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烈烈起南洋 第8节
“什么管北门,那是乡党们抬爱,特别是。”
看起来,蔡姓官员能得到镇守北门的官职,是他这个说是越人但实际上华人的身份,给了他便利。
是以,自然要给各路华人大佬面子,不然这油水丰厚的城门吏之长,就轮不到他了。
可是他正在不断拉近关系的时候,猛地一抬头就看到了鄚子布以及身后的陈光耀,鄚子布还在饱含深意的对着他笑。
老蔡只觉得浑身汗毛都竖立起来了,他恨不得现在就昏过去。
鄚子布身高一米七七,在此时是十分高大的。
别说现在了,就是后世越南的平均身高也只有一米六七左右,此时鄚子布见过的大多数越人基本都是一米六出头的样子。
除了这个显眼的特征以外,是个人都知道鄚子布要想跑,只有跑到华人众多的会安,再搭乘大船跑回河仙这一条路可走。
就在这一瞬间,老蔡在脑海里把所有的关节都想到了,浑身冰冷的同时,人都快哭出来了。
“洪爷,顺化来了一个奇的正营兵,不过罗阿爷不让他们进城,这些越人奈何不得。但未免麻烦,敢请五爷坐下官的官轿,前去见一见罗阿爷。”
鄚子布听到老蔡这么说,立刻主动从人群中出来,对着他拱了拱手。
老蔡让鄚子布坐他的官轿进城,实际上就是在纳投名状,看来在越人和自己人之间,老蔡选择了自己人,虽然他早已做了广南国的官。
“小子鲁莽以致灾祸,岂能再去拖累长辈,劳烦蔡官人知会大阿爷一声就是,就说我去了潮州魏大爷那边了。”
说完,鄚子布郑重看着老蔡说道:“今日之事,某铭记在心。”
老蔡赶紧拱手回礼,“不敢当,不敢当,下官这就去知会罗阿爷一声!”
。。。。
会安城被秋盆河分成了南北两个城区,华人大多居住在地域广大,治安、治理更好的城北。
城中十几万华人之中,明香人占了差不多差不多七成左右,加上周围乡野间的人口的话,估计有十万上下。
但来源十分复杂,有大明嘉靖以前就到了会安的老移民,也有明末清初下不肯剃发易服的。
甚至有宋代就南下,慢慢本地化,近一二百年华人多了以后又开始重新回到华人圈子的。
但总体来说,明香人在会安还是比较抱团的,内部以刘、罗、叶三姓为主,辅以陈、郑、潘、吴等姓。
虽然大明已经灭亡一百多年了,但明香人还是在努力保持着故国衣冠,他们穿明制汉服,留汉人发髻,并在会安城建立海平、锦霞两座庙宇式的宫殿以及一座恢弘的关帝庙。
这三座庙中,海平宫祭祀天妃林氏,也就是妈祖。
锦霞宫祭祀保生大帝,也就是俗称神医大道公的吴真人。
至于关帝庙,自然就是祭祀关公的了。
明香人用这三座宫庙凝聚人心,保持传统,并建立了自己的权力机构,一个表面上是管这三座庙祭祀,但实际上是类似后世香港社团的组织。
这个社团的领袖由刘、罗、叶三家的族长用公推的方式轮流担任,称为阿公,外人用姓来区分,今年是罗家族长担任就称为罗阿公。
但在明香人内部,则统一称呼大阿公。
因为明香人为了保持传统,增强凝聚力,各家各姓的宗祠是修在一起的,称为合祠,以示大家都是失去了家国之人,在这异国他乡将不分彼此。
河仙鄚家没有加入过明香社,但仍然要算是明之遗民,所以鄚子布用的称呼是大阿公。
。。。。
城内,关帝庙,罗阿公今年五十七岁,祖籍东莞,年轻时擅使西洋火铳,号称可在百丈外毙敌,因此有个罗大铳、罗醒目的外号。
如今年事虽高,但威望不减,是会安明香人中的一杆旗帜。
关帝庙正殿中,关公身着绿锦袍,一手抚须,威风凛凛,身侧各有黑白二将侍立,便是关平与周仓。
罗阿公看着关帝像,沉思良久,仍未出声。
见到阿公为难,刘姓族老上前一步说道:“河仙鄚家与我虽同是失国失家之人,但彼此间并不亲近。
如今鄚氏子犯下此等滔天大罪,纳之,恐怕会把顺化那边得罪狠了啊!”
“三叔伯说的什么话,我们明香人能在此地生根壮大,靠的就是忠义二字。
别说同是失国失家的鄚家儿郎,就是大陆来的清人,咱们也该庇护一二,怎能因为顾忌安南人而失了祖先风骨,立足之根本!。”
“对!张褔峦此人大权独揽,上欺王室,下虐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是个大大的奸臣,杀了他的崽,那是为民除害。”
嗯,叶家族老出来怒喷了,这些年张褔峦在民间大加摊派,叶家的产业深受其害。
“我看鄚五公子做的不错,张褔峦如此侮辱他,就是没把我们明香人放在眼里,若当时老子在场,也得帮忙斩上几刀!”
又有族老出来大骂,张褔峦此人有曹操之实,却无曹操治国的本事,把本就吏治腐败的阮氏广南国都治理的民不聊生,明香人身在广南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听到下面都是支持庇护的,罗阿爷这才出来一锤定音,“关圣帝君面前不敢妄言,我们明香人立社起誓那时就说过,行事不求其他,但论忠义。
鄚家五公子落难来投,那是知晓我会安明香人的声望,他若是有半点损伤,全天下的唾沫,都能把咱们给淹没了。
传令,各家召集人手,火药、铅子都发下去,小心戒备。
通报城南的倭人、富浪沙人(法兰西)、衣坡儒人(西班牙)、谙厄利亚人(英吉利),让他们做好出兵的准备。
刘二哥你现在出城去,告诉顺化来的正营该奇,让他回报张内左,鄚家五爷没来会安,请他们离开。
陈大,你派条快船去河仙,问问鄚公爷是个什么章程。”
(最近重庆连下几天的暴雨,老虎这边被排到周六在仓库值班,今天可能没时间码字了。
第12章 法兰西人
潮州魏家哪怕是在闽越之地,那也是下南洋的老资格了。
明朝初年他们家在潮汕之间就拥有自己的港口、码头和客栈,能跑到旧港的大船二十多艘,甚至自己还能造船。
不过明清两代的海禁和对海上走私的严厉打击,沉重打击了魏家的海运产业。
到了现在,魏家在潮州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实力,唯有在南洋,子孙广布,成为了南洋数一数二的潮佬家族。
鄚子布随着洪阿汉一起往清商聚集北城东面走去,很容易就发现这里与明香人占大多数的西面,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原来虽然同是华人,但明香人和脑袋上留着辫子的清朝移民之间,还是有一条肉眼都几乎看得见的鸿沟的。
保持大明衣冠,束发的明香人看清朝移民总有一股优越感。
他们哪怕回不去家乡了,但心里还是为当年父祖辈的选择而自豪,认为自己是不屈胡虏的英雄之后,清朝移民剃发易服,已经是虏了。
满清移民则有些忌讳与明香人纠葛的太深,毕竟我大清留头不留发的规矩,以及随之而来百余年高压恐怖政策,还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哪怕到了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自己都留鬓角,别说金钱鼠尾,他的阴阳头都快遮到额头了,但民间对于辫子还是很敏感的。
经过百余年的剃发易服白色恐怖,如今寻常的百姓早已忘却了祖先衣冠是什么模样,在这勉强能活下去的‘盛世’中,他们麻醉了自己,不去想那些饥不可食、寒不可穿的事情。
甚至有些人这将些他们仍在坚持故国传统的同胞,看成了反贼。
因此,只有在祭祀妈祖,拜关公的时候,清朝移民才会和明香人一起。
鄚子布就在潮州大豪魏家的阁楼上,看着远处的洋商会馆和福建会馆叹了口气。
洋商会馆原本叫做大明会馆,乃是明代华人在会安修建。
及至大明亡天下,早期华人与大量明末清初南下的明香人合流,他们因为坚持故国衣冠,而失去了回祖国贸易的权力,于是逐渐演变为会安的坐地虎。
通往大陆的商路航道则交给了新来的清朝移民,大明会馆也支撑不住交了出去,因为甘愿失国失家的明香人全都已经在安南了,也就不需要会馆了。
倒是满清移民还是知道点事的,没有捅明香人的肺管子把大明会馆改成大清会馆,而是选了(南)洋(清)商会馆,这么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但,洋商会馆的命运很明显跟大明会馆不同。
以前在大明时代,隆庆开海以后,朝廷是支持至少是默许下南洋的,大明会馆甚至有半官方的作用。
下南洋的华人在会安犯了罪,有些还会馆上报给家乡府县衙门实施惩戒,有人在故乡犯了大罪跑到南洋,衙门也偶尔会行文大明会馆帮忙缉拿,这就赋予了会馆半官方的属性。
但到了满清,他们严厉海禁,把下南洋的百姓称为莠民,完全弃之不顾。
会馆这种带有隐约官方性质的机构,就彻底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作用。
南洋移民再也没有一个统一到一起的理由,只剩下各自顾着各自的家乡人了。
现在还只是实力最强大的福建帮建立福建会馆,但很快潮州人、广州人、琼海人、嘉应州的客家人都会跟上。
历史上等到会安清商五帮会馆都建立起来的时候,会安的清朝移民就完全各过各的了。
。。。。
潮州帮大佬魏阿公并没有亲自来迎接鄚子布,而是派了亲弟弟魏海坤来招待鄚子布。
这倒不是魏阿公有什么忌讳或者看不起鄚子布,而是最近来了一伙来历不明的强人,占据了会安以东大约二十海里处的占婆岛。
占婆岛上魏家囤积有大量货物还有上百族人,是魏家最重要的根基,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被强人占领,魏阿公已经带着人去交涉了。
嗯,这种情况下,还能让亲弟弟来招待鄚子布,那是相当给面子了。
其实就算魏家不待见,鄚子布也无所谓。
因为他选择到魏家来,是很有深意的。
虽然同为大明遗民,但会安的明香人与嘉定的明香人和镇边的清和人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广东的绍武政权被灭以及尚可喜血洗广州之后,因为害怕逃到南洋来的。
后者嘉定的明香人与镇边的清和人,是陈上川、杨彦迪等领导的反抗军眼见复国无望后才南下的。
两者的成分完全不同,地理上又隔了上千公里,因此两边联系并不亲密,阮家的广南国也在防止他们互相接近。
至于鄚家,那就更不用说了,河仙政权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明香人。
所以鄚子布很担心,万一他直接去投靠罗阿爷,罗阿爷会不会为了会安明香人的利益,表面上说把他送回河仙,但暗地里将他的行踪透露给张褔峦。
甚至直接送到广南人军营中,造成一种他出了意外的假象。
这种概率很小,但并不是没有。
而鄚子布到潮州魏家去,就相当于明牌了。
罗阿爷不可能来找魏家要人,那样鄚子布出了意外,罗阿爷肯定无法交差。
同时会安城中明香人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又保证了魏家不敢对鄚子布怎么样。
除非会安城的明香人和清商因为这件小事联合起来,但现在看来,这个可能已经被排除了。
一顿规格很高,四时八珍,一共二十八道菜的接风宴结束了。
上一篇:踏尽世家门阀,女帝求我娶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