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89节

  他今日来东宫,也是从太子这里,探听一下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太子光明正大的请他这个吏部尚书吃饭,侯君集又不傻,一眼就看透这背后必然是皇帝的意思。

  虽然说从方方面面都没有任何消息说,陛下有降旨太子之事,但侯君集看的很透彻。

  ……

  不知不觉当中,宴席已近尾声。

  李承乾有些晕乎乎的举着酒杯,然后看向侯君集说道:“国公,如今朝中最为紧要之事,便是父皇的东征之事,粮草,兵员,还有官员调动诸事,都是要害。

  国公履事多年,若是能在这个时候,多举荐发现些英才,便如同张良,萧何,李斯,毛遂,赵奢一类的,对父皇而言,绝对是一大好事。”

  侯君集也喝的有些多了,举杯道:“其他人倒还好,赵奢就算了,其子赵括虽非无能,但战场以胜败生死论英雄,赵括留耻千古,也是难以洗刷之事。”

  “国公所言有理,是孤喝多了。”李承乾将最后一杯酒饮下,然后迷迷糊糊的说道:“今日便到此吧,来人,送国公和公子回去。”

  “喏!”殿外,几名侍从已经走进殿来。

  侯君集摇摇晃晃的起身,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多谢殿下招待,他日再回请殿下。”

  侯君集看了一眼已经快趴到桌案上的侯知仪,忍不住轻轻的踢了他一脚,然后才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告退。”

  “国公慢走!”李承乾看向李安俨,李安俨的神色还好,让人扶住侯君集和侯知仪,将他们父子送出了东宫,然后又送出了朱雀门,这才返回东宫。

  坐在马车里,侯君集稍微拍了一下自己的脸颊,甩甩头,终于清醒了过来。

  拉开马车窗布,冷风迎面而来。

  一瞬间,今日李承乾在东宫说的一切,全部重新出现在侯君集的脑海当中。

  太子究竟在说了什么。

  侯君集用脚踢了踢侯知仪,然后问道:“你觉得太子如何?”

  侯知仪有些茫然的抬头,随即摇摇头,让自己更清醒一些,这才拱手道:“回阿耶,太子贤明。”

  侯君集没好气的看了侯知仪一眼,然后细细思索,太子今日这些话,前面是在说,封禅之事,中间提了东征高句丽的准备,最后谈的是吏部的吏治,最后还提起了张良,萧何,李斯,毛遂,赵奢。

  “咦!”侯君集眉头皱了皱。

  毛遂,赵奢虽然也算有名,但是相比于张良,萧何和李斯差的太远。

  双方并不是同一档次的人物,太子为什么将他们放在了一起。

  侯君集看向侯知仪,问道:“大郎,毛遂和赵奢有什么特别的吗?”

  侯君集虽然是吏部尚书,但他少年时不学无术,长大后又做了武将,虽然后来转任兵部尚书,但兵部多是和军将打交道。

  直到后来转任吏部尚书,他才开始多学了一些。

  然而即便是如此,对于毛遂,他只知道毛遂自荐这句话,对于赵奢,更是只知道赵奢有赵括这么个儿子。

  “毛遂和赵奢都是平原君举荐的。”侯知仪就知道的多了,他是从小从太学和国子监一路读书过来的。

  “平原君。”侯君集点点头,然后问道:“平原君有什么特点。”

  “平原君吗,战国四公子之末,没多少能力,平生做的最好的三件事,便是在出使楚国时发掘了毛遂,后来又举荐了赵奢,最后便是因为家中美妾侮辱门客时,直接斩了了美妾的头颅。”侯知仪摇摇头,说道:“这个人不成气候,赵国……”

  侯君集没有听进去侯知仪更多的话,他只记得两个字,美妾。

  莫名的,一阵彻骨的冰寒,已经淹没了他。

  不,不。

  侯君集使劲的摇着头。

  不,不,这一切都是他的胡乱猜测,太子只是随便的提到了这些,根本就没有说这些的意思。

  那件事他藏的很深,平常人根本就不知道。

  便是自己儿子……侯君集看了侯知仪一眼,侯知仪已经迷迷糊糊的闭上了眼睛。

  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如果太子今日真的是提的这件事,那么他不会这么没有察觉。

  是的,太子提的不是这件事情,而是说的别的。

  宰相,高句丽,粮草,吏治。

  难道太子说的,是要他在皇帝东征之前,积极的协助准备粮草和推荐人才……

  侯君集靠坐在车壁上,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又一个想法,将他最不敢想的东西,彻底的掩埋。

  车窗之外,轻雪已经覆盖了大地。

第210章 你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做宰相了

  东宫,光天殿。

  李安俨走回来的时候,红灯已经挂起。

  红光铺在了雪面上,引人注目。

  光天殿中的李承乾在喝着醒酒汤。

  李安俨上前拱手:“殿下,人已经走了。”

  李承乾点点头,放下醒酒汤,然后看向李安俨,问道:“安俨,你觉得陈国公有没有听懂孤话里的意思?”

  李安俨拱手,平静的说道:“就算是当面听不懂,回去之后,陈国公也会细细的琢磨殿下所说的每一个字,这本身就是人臣的责任,所以,殿下说的意思,他是能够听懂的。”

  李承乾笑了起来,随后摆摆手,神色淡然下来:“孤真的很希望他能听懂,然后坚决的去处理掉那两个隐患,但说实话,孤并没有多少信心。”

  “他会的,尤其是当他察觉到这件事情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仕途的时候,臣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抉择的。”李安俨平静的拱手。

  李承乾轻叹一声,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这种事情,其他人或许都能改,但侯君集已经入魔,他宁肯造反,也不会改的。

  前世就是这样,不过那个时候是他,这一次,李泰会攀上去的。

  想了想,李承乾开口说道:“该说的,孤已经都说过了,陈国公他什么时候能想通是他自己的事情,孤真正感兴趣的是侯知仪,今日,孤在说话的时候,他听的很认真。”

  “殿下!”李安俨有些不明白李承乾什么意思。

  “去取纸笔,孤要上奏父皇。”李承乾看向殿外的飘雪,轻声说道:“孤要举荐侯知仪任大理寺正。”

  “大理寺正?”李安俨拱手,不解的问道:“殿下,侯知仪如今是兵部员外郎,陈国公这明显是要将他往兵部郎中的位置去推,如何会答应让侯知仪做大理寺正。”

  “大理寺正是从五品下,兵部郎中是从五品上,没有多少区别的。”李承乾不在意的摆摆手,然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李安俨说道:“你信不信,孤的举荐,父皇根本就不会问陈国公的意见,会直接下旨。”

  “殿下,臣不太懂。”李安俨有些不解的拱手。

  李承乾原本不想说的,但李安俨问了,他轻叹一声,说道:“陈国公是最早加入秦王府的那一批人,甚至于他的母亲和祖母是族亲,多年以来,他又跟随父皇南征北战,建立功勋无数,但是如今,就因为那一件事情,他无法成为宰相。”

  李承乾稍微停顿,摇摇头说道:“甚至就连黄门侍郎刘洎,都爬到了他的头上,甚至于在如今,就连刘洎任侍中的机会都超过他,所以,他很难改的。”

  李安俨想要反驳,但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承乾平静的看了李安俨一眼,然后继续说道:“所以从孤来看,这件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父皇将来会对此事做出应对,但是,若有一个人能代替陈国公,给父皇一丝安慰……”

  “所以是侯知仪。”李安俨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是他。”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说道:“等到侯知仪调任大理寺之后,告诉戴至德和张文瓘,和他走的近一些……希望他能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

  “是!”李安俨有些听懂了,神色之间却有些难受。

  李承乾起身,摆摆手,朝着承恩殿走去。

  雪落无声。

  李承乾的目光忍不住的看向甘露殿的方向。

  皇帝是无情的。

  他需要的,不过是让人以为他很有情,而一个侯知仪便足够了。

  ……

  雍州官廨,轻雪铺满了后院。

  东方的天空一片昏暗,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

  冬日白雪落在地面上,将整个院落照的一片透明。

  侯君集一个人坐在后院石凳上,手中是一把锋利的横刀。

  明亮尖利的锋刃对准了侯君集的额头,鼻梁,还有下颌,一条直线。

  侯君集的双眼一直在看着自己的刀刃。

  这把刀,是皇帝赐给他的,是太子打造送给皇帝的。

  昨夜一整夜,侯君集都没有睡好,以至于现在,他的眼中还有血丝。

  昨夜,明明已经到了陈国公府,侯君集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又来到了雍州官廨。

  就像他之前两年之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这里一样。

  但昨夜他是少有的一夜没睡。

  侯君集看着眼前锐利的刀锋,莫名的有种用刀锋刺入眉间的冲动,但他的手却死死的握住了刀柄。

  也不知道多久之后,侯君集猛然抬头。

  沉重的呼吸从他的嘴里呼出,他的拳头同时攥紧。

  “不,没有人知道的,太子都不过是在猜罢了。”侯君集十分肯定的看向前方。

  一夜之间,侯君集惶恐太多了。

  他最担心的,是这件事情被皇帝知道了。

  一旦皇帝知道了,那么会不会下一刻就有人直接破门,将他抓起来,然后扔到安福门外直接斩首。

  但一夜过后,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让侯君集逐渐的安心下来,虽然心底深处依旧有恐慌,有惴惴不安,起码表面他是安静了下来。

  最让心灵得到安抚的,是他对自己的自信。

  陈国公府是他的家,内外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尤其是后院,看管后院的人,便是皇帝都渗透不进去。

  所以,没有谁敢肯定什么。

  尤其是太子。

首节 上一节 18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天可汗回忆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