莫公泽在这里,看到了完全不同于布鲁塞尔,甚至是不同于巴黎的场景。
整座城市,仿佛泛着一层黑色的光芒,一点也不像江南水乡,码头上,大量的运煤、运铁车来回穿梭,每个人都是急匆匆的。
搬运的工人在中秋节的冷风中,仅仅身着短衣、短褂,扛起跟他们人差不多重的重物走的还挺快,看起来非常健壮。
一声铜钟敲响,好像是放学时间到了,大量身穿白色或者青色,看起来像是小号军服,头上带着黑色大帽的中学生,从学校里面猛地涌出,瞬间就占据了整个街区。
莫公泽甚至看到,这些十几岁学生的手里,基本都拿着木制的假枪,腰间还悬着不知道真假的刀剑。
“果然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果然是人间天堂,中学就进行军事化教育,这在神罗可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享受。”
莫公泽情不自禁的说道,这些学生只要在学校进行一定的军事化教育,到了十五六岁拉上战场,那就是最好的兵源。
甚至是他刚才看见的那些工人,发把枪稍微训练,也是不错的雇佣兵。
而这样的素质的兵源在欧洲,那是非常珍贵的,但在这嘉定城,却显得如此平常。
学生们在大街两边乱哄哄的打闹,忽然有人抬头看见了莫公泽的马队,以及马队打着的白底红日月皇命旗。
霎那间,根本没人指挥,但是正在打闹的学生们飞速集合,很快就按照班级为单位,组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
速度之快,已经和正规军差不多了,显然是长时间训练的结果。
“为了陛下,为了帝国!”
“重拾河山,再造汉家!”
“向拓殖的英雄,致敬!”
清亮的声音响起,仿佛空气都变炽热了,在几个从学校里跑出来的军事教官带领下,十二三岁的小朋友齐声高喊。
喊的同时,学生们还做了一个叉手礼,不过是把双手高举到下巴位置的,这在目前的大虞,算是一种军礼。
莫公泽浑身一麻,他没有说话,也只是在马上行了一个叉手礼。
路边的人越集越多,很多成年人也一样,带着几分激动的在不停喊叫,眼中全是对开疆拓殖,为子孙占领大片土地勇士的崇拜。
第668章 后继有人了
“大侄子,你挺厉害啊,刚入国境就敢跟着闹事。”南京紫禁城中,莫子布看着刚刚到达南京的莫公泽,有些无语的说道。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你出了哪怕一点问题,我怎么向你爹交待?”
还真是没法交待,因为按照欧洲的规矩,莫公泽是三哥莫子溶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他要是没了,莫子溶辛苦经营一辈子的基业,都要交给其他人了。
甚至莫子布这些年的布局都会完蛋。
“侄儿莽撞,让陛下担心了。”莫公泽一看莫子布没有多生气,心里的大石头立刻就放下了。
这样的大皇帝,要是脾气不好的话,还真挺让人害怕的。
“不过去时,侄儿有四百精骑保护,随时准备有危险就撤离,幸赖陛下天威,帝国强盛,官兵用命,骠人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还挺会说话,当年你的儒学授业恩师是谁?”
莫子布哑然失笑了片刻,这个生在欧洲,长在欧洲,还有一半欧洲血统的小子,但开口说话却是非常典型的儒生口吻。
谁这么厉害,能把在欧洲的莫公泽教的跟在中华长大的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像中华人。
“侄儿授业恩师乃是高邮州人王公念孙。”莫公泽回答道。
王念孙是此时著名的经学家,父子皆有文名,特别喜欢研究古训。
历史上对战国策、史记、汉书、晏子春秋、墨子等古文的搜集、整理、考证、校对有不小功劳。
莫子布哈哈一笑,这就不奇怪了,“原来是王念孙,嗯,也只有他能教出这么带有古风的人物了。”
又闲聊了几句,莫子布起了考较的心思,三哥在关键时刻怂了,不知道这侄子能不能挑起大梁。
而且莫子布有点摸到三哥莫子溶的想法了,他把如此重要的儿子派回来,一是表示认错。
我都把自己唯一的继承人派回来要饭和表示诚意了,皇帝你总不能因为我没留在匈牙利而不支持我吧。
第二则是让莫子布帮忙看看莫公泽,若是能扶持,那么这个才十五岁的少年,或许能帮助皇帝完成原本定下来的计划,即在欧洲中部,插入一个中华影响欧洲的堡垒。
“汉川省你觉得如何,有什么看法?”莫子布让宫人送了些糕点过来,随后轻声问道。
“汉川平原广阔,不缺水源,还有大江大河提供运力,但要开发出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种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能变为鱼米之乡,有人有钱有强力政府主导开发,就是好地方。
不然,光是水泽中鳄鱼、蟒蛇以及大量在水中产卵的蚊虫,就能轻易击败人类。
但幸好,中华不缺人,也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更有英明的帝王来开发汉川省。”
莫子布赞同的点了点头,别说现在了,后世的缅甸农业发展不起来,除了化肥等缺少以外,最大的障碍,也就是这些。
没有高效大量的水利投入,伊洛水大平原看着是鱼米之乡,但是洪涝旱灾频繁。
水网密集是好事,但坏事就是水中孵化的蚊虫能传播疟疾,水里有血吸虫以及霍乱病菌。
甚至到了2024,这地方都还有大规模爆发血吸虫病的例子,一次就能感染几百甚至几千人。
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真正负责,有规划,能调动资源的强力政府去施行。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