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734节
最后由瑞恩斯坦率领舰队走非洲好望角前往欧洲,莫公泽则以特使的身份从红海登岸,前往伊斯坦布尔面见奥斯曼苏丹。
而在莫公泽走后,莫子布也没闲着,他快速让人召见了英格兰驻华大使,实际上就是一个有贵族头衔的大商人。
以及让被卡在中华不敢归国的法兰西大使,前往联络俄国人。
要对付法兰西千年一次的爆种,主力还得是英格兰和沙皇罗斯,其余奥地利和普鲁士都不会是决定因素,鲁藩更是只能敲敲边鼓。
很快,两边就传来了回应,尤其以沙罗最为迅速,因为他们早就在等着和大虞接洽,只不过莫子布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身体已经十分虚弱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出托尔斯泰伯爵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少将前往中华,与莫子布商议双方正式停火等事宜。
而后英格兰也迅速传来了消息,仿佛冥冥中注定的一样,在印度马德拉斯当过总督,因为拒绝再次上任从而避免被中华俘虏的英格兰外交家,乔治.马嘎尔尼伯爵将率领使团,正式访问中华。
。。。。
托尔斯泰这个姓氏,最出名的人,应该是那个大文学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了。
以至于让莫子布一听,都忍不住起了几分亲近感。
这一任的托尔斯泰伯爵亚历山大很年轻,因为他的父亲和叔叔们要么战死在沙场上,要么早逝。
几百年的贵族世家因此显得有些人丁凋敝,是以他早早就继承了爵位。
历史上,这位伯爵还会继承他祖母的兄弟,也就是他父亲的舅舅所拥有的奥斯特曼伯爵爵位。
并在此后的日子里,作为苏沃洛夫的副官,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拿破仑战争,晚年获得了上将军衔,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将军。
“是的陛下,我拥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的血统,我的祖母的父亲,是土尔扈特部的贵族。”
南京皇宫中,风尘仆仆从里海北岸奥伦堡赶来的托尔斯泰伯爵没等莫子布问,就‘自暴’他所拥有的东方血统,并且还有些肉麻的表示。
“如果当年渥巴锡东归的时候,我祖母如果还是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话,说不定我也会成为陛下忠实的臣民。”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莫子布有点哭笑不得,为什么你祖母回归东方了,你还能出现呢?
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莫子布也是来寻求与沙皇罗斯帝国和解的,所以就顺着这家伙的话继续往下说。
“如果朕能拥有大使阁下这种优秀的军人效力,那就太让人高兴了!”
其实托尔斯泰伯爵也不确定他是否拥有土尔扈特人血统,因为这是他们家族的秘密,所有的线索都被人为斩断了,只剩下了传说。
原因嘛,自然是这个家族,很可能是一个娶了几代斯拉夫女人,并在金帐汗国式微之后罗斯化的一个蒙古贵族家族。
而这位托尔斯泰伯爵快速自报家门,除了要给莫子布一个好印象以外,还因为他实在有点返祖。
伯爵除了一个欧洲人的大鼻子以外,其余特征都非常东方,以至于沙罗贵族圈私下叫这位伯爵为鞑靼王子。
“我的姐妹,叶卡捷琳娜对最近发生在两国间的事情,持什么看法?
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觉得很遗憾的,中华帝国曾经做出了多次的提醒,但你们似乎没有当回事,军事其实是我们最后的无奈选择。”
这话说的,可真够委屈的,要不是罗斯人被打的鼻青脸肿在地上躺着,光听莫子布说话,还以为是大虞被罗斯欺负惨了呢。
莫子布用的是法语,他还算精通,托尔斯泰伯爵更是精熟。
而且莫子布用的称呼也非常欧式,此时欧洲君主间在双方没有血缘关系,无法确定长辈晚辈的时候,一般就用我的兄弟或者我的姐妹来开头。
“是的,伟大的东方大皇帝陛下,沙皇罗斯帝国伟大的凯撒陛下同样认为,这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虽然我们两国的疆域大面积紧邻,但那些土地,并不值得勇士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凯撒陛下建议,我们双方,可以进行一次友好的磋商,以解决这些问题。”
“感谢我的姐妹,感谢叶卡捷琳娜陛下的长远眼光。”莫子布赞同的点了点头,不过内心却冷笑一声。
不值得,哼哼,你打赢了他们才会说不值得,你要打输了,这些罗斯人就会让你看看,什么叫做残忍。
双方又寒暄了几句,把和平与和解的基调定下,莫子布就起身让人送客了。
“关于具体的事宜,首相先生将与大使阁下进行协调,一个宗旨,那就是让我们两国的关系,恢复到战前那样和睦。”
作为皇帝,莫子布自然不可能跟一个伯爵大使亲自谈判,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底线,已经由她的闺蜜,两头吃的达什科娃透露了过来。
或者说,通过达什科娃传递消息的这个沟通,才是真正的谈判。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达什科娃将她所能应承的底线,直接告诉了莫子布。
其所含的含义,一是暗中的认怂,二是警告,如果这个底线还要被突破,罗斯人就要发飙了。
等到托尔斯泰伯爵出去之后,莫子布就把罗芳柏找了过来,“把金汤城的驻军撤走,但一定要坚持一条,那就是罗斯人也不许驻军。
而且我们控制的右翼大玉兹牧民,还要继续在金汤城周围游牧。
这里可以暂时在条约中约定为待议地区,只不过我们不会对罗斯国内宣传已经拿回金汤城的事情,做出反应。”
叶卡捷琳娜二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虞撤出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
这地方的地理位置还挺奇特,若是大虞能占据,就能窥视西鲜卑冰原甚至乌拉尔山。
但如果不占据,对局势的影响也不大,因为继续向东的水路,都已经被堵死了。
同时金汤城只能承载三四万人的自然条件,也使得罗斯人无法在此囤积大军,威胁南边大虞最重要的七河之地。
要知道金汤城以南的玉波海(夷播海-巴尔喀什湖)到伊犁之间,生活着二百多万人,双方差距太大了,大虞自己不出问题,罗斯人一点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就是一座罗斯人丢不得,但大虞暂时可以用来做交易的要塞。
“叶卡捷琳娜二世老了,她没几年好活了,就想在死之前安安稳稳的享受几年。
所以只要我们放弃金汤城,那么沙皇罗斯帝国就会正式承认我们对于中鲜卑和东鲜卑的主权,废除与满清签订的尼布楚条约。”
莫子布怕罗芳柏有抵触心里,毕竟金汤城也是大虞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于是耐心的解释道。
“那这么看,还是划算的,我们对于中鲜卑和东鲜卑的主张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历史依据,满清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基本上是已经放弃了中鲜卑和东鲜卑的。”
条约这事,也不能完全当成废纸来看,这也算是国家信誉的衡量标准,能维护,还是尽量维护一下。
趁着叶卡捷琳娜二世急于求和,直接把路堵死,等到下一任罗斯沙皇上位,就没有正当理由继续声讨这些土地了。
“且我们只是撤军,而不是交出统治权,那么金汤城就是咱们嘴边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恢复原样,就可以恢复原样。
听说这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是有位的明君,现在做出了这样的让步,看来已经豪情尽失,雄心不在了。”枢密使武文勇也在旁边感叹了几句。
等到这两人走后,莫子布开始给达什科娃回信,告诉她自己同意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要求。
其实,没有达什科娃的来信,莫子布是准备好直接把金汤城交给罗斯人,而不是仅仅只撤军,解除对秋明和巴甫洛夫威胁的。
而莫子布之所以会选择让步这么多,那是因为他发现,拿战中多达七次的反法同盟,最终真的能把法兰西打趴下的,其实是罗斯人。
后世之所以看起来英国人好像才是主力,那是因为昂撒人掌握了话语权,就跟他们把美国塑造成二战对德作战最大出力者,苏联游而不击,完全靠捡便宜一样。
在拿战中,英国起到的最大作用是在经济、外交以及海战中,真正血战拿破仑,硬生生把法兰西打趴下的,实际上是罗斯人。
他们有这份实力,那就值得莫子布做出让步。
毕竟中华需要罗斯没有后顾之忧的去跟法兰西人作战,需要他们再次做出火烧莫斯科的牺牲来把拿破仑击败。
可若是莫斯科的背后,就有大虞用尖刀顶着,事情可能就会不同。
莫子布有点害怕罗斯人在极端情况下,在法兰西和中华之前选择前者,直接投了。
那就太可怕了,一个分裂的欧洲,各为其政的欧洲,才符合大虞的利益,一个团结的一体的,那就会是大虞的噩梦。
第708章 中华要化身大奶妈了
西元1794年10月15。中华大虞光中十六年,原满清乾隆五十八年,农历九月二十二。
经过简单的沟通和在边界的讨价还价,赛里斯帝国大虞皇朝和第三罗马帝国,在即将成立的北庭都护府府衙所在伊犁,签订了伊犁和约。
和约约定:
一、第三罗马帝国承认北海(贝加尔湖)以东的领土是赛里斯帝国的传统固有领土。
二、第三罗马帝国同意让中鲜卑居民举行自我决议,以确定他们加入第三罗马帝国还是赛里斯帝国。
三、第三罗马帝国承认哈萨克左翼中玉兹,右翼大玉兹为赛里斯帝国臣民,并将前期逃往罗斯帝国的人送回。
四、第三罗马帝国同意将罗美公司以及罗美公司勘探的土地以二百万银元的价格,出售给赛里斯帝国,同时同意罗美公司的员工接受赛里斯帝国的雇佣。
沙皇的罗美公司就是历史上的俄美公司,这个带着拓殖性质的公司,完成了堪察加半岛以北、阿留申群岛、白令海峡、阿拉斯加的基本勘探。
这里很多地方的名称,都是以他们或者俄美公司前身那些为沙皇勘察这片土地的人命名的。
这种不怕艰难困苦,具有浪(作)漫(死)的探索精神的人才,在哪个帝国都是宝贵的财富,莫子布不缺哥萨克,但是非常缺这种探险家。
所以即便两国处于战争状态,但莫子布一直在重用这些人,还特意在条约中把他们为中华效力最后一点顾虑给打消。
同时,这些人归了赛里斯帝国以后,他们所有为第三罗马帝国获取的东方以及北美资料,就都不会放在罗斯帝国境内了。
莫子布愿意用二百万银元买下罗美公司和已经被大虞实际控制的阿拉斯加,除了买人之外,就是买这些所有的相关资料。
罗斯人付出了一定代价,现在则轮到中华了,在条约中,赛里斯帝国则承认:
一、哈萨克西翼小玉兹为第三罗马帝国臣属,不再接受西翼小玉兹人的投靠,也不再进攻西翼小玉兹,同时承诺不招揽里海的卡尔梅克人。
二、赛里斯帝国从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中撤出所有任何武装部队,将金汤城周围五十公里划定为待议区,允许第三罗马帝国的百姓到这里游牧。
三、赛里斯帝国同意以一百万银元为雇佣费,雇佣罗斯帝国的官员,让他们协助赛里斯帝国官员,将所有位于中鲜卑和东鲜卑的罗斯帝国公民解送出境。
四、赛里斯帝国将释放所有第三罗马帝国在战争中被俘的所有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政务官、军官等等,并将被缴获的物资,比如枪械等送还。
五、赛里斯帝国同意将从第三罗马帝国进口的皮毛、皮革、蜂蜜等非工业化制品给予最低百分之二的关税。
粗粗看来,如果不算沙罗在战争中受到的损失的话,沙罗实际上还是占了便宜的。
不过对于中华来说,却是值得的。
首先,花一百万银元让沙罗把他们遗留在中鲜卑和东鲜卑的所有人都迁走,就很值。
因为中华由于好地方太多了,除了罪囚发配,根本没人愿意来这些地方,导致当年在中鲜卑和东鲜卑的十几万罗斯拓殖者,一直没法清除。
大军去他们就躲,大军走他们就出来袭击城镇,而北亚的土著早就被他们打怕了完全不是对手。
枢密院和兵部本来制定了一个清缴计划,莫子布一看脑袋都大了。
这个计划需要八千京营和精锐镇军从三个方向,在当地部落的配合下,花费至少一年半来完成最后的清剿,预计将要耗费八百万银元。
当然,也可以花一百万银元左右进行赏赐,并配合军事行动,让他们的首领效忠于大虞。
但莫子布不想要这些人,干脆直接让沙罗政府出面,把这些人给打包弄回欧洲去。
其次则是单方面给沙罗的非工业产品予以低关税,大虞也并不吃亏,因为沙罗根本没多少东西可以卖过来。
而能卖过来的皮毛等货物,一年也就是六七十万贸易额,他们丢了中鲜卑和东鲜卑后,估计贸易量至少要萎缩一半。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