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7节
“舅翁放心,孤明白。”李承乾认真说道:“此事之后,所有人都会警惕起来,那些有心人再想要搅弄事端,就很难了。”
“嗯!”高士廉缓缓点头,这件事情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有心人在仔细推算之后,很快就能算出可疑的人选,再从急切性上来算,究竟是谁并不难猜。
“不过舅翁也需要小心,万一大意之下,舅翁被人所趁,孤这里是交待不过父皇去的。”李承乾沉沉低头。
高士廉眉头一皱,随即他点点头,说道:“殿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
李承乾放松下来,说道:“父皇东征,长安还是以稳定为主,至于其他的,让父皇回来处置,到时候究竟怎样,就是父皇的事情了。”
高士廉点点头。
眼下这件事情,看起来还没有结束,那不过是在等调查清楚之后,朝中相关人等对于幕后真凶的反击罢了。
但实际上真正的胜负已经告终。
李治愚蠢的一次动作,让群臣的心更加多推向了李承乾。
……
晋王府,后院石亭。
砚台放在了暖壶之上,保证墨汁温热。
面对一片冰湖,李治头戴黑色璞帽,身穿锦衣,披着黑色披风,手下笔走龙蛇,一篇上佳的《兰亭集序》已经成就。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身后响起。
李治没有回头,直接问道:“如何?”
姬家福停步,面色凝重的拱手道:“李钰在武德殿,当众反口,他说自己是误听人言,错怪了房相,太子说不追究他任何责任,并且保证日后不会有任何人会去打扰他。”
“皇兄怕是要做一阵子好人了。”李治抬头看着姬家福轻轻笑笑,说道:“好了,还有什么,你继续说。”
“是!”姬家福拱手,将事情从头到尾细细的说了一遍。
“皇兄好手段啊!”李治感慨一声,说道:“本王早该想到的,不过这也不是坏事,起码能看的出来,房相和皇兄默契很深啊!”
“殿下!”姬家福神色严肃的拱手道:“殿下,此事会不会牵连到长史?”
李治轻轻侧头,问:“动手的人现在在什么地方?”
“人已经离开了长安!”稍微停顿,姬家福说道:“长史用了两波人,联系的那波人很早就走了,动手的那波人是死士。”
“如果是用死士就好了,可惜死士的身份难说服于人。”李治轻声叹息,他不是没有想过用死士,但是死士有太多的破绽,对于老手来讲,很容易看的出来,
尤其是千牛卫和百骑司。
所以最后韦挺才精挑细选了李钰,没想到最后还是失败了。
姬家福有些焦急的拱手道:“殿下,此事万一联系到长史,那么很容易联系到殿下的。”
李治笑了,摆摆手说道:“你错了,这件事情很难联系到长史身上不说,也很难联系到本王的身上……你觉得长史会出卖本王吗?”
姬家福轻轻一愣。
李治抬头,看向眼前的冰湖,轻声说道:“长史少时,和隐太子关系极佳,后来更是做过隐太子的王府祭酒,太子左卫骠骑、检校左卫率,后来牵连杨文干之事,最后是他保住了隐太子,而他则被流放到了越巂,所以不用担心他会乱说什么。”
“是!”姬家福眼神中有些茫然。
李治这话似乎是在说,他很早就知道了韦挺的算计会失败,而且失败了韦挺也会担下一切。
听着听着,似乎莫名的有股无情的味道。
李治轻轻摇头,说道:“证据,父皇贤明,行事总是需要讲究证据的,当然,他也可以不讲,那样惩罚就不会落在明面上了,但是,本王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日后就看一切怎么发展吧。”
姬家福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他有种跟不上李治思绪的感觉。
李治笑了,看向姬家福说道:“你知道,房相如今已经六十六岁了,但他的身体依旧很好,而相比而言,魏相已经致仕,舅翁,还有萧相身体也不好,而眼下在辽东,入冬以来,舅舅的身体也不是太好,便是父皇……”
姬家福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治,这些事情,他是怎么知道的。
李治抬起头,看向头顶的长安天空,轻声说道:“纵观上下历史,有多少宰相,在六七十岁还身体康健,甚至还能处置公文到半夜,有谁呢?”
“司马懿?”姬家福有些不敢相信的看着李治。
李治笑了,点点头,说道:“没错,就是司马懿,以晋代魏的司马懿……房相和司马懿真像啊!”
“像吗?”姬家福不知道李治为什么突然这么联系。
“月初的时候,本王让你送了一本奏本去辽东,你还记得吗?”李治转身看向姬家福。
姬家福点点头,晋王经常会写奏本去辽东,不过大多数是一些读书笔记或者感悟一类。
李治笑了,然后轻声说道:“本王前段时间开始读《魏书》,所以很有一时间疑惑,所以写信去了辽东,向父皇询问,现在想来应该刚到父皇手里不久,皇兄六百里加急走过去,恰好在本王之后。”
皇帝在想司马懿,现在却有人在弹劾房玄龄谋反。
姬家福看着李治,莫名的感到一阵战栗。
“殿下,殿下为何如此针对房相?”姬家福满脸的不解。
李治抬头看了姬家福一眼,神色冰冷下来。
第286章 玄奘要回长安了
寒冬腊月,北风呼啸。
辽东大地上的残雪被狂风吹的到处都是。
沈城城主府,旌旗招展,卫士肃立,里外森严。
后堂之中,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坐在内室之中,张阿难在两人面前烤着山羊。
长孙无忌披着毛毯,喝着热汤,同时说道:“苏勖回奏,若是将辽河以西方圆广阔的辽泽填平,然后利用起来,能够增加数以十万亩的良田不说,还能够更加的方便粮草和军械运输。”
“数十万亩良田……咳咳!”李世民说着,忍不住的咳嗦两声,然后才继续说道:“数十万亩良田,哪怕好好的生长一年,其所得的赋税也足够大军征伐一年所用。”
“陛下,账不是那么算的。”刚刚病好的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道:“想要填平整个辽泽,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且这段时间都需要朝中往辽东输血,而且就算是填平来也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调养到最适合种田的时候,更别说……”
“好了,好了!”李世民摆摆手,抬头有些好笑的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朕怎么听着,你,还有苏勖,话里话外,都有太子的意思。”
长孙无忌笑了,看着李世民说道:“若真是如此,臣反而不用担心了,说明太子能够通晓天下利弊,这样臣就不用担心以后了。”
李世民没好气的白了长孙无忌一眼。
李承乾虽然是太子,但他如今不过二十五岁,如何能够和长孙无忌这种做了多年宰相的人相比。
长孙无忌收回笑容,说道:“不过陛下,良田开垦是必然的,不过最好是每年有一定数量,然后将剩下的精力投入生产,这样才能保证持续投入的情况下,有足够的产出,而不至于一下子投入太多,产出反而无法及时跟上。”
李世民点头,道:“让苏勖去办吧,这些事他熟。”
稍微停顿,李世民问道:“如今军中情况如何?”
“昨日有三名士卒病亡。”长孙无忌神色暗淡下来,声音低沉着说道:“去年初来辽东的时候,大家都还好,可是一年征战过来,冬天了,却每日都有士卒病亡,病倒的更是不计其数,若不是御医诊断,臣真的怀疑是得了瘟疫。”
“咳咳!”李世民咳嗽的两声,然后才看向长孙无忌,笑着说道:“起码你病好了,足够说明这不是瘟疫,朕如今虽然也病了,但症状很轻,反而是岑文本和李勣……”
“问题不大。”长孙无忌赶紧接口,然后说道:“苏勖已经组织百姓去山上寻找人参等补气之物,想来恢复不成问题。”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眼前已经烤的极香极焦的烤羊,然后说道:“调军中的将士进山吧,马上就要过年了,让将士们去军中自由狩猎猎物,补补元气,也好好的过个年吧。”
“是!”长孙无忌低头。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随即一名红衣金甲的千牛卫在内侍的引领下进入殿中。
看到这人的瞬间,皇帝顿时惊讶起来:“怀道,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东宫太子千牛副率秦怀道。
秦琼长子秦怀道。
“陛下,长安六百里加急奏报。”秦怀道拱手,然后从后背将随身携带的小箱子裹取下来,递给张阿难。
张阿难接过,然后转身将箱子放在了桌案上。
打开箱子,里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奏本。
起码装了几十本奏章。
张阿难神色惊讶的看向秦怀道,然后忍不住的看向皇帝。
眼前的这些奏本,有平常的两倍多。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秦怀道一眼,见他神色还算平静,心中已经有数,摆摆手,张阿难便将最上面的一本拿出来放在了李世民的眼前。
李世民打开奏本,仔细一看:“十一月末,大业坊百姓李钰举告司空,长安留守、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谋逆……”
瞬间,皇帝的眼神就凌厉起来。
他忍不住下意识的抬头看向长孙无忌,但在抬头的一瞬间,他的神色就和缓了下来。
对着长孙无忌点点头,李世民再度看向了手里奏本。
长孙无忌有些诧异,但也没有怎么想。
片刻之后,李世民才看完了奏本,神色终于平静了下来。
抬起头,皇帝看向秦怀道说道:“好了,你下去吧。”
“是!”秦怀道拱手,然后转身退出。
“会叫刘洎过来。”李世民再度安排,张阿难立刻拱手退出。
李世民这个时候才长叹一声,说道:“春夏秋日,百官忙碌,这偏偏入了冬,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
“陛下,发生何事了?”长孙无忌忍不住有些担忧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微微摆手,说道:“无忌,朕问你,若是你现在在长安,有人诬告你谋反,你会怎么办?”
“臣?”长孙无忌微微一愣,随即神色恼怒的说道:“臣会提刀将那人给砍了!”
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随即摆摆手说道:“不关你的事情,是有人在长安城,举告梁国公谋反。”
“房玄龄,不会吧?”长孙无忌这下子彻底愣住了,随即他赶紧问道:“现在情况如何了,太子是怎么处理的,长安现在没乱吧?”
李世民摇摇头,神色平静的说道:“举告的时候,长安正值大雪,大雪三日,所以太子就没有立刻将此事发送辽东,之后,趁这三日的时间,解决了这件事情……无忌,你猜他是怎么解决的?”
“臣不知。”长孙无忌一时间还没有反应过来。
“太子让那人跟在房玄龄的身边三日,吃喝拉撒睡,甚至处理公务也毫不避讳,三日之后,就在承乾要将奏本送往辽东的时候,那人反悔了。”李世民说着,忍不住的低头看向奏本的内容。
虽然说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三日之内,李钰最终收回举告,怕也和房玄龄坦荡无私有关。
“陛下!”长孙无忌眉头依旧紧皱,低声问道:“举告是一回事,谋反是另一回事,便是收回了举告,谋反事该查一样也得查。”
李世民笑笑,然后从奏本之中,取出房玄龄的奏本递给长孙无忌,说道:“你看看吧,这是房相写的自辩书,里面写了这件事的经过,还有他自己的坦然……这里的,基本是朝中相关的官员,就这件事情写的奏本。