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33节
“不不。”李承乾摇头,说道:“东宫自己打造,而且要不只一条,要在浮桥上游位置拉开,作为抵挡撞木所用,同时,在河水中也沉一条,中间搭接用三层渔网,这样不管怎样的撞木,都会被拦下。”
“倒也的确可行。”杨师道有些诧异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真的弄出了东西来。
“殿下,还是有些问题。”兵部侍郎崔敦礼上前,拱手道:“殿下,若是臣猜测不错,高句丽人必然会在上游隐蔽处屯水,一旦我军搭建浮桥,彼辈必然会在关键时刻突然放水,水中夹杂木桩,到时候冲击力更甚。”
“两条铁索作为一道防线,每隔一里布置一道防线,孤就不相信,五条防线下来还不能将冲击力减缓。”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还有刚才都浮力不足之事,孤想过,可以在两侧加羊皮包,利用羊皮包浮力的同时,也可以用他们抵消冲击力。”
“水!”崔敦礼拱手,说道:“殿下,若真是放水之法,那么水流才是最大的冲击。”
“崔卿若是如此说,那么只有将龙骨全部用铁来打造了。”李承乾无奈的摊手。
“咦!”崔敦礼惊讶的看向李承乾,点头道:“若是真能用铁来打造龙骨自然可以,甚至就连勾处也和龙骨连接在一起用铁铸,然后用铁棒锁死,这样便是洪水也难以将这些浮桥彻底冲垮,即便是有一两艘不可用,后面依托龙骨铺设木板便是!”
崔敦礼下意识的一番话,四周的众人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众人心中同时感到一阵荒谬,但他们又有一种感觉,这种方法一定可行。
“时间上来不及吧。”杨师道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东宫这两年在编修《考工志》,整个大唐最先进的工匠技术都在东宫。
这些事情太子最有发言权。
“先弄出铁模来,先看看如何有最少的铁料,铸造最可行的龙骨。”李承乾抬头,说道:“若是可行,就将龙骨包裹在木料之内,最大限度的保证浮力……先做,孤来看看,十月中旬的时候,能够打造出多少来。”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众卿,若是此法能行,那么便是火攻也可以扛住,只要龙骨在,那么便能够用最短的时间重新搭造出一座浮桥了。”
“殿下奇思妙想,臣等不及。”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微微摆手,看向杨务廉说道:“杨卿,记得中间的铁棒要设计方便开合的插销,如此,一旦遇到难以克制的冲击力时,能够保证船只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连接,这样即便是洪水冲击,也难以损害船身。”
“是!”杨务廉有些惊喜的点头。
李承乾转身看向群臣,说道:“众卿,我大唐数万大军进攻辽水,那么彼辈就算是在隐藏屯水之处,难道他们还敢在我军近前,他们能隐藏的必然是极远之地,极远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拆卸船只,减少冲击伤害。”
“殿下英明。”群臣全部惊讶的看着李承乾,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对军中之事也这么了解。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孤哪里有什么英明之处,孤这些,说到底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一旦开战,真正能够决断的,只有兵部和军前的将领,什么虚实反复,声东击西,这些都是兵部诸卿和军中将领的事。”
“殿下睿德。”群臣再度拱手。
不过这一次,崔敦礼,还有郑仁泰,李玄嗣等人的声音又大了一些。
“好了,不说了。”李承乾转身朝着马匹走去,说道:“东宫开始打造战船,工部,户部和将作监,需全力配合,若是浮桥能成,军中将士,弓弩刀盾,还有粮草消耗,不知道能够减少多少。”
“是!”群臣全部肃然躬身。
……
夜色之下,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承乾,从弘文馆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
铁制打造的船只在后世并不鲜见,但是他现在只用龙骨,就有些担心。
事实证明,物理定律是可行的。
剩下的,就是打造了。
进入承恩门,李承乾看向徐安说道:“派人去宜春殿说一声,孤今日去宜秋殿,看看三郎。”
“喏!”徐安转身,让人去前去宜春殿传讯。
李承乾则是走向了宜秋殿,他的三子已经快两岁了。
徐安安排回来之后,就来到宜秋殿门口站立。
殿中传来了孩童的哭闹声,还有李承乾爽朗的笑声。
夜色笼罩,郑霜儿躺在李承乾的怀中,疲惫的她已经陷入了沉睡。
这个时候,一具软腻的身躯小心的的掀开了被子滑了进来。
“殿下!”郑楚有些怯怯的声音在李承乾背后响起。
李承乾直接翻身,将她搂进自己怀里,面色沉冷的问道:“你怎么才来?”
郑楚一愣,随即神色一喜,然后轻声说道:“是妾身的错。”
“知错就好,来让孤好好的看看你这阵子有什么不一样了。”李承乾伸手拉起了被子。
红被翻浪,夜色迷离。
一夜欢愉。
……
洛阳,贞观殿。
皇帝喝了口茶,感受着午后的困意退去。
火炉在侧畔汹涌燃烧,初冬时节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
张阿难将从长孙无忌手里接过的奏本递给皇帝。
李世民接过奏本,仔细的看了一遍,惊讶的说道:“竟然真的能行?”
“阎立本,姜行本他们都有人在现场,杨务廉在最短的时间里搭建出一座坚实的浮桥。”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太子还试过派人用木桩撞击,虽然撞击力不强,但是连第一道的三层渔网都没过去,那些羊皮袋也很扛撞。”
皇帝的眉头一跳,李承乾说的层层阻截的事情,他听过,的确很有想法。
“太子的纸上谈兵之法的确有用。”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在满意李承乾的方法,还是说笑话他纸上谈兵的说法。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太子在长安,几乎每日都早起晚归,全心在浮桥之事上,另外,东宫的官员也很尽力,全力协助各部调运粮草和军械,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个长安几乎所有官员行事都很积极,吏部上报有不少以前没有注意到官员露头。”
“让吏部按规矩办吧。”李世民神色平静的点点头。
“是!”长孙无忌躬身。
“水军方面如何了?”皇帝转口问了别的。
“阎立德已经率军抵达了登州,过几日应该就会传来他出兵的消息,明年二月应该能够从海上对卑沙城发起攻势。”长孙无忌稍微犹豫,说道:“陛下,水军将领,陛下不考虑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吗,哪怕让他协助都好。”
“不用,让刘德敏协助就好。”李世民抬头,说道:“刘德威,刘德敏兄弟,当年都是跟裴仁基一起杀伐过的,若不是朕调了太多的人,需要用他稳定中枢,朕就用他了,不过刘德敏也行,更加骁勇。”
长孙无忌点点头,他听的出来,皇帝就是不愿意用左匡政。
虽然左匡政和侯君集有些关联,但是在长安事中,尽显对皇帝的忠诚,如今再怀疑说是不该。
“说说调兵的事情吧,洛阳只调三千人有些少了,五千吧。”
“是!”
第252章 皇帝老了
晨光熹微,打在窗楞上,反射进了宜冬殿内殿的床榻上。
李承乾微微眨眼,神思回归,人也清醒了过来。
侧过身,他看了一眼穿着白色抹胸、枕着自己的手臂睡的正酣的魏薇,恬静的样子,让人忍不住的有些怜惜。
也不知道谁对她说了什么,闹了一夜的魏薇,就是想要个孩子,李承乾只能够满足她。
平静的看着她不经意流露出的甜美模样,李承乾有些安心下来,然后轻轻的上前在她迷人的酒窝上亲了一下。
“殿下!”魏薇迷糊的睁开了眼睛,黑色的眸子有些软弱的看着李承乾,说道:“殿下,几时了?”
“不用管几时,你继续歇息吧,孤马上就要走了,今日启程前往洛阳,需要走的早些。”李承乾拍了拍她的白皙的胳膊,然后准备起身,魏薇一愣,随即立刻坐了起来,对着李承乾说道:“妾身服侍殿下更衣吧。”
李承乾看着她小心的模样,点头说道:“好,等到孤从洛阳回来,我们就去看看你阿耶,孤这段时间忙的,也没有顾上过去。”
“好!”魏薇顿时就笑了。
……
春明门外,渭水之上。
李承乾骑马停在河岸上,身后杨师道,于志宁,张玄素,马周,丘行淹,长孙祥,杨务廉等人,全都看向了伪装成了普通船只,甚至就连船舷和桅杆都被装上的平底船。
这些平底船上的船舷,还有桅杆,在后面都可以拆下。
今日之所以装上,就是因为他们要趁着冬日的西北风,尽快到赶去洛阳。
顺带在黄河壶口之上,试一下这些船只的稳定性。
到了潼关附近,他们会将羊皮袋也装上,然后从渭水冲入黄河,如果能够顺利的度过这一关,那么他们的这些船只就能完全的用作渡河之用。
毕竟他们之前都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撞击试验,如今只能够在黄河上试验一下。
“若是能成的话,这些船只在关键时刻,还能改造成运输船只所用。”李承乾不由得轻叹一声。
“那就是拿下整个辽东全境之后的事情了。”杨师道在一旁赞同的点头。
浮桥只是这些船只的作用之一,一旦大唐成功的拿下了辽东,那么浮桥的作用就会降低。
甚至可以用小船构筑更多的浮桥。
这样这些船只就被解放了出来,可以用作进攻高句丽本土所用。
进攻高句丽本土啊,皇帝前世根本没有做到。
他第一次攻伐辽东,到了卑沙城就停了下来,之后,虽然准备三次亲征,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被打断。
甚至在第三次准备还没有结束时,他就病逝了。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洛阳方向,心中自语道:父皇,儿子一定会让你完成心愿,让你杀入高句丽,杀到平儴城下。
“驾!”李承乾猛地一甩缰绳,下一刻,他整个人已经率先朝着潼关方向冲了过去。
身后无数骑兵紧紧跟随,旌旗招展,枪槊如林。
他的眼里,是一片的冷漠。
……
夜色笼罩,洛阳城中一片肃静。
宵禁之后,长街之上已经只有金吾卫在来回巡逻。
这个时候,其他任何人都不许在长街上行走,否则立刻捕入金吾狱。
若是不听警告,还要乱跑的,两声空弦之后,第三声射杀。
然而今夜一切不同,皇帝下旨,今日出现在长街上,若是逃跑的,不用警告,即刻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