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88节

  李靖现在完全隐退,皇帝亲征又问题太大,那么只剩下侯君集和李勣,而李勣最大的问题,是他是降将出身,难以服众。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侯君集可惜吗?

  李承乾抬头,侯君集不可惜,当一个人有了破绽的时候,他的位置越高,造成的破坏就越严重。

  但是,就如同魏征所言,就这么废掉侯君集太可惜了。

  侯君集不仅是军中大将,同样也是秦王府出身的皇帝嫡系,皇帝对他是有特殊感情的,所以在他的问题上,李承乾必须谨慎。

  略微沉吟,李承乾缓缓开口道:“孤可以劝他一劝,但孤的话,他能听进多少,就看他了。”

  一切都要落到侯君集自己身上。

  “只能如此了。”魏征抬头看向前方,神色一时间有些感叹。

  侯君集一步踏错,最后弄到如今进退两难的地步。

  ……

  李承乾松开魏征的手腕,神色若有所思。

  魏征笑笑,看向李承乾,说道:“殿下探脉,可知臣的脉象如何?”

  李承乾抬头,缓缓的说道:“岳丈如今身体实际并无太大好转,但同样值得庆幸的,是也并无什么恶化,如今在服用的各种人参汤药,在孤看来,多是在弥补根基,等到根基重新夯实之后,身体便能好转。”

  “能维持就好。”魏征不在意的摆摆手,道:“老臣不求活多久,能看到家中有继,便已经满意了。”

  “阿嫂已经有孕了,阿耶还担心什么。”魏薇的声音从堂外传来,一身红色襦裙,宽袖轻罗,一对金钏若隐若现,神色欣喜的从门外走了进来。

  李承乾回头看向魏薇,笑着说道:“岳丈是在说你我,等孤腿脚好了,爱妃就怀上一个给岳丈看看。”

  “殿下说什么呢!”魏薇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魏征一眼,然后才轻轻福身道:“阿耶,可以用膳了。”

  “嗯!”魏征点点头,然后才从床榻上坐了起来。

  李承乾和魏薇赶紧上前搀扶,魏征有些苦笑的说道:“老夫只是眼前有些模糊罢了,又不是看不见。”

  “还是小心些好。”李承乾搀扶魏征起来,然后才一边搀扶他出门,一边说道:“到了岳丈这个年纪,最重要的,还是稳,最怕的是摔。”

  “好好好!”魏征无奈的应了两句,然后朝着前院而去。

  只不过在走出坊门的时候,魏征下意识的回头看了一眼。

  房中帷帐这一刻轻轻的晃动起来。

  ……

  魏王府,书房。

  柴令武坐在左侧上首,看着李泰说道:“臣已经查过了,初五那日,陈国公还会出现在平康坊,其他一切按照之前的设计行事便是。”

  李泰点头,他轻轻敲着桌案,半天之后,才缓缓的开口道:“表兄,说服陈国公并不难,难的是本王到如今都想不通,父皇究竟在想做什么,明明征伐高句丽在即,却偏偏同时让尚书左右仆射出缺,若仅仅是一个还好,但是两个……”

  尚书左右仆射同时出缺,这让李泰对接下来的事情,有些没有把握。

  柴令武略微思索,然后说道:“殿下,若是觉得不对的话,要不要停下来?”

  “不用。”李泰想都没想,直接摆手,看向柴令武说道:“陈国公现在怕是对于成为宰相充满了期望,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王只需要告诉他真相,那么他立刻就会崩溃。”

  李泰看着柴令武,摇头道:“本王现在反而是担心,他在知道了真相之后,胡乱做些什么,最后乱了本王的计划。”

  往前一步就是宰相职位,但偏偏一步被退入了深渊。

  “不会!”柴令武看向李泰,摇摇头,说道:“陈国公战场宿将,他不会轻易做些什么的,但他一定会做些什么,不过这就不会针对殿下,而是会针对……”

  “针对父皇!”李泰顿时明白了过来,随即他摇头道:“本王担心的就是这个,他若是触怒了父皇?”

  “陈国公没那么傻,触怒陛下,是他最没有办法的最后一步,但他一定会做些什么,而且以他的手段,试探陛下的同时,也不会让任何人察觉到是自己做的手脚。”柴令武想了想,还是摇头道:“臣想不通,臣怎么都想不通陈国公会怎么做?”

  “那便只有看着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李泰神色严肃下来,然后看向柴令武说道:“陈国公的事情按计划就行,但房二自从回京之后就不出门,表兄,你得想办法见他一面,不管未来如何,本王都需要房相的支持。”

  “是!”柴令武点头,房玄龄如今虽然不再是尚书左仆射,但他是司空,是在尚书左仆射之上的司空,依旧还是宰相,只不过是无法触碰尚书省的事务罢了。

  柴令武现在隐约的已经触摸到了李泰的计划,他知道这里面,房玄龄的作用非常重要。

  而能不能拉房玄龄下水,关键便要看房遗爱!

  柴令武不知道李泰暗中谋划的那件事,能不能将房玄龄拖住。

  但他知道,一旦房玄龄下水,加上侯君集和张亮,李泰便是和皇帝,也能掰掰手腕。

第209章 陈国公,请斩美妾

  转眼已是初四。

  一身淡黄色蟒袍的李承乾站在崇教殿的殿门前,看着头顶的飘雪,侧身问道:“陈国公那里说过了吗?”

  李安俨上前拱手道:“说过了,陈国公说傍晚下值之后就过来,还有少国公也会过来。”

  “朱雀门那边打过招呼了?”

  “已经说过了,今日值守朱雀门的是右金吾卫将军、雁门郡公梁建方。”李安俨认真拱手。

  “梁建方,那个杀才?”李承乾顿时恍然。

  “是,听到殿下如此评价,雁门郡公怕是要高兴的多喝几杯。”李安俨笑着微微躬身。

  李承乾微微摇头,转口说道:“你说今日陈国公来,能不能接受孤的建议,去年的时候,孤给过他一个建议,他一句话也没听,今年孤担心他还是听不进去。”

  李安俨神色肃穆的躬身,默然不语。

  李承乾自己笑笑,然后感慨的说道:“孤知道,这一切,父皇都在看着。陈国公很早就加入了秦王府,一路随父皇东征西讨,便是父皇也不愿意看到他沉沦……天下诸事,父皇都是心中有数的,但很多事情他也无奈。”

  侯君集的事情,太过触犯底线,偏偏太多的人知晓了。

  唯有侯君集自己,自以为所有人都不知道,一直在掩耳盗铃。

  李承乾看向吏部的方向,微微摇头,前世的时候,甚至都不是他怎么用力,侯君集就靠拢了过来,如今,李泰代替了他的位置,侯君集他自己又会怎么做。

  ……

  夜色黄昏,李安俨在嘉福门等到了侯君集和兵部员外郎侯知仪。

  侯知仪将携带的礼品递给一侧的太子家令丞,然后才跟着侯君集一起来到了光天殿。

  光天殿中,李承乾正坐在长榻之上读着医书,听见脚步声,李承乾立刻回过神来,看到侯君集父子已经到了殿前,他放下医书赶紧起身。

  “臣,吏部尚书侯君集,见过太子殿下。”

  “臣,兵部员外郎侯知仪,见过太子殿下。”

  “平身吧,不用多礼。”李承乾笑着抬手,说道:“坐!”

  侯君集在左侧上首坐了下来,侯知仪坐在他的下首。

  李安俨坐在右侧上首。

  侯君集看到李承乾坐下,目光落在一侧的医书上,有些好奇的问道:“殿下最近在钻研医书?”

  “没事的时候闲着看的。”李承乾笑笑,然后神色认真的说道:“不过说实话,医书很多时候还都是有用的,就比如生育之事,若是天下妇人的生育率能够提升十一,那么常年累月下来,所得的数字是十分客观的……”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安俨,说道:“传膳吧。”

  “喏!”李安俨转身摆摆手,立刻就有侍女将膳食送到每个人面前的桌案上。

  “简陋了一些,国公勿要见怪。”李承乾笑着点点头。

  “不敢!”侯君集赶紧躬身。

  李承乾举杯,然后侯君集和侯知仪同饮,他这才开口说道:“去年之时,孤和父皇就封禅之事有过商讨,大唐开国二十五年,如今也更是贞观十七年了,然而父皇数次封禅,但总因种种原因而被打断,颇有些天命不许的味道。”

  “殿下!”侯君集赶紧拱手,这些话可不兴说。

  “无妨。”李承乾抬头,说道:“此事孤当着父皇的面直接说的,父皇英明,并没有多介意什么。”

  “是!”侯君集这才放心下来。

  李承乾继续说道:“孤反复思索,这其中必然有些原因,上下推算,最后得出问题出在人口之上。”

  坐在侯君集下首的侯知仪目光眨了眨,听的很认真。

  李承乾看了侯知仪一眼,心思微转,然后继续说道:“大唐开国至今,人口之数还没有前隋鼎盛时期的一半,这便意味着,大唐虽然军力强盛,但国力,却也还没有前隋的一半。”

  一半,连三分之一都没有。

  侯君集是吏部尚书,当年曾经参知政事,这里面的具体数字是瞒不过他的。

  大唐虽然灭国数次,但根本还是以立足为本,至于说因为战事究竟获得了多少,那是没有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逐渐的休养生息,即便是有所战事,也是在一两月之内,就直接了断,就比如薛延陀。

  “父皇攻伐高句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在高句丽有着数十万流落在那里的前隋遗民。”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有辽东的十几座城池。”

  侯君集点点头,一旦攻伐高句丽得胜,那么大唐立刻就能得到数十万的人口,稍微休养生息,这个数字立刻就能翻一倍。

  这是一笔极划算的买卖,更别说,就连高句丽,肯定也都是大汉的领土。

  唐承隋,隋承晋,晋承魏,魏承汉。

  汉宣帝更是有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大唐攻伐高句丽,是天然合乎正统的。

  “人口有了基数,但还需要生育有道,故而孤才委托孙真人研究妇人生育之事,甚至在孤看来,这才是大唐首要之事。”李承乾抬头,神色认真的说道:“生育,然后百姓有粮,能养得起,之后读书,从军,做官,有所前途,大唐于斯壮大。”

  “殿下贤明!”侯君集拱手,眼底闪过一丝诧异,但还是点头说道:“殿下的治国之道通彻,乃是天下之福。”

  “国公谬赞了。”李承乾摆摆手,举杯道:“国公请。”

  “殿下请!”侯君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这一次终于彻底的将李承乾这几年在做的事情全面的联系了起来。

  打造农具,改良种植方法,加强妇人生产之术,目的无不是为了天下人口。

  李承乾放下酒杯,然后看向侯君集说道:“国公,这里面还是有很多东西,孤需要向你请教的,科举是吏部管的,从军,国公又做了多年的兵部尚书,做官就更不用说了,还请国公多多赐教。”

  “殿下客气了。”侯君集受宠若惊的抬头,说道:“那么臣就试说一二。”

  吏部和兵部的事情,侯君集是烂熟于心,稍微沉吟,他便开口说了出来。

  言谈之中,侯君集也在思索,太子今日找他来,究竟是为了何事?

  但侯君集想来,应该是和前几日的尚书左右仆射同时出缺有关。

  如今政事堂空缺两名宰相,整个朝堂上,无论功劳资历,他侯君集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

  这不是当年捡便宜的刘洎,是真的整个朝堂上下,功劳资历都没人超得过他。

首节 上一节 18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